靠谱电子书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封面

小说下载阅读统计

  • 大小:21K
  • 热度: 57
  • 推荐: 0
  • 收藏: 0
  • 上传日期:2019-09-21

靠谱推出手机版啦

  • 扫描二维码可在手机免费下载,还可以用手机在线阅读
  • 靠谱手机版二维码
  • 本书网址(手机或电脑输入网址后直接打开):

收藏本站

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 上传者:冬恋

〖赞一下〗0 〖踩一下〗0 放入书架

内容简介

  作者 : 胡晓光  “心性”是佛教大小乘法中的核心课题。由于对“心性”概念的不同理解,所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心性”观。在解脱论上,有的把“心性”当成证果根据,有的则把“心性”当成趣向的目的。在本体论上,有的把“心性”本体化,有的把“心性”功能化。各种观点都有所本,似乎都确认自己是正量。笔者认为“心性”问题在佛教中是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是关于佛教思想性质的问题。然而,佛教是讲务实求真的。“心性”问题是一个现实问题,本身并不是一个形而上学问题。众所周知,佛教的缘起论是否定实体意义的形而上学的。“心性”一词,是心与性的结合词,什么是“心性”?所谓“心性”者,就是心的性质。心者集聚义,性者不变义。心法的本身固有的不变属性是什么?对此问题,佛教史上有两大观点,一是性寂,二是性觉。著名佛教专家吕澄先生认为性寂是印度佛教的一贯“心性”本义之正解。“性觉”义则是中国化佛教的误解“心性”本义之诠解。不论是性寂义还是性觉义都自认为是对佛陀圣言量的正确阐释。在经典中,有“心性本净,客尘所染”之名言。为了正确理解“心性”之本义,我们应该首先认清“心”为何物。心者用现代概念来讲,就是我人的自我意识及其综合功能的总称,心者集起义。心是主体,心法是有为法,《金刚经》中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阿含》中常云:“观心无常”。《瑜伽师地论》中讲,心有二义,一是积聚义,二是集起义。从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看出“心”本无不变的实体之义。“性”有不变之义,“心性”之性是对心法的本身属性的规定,那么,从本体上讲,心法并无不变常恒实体之义,而是无常生灭相续之意流。因此“性”在与“心”法相结合时,并不是指心之实体性,而是指心法当体本有的功能性,也就是“是其所是”。那么,“心性”是什么呢?佛教认为“心性本净。也就是说心的本有功能是清净的。”因此,印度如来藏思想讲“如来藏自性清净心”,而印度唯识学也讲“白净识”。这都是从心性本义上讲的。“性寂”者就是“自性涅槃”义。心性本来固有的性质就是涅槃性,众所周知,涅槃义有四德,即常乐我净,这里的净就是心法所本

查看网友评论

    [置顶] 管理员 说:看小说,写评论,分享读书乐趣!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于 2025-01-29)

温馨提示

一、 点击下载TXT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全本版 保存至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登设备进行离线阅读 ,扫描下方二维码 或用手机浏览器访问 www.kptxt.com进行手机在线阅读
二、 声明: 《从唯识学角度看佛教心性义》完结版由会员【 上传者:冬恋 】上传,本网站为其提供的存储空间,该作品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如作者、出版社认为本书侵权,请 点击联系本站 ,本站将在收到通知书后尽快删除您认为侵权的作品。

靠谱手机版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