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540部分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40部分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月3日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在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开始反攻。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由别尔哥罗德西北地域向博戈杜霍夫、瓦尔基、新沃多拉加总方向并肩实施分割突击。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的步兵刚楔入德军主要防御地带,坦克第1集团军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的先遣旅就进入交战,突破了防御的战术地幅,随后快速军队开始在战役纵深扩张战果。德军在托马罗夫卡、鲍里索夫卡、别尔哥罗德地域亦遭重创。至8月11日日终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向西和西南方向扩大了突破口,其右翼向德军支撑点博罗姆利亚、阿赫特尔卡、科捷利瓦开进,坦克第1集团军部队则切断了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并从西面包围了哈尔科夫。同日,草原方面军逼近哈尔科夫外层防御围郭。德军统帅部将从顿巴斯调来的战役预备队投入交战,企图由博戈杜霍夫以南地域(8月11—17日),继之由阿赫特尔卡地域(8月18—20日)实施反突击,以粉碎苏军,但这些企图均未得逞。8月22日下午,德军被迫开始由哈尔科夫地域后退。在激烈战斗中,草原方面军在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配合下,于8月23日近12时解放了哈尔科夫。由于攻占该市时英勇善战,草原方面军战功卓著的兵团被授予“哈尔科夫”荣誉称号。在库尔斯克会战最后一个战役即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战役过程中,德军15个师被击溃。苏军向南和西南方向前进140公里,将进攻正面扩大到300公里,从而为解放左岸乌克兰并前出第聂伯河创造了有利条件。

    点评:库尔斯克会战按其军事政治结果和参战兵力来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这一会战是苏联人民战胜德国的最重要阶段。库尔斯克的胜利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共击溃德军30个精锐师,内7个坦克师。德军损失官兵50余万人、坦克1500辆、飞机3700余架、火炮3000门。德军奥廖尔基地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基地均被清除。但一些西方历史学家贬低库尔斯克会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地位。他们中有些人极力为纳粹德国国防军统帅部恢复名誉,掩饰其失策,把“堡垒”战役失败的过错全部推给希特勒。另一些人认为库尔斯克会战是大战中的一个小插曲,避而不谈这次会战。实际上,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胜利具有重大政治军事意义。双方参加这一会战的兵力庞大,计有40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6。9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3万余辆,作战飞机约1。2万架。德军夏季进攻的失败,埋葬了德军宣传机关编造的苏军战略有所谓“季节性”,苏军只能在冬季进攻的神话。德军的进攻战略遭到了完全破产。库尔斯克会战进一步改变了战场上的兵力对比,终于巩固了苏军统帅部手中的战略主动权,为苏军展开战略总攻创造了有利条件。库尔斯克胜利和苏军进逼第聂伯河,完成了战争进程中的根本转折。德国及其盟国被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争区转入了防御,这对大战的尔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军重兵在苏德战场被击溃,为英美军在意大利登陆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有10万余名苏联军人荣获各种勋章和奖章,180多人荣膺苏联英雄称号。

    苏军统帅部顺利地解决了战略,战役法和战术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方面军群之间战略协同的组织,最高统帅部赖以改变不利兵力对比的战略预备队的使用,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决定性方向大量集中兵力兵器,取得了新的经验。新编制坦克集团军第一次用作扩张战果的梯队。在库尔斯克空中交战中,苏军航空兵最终夺取了战略制空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库尔斯克会战中,苏军战略领导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现实地考虑形势特点和善于选择适当的斗争方法。

兵书战策 '二战…L海'莱特湾海战

    1944年10月24—2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中,美国海军与日本海军为争夺莱特岛,在莱特湾进行的空前大规模的海战。

    美军统帅部在1944年6—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之后计划夺取菲律宾群岛(参见菲律宾战役)。这次战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从攻占莱特岛开始,因为该岛能控制太平洋通往南中国海的各个出口。10月20日,美军开始在莱特岛登陆(司令为麦克阿瑟上将)。日军统帅部查明美军在菲律宾的主要突击方向后,向莱特湾派去了3个舰艇编队;中央编队(战列舰、巡洋舰组成的主力,指挥官为栗田健男海军中将),南方编队(包括有2个舰艇队,指挥官分别为西村海军中将和志摩清英海军中将)及北方编队(为航空母舰编队,指挥官为小泽治三郎海军中将)。3个编队共有战列舰9艘,航空母舰4艘,巡洋舰21艘和驱逐舰35艘。菲律宾地区的岸基航空兵(400架飞机)及母舰航空兵(116架飞机)负责消灭莱特地区的美军航空兵。日本海军的任务是在莱特湾消灭美军的入侵兵力和阻止美军在莱特岛登陆。美军统帅部识破了日军的意图,把第7舰队(司令官为金凯德海军中将)和第3舰队(司令官为哈尔西海军上将)展开在通往莱特岛的接近水域。两个舰队共有战列舰12艘,航空母舰25艘(其中6艘轻航空母舰,18艘护航航空母舰,共计有1350架飞机),巡洋舰20艘,驱逐舰130艘及护卫舰11艘。它们的任务是协同已在菲律宾附近展开的潜艇迎击和消灭驶向莱特岛的日本各编队。

