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我的明朝生涯 >

第115部分

我的明朝生涯-第115部分

小说: 我的明朝生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大人,既然朝廷发下来的火器都是烂货,那何你们不自己打造呢?”

    “自己打造?”杨国柱苦笑了一下:“打造火器你得有熟练的工匠吧?得有银子吧?得有生铁吧?可朝廷每年拨下来的饷银能有多少,最多也就是让咱们不至于饿死,可是想要打造火器却是想都别想了。”

    “这样啊!”岳阳听得心里有些发酸,他不假思索的说道:“这样吧,那种米尼式火铳由于太贵,末将实在是没法子给你们通融。可是末将这里打造一些旧式的火铳还是可以的,您也看到了,末将手下士卒拿的火铳全都是燧发结构,不用火绳,这样一来就省了很多的麻烦。而且这些火铳兄弟也试着早过,远了不敢说,但七十步内还是可以打死人的,若是面对披甲的鞑子,四十步内可以射穿他们两层棉甲,而且这种火铳质量也很好,轻易不会炸膛,您若是有兴趣的话兄弟就已每支二十两银子的价格卖给您一批如何?”

    “二十两银子一支?”

    众将一听就心动了,他们都是行家,这样的价格绝对是一个良心价了,一把火铳的成本也就是这么多了,看来这个岳阳真的挺仗义啊。

    “岳守备,你的这种火铳能保证不炸膛吗?”一旁的虎大威也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岳阳。

    “绝对不会!”岳阳把胸脯拍得砰砰响,“虎总兵若是不放心,您大可事先验货,等您验完了咱们再交易,这样您总该放心了吧?”

    “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本官现在就可以向你订一千支。”虎大威当场就拍了板。

    “我顶两千支……”

    “我也订两千支……”

    “我订一千支……”

    众将立刻在酒桌上纷纷下了订单,这些人都不是傻子,他们都知道,象岳阳这些家大业大的人,轻易是不会毁了自己的招牌的,他要是敢在这些火铳上动手脚那得罪的就是所有宣大的将领了,这种事但凡是个智商正常的人就不会那么做。

    岳阳和众人都没想到,只是吃一顿饭而已,竟然就变成了一场订货会议。就在岳阳和宣镇众将们做起了军火买卖的时候,卢象升也正在和许鼎臣、陈新甲谈起了岳阳的事情。

    卢象升喝了几杯酒,原本白皙的脸变得红了不少,他转头对许鼎臣道:“许大人,本官看那岳阳不但会屯田,还会练兵、打仗,着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啊,本官有意要将他换个地方发展,不知您意下如何啊?”

    身为一省巡抚的许鼎臣是什么啊,卢象升的话一出,他的脸上就露出了警惕之色,“哦?换个地方?不知卢大人想让正宏到哪任职啊?”

    不止是许鼎臣,陈新甲和周围那些官员也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卢象升。他们都知道,岳阳是许鼎臣一手提拔起来的,说事许鼎臣的心腹也不为过,现在卢象升突然提出要把岳阳调走,这不亚于是要砍了许鼎臣的一条手臂啊,也难怪许鼎臣的脸色那么难看了。(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调动问题() 
卢象升微微一笑:“许大人勿慌,本官只是想将岳守备调到浑源州担任守备而已。你也知道,浑源州原来的守备实在太过平庸,鞑子来时只会派人求援,自己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样的人本官却是着实不喜,是以想将岳守备调过去整顿一下浑源州的防备。”

    “将岳阳调往浑源州?”许鼎臣有些不乐意了,皱着眉头道:“若将岳正宏调往浑源州,那应州的守备由谁接任啊?”

    仿佛看出了许鼎臣的担心,卢象升继续说道:“应州守备一职由谁接任这个不重要,届时让岳阳把名额提出来咱们一起提交给朝廷就是了。”

    “这样啊!”许鼎臣沉吟了起来,刚才他还怀疑卢象升是想故意把岳阳调走以消弱他的实力,现在看来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啊。

    虽然许鼎臣不乐意,但在这个问题上却也不得不尊重卢象升的意见。

    明代的官制是很有意思的,有明一代,巡抚与总督并不是地方一级行政官员。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做大,巩固中央集权,于是在地方上实行了一套三权分立的制度:布政使司掌民政,按察使司掌监察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政。朱元璋的初衷虽好,但是三司互不统属,缺乏应变。

