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483部分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83部分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丘克。被围集团遭到巨大损失(超过总数的2/3),迫使艾哈迈德巴夏于11月25日签署停战书,并于12月5日投降(就俘人数1。2万)。

    点评:此战,俄军以较少的兵力在斯洛博齐亚围歼土军,这一胜利是库图佐夫军事艺术的杰出战例之一。这一胜利对俄土战争的结局和俄土谈判的结果具有决定性影响。谈判最后签订了于俄国有利的布加勒斯特和约(1812)。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S'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

    1799年9月21—10月8日,在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国、奥地利、俄国、土耳其和两个西西里王国等)战争期间,俄军在苏沃洛夫元师统率下自北意大利越过阿尔卑斯山向瑞士进行的远途进军。

    苏沃洛夫1799年夏季向意大利进军的胜利结束(参见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和俄国舰队在海军上将乌沙科夫统率下在地中海取得的胜利(参见乌沙科夫对地中海远征),巩固了反法同盟的地位。几乎整个意大利都从法军手中解放出来。驻意大利的俄奥联军统帅苏沃洛夫制订了盟军同时由意大利、瑞士和南德意志进攻法国的计划。英国和奥地利深恐俄国控制地中海,于是,征得俄国皇帝保罗一世同意,制订了另一计划。计划规定:留部分奥军在意大利作战,主力(由查理大公统率)则由瑞士调往莱茵河以对付在比利时的法军及协同俄英联军与荷兰的法军作战。苏沃洛夫应将俄军集中于瑞士,里姆斯墓—科尔萨科夫军和孔代的法国侨民军亦应开赴瑞士。尔后,上述军队应在苏沃洛夫统率下由瑞士西部进入法国作战。这一计划分散了盟军兵力,完全是屈从于英奥两国的利益。保罗一世同意这一计划是有条件的,即奥军主力离开瑞士前应肃清瑞士境内的法军。但奥军指挥部只答应将部分奥军留在瑞士。根据盟国的计划,苏沃洛夫遂着手准备进军瑞士。在苏沃洛夫进军前,在瑞土作战的是马塞纳将军所率法军一个集团军(8。4万人),其主力集结在穆奥滕谷地。与法军交战的军队有俄军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2。4万人)、霍策将军指挥的奥军(10500人),及另外5个兵力不大的奥地利支队(共约2。3万人)。苏沃洛夫担心法军可能各个击破俄奥联军,决定取捷径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将马塞纳主力吸引过来,尔后,联合盟军各部兵力,沿向心方向向卢塞恩、楚格和艾恩西德尔恩实施突击,围歼法军。奥军指挥部应在塔韦尔内为苏沃洛夫军队准备1430头骡马,各种弹药和4日给养。

    9月11日,苏沃洛夫率军(21500人,其中奥军4500人)远征,5天行军150公里,于9月15日到达塔韦尔内集中。奥军没有按时履行其所承担的保障进军的义务,苏沃洛夫军队被迫在此滞留了5天。9月21日,俄军才分两路纵队取捷径(但却是难以通行的道路),穿过圣哥达山口奔向施维茨,前去与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会合。9月24日,俄军占领圣哥达山口;翌日,经激战越过鬼桥;9月26日进至卢塞恩湖。苏沃洛夫在此查明,奥军参谋部提供的情报失实:从卢塞恩湖畔没有通往施维茨的道路,而渡湖器材已被敌人运走。苏沃洛夫军队被迫沿山间小路通过难以攀登的罗斯托克山口(高2400余公尺)和穆奥滕谷地。9月27日,俄军翻过罗斯托克山口进入穆奥滕谷地。但在此获悉,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和霍策所部已被法军击溃。这使苏沃洛夫的军队处境异常艰难:粮弹将绝,力量悬殊(3倍于己)且已陷入重围。苏沃洛夫召开作战会议,决定越过普拉格尔山口向格拉鲁斯突围。9月30—10月1日,俄军巴格拉季昂将军所部为前卫击退了法军莫利托尔将军的旅,迫其退离穆奥滕谷地,并且粉碎了当面的法军,打开了通往格拉鲁斯的道路。同时,罗森贝格将军率俄军后卫击退了法军从后方实施的冲击,于9月10月4日与主力会合。俄军经过艰难路程越过林根科普夫(庞尼克斯)山口,于10月8日进至库尔地域,由此进入奥地利。苏沃洛夫军队在这战争史上从无前例的山地行军期间,伤亡4000余人,但却使法军遭到了3倍于俄军的损失。

