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282部分

一路隋行-第282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甘为藩属,何不如王爷所命,劝说他晋京朝见皇上,以加深两国修好的情意呢?”

    高连升苦着脸望望杨广,又瞅瞅虞孝仁,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冲杨广拱手说道:“王爷今日既然把话说到这里了,小老儿索性就将肚子里的苦水当着王爷的面儿倒上一倒,也好叫王爷了解我的苦衷吧。”

    杨广见高连升面带为难的神色,颇为不悦,有意拉下脸,说了声:“高老板请说。”

    “王爷,虞将军,您二位有所不知,小老儿虽是高汤的叔父,但因多年在外经商,期间鲜少返回故邦,故而我们叔侄之间的情谊早已变得十分淡薄。前此高汤病重之时,之所以急召我回国,概因他的几位王子趁他患病之机争权夺利,甚至不惜借向百济、新罗开战来谋图篡位,高汤出于万不得已,才想借助小老儿王叔的身份,回国压服几位生事的王子,稳定国内局面。其后,虽然在小老儿回国后,高汤得世外仙人赐药医治,病情转危为安,几位生事的王子眼见其父病势,也相继收敛了锋芒,可是却没想到是年故国遭逢百年不遇之水灾,民不聊生、国库空虚,于是,高汤便命小老儿携带些辽东的方物、特产回中原来贩卖,想以此来弥补国内各项亏空。小老儿当时就向高汤建言,与其靠着小老儿贩货谋利来补亏空,倒不如向大隋朝廷开口求助,求其恩赏粮晌,以渡危难。可是,高汤却对小老儿的这番建言置之不理,还逼着小老儿当面答应他,自此以后替他开辟出一条新的财源,如若办不到,就不许小老儿死后归葬故邦。王爷啊,小老儿并非不想劝高汤亲赴长安朝见大隋天子,实是高汤听不进劝哪。”

    说到伤心处,高连升禁不住滴泪横流,竟当着杨广和虞孝仁的面儿号淘大哭起来。

    杨广本为考验高连升而来,自然不会轻易被他这番说辞打动,冷着脸听高连升解释罢个中情由,却哈哈笑道:“经高老板如此一说,这件事更好办了。本王今日就下令,封了你的高记皮货行,断了高汤的这条财路,尔后你再回国带话给他,只要他肯亲赴长安一行,不但可保全下高记皮货行这条财路,朝廷每年还会划拔些恩赏给高句丽,像这样的好事,他多半不会不答应吧。”

    高连升大睁着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呆呆地看着杨广,半晌才说出话来:“王爷以为,将小老儿逼上绝路,就能换得高汤回心转意吗?且不说前两日,他派来监视小老儿的差人已将这些日子贩卖所得运回了高句丽,即便王爷真的断了这条财路,高汤若是不愿,谁也难以逼他前往长安的。”

    “成与不成是一回事,高老板愿不愿意依本王所请尽力促成此事,又是一回事。本王今日言尽于此,高老板不妨瞧着办吧。”杨广轻飘飘地扔下一句话,竟带着虞孝仁起身扬长而去了。

    在护送杨广返回晋阳宫的路上,虞孝仁再三思忖,还是忍不住开口向杨广问道:“王爷,你今天对高连升的态度为何大不如从前了呢?依末将之见,方才高连升所说大抵都非虚言,他一个在外经商多年的商人,怎能做得了一国之君的主,强逼着他来长安朝见皇上呢?”

    “没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就是想瞧瞧,高连升这位王叔在高汤眼中,倒底有多少份量?”杨广简洁明了地答道。

    虞孝仁情知杨广不愿告诉他真正的原因,因顾及当初高连升是自己引见给杨广的,为避免招惹嫌疑,也只得就此打住,不敢再追问下去了。

    待两人快要走到晋阳宫门前时,杨广忽然吩咐虞孝仁道:“孝仁,明日你就不必随我返回长安了,仍留在并州负责监视高连升的一举一动,我倒要瞧瞧他今日受了本王的强逼,会不会立马返回高句丽,去劝说高汤前往长安一行。”

    “倘若高连升真的就依王爷的吩咐,立马动身返回高句丽去了呢?那末将。。。。。。”

    “你就说本王派你护送他回国,亲自陪着他到辽东走上一趟。”杨广不假思索地答了一句,迈步走进了晋阳宫。


………………………………

第577章 露出了真实面目?

