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入踏白城,回师河州,进筑定羌城,木征被迫率酋领80余人降,河、湟遂定。
中国战争 断道坞之战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五月,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于麟州断道坞(今陕西神木境)击败宋军的一次伏击战。
宋庆历至嘉祐初,西夏连年遣民强耕宋屈野河(今陕西神木西北乌兰木伦河、东南窟野河)西之地。每至耕获时,夏军常屯兵河西,以诱宋军。宋河东经略使庞籍屡戒边将,毋轻出战。嘉柿二年正月,西夏国相没藏庞讹率兵至境上。.三月,兵增至数万,欲尽耕河西地,后因夏廷臣存有异议,召其还兵。庞籍乘夏军回师之际,令通判并州司马光等巡边。时数十里空扩地域,宋军仅置一堡。知麟州武戡,通判夏倚建议增筑二堡,以据其地,屯兵驻守,控遏夏军,庞籍依其议。城未就,夏军已集。五月初五,并代钤辖管勾麟府军马郭恩,走马承受入内东头供奉官黄道元、武戡等以巡边为名,乘夜前往视察。适侦探回报,夏军屯沙鼠浪。郭恩欲止不行,黄道元胁其率1400步骑循屈野河北进,进抵卧牛峰,夏军举烽火起,黄道元以为此系虚张声势,欲阻止宋军,忽又闻鼓声,依然强令前行。行至谷口,郭恩建议休军,待天明登山,黄道元斥其懦怯,郭恩愤而率军前行。黎明至忽里堆,见夏数十骑西走,呼之不应不动。猝然火起,夏军张左右翼,南北夹击,郭恩等据堆东梁口断道坞力战。激战多时,夏军自堆东长堑两侧攀缘而上,四面合击,宋军大溃。武戡率军走麟州,郭恩、黄道元、府州宁府寨监押刘庆等被俘。郭恩不屈被杀,军士387人战死,失矢器甲1。7万余件。
点评:此战,由于黄道元愚勇自恃,一意孤行,屡拒郭恩正确建议,贸然轻进,中伏大败。
中国战争 方腊起义
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至四年,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淳安西北)民方腊率领两浙贫苦农民,奋起反抗宋朝官府黑暗统治的农民起义。
北宋末期,朝廷腐败,以屈辱出纳银绢向辽和西夏求和,加重对民众盘剥。东南之民苦于“应奉局”、“造作局”和“花石纲”等搜刮奴役,赋税繁重,甚久不得安居。宣和二年十月初九,青溪漆园佣工(一说漆园主)方腊,假托“得天符牒”,聚众起义反抗。十一月初一,义军占据青溪西北帮源洞险峻山地,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以劫富济贫,抗击官府,得四乡响应,旬日之间,众至数万。两浙兵马都监蔡遵、颜坦闻知,率兵5000前往镇压。二十二日,义军以佯退诱伏之计,于青溪西北息坑,伏击全歼蔡、颜所部。继乘胜东进,攻克青溪,迫近睦州(今浙江省建德东北梅城镇),知州张徽言弃城而逃。十二月初二,方腊率2万众入睦州,斩杀贪官,开仓济贫,并分兵占领分水(今浙江省桐庐西北分水镇)、桐庐、寿昌(今浙江省建德西南大同镇西)、遂安(今属浙江)等县。旋分东西两路北上,东路进军杭州(今属浙江),西路攻打歙州(今安徽省歙县)。二十日,歙州守将郭师中率军出战,被歼殆尽,代知州毛栗亦被民众怒杀。婺源(今江西省婺源西北清华)、祁门、绩溪(今属安徽)等县官吏闻风皆逃。方腊遂遣军一部北攻宁国、宣城(今属安徽),自率主力移师东路,攻克新城(今浙江省富阳西南)、富阳,直逼杭州,知府赵霆惧战先逃。二十九日,方腊率众攻破杭州城,杀两浙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义军势盛,附者益众,并得苏州(今属江苏)石生、归安(今浙江湖州)陆行儿所领义军响应,又分兵向南攻克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省衢县)等地,所向克捷,先后攻占6州52县。三年正月初,宋徽宗赵佶方与金太祖完颜旻(即完颜阿骨打)约定联合攻辽,以取燕云(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故地。正欲发兵,适闻杭州失陷,东南大乱,乃罢北伐。即命童贯为江浙淮南等路宣抚使、刘适庆为宣抚司都统制、谭稹为制置使、王禀为统制,率领京师禁军及陕西蕃汉劲兵15万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分两路兼程南下进剿。同时,急令撤销苏杭造作局,停运花石纲,以松懈义军。