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492部分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92部分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一战…G海'哥得兰海战

    1915年6月19日(7。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海军第1巡洋舰支队和德国海军舰队在波罗的海哥得兰岛附近进行的一次海战。

    1915年6月18日,海军少将巴希列夫率巡洋舰“马卡罗夫将军”号(旗舰)、“巴扬”号、“勇土”号、“奥列格”号、“留里克”号和驱逐舰“诺维克”号,以及另外8艘驱逐舰奉命出海炮击梅梅尔。在浓雾中,“留里克”号和“诺维克”号掉队,尔后单独航渡。是日,德舰“罗翁”号装甲巡洋舰、“奥格斯堡”号(旗舰)和“吕贝克”号轻巡洋舰、“阿尔巴特罗斯”号布雷舰和7艘驱逐舰在海军准将卡尔夫率领下出海,到博克舍尔灯塔附近布设水雷障碍。布雷完毕,卡尔夫电告任务执行情况,随即率舰队返航。该电被俄国通信勤务部门截获并破译。通信勤务部门随即将德舰位置报告巴希列夫。巴希列夫改变炮击梅梅尔的计划,遂率巡洋舰支队去截击德舰。俄军舰队司令部严密监听敌舰无线电通信,并为俄巡洋舰导航。6月19日7时30分,俄舰在哥得兰岛附近发现“奥格斯堡”号、“阿尔巴特罗斯”号和3艘驱逐舰(“罗翁”号和“吕贝克”号巡洋舰与4艘驱逐舰此时驶往利巴瓦),立即开炮射击。卡尔夫判明情况后,令“罗翁”号和“吕贝克”号两舰归队,“阿尔巴特罗斯”号在瑞典领海隐蔽,他本人率旗舰“奥格斯堡”号南撤。俄国巡洋舰“勇土”号和“奥列格”号追上“阿尔巴特罗斯”号,并对其集中火力射击。9时,“阿尔巴特罗斯”号中弹起火,在瑞典领海厄斯特戈恩角附近抢滩。俄国巡洋舰向芬兰湾基地返航途中,于10时左右,与“罗翁”号,“吕贝克”号和4艘驱逐舰遭遇。双方舰只进行短时间炮战,未分胜负。俄巡洋舰因弹药不足,开始后撤。但德舰却误认这是战舰实施机动,使其遭致更大兵力的突击,因而也撤出战斗。10时30分,“留里克”号奉命进入战区,并与德舰遭遇。“留里克”号开炮射击,击中“罗翁”号,但在规避潜艇攻击时,“罗翁”号趁雾逃走,而“留里克”号没有实施搜索,遂向芬兰湾返航。

    点评:此战总的来说,俄国舰队在海战中取得了胜利。如果俄舰在火炮使用方面不犯严重错误(无谓地耗费大量炮弹,影响了同“罗翁”号、“吕贝克”号巡洋舰的战斗进程),这次海战的战果会更大些。这次海战中,俄国舰队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无线电侦察所得情报指引己方军舰同敌舰作战。

世界战争 '一战…H海'黑尔戈兰湾海战

    1914年8月2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英海军在黑尔戈兰湾(北海东南部水域,靠近德国海岸,因该湾中央有一黑尔戈兰岛而得名,海战发生在黑尔戈兰岛以西)进行的一次海战。

    参战的兵力:英国方面有蒂里特梅军准将指挥的舰艇支队(31艘驱逐舰和2艘轻巡洋舰),比蒂海军中将指挥的战列巡洋舰群(5艘战列巡洋舰)和古迪纳夫海军准将指挥的舰艇中队(4艘轻巡洋舰),另有1个潜艇纵队(6艘潜艇);德国方面有第1和第5驱逐舰纵队(19艘驱逐舰)以及7艘轻巡洋舰。按照英国指挥部的企图,英国海军应当突然袭击警戒黑尔戈兰湾的德国舰艇,切断其返回基地的退路,并将其消灭。为了引诱德国第5驱逐舰纵队和“斯德丁”号、“弗劳恩洛布”号轻巡洋舰出海,英国海军派出潜艇在黑尔戈兰岛附近进行佯动。5时,1艘英国潜艇攻击了德国的1艘巡逻舰。为了搜索和消灭这艘潜艇,德国出动了第5驱逐舰纵队。6时50分,德国军舰同蒂里特支队发生战斗接触,并开始向黑尔戈兰岛退却。在黑尔戈兰岛附近,德国的“斯德丁”号和“弗劳恩洛布”号轻巡洋舰投入战斗,后来又有5艘轻巡洋舰投入战斗;而英国方面,古迪纳夫中队也投入了战斗。由于有雾,战斗变成舰对舰、舰群对舰群盲目的火力冲突。中午,英国比蒂中将舰群的几艘战列巡洋舰驶抵作战地点,从而使英国海军在战斗中稳操胜卷。到14时,海战结束。德国海军的损失是:3艘轻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1艘扫雷舰被击沉。英国海军有2艘轻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受重伤。

