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沧海-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部司是分管水利的司,也就相当于是“工部、水利局局长”,正五品。五年之后,樊若水也不过二十来岁年纪,如果可以做到正五品的话,也是一种火箭升迁的速度了。听了钱惟昱的封官许愿,樊若水扑通一声再次双膝跪地,嘭嘭嘭磕了几个响头,口称恩德不提。
第329章 飞剪船启航
处置完樊若水这厮的秘密谏言,钱惟昱便大笔一挥,把樊若水调动了一下,在如今的职司之外又加了一个广州都护府下属的小官。让樊若水到两广专管垦荒治理珠江三角洲湿地的事宜,协助钱仁俊安置壮侬黎越各族归化民户。
同时因为樊若水年纪太轻,仅有工程技术上的先进知识,却缺乏普通户部工作的资历,因此钱惟昱思忖一番后又把户部的江景防也调去统筹钱粮,许给江景防一旦事成之后,数年后任满回杭州就给他一个户部右侍郎的官职。封官许愿之下,江景防和樊若水就心满意得地上路了。
处置完这些,钱惟昱立刻让护卫带着轻车快马跑去了苏州昆山,因为此前沈默和张思训已经回报说,吴越国第一批三桅飞剪船已经正式可以启航了,同时更大的铁龙骨大型飞剪船也已经开始建造,恳请钱惟昱莅临安排。
这件事情,钱惟昱已经期待了很久,这事关吴越的远洋大航海大业,事关是否有可能引入美洲和澳洲的高产物种,自然是要万分上心的了。
……
六月初二,昆山水寨。
猎猎海风中,一艘长78米、宽13米、型深净高8米的修长木质帆船静静地矗立在港湾内——当然,型深8米是从图纸上看出来的,实际上此刻船只已经停在水中,大半淹没在水里,只能看出此船最大吃水深度约摸在6米出头。78米的长度也仅仅只是船体部分,如果算上船首那根伸出去老远、用于张挂船首帆和飞帆所用的纵贯飞桁,足可达到90米。
船体的龙骨、肋骨和外部船壳全部是用交趾铁梨木制成,内部隔舱和甲板则会考虑雪松木和柚木等相对轻质的材料。全船所有舱室都优化选取了钉接和榫接两种固定方式,也算是中西合璧、洋为中用。保证了所有主要舱室都有水密隔舱技术,仅这一点就比这个年代欧洲人和大食人的船只要先进很多,大大保障了船只的生存性。
船上三根高大巍峨的主桅杆,普遍有45米左右高度,全部由整棵的优质缅甸柚木建成。之所以造的这么高,其实也是受到柚木这种木材的质地所限,因为最老韧的缅甸柚木普遍也就只能长到这么大而已。船尾部还有一根仅20余米高的短桅杆,放到这个时代别的海船上已经算是非常高大了,但是在这艘飞剪船上却只能算是一个渺小的存在。
三根主桅上全部安装了印度长绒棉与亚麻纤维混纺帆布制成的优质大型方帆。上下总计四层大帆,横阔居然达到了30米上下,也就是比船体宽度还要宽一倍不止,挂设船帆的横桁沿着每一侧船舷都要伸出去很远——这也是轻质软帆应用上的一个最大好处,那就是比传统中式竹质、草质硬帆要轻便横多,面积做得比硬帆大两三倍也不至于让船只重心不稳。
末尾那根短桅杆则使用了一面弧形飞桁架设的尾部纵帆,类似于后世帆板的那种形状,只不过大得多。再加上船首帆和顶部支索飞帆,全船使用帆布大约在三千多平米。加上因为帆布往往不是单层布料,整艘船为了配帆,以及备用船帆,就花掉了两千多匹棉麻布。
“此船分量几何?载重多少?”钱惟昱看着这艘庞然大物,感慨地问道。
一旁的沈默也不翻看账目,了然于胸地汇报说:“按照排水法测量,此船自重3200料,按照最大吃水算的话,可额外载重11700余料。此先我吴越海军的船厂最大只建造过载重8000料的巨舰;而且按照试航的速度,如若可以在顺风的情况下,足足比福船一系的船只快出一倍。这艘船,算是让咱吴越的造船水平又抬升了一个档次。”
