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41部分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41部分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当时的内幕。而战场的现实情况是,被称之为“菊水作战”的“菊水”之旗没有飘扬在“凑川”的战场上,没有激发起官兵们的斗志。 
  说起“菊水”之旗,它和“Z 旗”有类似之处。众所周知,“Z 旗”的含意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我军将士务必全力奋战”。这对年轻人来说也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是在日俄战争中,双方舰队在对马海峡的激战中,东乡元帅挂在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桅杆上的战旗。这面颇负盛名的旗帜象征着日本海军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奇怪的是,这面“Z 旗”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一次也没有在联合舰队的旗舰上出现过,而代之挂“Z 旗”的方法是打电报。战争中,联合舰队司令部曾在下列海战中拍发过3 次电报,命令舰队挂“Z 旗”,即奇袭珍珠港、马里亚纳海战、莱特湾海战。奇袭珍珠港时,山本五十六司令长官正在广岛湾;马里亚纳海战时,丰田司令长官在孤舰“大淀”上;莱特湾海战时,丰田司令长官在日吉台。 
  以电报命令悬挂“Z 旗”,给人的感觉就宛如联合舰队司令部在陆地上一样。当然,如果接到司令部挂“Z 旗”的电报,收报舰队的司令官将以代理人的身份在旗舰上挂起“Z 旗”,但是,如果在“Z 旗”下面凝视敌人的指挥官不是东乡元帅的继承者,那么,要激起官兵们奋起作战的斗志,也许并不那么容易。这作为人的感情,也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再来看一看敌方。美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在夏威夷的司令部里指挥作战,美国海军司令金上将经常在华盛顿坐镇,在前线,美机动部队的司令官不是以航空母舰为旗舰,而是乘坐护卫部队的战舰。这样看来,日本海军把司令部设在日吉台是采取了美国海军的作法,这倒是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战争指挥方式。因此,似乎还是不要太拘泥于联合舰队的盛名及其历史为宜。   
  (五)世界第一流海军的崛起——加快步伐,急起直追 
  回顾过去,日本竟然能够建立起居世界第三位的海军。不!所谓第三位,只是从平均数的角度来计算的,实际上,在海军战斗力的各项中,日本海军保持着若干项“世界第一”的纪录。仔细分析起来,就日本国力而言,在“生产力”、“持久性”、“资源”这三大方面均处于劣势,因而,就其海军实力而言,落后于英美,但日本在“造舰”、“武器”、“战术”等方面则比英美要高明得多。 
  假如在一年内便可决定整个战争的胜负,也许日本海军能获全胜,至少也能打个平局。在昭和16、17年的战局中,日本还稳坐胜利者的宝座。然而,当战争打了3年零9个多月的时候,上述三大要素对于日本来说,正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方面,日本海军早在开战前的两年就准备研制雷达了,甚至在开战前不久峻工的航空母舰“瑞鹤”号上,就已经装上了试验性的雷达( 在昭和17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就是用雷达捕捉敌机的) ,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和进行批量生产的设备,再加上当局对此毫不热心,事情也就被搁置起来了。回想起来,真是悔恨莫及。另外,在战前,有的青年技术军官曾信心百倍地申请建造喷气式飞机、火箭,不料被有关当局驳回,方案被葬送了。 
  关于建造原子弹一事,日本早在昭和16年就以进行B 研究为名开始了。昭和17年,由本部门以外的人员加上仁科芳雄、长冈半太郎等权威人士组成了委员会,并着手向缅甸和朝鲜购买铀矿石,使研制工作走出了可喜的一步。该委员会会费年额仅2000日元原文如此,疑误。,在当时,这笔费用是不成问题的,只是由于上级机关态度冷淡,加之财力毕竟有限,试制工作终于在进退维谷中告吹。由此看来,日本对于发展科技并不是反应迟钝,只要给予重视与引导,是完全能够做出成就的。 