    点评:此战,英军指挥部未能完全实现战斗计划,其原因是违反了荫蔽行动的规定(德军指挥部根据英舰之间无线电通信突然增多这一情况而发觉英国海军已经出海),各舰群之间的协同组织得不好(支援兵力投入战斗太晚)以及各队之间的通信组织不佳(支援队的巡洋舰未能与轻兵力支队相遇)。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一战…H'华沙—伊万哥罗德战役

    1914年9月28日—11月8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军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同德奥军队进行的战役。

    俄军在加里西亚会战中击溃奥匈军队之后,实际上已具备进袭德国东南部的条件。俄军指挥部在拟订进攻西里西亚作战计划时,于9月23日、开始变更部署,把西北方面军的第2集团军从纳雷夫河和涅曼河一线调到华沙地域,而把西南方面军的第4、第5、第9集团军从桑河调往华沙至桑多梅日地段。上述集团军再加上华沙筑垒地域的部队,共计有42个步兵师(47万人)、11个骑兵师(5万骑兵)和2400门火炮(要塞火炮不计在内)。为了消除这一威胁,德军指挥部决定从克拉科夫和琴斯托霍瓦两地域对伊万哥罗德和华沙实施突击,歼灭俄军西南方面军的北翼,进至俄军后方。这次进攻预定由奥匈第1集团军和德军新编第9集团军(共计24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步兵29万余人、骑兵2万余人、火炮1600余门)负责实施。

    在俄军完成变更部署之前(10月14日前),奥德军队利用其在数量上的优势,于10月8日进至维斯瓦河和桑河河口,在此遇到俄军第4、第9集团军所属兵团的顽强抵抗。奥德军队多次企图强渡维斯瓦河和桑河均未成功。德军指挥部遂改变原定计划,用第17、第20军和弗罗梅尔将军率领的混成军在凯尔采和拉多姆地域建立一个由马肯森将军指挥的军队集群以夺取华沙。10月9日,该军队集群发起进攻。翌日,俄军第4、第5集团军开始强渡维斯瓦河,第2集团军进抵华沙以西一带。10月11日,在华沙和伊万哥罗德附近发生激烈的遭遇战斗。战斗中,德军对华沙的攻击被击退,而俄军在伊万哥罗德地域维斯瓦河左岸(科杰尼采附近)成功地建立了一个登陆场。德军的攻击逐渐减弱。从10月18日—23日,西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各集团军由新格奥尔吉耶夫斯克、华沙、伊万哥罗德和桑多梅日一线地区相继转入进攻。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官兴登堡元帅深恐陷入重围,于10月19日将马肯津所率军队集群从华沙附近撤走。10月21—26日,奥匈第1集团军企图增援德军,向伊万哥罗德发动进攻,但在遭遇战中被击溃。10月27日,德奥军队开始向原出发阵地全面撤退。俄军各集团军则继续向西和西南进攻,以便占领尔后向德国内地进军的有利出发地位。但由于军队指挥上的失误及后勤工作缺乏准备(后勤部队落后150多公里),各集团军进展缓慢。德奥军队虽损失惨重(近50%),但终免于全军覆没。至11月8日,俄军各集团军推进到乌涅尤夫、瓦斯克、普热德布日、梅胡夫和塔尔努夫以西地区,但在此受阻。

    点评:此战,就其规模来说(正面300余公里,纵深近140公里,双方参战兵力约90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两个方面军兵力实施的一次最大战役。这一战役迫使德国将部分兵力投入东线,从而缓和了俄国盟军的在西线的处境,打破了德国企图将巴尔干国家拉到德国一边参战的计划。俄军巧部重兵重创德奥军队。但是由于沙皇俄国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都落后,对战争准备不足,加之在军队战役指挥与物资保障方面存在严重缺点,以致俄军未能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和实现进袭德国的计划。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一战…J'加里西亚战役

    1914年8月18日至9月21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国西南方面军各集团军对奥匈军队进行的战略性战役。

    该战役是在维斯瓦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在320—400公里的正面上层开的。双方参战的军队有100多个步兵师和骑兵师,总计约200万人,近5000门火炮。加里西亚会战开始前,兵力对比为:俄军—36。5个步兵师和12。5个骑兵师;奥匈军队—39个步兵师和10个骑兵师。后来,俄军增至50个步兵师和20个半骑兵师,而奥匈军队增至48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

