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335部分

一路隋行-第335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之征兆吗?因想到照此下去,不出多少时日,你我夫妻二人自免不了沦为北军阶下之囚,生死难料,故而闷闷不乐。”

    “如此说来,我愿随附马一同入宫面见皇兄,向他当面禀明一切,请求皇兄拒纳孔范之言,召集朝中大将,派军迎战隋军也就是了。附马大可不必一个人在家中长吁短叹,作亡国之思。”陈长乐脱口说道。

    “不必了。今日张贵妃和太子都没能劝说得动皇上,公主又何必多此一举呢?”许德言摇了摇头,劝阻妻子道,“我心中难过的是,倘若日后建康沦落,你我夫妻二人再难以厮守一处,公主自难免为人所掳,寄人篱下,而在下还不知要沦落至何方何处,也不知此生还有无与公主再见之时啊?”说着,眼中竟淌下两滴泪来。

    陈长乐见夫君如此看重自己与他的夫妻之情,心中既觉欣慰又夹杂着一丝凄惶,知道仅凭她夫妻二人的力量再难劝说陈叔宝回心转意,挽狂澜于未倒,不禁双目含泪,举目四望,一眼望见房内几案上放着一面簪花铜镜,便三两步疾走过去,拿起铜镜,“啪”地一声向地上摔去。

    铜镜重重摔落在地,一分为二,破成了两半,陈长乐俯身拾起两半铜镜,回到许德言身旁,将手中的一半铜镜交到他手中,深情地说道:“果如君言,它是妾身与君有分别之日,权且以这两半铜镜作为信物,海枯石烂,你我终有破镜重圆,离而复聚那一天。”


………………………………

第688章 万里追凶

    且不说南陈帝都建康的附马府中,许德言和乐昌公主陈长乐以破镜作为彼此信守承诺,永不相负的信物,约定日后破镜重圆,忠贞不渝,回过头来再说杨广。

    按照高颖的建言,为尽快赶赴前敌统军上任,杨广不等虞孝仁出京迎回数月前奉旨出使高句丽的使节及焦二一行,即率领晋王府五百骠骑,盛陈兵马大元帅之威仪,在长安城外的灞桥驿辞别了父皇杨坚,一路浩浩荡荡地向东而来。

    及至出了潼关,走至东都洛阳附近,忽听前方来报,称门下纳言苏威带领东都文武官员出城五十里,前来迎接杨广一行。

    杨广接到此信,只带了刘方、鲜于罗等几名近卫,会同张衡等人,纵马出列,率先赶来与苏威见面。远远地望见苏威等东都官员的身影之时,杨广即翻身下马,徒步来至长亭近前,冲苏威抱拳施礼道:“学生何敢劳老师亲自出城迎接,在此向老师赔礼了。”

    苏威于开皇初年间因主张与进攻至渭水之滨的突厥讲和而罢相,直至五年后才恢复了相位,改任门下纳言一职,且受皇帝倚重,命他暂代犯过受到软禁的太子杨勇出镇东都,抚绥关东。此次得知杨广被册任为统军伐陈的兵马大元帅,苏威颇为他感到高兴,又因前两年自己在京兆尹任上没能很好地保护好杨广麾下的张须陀,心中一直对杨广怀着一份歉意,便寻思着趁杨广前往淮南赴任路经东都的机会,远赴五十里之外前来迎候杨广,略作弥补。

    “大元帅如此说,是折杀了下官了。”苏威忙走近前来双手扶起杨广,和他并肩携手步入长亭坐下,手指随行的人群之中向杨广说道,“王爷请看,数月前朝廷派往高句丽出使的祠部郎中封伦也在东都恭候王爷多日了,因虞孝仁此前带来王爷的将令有言,命出使高句丽使臣就在东都候着,待见过王爷后再回京见驾,因此下官今日带他一同接王爷来了。”

    苏威话音方落,杨广已见从随行的东都众官员当中闪身走出一位冗长脸盘,白净面皮的年轻官员,上前冲他躬身施礼道:“下官封伦奉旨出使高句丽还朝,奉将令在此恭候王爷。”

    杨广张眼向封伦身后望了望,不见有焦二跟随,遂问道:“倘若本王所记不差,你此番出使高句丽至少也有上百日之久了,为何迁延如此之久才回来呀,此行还顺利否?”