    10月24日,美第3舰队的航空兵攻击了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的日本中央编队,击沉日本战列舰1艘。日本中央编队随即转向返航。但在黄昏到来后,这支编队重新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并于10月24日午夜以后顺利进入了太平洋(因为美国第3舰队当时已离开圣贝纳迪诺海峡,出动所有兵力去迎击新发现的日本北方编队)。但是,日本中央编队沿萨马岛海岸向南运动时,又遭到了美国第7舰队航空兵的攻击。中央编队由于没有航空兵掩护,在离美军登陆地域约40海里的地方,不得不返航回到圣贝纳迪诺海峡。10月25日昼间,美国第3舰队的航空兵攻击了日本北方编队,在恩加尼奥角附近击沉日本航空母舰4艘、驱逐舰1艘。日本南方编队的行动也遭到了失败,10月24日午夜后,南方编队的第1队在驶往莱特湾的途中,在苏里高海峡遭到美国第7舰队战列舰、巡洋舰的炮火攻击和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全军覆没。第2队确信不能突破苏里高海峡而决定返航。交战中,日军首次使用“神风特攻队”攻击美军航空母舰。共击沉1艘护航航空母舰,重创4艘,轻伤1艘。

    点评:此战,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但在战术上并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实际上是一场海上混战。莱特湾海战的结果,日军损失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8艘、潜艇7艘、损失飞机500架,另有3艘巡洋舰受重伤,伤亡约1万人。美军损失航空母舰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损失飞机100余架,伤亡2800余人,另有6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负伤。在宽达600海里的正面上展开的这次海战说明了空军在海上战斗中的愈益增大的作用及雷达器材在海上夜间战斗中的重要意义。这次海战的突出特点是,日本海军各编队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不能协同行动;无论日本海军还是美国海军,各编队之间互通情报都很差。美军由于在这次对日本海军的作战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掌握了全面的制海权和制空权,这对太平洋上以后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海军则遭到毁灭性打击,不再对美国海军构成重大威胁。1944年12月20日,美军完全攻占了莱特岛,以后又利用该岛作基地,进攻菲律宾群岛的其余岛屿。

兵书战策 '二战…L'里加战役

    1944年9月14日—10月22日,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第1方面军与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协同,实施的进攻战役,是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的一部分。战役目的是粉碎里加方向德军集团,解放里加市并前出里加湾沿岸,阻止“北方”集团军群退入东普鲁士。

    里加战役开始前,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第1方面军(司令分别为马斯连尼科夫大将、叶廖缅科大将、巴格拉米扬大将)当面守军为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舍尔纳上将)第18、第16集团军主力和“中央”集团军群坦克第3集团军一部兵力(9月20日起转隶“北方”集团军群)。第1航空队大部和第6航空队一部,以及一些海军兵力,对其进行支援。苏军人员比德军多20%,炮兵多2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5倍,航空兵(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计算在内)多5。6倍。按照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企图,苏军应对里加实施向心突击,分割当面德军集团,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右翼兵力前出至西德维纳河(道加瓦河)下游和里加地域里加湾沿岸,并将该集团与东普鲁土隔断,尔后各个击破。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负责协调3个波罗的海沿岸方面军的行动。战役开始前,通过变更军队部署和大本营预备队(第61集团军,1个坦克军、1个突破炮兵师)向波罗的海沿岸方向的开进,各方面军均建立了强大突击集团。

    9月14日,进攻在强大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之后开始。战役第一日,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突击第4集团军和第43集团军进展最大,至日终前他们在包斯卡地域25公里地段突破了德军防御,推进约14公里。9月16日,第43集团军前出至巴尔多内市,而近卫机械化第3军先遣支队突至西德维纳河。波罗的海沿岸第3、2方面军各突击集团仅楔入德军防御1—3公里。德军发现他们准备进攻后,遂在许多地段将大部分军队从前沿撤至第二阵地,并在此顽强抵抗进攻的苏军。直至9月21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利用列宁格勒方面军9月17日开始的塔林战役战果,才完成了对德军防御的突破,并于9月23日解放了瓦尔米耶拉市。此前,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也突破了德军防御并推进约16公里,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右翼则攻占了巴尔多内。德军统帅部注意到“北方”集团军群与东普鲁士的联系有被切断的现实威胁,遂千方百计加强其在里加接近地,特别是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该方面军距该市16公里)当面的防御。有2个师从爱沙尼亚调到巴尔多内地域并实施了强大反突击。鉴于这种情况,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9月24日决定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的突击方向由里加方向改为梅梅尔方向,以便尽快用较小的损失将德军波罗的海沿岸集团与东普鲁士联系隔断。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停止了在里加方向的进攻,并开始变更兵力部署和准备新的进攻战役。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方面军在继续进攻中,至9月27日日终前前出至里加接近地德军“锡古尔达”坚固防御地区,在此受阻。苏军(10月5日)在梅梅尔方向的决定性突击,迫使“北方”集团军群首脑于10月6日开始将军队撤出里加地域。由苏联元帅戈沃罗夫协调行动的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方面军转入追击,并从行进间突破德军数道防御地区,于10月13日解放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10月16日,波罗的海沿岸第3方面军撤销,其军队分别转属波罗的海沿岸第1、2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部分军队调入大本营预备队。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继续追击,至10月22日前以其右翼前出至德军图库姆斯防御地区,并会同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从陆上封锁了库尔兰半岛“北方”集团军群基本兵力。战役过程中,红旗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和潜艇在里加湾及其接近路的积极行动,给德军的补给,变更部署和后送造成了困难。

    点评:此战,对粉碎“北方”集团军群和解放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具有重大意义。波罗的海沿岸第3、第2、第1方面军击溃了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德军集团主力,几乎解放了拉脱维亚全境。此次战役的特点,是在进攻过程中将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主要力量转移到新方向,并在该方向以原参加里加战役的兵力进行新的战役,新战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里加方向进攻的胜利。里加战役由3个方面军开始,在第二阶段由2个方面军的兵力实施,最后由1个方面军的兵力完成。在解放拉脱维亚战斗中,82个战功卓著的兵团和部队被授予里加”荣誉称号,93个兵团和部队荣获战斗勋章。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L'利沃夫—桑多梅日战役

    1944年7月13日—8月29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