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暇傩衅鹨濉A榈壑衅皆辏沤橇斓嫉幕平砼┟翊笃鹨澹桥┟穹纯苟氛淖鼙ⅰ9夂湍昙洌沤欠钍禄评希浴短骄罚ㄓ置短角辶焓椤罚┐蹋懦啤疤降馈保猿啤按笙土际Α保街诨尾。⒎智驳茏又苄兴姆酱溃畹门┟裥湃巍10余年间,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8州。张角部署道徒为36方(部),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帅统领。中平元年春,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皇甫嵩传》)为政治口号,号召起义。36方几十万义军同时举事,声势浩大。因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史称“黄巾起义”。起义之初,义军节节胜利:河北黄巾军生擒皇族安平王刘续、甘陵王刘忠;南阳(郡治宛,今河南南阳市)黄巾军斩杀太守褚贡,围攻宛城;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黄巾军败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市东北);广阳(郡治蓟县,今北京市西南)黄巾军攻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起义军主力很快形成三大军事中心: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率主力活动于冀州(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南)的广大地区,张角、张梁驻广宗(今河北威县东南),张宝屯兵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成为领导起义的中心;张曼成自称“神、卜使”,率南阳黄巾军屯兵宛城,成为南方的黄巾主力;波才、彭脱领导的黄巾军,控制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陈国(治所今河南淮阳市)一线,成为东方的黄巾主力。此外,还有卜已等领导的黄巾起义队伍,分别活动于东郡苍亭(今山东阳谷东北)。各方黄巾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对京师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为镇压义军,灵帝下令大赦党人,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在军事上则动员全国兵力,分头进剿。以外戚何进为大将军,统率左、右羽林军,屯兵洛阳,拱卫京师;并星夜调兵进驻洛阳外围的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大军事关隘,以加强京师外围防御;命左中郎将皇甫嵩、右中郎将朱儁率步骑4万余人重点进攻颍川黄巾军;北中郎将卢植率北军五校士和地方官军进攻河北黄巾军;南阳一线仍由地方官军防守。官军进攻重点首先指向直逼京师洛阳的颍川黄巾军波才部。中平元年四月,波才率部击败朱儁,进围皇甫嵩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后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会大风,皇甫嵩乘夜顺风纵火,义军溃败。皇甫嵩又会合朱儁、曹操三军合击,义军数万人被杀(参见长社之战)。皇甫嵩、朱儁乘胜进击汝南、陈国黄巾军,败波才部于阳翟(今河南禹县),波才战死;又败彭脱部于西华(今河南西华南)。八月,再败东郡(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市西南)黄巾军卜已部于苍亭,屠杀义军7000余人,卜已亦被俘杀。东郡、汝南、颍川三郡黄巾主力覆灭。张曼成指挥南阳黄巾主力进攻中原战略要地宛城,遭南阳太守秦颉抵抗,张曼成战死。赵弘继为统帅,攻克宛城,部众发展至10余万人。六月,朱儁部在击灭颍川黄巾军后,转攻南阳黄巾军,与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合兵1.8万余人围攻宛城。黄巾军奋死坚守,两月不下。朱儁见城坚难攻,退兵诱敌,暗中设伏。黄巾军不明虚实,出城追击,遭官军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退守宛城。终因主力被歼,危城不守,余部在孙夏率领下于十一月向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东北)附近的精山(今河南南阳市西北)转移,朱儁率军追击,孙夏等万余人战死,南阳地区黄巾主力被击灭。颍川、南阳两地的黄巾军被镇压后,统治者又将作战重点指向河北。因卢植率军全力围攻广宗三月不下,灵帝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卢植,亦为张角大败于下曲阳。十月,东汉王朝再调皇甫嵩为帅,进攻广宗。适值张角病死,黄巾军失其主帅,士气大挫。皇甫嵩乘势突然发动夜袭,义军仓猝应战,张梁等以下3万余人战死(参见广宗之战)。十一月,皇甫嵩挥师转攻下曲阳,张宝战死,全城10余万人被杀(参见下曲阳之战)。