    封伦心知杨广最急于知道的就是关于他是否从高句丽押解“雁巢”大头领关自在还朝一事的消息了,并没急于答话,而是将目光转向了陪坐在旁的苏威。

    苏威恍然省悟过来,忙借口需率一众东都官员先行返回城内为杨广设宴洗尘,向杨广告辞走了。原本熙熙攘攘的长亭之中片刻之间只留下了杨广一行和封伦本人。

    “说吧,究竟出了什么事?”杨广送走苏威等人,转身回到长亭中,迎面正和封伦打了个照面,依稀觉得他有些面熟,可一时间又回想不起之前在哪里见过他,便一边仔细回忆着,一边淡淡地冲他问道。

    “回禀殿下。下官等此次奉旨出使高句丽,不慎被高汤所蒙骗,整整在其国都长安之中白白等了一月有余,后来还是殿下府中那位焦将军密访暗查,才得到确切的消息,高连升早就被高汤放出国去了,最有可能的去向是返回了南陈。”封伦不敢有丝毫隐瞒,如实向杨广作着禀报。

    杨广在他向自己禀报之时,不住地审视着封伦,越发觉得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像极了深藏于自己记忆深处的一个人,可就是想不起来那人是谁,及至听说封伦此行未能从高句丽国内押解高连升回朝,脸色登时阴沉了下来。

    “下官虽未能从高句丽押解高连升回朝,但也并非全无所获。高汤为表达其臣服我大隋的诚意,上表朝廷,愿意每年增加若干朝贡,并随后即遣其王子来长安居住。”封伦抬眼瞅见杨广脸色不善,忙不迭地补充、解说道。

    鉴于前次北境虽有消息称是高句丽王高汤派人暗中联络东突厥,欲与其联手举兵瓜分契丹的牧场,而在那之后,却是东突厥单方面举兵东侵,且被打得大败而归,沙钵略可汗摄图也在那一役中身中数箭,终至不治而亡,可率先挑起事端的高句丽实际上一兵一卒未发,故而隋朝手中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指证高句丽欲在北境为非生乱,所以封伦此次出使高句丽,虽没能押解高连升回朝,但得到高汤质子加贡的承诺,也还算是圆满、顺利。

    “你与焦二是何时分手的,如今知道他确切的去向吗?”杨广无心听封伦在自己面前表功,只就自己关心的事情向他问道。

    “焦将军与下官是在高句丽都城长安分的手,至今也有一月多了吧。临行前,他叮嘱下官待回朝后面见王爷代他禀明,说他此去不捉拿到关自在,决不回长安来见王爷。下官因他勋阶尊显,也未敢强加劝阻。。。。。。”

    “也就是说,自从在高句丽国都一别,你和焦二就失去了联系?”杨广目中闪着寒光,直盯着封伦问道。

    封伦低头无言以对。

    “你是什么地方的人?”杨广见封伦虽是一白面书生,可方才在自己凌利目光的盯视之下,却全无半点惧意,也没有为自己出言辩解,冷不丁向他问道。

    “禀殿下,下官系河北渤海郡人氏,三年前经州郡举荐入朝为官。”

    “你是渤海郡人?封隆之此人你可认得?”刹那间杨广回想了起来,封伦无论长相还是举止神态,都酷似自己初到并州出镇之时,带领几十位河北当地的世家豪右逼上门来,要自己放回就地征招来的奴仆、客户的那位封隆之。

    “殿下提及之人正是先祖,不幸已于下官释褐不久就故去了。”封伦一时猜不出晋王杨广怎么会认得自己的祖父封隆之,遂主动向杨广报告了封隆之去世的消息。

    “你既是本王的故人之后,此次回朝复命后,可愿来军前效力,跟随本王渡江灭陈,建立一番功业?”杨广心里打着要封伦到自己麾下当差,借以拉拢河北世家豪右的主意,问封伦道。

    “下官愿意。”封伦未假思索,即干脆地答道。


………………………………

第689章 移跸广陵

    因意外地在东都郊外长亭之中从封伦口中得知了焦二一月前已跟踪高连升南下,目前音讯全无,杨广无心在东都多做逗留,匆匆赶往东都洛阳参加罢苏威等人为他设摆的接风宴后,只在东都城内住了一晚,次日天明即率领五百骠骑动身南下,径直赶奔寿春而来。

    及至杨广一行才渡过淮河,就被江淮间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深深吸引住了。

    前些时离开东都时,隐然已见伊洛两条河中有冰凌飘浮,可一踏上江淮间的土地,迎面吹来的却是带着些许暖意的微风。从淮河之滨直到进入寿春城内,随处可见绿草萋萋、生机勃勃,与大河两岸满目毕是枯黄萧瑟相比,浑似进入了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杨广目不暇接地观赏着沿途的景色,来到了江淮重镇寿春。