    这个缺点到了明朝中叶时愈发突出,于是到了嘉靖年间,为应付连年不断的内忧外患,巡抚和总督巡抚这两个职位便应运而生。

    总督主理军务。比较固定的有蓟辽保定、宣大山西、陕西三边、两广四总督。其他或设或废、并不固定。

    巡抚主理民政,兼涉军务,基本每省皆设。

    在这个两个职位里。总督一职更是权利巨大,到了弘治十年(1497)的时候,弘治皇帝设置了延绥、甘肃,宁夏三边总制(即总督),并明确诏令“总督文武,自总兵,巡抚而下皆听节制”。

    因此。严格的说起来,许鼎臣这个巡抚还是要听从卢象升的命令的,因此卢象升能征求许鼎臣的意见已经算是很给许鼎臣面子了。

    许鼎臣想了良久。这才捻须苦笑道:“卢大人,实不相瞒,按理说这样的调动是您份内之事,本官也不好多言。但您也知道。岳正宏此人在应州府和五里寨干得那么红火。正是如火如荼的时候,您突然将他调走,恐怕他本人不会太乐意啊,尤其是他麾下还有那八千健儿,一个安置不好就会出事的。”

    说完,许鼎臣拿起桌上的酒杯,“滋”的一口饮尽就端坐在椅子上再也不吭声了。

    许鼎臣的话不由得让包括陈新甲在内的众人心中一怔。如今的大明已经不是大明早期或是中叶的时候了,如今的大明私兵现象特别严重。这点从各地的将官都拼命蓄养家丁的情况就能看得出来。而且这些家丁可是属于将领们的私兵,他们可不知道什么效忠朝廷的道理。他们效忠的人就是给他们饭吃的将领。

    这次五里寨之行,这些大佬们也算是开了眼界,数百万担的粮食产量、麾下八千劲旅,听说此人还控制着山西近八成的食盐,这样一个实力强劲的人已经不能把他当成一个简单的游击将军或是守备来看待了。而且岳阳已经通过两年多的时间将应州经营得如同铁桶一般,现在骤然将他调走人家会乐意吗?一个不好就会出大问题啊,想到这里,众人都用疑惑的眼神看向了卢象升。

    卢象升却笑了笑,缓缓摇了摇头道:“许大人言重了,本官是说要将岳阳调往浑源州,但却没说要卸了他在应州府的差使啊。应州守备这个差使他可以推荐一个人上来,而且岳阳身为北路游击将军,浑源州原本就隶属于于他的管辖之地嘛,他要是上任还是可以带着一些旧部去上任嘛,诸位以为呢?”

    “这样啊!”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原来卢象升并不是要玩卸磨杀驴那套啊。众人原本还以为卢象升看到五里寨的繁荣后对五里寨起了什么心思,想要将岳阳调走后趁机派人插手抢这块肥肉,现在看来却不是这样。

    许鼎臣微微叹了口气,心中暗中叹了口气看来卢象升是铁了心的要把岳阳调往浑源州了。

    酒宴散后,作为地主的岳阳赶紧让人安排好诸位大佬的住宿问题,忙完这一切后正想去休息,但却又被卢象升派人叫了过去。

    在一间客房里,卢象升接见了他。卢象升也不废话,很快便将自己想要将他调往浑源州的意图告诉了他,并征求了他的意见。

    “督臣,难道您是想让末将到浑源州去屯田并发展军备吗?”

    和许鼎臣不同,岳阳第一个念头想到的却是有关边防和屯田的事情。

    “你说得不错,正是如此!”

    看着自己面前这位年轻的将领,卢象升面前露出一丝赞赏的神情。从岳阳的回答中他便可以看出,在这个年轻人的心里始终是将边防和屯田纳粮等事情放在第一位的。

    “正宏你放心,本官调你去浑源州可没有什么坏心眼,也没有派人来摘桃子的心思,五里寨是你的心血,没有人会动他。本官之所以派你去浑源州也是被此次后金给逼的,如今大明内忧外患,朝廷诸公却依旧醉生梦死,吾辈若不发奋图强恐大厦将倾。

    正宏你此去浑源州任务有二。屯田和练兵,向朝廷多纳粮,只要将此二事办成,将来官拜参将甚至总兵也不是不可能,乱世将至,正是吾辈建功立业之时,正宏你莫要辜负了本官的期望啊!”