钱惟昱略略折算了一下,这艘船的空重该有700~800吨,极限载重量大约在2000吨左右。在十世纪的技术条件下,已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据了。有了这艘船,吴越国就可以把经过十年沉淀获取的航海技术厚积薄发,从目前纵横东洋、南洋、东印度洋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远海开拓。
或许……先把目标定在沿着菲律宾航线跑两趟澳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要去美洲之前,除了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段航道之外,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从中国先安全地到澳洲最东部的布里斯班地区。然后才可以再从布里斯班转向正东,沿着西风漂流狂飙横越太平洋。而且就技术难度来说,如何通过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赤道无风带也是风帆船航海技术的一个挑战,解决了这一点之后,后续到美洲的其他航程就会容易得多,至少在航行上没有技术瓶颈。
同时,这十年来在北半球航行了几百次的吴越水师、海商船长们,也仅仅是熟习了在北半球观星定位的航行法门,到了南半球后,就看不到北极星,而要靠看南十字星和南天星座进行定位——这些技术目前吴越国都是缺乏储备的。所以为了将来乘着西风漂流的美洲远航大业,先跑两趟澳洲,熟悉实践一下南半球南十字星的定位航行法门,实在是再必要不过了。
另外,澳洲还有考拉熊爱吃的桉树,在没有西药的年代,桉树叶子对于治疗一些热带病也是颇有价值的,如果可以提炼出桉树油的话,还可以作为强效杀虫剂使用——后世的风油精,主要的天然有效成分当中就有薄荷脑、樟脑和桉油。
其中薄荷只是起到清凉的效果,并没有什么杀菌杀虫的帮助。而樟脑如今钱惟昱已经让殖民台湾的那些屯垦大豪商在台湾北部淡水一带广泛种植樟脑来解决。历史上17世纪初期荷兰人和郑成功在台湾的殖民曾经饱受热带病和昆虫传染疾病的袭扰,以至于一直无法大规模开发台湾岛深处、只能再沿海设一些小的贸易港口和堡垒,等着内陆的高山族人来卖鹿肉制品,便是因为历史上直到17世纪,中医对于樟脑防备热带病和防备昆虫传染病的认识不足导致的。
如今,钱惟昱只有樟脑,没有桉树,更没有南美的奎宁。所以也只能做到在台湾岛西岸、占全岛仅四分之一面积的平原地区进行开发,整个台湾岛这些年下来也只有十余万民户。就这,还需要大量依靠青蒿、黄连等中药作物的配合。要想彻底控制台湾岛中部和东部地区剩下四分之三的土地,没有桉树油制造的杀虫剂,是不可能做到。
如果钱惟昱有了强大海军和国库余力之后,不满足于台湾全岛,还想南下麻逸国,把菲佣的地盘也灭了,那就更加需要南美的奎宁帮助才行。
……
“此船首次远航所需物资,此前早就已经筹备好了吧?”
“大王此前早有吩咐,说此船下水建成之后,便要用于远航,所以军需部门一刻不敢耽搁,在造好前就已经齐备了。”
“既然如此,巨训!”钱惟昱首肯之后,立刻转向一边陪同视察的水军名将陈诲,后者立刻应声出列,行了一个军礼。只听钱惟昱继续缓缓吩咐道:“这一次的船。就由你从飞鱼都中择拣五百精锐由你亲自率领,再配以通译、海商、使者。以此船为首,另外带几艘辅助运送补给的福船系快船,护送此舰去麻逸国。此后顺着麻逸国海岸一直南下,直达渤泥国、三屿等处。沿途可从麻逸人、渤泥人那里获取粮草净水、新鲜果蔬的补给。到了三屿之南后,另有一处目前未知的大岛。
从东到西约摸两三千里地界。到了那个岛的北岸之后,便沿着往东贴岸而行,直至最东端后折向正南,寻找一片新的陆地。其余船只,只要跟到北辰星看不到、而南天出现四颗十字型排列的亮星时,便可以回返了。具体海图路线,寡人到时候会另行给你的。”
“末将……遵命!”陈诲犹豫了数秒,最后还是用坚定的语气领命了。
“怎么,觉得屈才了?这可是我吴越国最大、最快的海船;身为水军都帅,难道不想驾驶此船乘风破浪么?”