    早在开皇六年间,杨广自并州还朝后不久,就被册任为彼时新设立的淮南道行台尚书令,至今犹在兼任着这一官职。不过,他与秦王杨俊不同,两年多来从未踏上过这片土地半步,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长安城中履行着雍州牧的职责。

    此次已被册任为大元帅府司马的尚书右仆射兼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的王韶其时正在行台衙署召集奉调统军南下的杜彦、燕荣等将领会商军务,突然听到军士来报,称晋王一行已来到了衙署门外,忙率领诸将及行台一班僚属迎至了衙署正门之外。

    “子相,哟,还有你们诸位,自两年前一别,诸位还好吧?”杨广一眼瞅见率先迎出门来的王韶身后还跟着杜彦、燕荣等自己熟悉的旧部,不由得喜出望外,疾步上前,亲切地同诸将打着招呼,致以问候。

    王韶等人将杨广、张衡、段达等人让至行台衙署议事厅分班次落座,殷勤地向杨广询问了一路上的行程之后,挺身站起,正色禀报道:“禀元帅,自去岁至今,陆续从各地调集至寿春的军队共有十五位行军总管带领的九万多兵马,加上原受淮南道行台节制的十三位行军总管下辖的十万多兵马,东路军可供元帅直接调度指挥的兵马总计约二十万人,其中水军近三万人,大小战船两千多只。现有各路兵马的花名册,敬请元帅查收。”

    “南陈那边最近可有什么动静?”杨广一边示意张衡从王韶手中接过厚厚一摞花名册,一边向王韶询问道。

    “还未向元帅禀报,就在元帅一行抵达的前两天,寿州刺史宇文述将军率领本部人马连败南陈司空司马消难所率人马,现已进抵至大江北岸。南陈在江北已无立足之地了。”王韶回身招手示意宇文述出班,向杨广禀报道。

    杨广早在七八年前因在京查破石屋院一案时,无意间牵涉到了时任右卫大将军的宇文述,致使他被贬到了江淮来做刺史,内心深处本就对宇文述怀有一份歉意,此时听王韶提及宇文述率军才将南陈军队驱赶到了大江以南,不由得起身离座,走至宇文述面前,冲他抱拳一礼道:“不料本帅还未至前敌,将军就率军取得了东路军对南陈军队的首胜,请受杨广一礼。子相,即刻传本帅将令,宇文述擢升寿州行军总管,上报朝廷赐印。”

    宇文述没想到杨广初至寿春,就颁下将令,将自己从州刺史擢升为了寿州行军总管,忙躬身谢恩推辞道:“末将谢元帅擢拔,然末将既兼任行台兵部尚书一职,率军击溃敌军本是份内之事,不敢领受元帅的破例恩典,请元帅收回成命,以待来日奖掖有功之将士。”

    “数年前伯通就曾以少胜多,大败过司马消难,此次更是将他驱赶到了大江以南,可说是为伐陈之役开了个好头,行军总管一职早就该授予伯通了。你就不必再多做推辞了吧。”杨广微笑着劝止宇文述,随即转向王韶问道,“江北之敌既已被伯通驱回了江南,寿春做为本帅帅府所在之地,位置未免有些拖后。此次离京前本帅与独孤公会议,已命独孤公先行赶赴广陵筹建新的帅府,拟将帅府迁移至广陵,以利于调度各军渡江作战,但不知子相意下如何?”

    王韶拱手答道:“择定寿春作为帅府所在地,本就是因淮南江北有近一半的州城尚在南陈手中,如今形势既已起了变化,将帅府移跸广陵,便于直接对南陈帝都建康构成威胁,下官并无异议。然则需提醒元帅,不宜过早暴露我军欲率先进攻建康的意图,使南陈有所防范。”

    杨广点了点头,对王韶所言表示赞同,说道:“子相所言有理,自即日起,仍由子相率领从河北南调诸将驻跸寿春,以惑敌军,同时,可传将令给秦王,请他派出水军对九江的南陈军队进行袭扰,以吸引敌军的注意力,使其误以为我军将自中游顺江而下,对其发动攻势。”

    当下杨广与王韶及军中诸将计议已定,遂带着张衡、段达等人在淮南道行台衙署住了下来,有意命人放出风去,称大隋三路伐陈兵马大元帅晋王杨广已抵达前敌,不日即将亲统三军伐陈,以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

    事有凑巧,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