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720部分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720部分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随调。军官退出现役后由国家妥善安置。士官实行工资制和定期增资制度,工资由基础工资、军相等级工资、军龄工资组成,并按照国家和军队的有关规定享受津贴和补贴。高级土官经师(旅)级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批准,其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无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可以随军,是农村户口的转为城镇户口。士官每年均有探亲假期。义务兵役现役期间享受供给制生活待遇,并按军衔和服现役年限发给津贴,享受国家和军队规定的保险待遇,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兵役法规定,现役军人,革命残废军人,退出现役的军人,革命烈士家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优待。革命伤残军人乘坐火车、轮船、飞机、长途公共汽车,凭《革命伤残军人证》准予优先购票和享受减价优待。现役军人牺牲、病故,由国家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

    退伍军人的安置义务兵服现役期满未被选取为士官的,以及士官服役满本期规定年限未被批准进入下一期继续服现役的和符合退休条件的一律退出现役。退出现役的义务兵,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家居农村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招收员工时,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家居城镇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由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级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区内统筹安排。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按国家有关规定安置退伍军人的义务。入伍前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允许复工、复职。城镇退伍军人待安置期间,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城镇退伍军人自谋职业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助,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土官退出现役后,初级士官按复员安置,满10年的中级士官、高级士官作转业安置,本人要求复员的经批准也可以作复员安置。入伍前是农村户口的,可以转为城镇户口。服现役满30年或满55岁的高级士官作退休安置,根据地方需要和本人自愿也可以作转业安置。丧失工作能力的土官作退休安置。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残废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其余的残废军人由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或转业地方工作,或作退休处理。军官退出现役后,由国家妥善安置。提任师级以上职务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退出现役后主要作退休安置;提任团级以下职务和初、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军官退出现役后主要作转业安置,不宜作转业或其他安置的团职军官可以由组织批准作退休安置。自愿复员的干部,可回原籍县(市、区)或入伍时户口所在地,也可到配偶所在地。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对具备条件的复员干部优先聘任和录用。复员干部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的,应依法优先发给营业执照,在有限期内给予低息贷款,经税务部门批准可适当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复员干部就业后的待遇按照“享受所在单位同工龄、同工种、同岗位人员待遇”的原则确定。

兵制 古代战争的主力——骑兵

    骑兵是冷兵器时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兵种,甚至可以说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在冷兵器时代,所有重要的会战中,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甚至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你仍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战马和他们的骑手一起出现在各条战线上。直到坦克作为骑兵的接替者登上战争舞台之前,骑兵这个兵种可以说是顽固的坚守着自己的位置。但是我们又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我们身边一些网友在质疑骑兵的优势地位,认为在战场上骑兵是不过是步兵辅助队一样的角色,或者是在和步兵交战处于劣势的位置。并且依据一些战例和游戏的设定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为什么历史对骑兵的选择和现在的一些对骑兵一些认识发生了脱节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就要明确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具有的优势在那里的问题。而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又不可避免的回到历史中对骑兵兴起,发展与衰落做一下简单而全面的回顾。

    人类驯服野马,大约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事情,这比人类驯服牛和驴的时间要晚很多。因为牛的速度太慢,而驴的体型太小,驯养这两种动物都没有能够对人类的军事技术和战术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驯服马这种动物,不仅仅改变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也改变了古文明时期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军事实力对比。军事力量的天平倾向了游牧民族的一方,这导致了公元前1700年和公元前1200两次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大规模侵袭,结束了辉煌的古文明时代。由于早期驯养的马体型按现在的标准来看体型和力量依然是不够支持武装骑士的乘骑,因此早期的游牧民族在已经发明的轮子技术的帮助下发明了马车,继而出现了专门用于战争的马拉战车。不过游牧民族一直坚持着对马种的选育工作,这使得马的速度和力量不断的增加,体型也越来越大。最晚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时候,专门供人乘骑的乘骑属的马种终于选育成功,为骑兵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于历史记载的骑兵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基本符合的。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时候,乘坐战车游牧民族在入侵农业文明的同时,也把战车技术和战术传播到四方的农耕民族。那些没有在入侵中被毁灭的农耕民族土著在学习并且改进了战车战术和技术之后,马上就把游牧民族逐出了自己的家园。实际上,在欧亚大陆上除了文明发源地中心的中东地区之外,几乎所有的其他文明都在这次入侵中毁灭了。说句题外的话,还有一个奇迹般的例外,那就是地处东亚的中国文明依然存在下来(由此产生了关于商王朝来源的争论,也就产生中国青铜,战车等技术发源的分歧)。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无论东西的古代文明都曾将战车作为战争中的优势兵器来使用,甚至像希腊半岛这样都不适于骑兵活动的地形上也有使用战车的记载。不同的民族对于战车的使用方式不尽相同,与游牧民族一样埃及人习惯在战车上使用弓箭,但是赫梯人则偏好喜欢使用矛,商朝的武士则弓矛并用。公元前1200年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再一次的闯入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带,伴随着这次入侵又带来了一次军事上的重大的变革。这次入侵持续的时间虽然比第一次入侵要短,但却决定了自那以后3000年之内人类军事史的基本走向,也预示着骑兵时代的来临。从此时开始,对于那些生活在地势平坦,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的农耕民族来说能否获得优秀的战马,便成为一项关系到文明发展前途的重要因素。可能由于优秀马种马匹来源的限制,或是对于传统的尊重,战车在农业文明中又存在了相当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除了游牧民族之外(确切的说是其中的大部分),农业文明的早期骑兵的任务是配合战车的作战。农业文明中最早期的骑兵都是地位较低一级但是比较富有的贵族。他们的财富足可以供养的起马和比较精良的武器。另外从游牧部落雇用骑兵,也是这个时代获取骑兵常用的方法。这一时期,骑兵运用的一般情况大致可以从亚述帝国的军队的变迁中获得一个一般性的认识。