至此,黄河南北的几支黄巾军主力已先后被官军及地方豪强武装各个击破。但黄巾军余部仍然坚持斗争。中平五年二月,北方黄巾余部在郭太(一名郭大)领导下于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重举义旗,号为“白波黄巾”,攻太原、入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击败董卓大将牛辅的进剿;五月,马相、赵祗自号黄巾,起义于四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治今四川广汉北)、犍为(郡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郡县,控制了益州大部地区;同年十月,青徐黄巾军复起,攻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北)、入兖州(辖今山东西南部)战寿张(今山东东干西南),坚持数年之久。但由于各部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终被各地豪强各个击破,先后败亡。东汉政权经过黄巾起义,迅速趋于瓦解。
点评: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宗教掩护下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战争,为后来的历次农民起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黄巾农民起义战争的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第一、它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这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利用宗教形式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麻痹了官府,积蓄了力量,为举行起义作好了比较充分的准备。第三、起义计划制订得比较周密、具体。所谓“内外俱起”、“八州并发”就反映了这一特点。尽管后来由于叛徒的告密,使这一起义计划的实施遇到很大的困难,但经张角果断处置,它基本上还是得到了落实,从而给东汉王朝以沉重的打击。第四、斗志坚决,宁死不屈,敢于攻坚,勇于牺牲,以此向天下昭示了起义将士的斗争精神和高尚气节。但是黄巾农民战争失败的教训同样是非常深刻的。它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如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起义、赤眉起义、隋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因此提不出更具体的策略方针;它没有建立起后方基地和有组织的战斗部队,因此部队保障受到限制,战斗行动受到掣肘;它缺乏统一的指挥和互相的配合,各自为战,因此造成战区上的孤立、分割态势,以致为敌占优势的主力军所各个击破;它不懂得在敌强我弱形势下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等机动作战形式的重要性,因此热衷于城池的攻守,将起义军主力胶着于一地,同敌人打硬仗、拚消耗,直至耗尽自己战斗力而被击败。所有这些,都是起义军在战略上和作战指导方面的严重失策,也是直接导致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国战争 稽落山之战
东汉永元元年(89年)六月,在东汉与匈奴的战争中,汉车骑将军窦宪及副将耿秉击败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今蒙古汗呼赫山脉)的作战。
章和二年(88年),北匈奴大乱,加以饥蝗,降者前后相继。永元元年六月,汉军分三路出击。窦宪、耿秉率精骑8000出鸡鹿塞(今内蒙古磴口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度辽将军邓鸿出稠阳(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塞,南匈奴出满夷谷(今内蒙古包头市北),共约5万骑,皆会于涿邪山(今阿尔泰山东脉)。北进至稽落山,与北匈奴单于遭遇。大破北匈奴,乘胜穷追至私渠北凝海(今蒙古乌布苏诺尔湖),斩名王以下1。3万余人,俘获甚众,得杂畜百余万头,裨小王率众降者前后81部,共20多万人。窦宪、耿秉出塞3000余里,登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刻石记功而还。
中国战争 黎丘之战
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七月至五年六月,在东汉统一关东之战中,征南大将军岑彭击灭割据势力秦丰于黎丘(今湖北宜城西北)的作战。