    点评:奥军指挥部实质上的背叛行为、苏黎世城下的失败、盟军在其他战场的失利以及苏沃洛夫军队的极度疲惫,使苏沃洛夫对瑞土远征的目的未能达到。保罗一世被迫同奥地利解除盟约,撤回军队。然而,俄军辗转战斗,翻越欧洲最高山脉这一悲壮历程确是俄国军事学术和官兵英勇顽强与自我牺牲精神的杰出范例。用苏沃洛夫本人最恰当的比喻来说,在这次进军中,“俄国刺刀穿透了阿尔卑斯山”。在准备和实施瑞土进军期间,充分显示出俄国伟大统帅苏沃洛夫对同盟战略的实质和山地战术特点的深刻理解。为了进行山地战争,苏沃洛夫在进军期间亲自拟定了专门教令——《山地战准则》。恩格斯把苏沃洛夫瑞土远征称为“到当时为止进行的一切阿尔卑斯山行军中最出色的一次”(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258页)。因战功卓著,苏沃洛夫被沙皇授予大元帅军衔,并在圣彼得堡马尔索沃广场上为他建立纪念碑,以表彰其对瑞士远征的功勋。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S'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

    法国与欧洲各国第二次联盟战争(1798—1802)期间,苏沃洛夫元帅统率俄奥联军在北意大利对法军实施的战斗行动。

    1798年,俄国加入第二反法联盟(英国、奥地利、土耳其和两西西里王国)后,派遣乌沙科夫海军中将率领一支分舰队从黑海进入地中海作战(参见乌沙科夫对地中海远征),命格尔曼将军和罗森贝格将军的两个军(约3。3万人)进驻北意大利,命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将军的一个军(2。7万人)赴瑞土作战。截至1799年初,法国在北意大利拥有军队5万人,由谢雷尔将军指挥在中意大利和南意大利拥有军队3。4万人,由麦克唐纳将军指挥。盟国军队尚未集结完毕,法军乘机转入进攻,击败梅拉斯元帅指挥的奥军(8。6万人),并占领了几乎整个瑞士和北意大利。在此情况下,奥国政府坚决要求任命苏沃洛夫为北意大利联军总司令。1799年4月15日,苏沃洛夫抵达瓦莱焦,决定首先训练军队的协同动作,提高奥军战斗力。训练中,苏沃洛夫特别重视士兵掌握冷武器、夜行军和以纵队实施冲击的训练。为训练军队,他运用《制胜的科学》原则,编写了各种条例和教令,派一些俄军军官和军士到奥军组织部队训练,为提高部队机动能力,他压缩辎重,并建立流动给养弹药仓库。军队内还建立了炮兵总预备队。联军高速度的进攻准备(10天),使其能够先发制敌,夺取战略主动。苏沃洛夫分出部分兵力封锁佩斯基耶拉和曼图亚要塞,然后亲率主力于4月19日出发对谢雷尔军队作战,并于4月25日进至阿达河畔。这时,莫罗将军接替阿达河西岸法军的指挥职务。苏沃洛夫决定向米兰实施主要突击,而在其它方向进行佯动。阿达河3天战斗(4月26—28),联军大败莫罗指挥的法军(参见阿达河战役)。联军继续扩大战果,6个星期内几乎占领了整个北意大利。法军统帅部调集兵力,企图实施2次包围突击歼灭联军:麦克唐纳军队(3。6万人)由托斯卡纳向摩德纳、帕尔马、皮亚琴察方向实施主要突击,莫罗军队(1。4万人)由热那亚向托尔托纳方向实施辅助突击。麦克唐纳转入进攻后,于6月1(12)日在摩德纳附近击溃奥军并向帕尔马推进。苏沃洛夫识破法军企图,遂制定各个歼敌计划。他把屏护队留在亚历山德里亚附近阻击莫罗军队,亲率余部(约2。2万人)迎击麦克唐纳军队。苏沃洛夫军队2昼夜行军85公里,于6月17日出敌不意地前出到特雷比亚河畔。6月17—19日,特雷比亚河畔与法军遭遇,苏沃洛夫战胜了兵力多0。5倍的法军(参见特雷比亚河战役)。麦克唐纳军仓卒溃退。苏沃洛夫令奥军进行追击,而主力于6月23日回师对莫罗军队作战。莫罗获悉苏沃洛夫已逼近亚历山德里亚,仓促向热那亚撤退,在那里与麦克唐纳残部会合。7月底,会合的法军(3。5万人)在茹贝尔将军指挥下,由热那亚地域向亚历山德里亚方向联军主力(近5万人)实施进攻。8月15日诺维一战,苏沃洛夫向茹贝尔集团军侧翼和后方实施毁灭性突击,取得了胜利(参见诺维战役)。这次交战是巧妙运用辅助突击以保障歼灭主要方向之敌的典范。苏沃洛夫在北意大利的胜利和乌沙科夫率俄国舰队在地中海的胜利,几乎彻底摧毁了法国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英国和奥地利担心俄国势力的加强,决定将俄军由意大利撤出。1799年8月中旬,苏沃洛夫接到奥皇从维也纳发出的,业经沙皇保罗一世认可的命令,率联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前往瑞土与里姆斯基—科尔萨科夫军会合,再从那里对法国发起进攻(参见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