二十四日,童贯率军进至秀州(今浙江省嘉兴),遇义军大将方七佛率领6万众攻城,即与秀州守军内外夹击,义军猝不及防,战败,退守杭州。二月初七,宋军尾追至杭州城下,招降未果,遂佯退设伏,诱义军出战。义军出击中伏,丧众2万,再退城中被围。方腊率众苦战数日,自度孤城难以久守,乃分批突围南撤,杭州遂被宋军占领。时义军四处攻打各地州县,兵力分散,互不应援。三月,方七佛率众复攻杭州,又被击败,后随方腊率众退入帮源洞,凭险固守。四月,宋军分进合击,收复歙、衢、婺、睦、青溪等州县后,会师睦、歙间,合围帮源洞。方腊率20万众扼守险径,宋军久攻不下,乃分兵前后两面夹攻,遣劲兵从间道强夺门岭。义军腹背受敌,7万余人战死,方腊被俘(参见帮源洞之战)。分散于各地义军仍转战浙东,与宋军进行殊死战斗,坚持至四年三月,起义告终。
附:作战地图
中国战争 宋攻交趾富良江之战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宋军反击交趾(今越南),于富良江(今越南红河)击败交趾军的作战。
八年十一月,交趾辅国太尉李常杰率号8万兵大举攻宋,相继破钦(今广西灵山)、廉(今合浦)、邕(今南宁)等州,杀戮宋军民10余万人。次年二月,宋廷决计反击,命宣徽南院使郭逵为安南道行营马步军都总管、本道经略招讨使,赵高为副使,率号10万秦晋锐卒进讨。同时诏广东、福建、江西募勇士万人赴广西。三月初,郭逵率军南下。宋诏岭南诸路置备粮草,广南东路征集舟船和熟悉水战兵员,拟届时水陆并进。七月,郭逵经潭州(今湖南长沙)进抵桂州(今广西桂林),令广南东路钤辖和斌率水军自广州沿海西进。八、九月间,宋军水陆夹击,收复全部失地,招抚左、右江(今广西邕江上游)地区诸峒部族后,自邕州进抵思明(今广西宁明东)。时因安南行营军士不习水土,患病与疫亡甚众,屯驻休整。十二月初,宋军集兵西进,为保障侧翼安全,防止交趾军从侧后袭击,郭逵先遣副都总管燕达引军攻广源州(今越南广渊),迫其观察使刘纪出降,收降5000余。十一月,宋军至决里隘,交趾军列象阵阻击,宋军持强弩猛射,以长刀砍象鼻,象回走,反践其军,交趾军溃退。宋军乘胜拔机榔县与门州(皆今越南同登西北)。交趾军设伏夹口隘,欲袭击宋军。郭逵探知,自间道兜顶岭直抵富良江。交趾军列战船400艘,据江阻击,宋军不能渡。郭逵,赵卨令将士伐木,制造攻具。依燕达建议,暗遣军设伏山间,逐步减兵,示弱诱敌。李常杰中计,倾数万众渡江出击,宋军伏兵尽发,步骑合击,以炮发石,猛击其船,趁其帆折樯摧之际,选精兵乘大筏猛攻,大败交趾军,击杀数千,毙其大将太子李洪真,俘左郎将阮根。交趾王李乾德被迫奉表求和。宋军由于冒暑涉瘴,粮草不济,兵夫20余万死亡过半。存者多病,遂议和班师。
点评:此战,沉重地打击了交趾,保障了广南西路边境的长期安全。
中国战争 高粱河之战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乾亨元年,979年),在宋辽战争中,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辽,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被辽军击败的一次重要作战。
是年五月初,宋太宗赵光义在事先毫无思想准备和军事准备的情况下,不顾宋军经过数月的艰苦攻战,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颇多,战胜后又未获得例行的赏赐;士气松懈,天气炎热的不利因素,强令转兵东进,企图乘战胜之威,立即攻取幽蓟。诸将因师疲饷匮,皆不愿行。只有崔翰认为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如能乘此破竹之势,下幽州如探囊取物。
二十九日,军抵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集结待发,并遣使督调各地刍粮运赴北面行营。六月十三日,太宗亲率大军出镇州,兼程北进,入辽境募其民为向导,连克金台顿(今河北易县东南)、东易州(即岐沟关,今河北涿州西南)、涿州等地。时辽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等戍守幽州,为阻止宋军北进,率军南出堵截。宋太宗遣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孔守正率前锋军出击,自率主力继后,败耶律奚底部于沙河(今河北涿州北拒马河),于二十三日推进至幽州城南。幽州城池墙高垒固,方圆30余里,易守难攻。自石晋朝割燕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属辽后,幽州即为辽的军事重镇。