  与此相反,就现实而言,作为海军势力最主要的标志——军舰、大炮、飞机、鱼雷等武器,不夸张地说,基本上是凌驾于美英之上的,尤其是日本的“九三式”高压氧气鱼雷,同美英的鱼雷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威力。无论是军舰、大炮、飞机、炸弹,其性能与英美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超大型战舰“大和”“武藏”以及超大型航空母舰“信浓”,则是首屈一指,举世无双的。若将日本与美英同类型舰只相比较( 譬如万吨重型巡洋舰) ,则有明显的差别,这在绪论中已经有所介绍,但为了便于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在此,列表供读者参考。 
  国名舰名炮数鱼雷数速度防御性能 
  日本那智8英寸炮10门24英寸14万马力舷侧钢板厚4英寸 
  4。7英寸炮6门12枚35海里炮塔钢板厚3英寸 
  英国肯特8英寸炮8门21英寸8万马力弹药库钢板厚4英寸 
  4英寸炮4门8枚31海里其他为1英寸 
  美国彭萨科拉8英寸炮10门21英寸32。5海里舷侧钢板厚2英寸 
  5英寸炮5门6枚炮塔为2英寸 
  从上表不难看出,日本的战舰( 指重型巡洋舰) 在攻击、防御、速度三方面都超过了美英。这不能不说是日本在造舰事业上的成功。甚至当时的造舰总指挥平贺让博士也崇之为海军的至宝。这种先进于英美的造舰技术,不久就成为建造“大和”巨舰的基础了。当然,在1 万吨重巡洋舰惊人的战斗力的背后,是以牺牲了舒适的居住条件和续航力为代价的——官兵们舰上住室特别狭窄,燃料的载量也减少了2至3 成。尽管如此,如果没有大铜板无铆钉焊接以及许多经过精心钻研的先进技术,日本的上述性能优越的战舰是制造不出来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在明治5 年即1872年,日本海军初建时,14艘木制军舰集合于品川湾时的情景吧。那时,日本还没有摄影技术,所以其情景今日已无法得知了。但根据记载,其中9 艘是英国制造,两艘是美国制造,1 艘是法国制造,1 艘是荷兰制造,剩下的1 艘是石川岛造船厂建造的135 吨级的“千代田”型舰( 都是从幕府和旧诸侯那里收纳过来的) 。从此以后,在连续33年的时间里,日本的主要军舰都是由外国制造的,在明治38年即1906年5 月27日,在被称誉为世界三大海战之一的“对马海战”中,东乡司令率领的联合舰队的主力舰也都是进口舰。 
  当时,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即保卫国防的重要武器是外国人制造的,这简直是日本的耻辱!因此,明治9 年即1876年,日本在横须贺港建造了军舰“清辉”,但其性能无论如何也不及外国制造的优越,所以,曾一度中止制造。以后,又于明治21年即1888年建造了“桥立”号军舰,但军舰的性能仍然比外国制造的要差得多( “桥立”是日清战争时日本3 艘主力舰中的1 艘) ,所以,从此以后,日本海军奉行凡主力舰皆从国外购买的方针。在这期间,自己只建造轻型舰艇,并以此试制、摸索造舰技术。 
  日本决心建造大战舰( 指当时的标准) 始于明治38年1905年,这是指排水量为13;750吨的“筑波”和“生驹”两舰。从此以后,日本增强了自信心,以至达到了全部军舰实现国产化的夙愿。 
  看来,在世界海军国家的建舰史上日本确实是一个后起之秀,它在建造万吨重型巡洋舰的竞争中创造了世界纪录,不久,日本又建造了巨舰“大和”,世界军界为之一震。现在,同中国和朝鲜的兵力相比,日本海军是落后的,但回顾它当年称雄世界的日子,以其具有的素质和实际成绩而言,也可以说是世界海军三大名门之一,因此,日本也不必自卑。   
  (六)策划建造10万吨的大战舰——从“大和”到“纪伊” 
  优良的战舰是日本国民的财富,占世界第三位的日本海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高压氧气鱼雷、零式战斗机,重型巡洋舰“那智”、战舰“大和”等等都是日本人民用双手和血汗制造出来的。 
  明治中叶以后,日本国势急剧增强,海军的实力已经开始明显地体现出来了。换句话说,在国势迅速增强的情况下,同其他部门相比,海军的发展已经居于首位。无论在财力、智力以及精神方面,日本都以最高的比例投入到建设海军的事业中去。日本国民虽然生活在陆地上,但是,他们慢慢地发现,在海上,有自己民族的骄傲。就这样,不知不觉之中,世界三大海军之一的日本海军的雄姿便出现在太平洋海面上。 