    点评: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是当时重大的政治和军事事件。由于俄军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联军多次大败法军。这次远征中,苏沃洛夫统帅活动遇到了许多困难情况。联盟内部存在政治矛盾,盟军的军事体制不同,指导军事训练的战略战术思想也不相同,英奥政府力图把对共同敌人作战的重任推给俄军,凡此种种都使苏沃洛夫的统帅活动处境艰难。奥皇及其统帅力主占领对方的领土和要塞,而苏沃洛夫则认为消灭法军武装力量是战斗的主要目的。苏沃洛夫战略的立足点是周密分析形势,各个歼灭敌人,迫使法军接受总决战的时机和地点。苏沃洛夫运用的作战原则是,集中兵力在狭窄正面实施主要突击,同时在其它地段实施辅助攻击;军队实施纵深配置,使正面、翼侧和迂回突击相结合。苏沃洛夫的作战计划符合具体情况,独具一格,与奥军根据陈旧的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制定的计划截然不同。北意大利战局中,为达到军事和政治目的,苏沃洛夫妙巧地组织了与海军的协同动作。正确解释人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是苏沃洛夫具有深刻民族特色军事学术的基础。俄军良好的精神战斗素质,以及意大利人民的支持,促进了苏沃洛夫的胜利。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T海'特拉法加海战

    1805年10月21日,在拿破仑战争(1799—1815)期间,英国舰队与法西联合舰队在西班牙大西洋沿岸特拉法加角(靠近加的斯城市和港口)附近进行的一场海战。

    10月20日,被英国舰队封锁的法西联合舰队(18艘法国战列舰,15艘西班牙战列舰),在维勒讷夫海军上将指挥下,编成单纵队,从加的斯港出航,打算突入地中海。纳尔逊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舰队(27艘战列舰)追上了法西联合舰队。维勒讷夫命令舰队返回加的斯,以便在战斗失利时能够入港隐蔽。但转向行动太慢,而且打乱了队形。12时,英国舰队接近了维勒讷夫的舰队。英国军舰排成两列纵队与法西联合舰队的战斗线成锐角(分别为30度和60度)进行接近。因此,英国军舰不能有效地发扬火力打击法西舰队。由于法西舰队舰员的战斗技能很差,英国军舰并未遭受重大损伤。12时30分,科林伍德海军中将指挥的英舰纵队(15艘军舰)突破了法西联合舰队的队形,切断了敌16艘军舰与其他军舰的联系,采取巧妙而果断的行动,向敌猛烈开火。13时,英国的另一路纵队在纳尔逊率领下,以同样的方法向法西舰队的中军发起攻击。已经走远的法西舰队的前卫,虽然奉维勒讷夫的命令赶到了交战地点,但为时太晚,已不能左右战斗的进程和结局。特拉法尔加角海战持续到17时30分,以法西联合舰队全部被粉碎而结束。英军俘获8艘法国战列舰,9艘西班牙战列舰(其中共有4艘旗舰),消灭了1艘法国军舰。但由于风暴天气,英军仅将所俘17艘军舰中的4艘带到直布罗陀。联合舰队前卫司令官西班牙海军上将格拉维纳成功地把后卫和中军内未受损伤的11艘军舰带到了加的斯。英军有7艘战列舰受重创。纳尔逊海军上将负重伤,生命垂危。法西联合舰队死伤和被俘共约7000人,英国舰队损失约1700人。

    点评:此战,英国之所以取得特拉法尔加角海战的胜利,是由于具有熟练的战斗技能,并且能按照预先制定的交战计划准确行动。纳尔逊利用了敌方舰队的弱点,摒弃了维勒讷夫死抱住不放的那种线式战术的教条,而采取俄国海军上将乌沙科夫首创的机动战术原则行事。这次海战的重要结果是英国掌握了制海权,使法国同殖民地的联系发生困难。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T'特雷比亚河战役

    1799年6月17—19日,在苏沃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