宋军兵临城下,权知南京留守韩德让率兵固守;为分宋军攻势,审院大王耶律斜轸命属下执耶律奚底部青色旗,佯作溃军北撤,示弱诱伏。宋军贸然进击,败于德胜口(今北京昌平北)。太宗乃分兵一部牵制耶律斜轸部于清沙河(今北京清河镇北),自率主力四面围攻幽州城。二十五日,命定国节度使宋渥、河阳节度使崔彦进、彰倍节度使刘遇、定武节度使孟玄喆分率所部从四面猛攻,以砲击城,战事激烈。辽铁林都指挥使李札卢存领部下百余人出降,城内陷于混乱。适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率兵从山后驰至幽州,掘地道潜入,与城内守军合兵拒守,致使宋军攻城未克。三十日,太宗再次集兵攻城,因师老兵疲,将士倦怠厌战,故屡攻不克。辽景宗耶律贤乘机遣南府宰相耶律沙、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各率所部骑兵救援。
七月初六,耶律沙部与宋军战于高梁河畔,败退,宋军乘胜尾追。时近黄昏,耶律休哥率大军,人持两炬从间道驰至,宋军无备,停止追击,速于高梁河畔列阵。未几,耶律休哥部在耶律斜轸部配合下,左右夹攻,耶律学古部亦出城参战,使宋军三面受敌,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乘驴车南逃,辽军追至涿州而止,缴获兵器、粮秣不可胜计。
点评:此战,宋军失败的原因在于宋军进抵幽州前已历经苦战,消耗颇多,又未得到充分的补充,部队的战斗力已有所削弱。辽军则兵强马壮,战斗力和士气并未因白马岭一战而大伤元气。宋太宗昧于知己,又不能知彼。在平定北汉后即忘乎所以,犯下了轻敌的错误,竟以为能轻而易举地一举扫平幽云诸州。在遇到辽军的坚决抵抗后,宋军既缺乏足够的攻城器械和攻城决心,及不部署充足的阻击敌援军的兵力,占据阻扼敌援的战略要地。当辽援军毫无阻挡地进至幽州城下后,宋军就只能抽调业已疲劳不堪,正在攻城的部队匆匆应战。反陷重围,全军溃败。辽军发挥骑兵优势,依托坚固城防,消耗疲惫宋军,适时以骑兵增援,挫败宋军攻势。宋军的失利,对以后与辽作战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战争 好水川之战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北宋庆历元年,1041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夏景宗元昊率西夏军在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北)地区,击败宋军的著名伏击战。
延州之战后,西夏对宋西北边地的进攻愈加频繁。宋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力主集泾原、鄜延两路兵反击;副使范仲淹力主先行坚守,视形势择利而进,朝廷犹疑不定。元昊获悉宋攻守未决,遂先发制人,集重兵再次攻宋。发兵前,其先使人至鄜延、泾原约和,欲麻痹宋军。韩琦识破其谋,令诸将戒备。四年二月,元昊率兵10万由折姜(今宁夏同心南)进发,经天都寨(今宁夏海原东)、西吉(今属宁夏)、将台(今宁夏西吉东南),沿瓦亭川(今宁夏、甘肃边境葫芦河)南下,直抵好水川地区。采用设伏围歼的战法,将主力埋伏于沟壑纵横的好水川、姚家川(今宁夏西吉东南什字路河口至西吉县兴隆一段平川)两侧谷口,遣一部兵力至怀远城(今宁夏西吉东偏城)一带诱宋军入伏,以求歼灭宋军于运动之中。韩琦闻夏军进攻,急趋镇戎军(今宁夏固原)集兵数万,命环庆路副都部署任福统率出击。以泾原驻泊都监桑怿为先锋,钤辖朱观、泾原都监武英等各率所部从征。临行,韩琦面授方略,令任福等自怀远城经得胜寨(今宁夏西吉东南)趋羊牧隆城(今宁夏西吉兴隆西北)伺机破敌。如不利于战,可据险设伏,待夏军回师时截击。二月十二日,任福、桑怿率轻骑数千自新壕(今宁夏固原西北古长城壕)先发,朱观、武英等后继。翌日,进至捺龙川(今宁夏固原彭堡西南),闻镇戎军西路都巡检常鼎等与夏军战于张义堡(今宁夏固原县张易)南,遂转道南进,急趋交战处。夏军佯败,弃牛、马、驼退走。宋军争相追击。武英以为前面必有伏兵,诸将不听。任福、桑怿等离开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