  然而,昭和16年12月,日本海军究竟拥有多大的势力,确切地知道这一点的人恐怕不会很多。在开战初期,日本联合舰队拥有193 万吨强大的海上兵力,而战争结束时,能用于作战的剩余舰只仅有8 万吨,这一惨遭全歼的悲惨情况,笔者在结论中还要详述。关于这一点,就连海军官兵中知道的人也为数极少,至于日本国民就更无从知晓了。这个历史应该让所有的日本国民知道,而作为了解这一问题的前提,首先必须清楚开战时占世界第三位或世界第二位的日本海军的威容。开战时,英美日三大海军国的兵力据美国方面的调查统计,如下表所示( 单位:千吨) : 
  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合计 
  日本3571782991541071095 
  美国5341353292371171352 
  英国433161471268551388 
  从上表中可以知道,日本海军是美国海军实力的74% ,从这个数字来看,日本海军在战略防御方针之下,展开迎击作战是有可能取胜的,更何况,美国已经把4艘战列舰、4 艘重巡洋舰、1 艘航空母舰、第十水雷战队派到大西洋去了,所以,实力的对比对日本更加有利( 美国的军舰数字和日本的数字之所以稍有差别,据认为是由于舰龄的关系)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跃而成为海上主要作战武器的航空母舰,在日本方面已明显地凌驾于对方之上。日美英三国的大型舰队航空母舰数量,如下表所示: 
  昭和12年(1927年)昭和14年(1929年)昭和16年(1941年) 
  日本4艘6艘8艘 
  美国5艘6艘6艘 
  英国3艘3艘7艘 
  认真地分析这些数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国是不希望同日本发生战争的,美国也想尽可能地同日本之间达成“外交上的妥协”——这正体现了帝国海军存在的作用。另外,日本海军也确信自己是理想的国防力量。 
  然而,在入侵南方的作战中,军部的步伐失去了控制,终于把“保障和平的兵力”推进了亡国战争的深渊,对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事到如今,望洋兴叹也已无济于事。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军舰方面的情况吧。 
  关于“大和”战舰,已经出版了不少书,而且还搬上了银幕,所以,这艘满载排水量为72;800吨的巨峰一般的大战舰的雄姿恐怕早已家喻户晓了。可是,对建造“大和”的海军造舰技术,不,与其说建造,不如说创造,显然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正10年即1921年,战舰“陆奥”问世,它是一艘3。5 万吨的世界第一流的战列舰。以后,缔结了限制建舰条约,在此后的15年里,再没有建造一条战列舰。一俟限制建舰条约期满,日本迅速奋力一跃,建造出了比“陆奥”大一倍的7 万吨的巨舰。 
  在“大和”的建造过程中,美英按照当时的造舰常识,已经估计到它是一艘巨舰,并推测它充其量不过是一艘5 万吨的战列舰。但是,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大和”竟然是两倍于“陆奥”的超级巨舰。同时,他们估计“大和”的主炮口径很可能是16英寸,计12门。可是,实际上却出现了前所未闻的18英寸的巨炮( 口径约合46厘米) ,这使美英两国大吃一惊。的确,只要不具备高超的造舰、造炮技术,建造如此庞大的“大和”是无法想象的。 
  殊不知,在日本海军中,还隐匿着一个更令人吃惊的秘密,那就是日本当时正在计划建造比“大和”“武藏”还要高一个级别的超级巨型战舰“纪伊”和“尾张”。计划中“纪伊”的排水量是10万吨,比“大和”还多3 万吨,而且,其主炮口径是20英寸,其威力之大可以在5 万米的距离内穿透16英寸厚的钢板。 
  当该计划正要在吴工厂进行试制时,突然接到了停止建造的命令,这使紧张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失所望( “纪伊”是由军令部暂定的名字,在是否有必要建造10万吨级巨舰的争论中,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就停止了) 。 
  如果按原订计划进行下去,10万吨的超巨型战舰“纪伊”、“尾张”预计将于昭和20年春天进入太平洋,那么,它将会以真正的“不沉战舰”之殊荣在战史上留下引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