    其实,连杨广也不是十分清楚,他强逼着高连升去劝高句丽王高汤晋京朝见父皇杨坚,究竟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高连升果能劝服高汤晋京朝见,固然能有助于安定辽东,甚至伺机将高句丽划入大隋版图,实现恢复大汉疆域的宏图大愿;而他若办不到的话,难道自己就要向父皇建言,立即发兵攻打高句丽吗?显然这是行不通的。

    不过,杨广只在一件事上有着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他想借助这件事要考验的不是高汤,而是高连升本人。

    此前,从高连升诸多异于常人的举动中,杨广敏锐地察觉出,这个长着一副菩萨面容,整日见人都是笑嘻嘻的高丽富商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并且,自己始终无法确定,他在高句丽国内究竟占有什么样的位置,是个什么样的角色。这就给日后恢复汉室江山带来了一份隐忧:总不能任由一个高句丽的细作就这么堂而皇之地长安城里住下去吧。

    特别是,当他说出要高连升回国劝说高汤晋京朝见父皇时,高连升故伎重施,竭力撇清他和高汤之间的关系,使得杨广更加怀疑起他扮演的真正角色来了:先前出借猎鹰给自己向长安传信,无异于已承认了他就是高句丽安插在长安城中的眼线、细作,可当自已向他提出进一步的要求时,他又装模作样地向自己大倒苦水,百般推脱起来。

    杨广是真心搞不懂高连升葫芦里倒底卖的什么药了。

    直到第二天,杨广在从并州启程前,和王妃萧厄一道,带着小杨简儿前往大兴国寺后向安若溪道别时,一路上仍对昨日高连升再一次迥异于常人的举动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不知是安若溪在九泉之下知道了杨广和儿子杨简即将返回长安的消息,有意显灵点拔于他,还是杨广一时心血来潮,在一早带领妻儿到安若溪墓前祭拜过一番,走在出城的路上,杨广脑中灵光一现,突然发现了另一件非同寻常的事:自从出了高德上书的事,自己被父皇提前发落回并州之后,这个高连升就如影随行似的跟着自己,就在昨晚刚一见面之时,他还要随自己一道返回长安去呢。联想到之前曾听王妃萧厄提说过,近两年来,高连升时常拉焦儿出去饮酒作乐的事,杨广陡地对高连升平添了一分警觉:他千方百计地接近自己,究竟有何图谋呢?

    虽然仍在寻思着高连升的事,可一经汉王杨谅率领行台一众僚属效仿数日前杨广迎接他的做法,一路将杨广一行人送至了距并州城百里之外的汾河驿,殷殷话别,还是很快冲淡了杨广心中的遐思。看着王妃萧厄在汾水河畔拉着弟弟萧禹,千叮咛万嘱咐的说个不停,杨广特地走到李靖面前,主动向他致歉道:“去岁我离京时走得匆忙,未来得及知会大理寺,倒叫令尊多在牢中吃了几日苦头,此次回京后必将登门当面向令尊道歉,还望兄弟你切莫挂怀。它日但得机缘,本王仍盼望能与兄弟你共同做出一番大事来。”

    李靖正欲躬身抱拳答话,不想却被汉王杨谅跑过来,抢过话头,同杨广玩笑道:“怎么,二哥对李靖还不死心,临行前犹在想着从小弟麾下挖人哪。”

    杨广笑而不答,冲李靖挥了挥手,示意他暂且回避,独对着杨谅叮嘱道:“你毕竟年幼,日后遇事多向两位行台仆射请教,务须三思而后行。突厥方面前几天我已向你有所交待,两三年内尚不至有大的变化,而昨日我已托高句丽的王叔高连升返回故国,去劝说高汤晋京朝见父皇,在我走后,你也可多加关注此事,倘若真能促成此事,幽州可以从此无忧矣。”

    杨谅双手抱拳当胸,正色答道:“小王谨记二哥教诲。”

    杨广一向对这个年纪最小的弟弟颇有好感,此时见他在自己面前有意摆出一副僚属领受上司命令的架势,忍不住走上前伸手刮了一下他的鼻子,存心逗他道:“我可记住你这句话了啊,要是日后你在并州捅下篓子,可别怪我事先没提醒过你啊。”

    和杨谅哥俩一通玩笑过后,杨广暂时将对高连升的怀疑抛在了脑后,逐一和前来送行的李彻、李雄、杜彦牵手话别,殷殷叮嘱他们在留任河北期间,务必要竭心尽智,辅佐汉王镇守好北境,确保一方平安。李彻等人也向杨广表示,他们会一如既往地替朝廷镇守好边关,以不负晋王所托的。