    古亚述部落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时候出现在现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东北部,亚述城建立在底格里斯河的西岸。西北部受到赫梯人的威胁,东南部受到苏美尔…巴比伦人的威胁。在地势平坦平原上,亚述人无险可守,面对外来强敌的威胁,亚述人只能通过不断的革新军事技术,完善军事体制来维护自己的独立主权。因此亚述人士世界上第一个全面认识铁制武器优于青铜武器的民族,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真正意义军事体制的民族。亚述对战车和骑兵的先后选择,也是出于同样的历史原因。

    大致在公元前2030年,在苏美尔帝国崩溃后,亚述进入古王国时期。这一阶段,如我们所知,亚述人的军事力量和其他农耕文明一样是以步兵为主。这种步兵战术在应用上,同时代军队的差异不是很大。由于缺乏资料,我只能根据中亚帝国军事制度和后来像罗马军团这样同样以步兵为主的军事力量加以推测。因为古王国时期亚述民兵情况与较早期的罗马人是相似的,他们实行一种预备兵的兵役制度,这些预备兵都是自由的农民。当战争需要的时候,就从预备兵之中征召一些,而且早期的武器也是由士兵自己配备的。轻重步兵的概念,在这个时代应该已经出现。因为这个时代里,弓箭手和投石手由于必须要专门训练,已经成为了一种专门的兵种。他们在作战中会先列在队伍的最前方,对敌人进行远距离的打击,尔后当重步兵开始冲击的时候,他们会退到重步兵之后,继续用弓箭这样的远距离武器进行打击,同时担任保护方阵侧翼安全。在这个时期,战斗已经不是一群人毫无秩序的群架似的斗殴,为方便使用手中的武器,方阵的空间概念已经被人们所认识。

    公元前1813~~1785(或1815年到公元前1783年),古亚述第13代国王沙马什阿达德在位期间亚述古王国的实力达到顶峰。在铭文中这位国王把自己称为“四方之王”,但是这种情况没有持续很长的时间。靠着过人得智慧,汉莫拉比统帅下的巴比伦很快取代了亚述人的霸权,几乎统一了两河流域。公元前1749在汉莫拉比去世后不久,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就开始了。在这些游牧民族驾驶者战车的面前,农耕民族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这段历史说明一见事。过去步兵为主的战术在对抗战战车这样的武器系统,很少有效。游牧民族在战车上使用弓箭,在发起突击之前对步兵方阵施行火力的压制,当步兵的阵型发生混乱之后就开始突击。而且战车要比此时的步兵拥有更多的机动性。这种机动性除了减缓长途行军的疲劳之外,还体现在可以更迅速的通过敌人的火力杀伤地带来保存自己。实际上骑兵也继承了这些优点和战术,从此方面来看骑兵可以说是马拉战车的继承者。

    在巴比伦人顽强的抵御着加西特人的同时,属于游牧民族的喜可索人(主要是闪米特人)被赫梯人驱赶,也闯入了中东地区。他们依仗着战车的优势,征服了埃及地区结束了埃及古王国时代。赫梯人也随后也由小亚细亚进入中东地区,在公元前1590年左右,赫梯人攻陷并毁灭了巴比伦,而加西特人则乘机在巴比伦的废墟上建立了加西特王朝。亚述人则屈服在另一个入侵民族胡里安人建立的国家米坦的威胁下。希腊则被迈西尼人征服,希腊土著尽管不像其他文明那样赶走了入侵者,但是迈西尼人则完全接受了希腊土著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华习俗。这场入侵断断续续的持续到公元前1500年。在与入侵者的较量中,农耕民族逐渐的会学了敌人的技术,在反攻开始的时候,他们使用战车的技术和战术已经很高超了。

    对这次入侵的反映就是各个民族对战车空前的重视,战车得数量甚至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各个国家都努力扩充战车得数量。中王国时期,重视军功的亚述国王甚至把战车数量的增加作为自己在任期间一项重大的功绩来记录。这个时期的战术与前一阶段有了很大改进,大多数民族都已将战车与步兵混编在方阵之中。交战的过程在弓箭和掷石兵火力杀伤之后,战车就会开始突击。如果突击得手,敌人就会崩溃,此时战车就会开始追击。如果第一次冲击没有取得效果,重步兵随后就会投入战斗。这个时期,由于战车的使用,从战场逃跑和撤退都比以前更加的困难。

    公元前1200年,游牧民族改变了战术。那些骑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更加灵活,也更具有威胁。游牧民族利用速度的优势不断的侵扰亚述王国。战车无法追赶快速撤退的骑兵,也无法在骑兵出现的时候即使淂赶到需要守卫的地点,更无法逃脱骑兵追击。而且当地形不利淂时候战车也无法使用。游牧民族利用这点,采用的战术是赶在亚述军队来临之前,就结束抢劫撤退。当亚述军队疲于奔命劳累不堪的时候,他们就会突然包围亚述人进行围攻。为了对抗游牧骑兵,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拥有比游牧民族更多更精良的骑兵。因为不运用骑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