    俄军西南方面军(总司令为伊万诺夫将军)受命围歼奥匈军队在加里西亚的基本兵力,阻止敌军南撤过德涅斯特河和向西撤往克拉科夫一带。为此目的,方面军以第3、第8集团军在杜布诺、利沃夫方向,在普罗斯库罗夫、加利奇等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而以第4、第5集团军从北面向普热梅希尔实施主要突击。由于盟军请求加速进攻,俄国各集团军尚未全部集结和展开完毕,即于8月18日至23日期间先后发起进攻。奥匈军队指挥部(总司令弗里德里希大公,总参谋长F。康拉德·冯·赫岑多夫元帅)计划以第1、第4集团军的兵力,在库默尔将军的集团军级集群和沃伊尔施将军的德国后备兵军的支援下,向卢布林、海鸟姆实施主要突击,粉碎西南方面军的右翼(第4、第5集团军)。它们的右翼应由第3集团军和克韦斯将军的集团军级集群保障;而从8月3日起,由第2集团军保障。在奥匈军队的主要突击方向上,指挥部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其余三分之一的兵力用以对付俄国第3、第8集团军。8月18日至19日,双方军队开始接敌运动,8月23日,在宽320公里的正面上展开了一场遭遇交战。交战过程中,向卢布林和海鸟姆进攻的奥匈军队第1集团军(司令为丹克尔将军)和第4集团军(司令为奥芬贝格)8月23—24日在克拉希尼克附近,8月26—31日在托马舒夫附近,分别重创俄军第4集团军(司令为扎尔茨将军8月22日起改为埃韦尔特将军)和第5集团军(司令为普列韦将军),迫其退向卢布林、海乌姆和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随后,奥匈军队各集团军因遭到俄军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进攻速度随之减慢,8月18日和19日俄国西南方面军第8集团军(布鲁西洛夫将军指挥)和第3集团军(鲁兹斯基将军指挥)分别发起进攻,8月26—28日,在佐洛塔亚利帕河地区打败奥匈第3集团军(布鲁德曼将军指挥)。

    8月29—31日,在格尼拉亚利帕河地区的交战中,俄军第3集团军于利沃夫东南突破奥匈军队正面,而第8集团军则击退了从塞尔维亚战场调来的、并得到克韦斯集群加强的奥匈第2集团军(伯姆—埃利莫利将军指挥)的反突击。奥匈军队的右翼开始向戈罗多克阵地(利沃夫以西30公里)退却。9月3日俄军占领利沃夫,9月2日占领加利奇。

    奥匈军队指挥部留下一支力量不大的掩护队抵御俄军第5集团军,而把第4集团军南调对付俄军第3集团军。在9月5—12日的哥罗多克交战中,奥匈第4、第3、第2集团军企图粉碎俄军第3、第8集团军。他们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此时奥匈战线左翼的形势急剧恶化。担任防御的俄国第4、第5集团军得到了增援,9月3日,第9集团军(列奇茨基将军指挥)被调往第4集团军的右侧。9月4日,俄军3个集团军(第9、第4、第5集团军)全部转入反攻,迫使奥匈军队开始退却。第5集团军向俄罗斯拉瓦的进攻,开始威胁到奥匈第4集团军向后方的退路。奥匈军队指挥部被迫中断戈罗多克交战,并于9月11日夜间开始向桑河对岸撤退。由于对奥匈军队的追击迟缓和组织不善,致使其得以摆脱俄军,免遭全歼。9月21日,俄军包围了普热梅希尔要塞。

    点评:战役期间,俄军各集团军前进了280—300公里。进攻的平均速度为每昼夜8—9公里。双方均遭重大损失,但都未能达成预定目的。奥匈军队损失约40万人(其中10万余人被俘)和400门火炮。俄军损失约23万人(其中4万人被俘)和94门火炮。实施加里西亚会战的结果,加里西亚和奥地利占领的波兰部分领土,获得解放,匈牙利和西里西亚已面临入侵的威胁,德国最强大的盟国——奥匈帝国的军事实力则受到严重削弱。奥匈军队如无德军支援已不能单独作战。德国被迫从西线调大量兵力转到俄国战场,这就缓和了英法军队的困境。俄军进行加里西亚会战,就有力地援助了塞尔维亚军队。德意志同盟的战略战役能力受到削弱,他们迅速结束战争的打算也就此落空。加里西亚会战的作战经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