    眼瞅着日影西斜,经段达等人提醒,杨广这才正式辞别了前来送行的众人,翻身上马,回头朝并州城的方向深情凝望一眼,扬鞭策马,南下而去。

    就在杨广从并州启程,返回长安赶赴新任的第二天,虞孝仁陪同愁眉苦脸,满腹心事的高连升也离开了并州,一路向东,返回高句丽劝说高汤亲赴长安,朝见大隋天子去了。

    半个月后,当他们即将进入高句丽国界时,虞孝仁却被镇守边关的高句丽军士挡在了国门之外。

    “你是隋朝将军,未经国王诏准,不得擅入我国境内。”领头的一位高句丽将佐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对虞孝仁说道。

    “我哪儿是隋朝将军,分明是你们王叔店里的伙计嘛。”虞孝仁眼巴巴地望着高连升,希望他能开口替自己说说话。

    孰料,高连升冷笑一声,只改用高句丽话向那将佐吩咐了几句,看都没再看虞孝仁一眼,就头也不回地带着随行的几名伙计扬长而去了,单把虞孝仁丢在了高句丽国界之外。

    “高连升,王爷真没错看你,你分明就是高句丽的细作,你快给我回来!”虞孝仁一急之下,冲着高连升的背影大呼小叫起来。

    而他的这通大呼小叫换来的,除了高句丽军士的几句斥责之外,却对高连升没有产生丝毫的效果。


………………………………

第578章 复设江陵总管

    杨广一行尚未返抵长安,朝廷就明发了一道诏旨:复设江陵总管。

    江陵本是后梁国都所在地,前朝宣帝执政期间,为防范后梁暗中联合南陈造乱,曾将后梁君臣赶到了随州,并在江陵设立总管府,统辖重兵,监管后梁。

    直至开皇二年间,后梁公主萧厄嫁给了隋朝的晋王杨广,两国既是宗主、附庸的关系,又成了儿女亲家,加之当时的后梁国主萧岿采取了亲隋远陈的图存策略,每年都要亲赴隋都长安朝见杨坚,贡献颇丰,所以,杨广和萧厄在并州成亲后不久,杨坚就下诏恩准萧岿将国都挪回了江陵,并撤销了隋朝的江陵总管及在江陵驻扎的重兵,以示对后梁的亲善。

    然而短短的三年之后,萧岿于开皇五年间驾崩,后梁质隋的太子萧综被杨坚送回江陵,扶持他继位做了后梁下一任的国主。萧综继位之初,犹对隋朝唯唯诺诺,时不时地派出朝中重臣来长安呈献贡物,但时隔数月,杨坚就屡屡接到密报,称萧综默许其王叔萧岩私下里恢复了和南陈的往来,并且一再拒绝了隋朝提出的要其向长安派出王子质隋的请求。

    后梁占地和兵力虽极其有限,却扼守长江中游要地,既能成为隋朝攻灭南陈的前沿,如其倒向南陈,则不免会成为妨碍隋朝突破长江天险的一道重要屏障,因此,杨坚果断地采纳了高颖等人的建议,做出了复设江陵总管,对后梁重新实施监管的决策。

    在江陵总管的人选确定一事上,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由于江陵总管手中握有重兵,担负着监管后梁的重任,杨坚原本想派自己的亲侄子杨雄出任此一职,却没想到镇守西北的秦王杨俊闻知朝廷即将复设江陵总管的消息后,竟率先上章,举荐其妻兄崔弘度出任此要职。

    崔弘度当时在出镇东都的太子杨勇麾下任许州刺史,政绩颇为突出,杨俊在自己上章举荐崔弘度出任江陵总管的同时,还写信给太子杨勇,请他也在这件事上多替其妻兄多说些好话,尽力促成此事。

    杨勇因欲拉拢同样曾立下军功的三弟杨俊(西北攻灭阿波一役)来牵制杨广,防止杨广一人独大,故而慨然答应了杨俊的请求,上章给杨坚,盛赞崔弘度文武兼备,不但精擅治州理政,更曾屡次率军平定过其治下的民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臣。

    由于有太子杨勇和秦王杨俊的接连保举,加之考虑到崔弘度是杨俊的妻兄,朝廷至亲的外戚,杨坚便打消了册任杨雄来出任江陵总管的念头,下诏调任崔弘度为江陵总管,给其兵马三万,负责监管后梁朝中动静。

    客观论说起来,崔弘度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州刺史,也不乏统军带兵之经验,可偏偏他身上有一条致命的弱点:过于自以为是,且对下属极其严苛、残暴,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