    说实话,若是旁人来说这话岳阳早就啐他一脸的唾沫星子,尼玛的这是把老子当猴耍啊,朕以为老子的智商和你一样低。但对于卢象升岳阳却没有丝毫的怀疑,此君的人品那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的。

    望着一脸诚恳看着自己的卢象升,岳阳沉吟了一会这才说道:“督臣,实不相瞒。末将的根基都在应州,府若是去了浑源州,那应州府和五里寨怎么办?”

    “这个你不用担心。”卢象升摆了摆手,“应州府守备的位子你可以先兼着,要不你认为谁适合接替你的位子也可以报上来,本官批了就是”

    “那行!”

    听到这里,岳阳就放心了,只要应州府还在自己手里就行。他想了想后说道:“如此末将便举荐末将的麾下的一名防守官,此人名叫岳顺宝,也是跟了末将十多年的人了,就让他来接替末将的位子吧!”

    “行,回头你把名单给本官报上来,本官准了就是。”

    “是……”

    卢象升的应州之行很快就结束了,他也匆匆的离开了应州。但这件事后续带来的影响却没有结束。

    首先五里寨又迎来了一个大丰收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朝廷的耳朵里,这下整个朝廷又开始沸腾起来。

    “什么……五里寨的粮食又丰收了,此次的收成竟然有五百万担?”

    暖香阁的龙椅后,崇祯看着面前正跪在自己面前朝廷户部尚书侯恂,只觉得心口一阵乱跳。

    “是的皇上,这件事乃是陈新甲、卢象升和巡抚许鼎臣一同上的奏折,千真万确啊皇上!”此时的侯恂话里带着一阵哭腔。

    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侯恂在外人看来那是风光无限,手掌一国财政大权,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位高权重。可事实上侯恂却觉得自己是整个大明最苦逼的人,随着大明税源的渐渐枯竭,大明朝已经陷入了无以为继的困境。

    用国穷商富来形容此时的大明是在正确不过了,占了大明朝一成的地主士绅阶层拥有整个天下九成的财富,但这些人却并不愿意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哪怕一个铜板来交给朝廷。

    而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保护这些贪婪的人,朝廷却不得不从那只占据了天下一成财富的九成人手中拼命的榨取剩余价值来养活整个朝廷。

    到了崇祯当政时期,整个大明的财政收入从张居正时期的两千多万两下降到区区四百万两。用现代的术语来说,这样的财政收入代表着整个朝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了维持辽东、三边以及剿匪的战事,朝廷不得不加大赋税,但这样的恶果就是会有更多的农民破产。说实话,朝廷也不是不知道这样的后果,但此时的大明已经如同一个快要渴死的病人,哪怕面前放着的是一杯毒酒也不得不把它喝下去,这大概说的就是所谓的饮鸩止渴了。

    而现在岳阳所在的五里寨竟然连续两个季度都获得了大丰收,这无疑是给已经垂垂老矣的大明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确认了消息的准确性后,崇祯整个人都亢奋起来。他走下了龙椅,在铺着汉白玉的地砖上不停的走动着,嘴里还不停嘀咕着什么。

    “好……好啊!”

    一直走了好几圈,勉强将兴奋心情压下去的崇祯扭头问道:“侯爱卿,你算一下,若是五里寨收成达到了五百万担,朝廷可以向他们征集多少粮赋?”(未完待续。。)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朝堂变故() 
对于这个问题,侯恂在心中不知早就算了多少遍,他立即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回禀皇上,若是依照朝廷正常赋税收税的话五里寨应该缴纳粮食三十万担,或是折合银子二十九万两。”

    “三十万担吗?是不是太少了点?”崇祯嘴里啧啧了几声后,仿佛有些意犹未尽的说道。

    “皇上,三十万担或是二十九万两银子已经不少了。”

    侯恂吓了一跳,赶紧解释道:“皇上,原本按照祖制,五里寨有三十万亩的田地是今年才开的荒,是不应该的收税的,如今向他们收税已经是惹来非议了,要是再多的话就太不像话了。”

    “唉……朕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崇祯叹了口气,神情落寞的看着殿外的夕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