三年春,刘秀消灭刘永集团主力后,又先后击灭邓奉、董沂部。命岑彭率傅俊、臧宫、刘宏三将军共3万余人南击割据南郡(郡治江陵,今属湖北)自号楚黎王的秦丰。岑彭军攻拔黄邮(今河南新野东)。六月,秦丰军拒彭于邓县(今湖北襄樊市北),双方相持数月。岑彭乘夜集结部队,声称天明西击山都(今湖北襄樊西北),纵其俘虏回营告知秦丰。秦丰信以为真,调集全军向西,企图拦截岑彭军。岑彭乘机挥军偷渡沔水(今汉水)进抵阿头山(今湖北襄樊市西),攻破秦丰部将张扬的防御,沿山谷隘路直插秦丰都城黎丘,攻夺外围要点。秦丰匆忙回救,夜袭彭军,失败,被岑彭军围困于黎丘。四年十月,田戎救丰,被岑彭击败退回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十二月,光武帝亲至黎丘。时岑彭攻秦丰已三年,士卒伤亡多;秦丰损兵9万余人,且粮草将尽,仅率千余人坚守。光武帝遣使招之,丰不降,乃令岑彭、傅俊南击田戎,以朱祐围攻黎丘。五年六月,朱祐急攻黎丘,秦丰穷困已极,出降,至洛阳被斩。
点评:此战,刘秀控制了荆襄地区,为其西进攻蜀创造了条件。
中国战争 刘秀攻关中、洛阳之战
汉更始二年(24年)冬至东汉建武三年(27年)三月,刘秀击破更始、赤眉,西并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南取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北)的作战。
更始二年冬,赤眉军分两路进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刘秀为防止关中、河洛战略要地落入他人之手,决定乘赤眉西攻长安,更始军应付不暇之机,平定河北、消灭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涉西南)、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的更始力量,然后相机夺取长安、洛阳,为削平群雄,统一天下作准备。
为此,他派邓禹为前将军,率精兵2万西进,伺机夺取关中;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经略物产富足充实的河内,负责兵马粮械补给;又任命冯异为孟津将军,统率魏郡(郡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东)、河内郡的部队防守孟津(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东北,孟县西南),以防洛阳的朱鲔、李轶北上;自己亲率主力北徇燕赵,继续进击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的尤来、大枪、五幡等农民起义军。
建武元年(25年)元月,邓禹率军由野王(今河南沁阳)出发,沿黄河北岸西进,攻破箕关(今河南济源西王屋山东南),入河东,进围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未下。更始大将军樊参救之。六月,邓禹在解县(今山西临猗西南临晋镇东南)南大破之,斩参。复败王匡、成丹等军10余万人,遂定河东全境。
七月,邓禹自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宝井镇北)西渡黄河,在衙县(今陕西白水北)击破更始中郎将公乘歙部10万余人,继续西进。九月,占领枸邑(今陕西旬邑东北),进取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南鱼河堡)、北地(郡治马岭,今甘肃庆阳西北)、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三郡,曾两次进袭长安,但均告失败。屯兵孟津的冯异也对更始驻洛阳守将朱鲔、李轶、武勃等展开了政治、军事攻势。冯异致书李轶,劝其归降。李轶动摇。冯异离间成功,便抽调河上重兵北攻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在今山西晋城南太行山顶,因关南有天井泉三所而得名),占上党郡(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尔后南渡黄河,攻占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之汜水镇)等13县,降者10余万人。朱鲔得悉李轶通刘秀,派人刺杀李轶,并分兵两路北渡黄河,进攻河内,在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被寇恂、冯异击败,被迫退守洛阳。刘秀军先后攻占颍川(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上蔡西南)、涅阳(今河南邓县东北)、穰县(今河南邓县)、新野(今属河南)等城,洛阳陷入孤立。
七月,刘秀派耿弇、陈俊屯军五社津(今河南巩县西北黄河上),派吴汉为大司马,统率岑彭等1l将军围攻洛阳,攻城数月不下。刘秀乃使岑彭往说朱鲔,保证鲔降后之爵禄。朱鲔遂献城降刘。洛阳既下,刘秀作战重心又转向关中,集中全力对付赤眉军。令冯异为征西大将军,讨伐赤眉军和割据关中之延岑军。战斗部署是:冯异进军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击赤眉于西;侯进屯新安(今河南渑池东),耿弇屯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北)。
二年十二月,冯异与赤眉军战于华阴,相持60多日,战斗数十次,降赤眉将卒5000余人。时邓禹东归与赤眉军交战,大败;冯异率军救助,亦大败(参见湖县之战)。三年闰正月,冯异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