“末将不敢……蒙大王垂询,末将只是觉得……如此重视蛮夷,着实有些不值。而且渤泥国以南已经多是毫无国体的蛮夷了,再往南的岛国,只怕不明方位,难以寻获。这般豪赌,岂不是有些不值。”
“这个想法可不好。蛮夷或许毫无可取之物,但是一方水土有一方物产。便如那占城稻,引入华夏之地这些年来,已经使我吴越国粮米产量倍增,如此国力增长,便是开拓数道之地也不一定换不来。巨训可不能如此藐视啊。”
陈诲双目一亮,立刻追问道:“大王是说,大王知道南洋极南之地另有广袤所在,而且物产为我华夏所无?大王何以能预见万里之外的……末将失言,并非末将有心质疑大王。”
“没关系,有怀疑精神是好的。寡人不能告诉你寡人是如何知道的。但是咱君臣可以约定——如果到了渤泥国以南的大岛,沿着其东段继续南下,五千里之内都没能发现陆地的话,到时候任从你回返。船上诸般人皆是见证。寡人还可以知道,那块大陆上有很多熊、狼、鼠型的牲畜,尽皆腹部有皮袋以藏匿幼崽。还有一种树上的小熊喜欢吃狭长的树叶——只要把那种被熊吃的树种带回我吴越,寡人便册封你陈巨训侯爵。”
第330章 铁骨巨舰
安排了陈诲带领飞鱼都水师精锐筹备出航寻找澳洲的探险船队不提,钱惟昱后脚便离开了昆山港,赶去旁边的海军造船厂,视察两艘更大的、正在铺设龙骨的巨舰。
到了地头,老远就可以看见两座并行的船坞足足有五十丈长短,开挖三丈深浅。且不论里面建造的船只有多大,单看这船坞就起码尺寸比目前吴越国拥有的船坞至少再加大一半——此前吴越国所有船厂所拥有的最大船坞,也就三十丈上下。
这个时代没有橡胶之类的柔性密封材料,所以干船坞口子的防渗比较麻烦。除了数道如同城门一样的大闸门之外,还有厚实如围堰的封土;一旦船只完工之后要往船坞中放水,也需要把封土再挖走,就好像水坝造好之后拆除上下游围堰一样。浩大的工作量,让建造大吃水的巨舟绝对不是一件易事。
钱惟昱在沈默和张思训的陪同下登临其中一座船坞,便看到三条平行铺设、至少三十五丈长度以上的粗大锻钢龙骨铺设在船坞底部,另有密密匝匝总计大约二十层左右的弯曲铁肋骨与龙骨交错固定,把一个形同骷髅的巨舰框架安放出来。
虽然木板才铺了很少一部分,连半个船底都没铺好呢,旁边却有如山的铁梨木和缅甸柚木木料堆砌在那里,而且全部都已经提前加工成了板材形态,除了用来造飞桁和桅杆的之外,几乎看不到圆形的原木。很显然,这些木材是早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只不过因为此前吴越的水力锻造科技还不足以做出钢铁龙骨,所以大船的工期才搁置在那里。一旦钢龙骨到位,一切材料马上一齐开工上马,进入建造阶段。
草草一眼扫去,整个船坞里起码有八百多个工匠在那里抡锤挥锯,刨光上漆,搬运材料。除了人工之外,现场居然还有一台用畜力牵引、巨大钢铁杠杆、钢铁主轴、钢铁齿链完成传动的大锻锤。
锻锤整体可以移动,虽然不如严州千岛湖的那些设备巨大,却也至少赶得上湖州长兴钢铁厂那些锻造板甲的同行了。因为成本巨大,所以每个船坞只配备了一台,用几十头牛通过省力轮轴牵引发力;至于这台设备的功效,自然是用来锻合龙骨与肋骨之间的衔接处——
这个年代没有电焊,也没有气焊;钢铁加工的最大困难是,无法采用和木材之间那样“榫接”的技术。所以剩下的要么靠锻合,要么靠铆接。铆接用在铁材较薄的部位还可以凑合,要想在半尺粗细的矩形钢龙骨截面上穿孔可就麻烦了。因此剩下的只能考虑热锻合——这就要用到刚才所述的设备。
钱惟昱走到近前,亲眼看到一组工匠正在处理一根铁肋与龙骨的刚性连接——诸人需要先用砖石就地砌一个炉灶一样的所在,然后把要锻合的部位围起来,里面堆上无烟煤反复灼烧,只留下吹氧孔通风,等到铁材被堪堪烧得有些红了,再把围墙拆了,把锻锤移动过来。然后把燃烧残渣过多的煤炭都清理掉。并且扛来一台巨大的鼓风式酒精喷灯,里面灌满了高纯度的白酒,继续往火堆上喷射加热——
在最终锻造的时候,给材料加温保温依然是要保证的,但是又不能直接用煤炭这种燃烧残渣太多的东西,所以只能用燃烧后仅留下水的酒精了。在大号酒精喷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