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隋行-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护。只要长姐一日不肯接受大隋公主的封号,有些人便不会死心,你那一座晋王府怕是一日不得安宁啊。”
话说至此,杨广才恍惚察觉出杨勇这番话中蕴藏的深意,他联想到今天前晌在武德殿时苏威才一提到自己府中进贼之事,父亲杨坚就忙不迭地顾左右而言它,有意回避当着诸臣的面儿公开谈论此事,突然似乎对母亲独孤伽罗要李渊传话给自己,要自己邀请长姐杨丽华挪到晋王府居住的真正用意有所领悟:母亲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女儿的婚事才要杨丽华来与自己同住的,而是担心这位前朝的皇后兼太后会被人利用,特地将她交由自己监看了起来。
这样一想,杨广心底不由自主地泛起了一阵寒意:李渊在不速之客光临晋王府的次日一早就亲率千牛卫开进王府驻扎,分明是母亲对此早有预料,事先已做好的安排。果真如此的话,连自己在内,如今也已成为了监看的对象。先前,自己还误以为母亲对自己宠爱有加,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母亲心目当中,自己还没有李渊这个外甥值得信任。
“是啊,太子爷。我们王爷名下食邑之户本就不多,公主一干人等挪入府中来住也还罢了,如今又添了一百多位千牛卫军士在府中吃饭,不敢欺瞒太子爷,这日子是越发得难过了。”鱼赞见杨广只顾着呆呆地坐在那儿出神,不肯轻易放过张口向杨勇借粮的大好时机,再次开口说道。
太子家令邹文腾与鱼赞一向相熟,且在东宫执掌与鱼赞相似,他听鱼赞话中之意,竟是仿佛在向太子哭穷,心下一动,开口问道:“鱼府掾,太子与晋王虽有君臣分际,实乃一母同胞,府中有什么难事,尽可向太子直言,太子岂有坐视不顾的道理?”
杨勇这时也意识到自己猜错了:杨广此来,并不是为了前几天他府中出的那档子事,而是另有所求,于是,点点头,附和着邹文腾说道:“文腾之言甚是。阿纵,有什么话不能当着大哥的面儿说的?要是你府里粮草供应不上,但须说出个数目来,本宫立即着人给你送去就是。”
杨广受到大哥的鼓励,这才鼓足勇气,红着脸说道:“小弟府里已无隔日之粮,本指着田庄能送些粮来,没想到眼下正值青黄不接的时候,田庄上也断了顿。。。。。。”
杨勇听了他这话,差点儿没笑出声来,心中寻思:人都传说,自己这位二弟家中藏有万贯家私,合府上下却无一例外,穿得像庄户人家一样,是出了名抠门儿的主。今天一定是不舍得出高价购粮,供养那一百名千牛卫军士,特意跑来向自己讨要粮草来了。
“说罢,需要多少?”一旦听明白了杨广此行的来意,杨勇强忍住肚皮里的笑,直接问道。
“大约需向东宫挪借个一百斛粮米,才能度过眼下这场饥荒。”杨广回避着杨勇的目光,低声说道。
好家伙,张口就要借一百斛粮米!
杨勇微微皱了皱眉头,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下首坐着的邹文腾,见他冲着自己轻轻晃了晃脑袋,心中已然明白:眼下东宫粮仓内也并没有这么多粮食可以借给杨广。
但他自恃为一国之储君,又是杨广的大哥,心中虽感为难,表面上却装做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晃动着手中那两枚新铸成的“开元五株”样钱,含笑对杨广说道:“这样吧,我先令文腾今夜就派人给你府中送去十斛粮米,以应一时之需。方才没跟你提起,父皇有意赏赐给每位皇子一座铸钱炉,各王府所需供给,今后都需从这座铸钱炉中来出,你有了一座铸钱炉,要那么多粮米堆放在库中做什么?长姐侍从人等并千牛卫军士所需粮米,待本宫明日便催促有司,尽快分拔便是,用不着阿纵你做这个难!”
他这话在杨广听来,可谓是入情入理,既借了十斛粮米给自己,又满口答应替自己解决府中新添人口的供养问题,顺便还向自己透露了一个生财之道。于是,他挺身站起,满面带笑,正要向杨勇施礼表示感谢,却见鱼赞挪动着肥胖的身躯,竟然再一次挡在了自己面前。
………………………………
第五十三章 北方狼族
(明天正文更不及,发一章作品相关,聊表歉意,求收藏,求推荐)原来,鱼赞乃是办老了差使的老吏,早就从杨勇和邹文腾的反应中察觉出了不妙,眼见着杨广满心欢喜地就要接过杨勇顺手递过的空头承诺,慌忙向前,拦住了杨广,躬身向杨勇施礼道:“老儿代我家王爷谢过太子殿下的恩典,只是府中人口众多,这十斛粮米着实应付不了几日。老儿抖胆请太子爷再颁恩典。”
杨勇心中暗骂鱼赞老于世故,不肯轻易去咬自己放下的鱼钩,脸上却依然带着笑,不急不恼地瞟了邹文腾一眼,见他悄悄冲自己伸出了三根手指,遂打着哈哈道:“本宫没想到阿纵府上日子过得如此艰难。也罢,文腾,你现在便带着鱼赞去,尽着东宫库中所有,留下半月存粮,其它都借给阿纵府上吧。”
他一面说着,置捧了个烫手山芋、一个劲儿呲牙咧嘴的邹文腾于不顾,一面向殿外叫道:“夏侯福,长孙晟来了没有?立即传见。”
鱼赞得到杨勇的答复,颇感满意,笑呵呵地上前拉起邹文腾就走。邹文腾情知杨勇塞了件难办的差使给自己,却不得不接着,在鱼赞的半拉半拖下,起身匆匆向杨勇、杨广兄弟施了一礼,与鱼赞一道出殿检视粮仓去了。
杨广兀自在为鱼赞何以敢公然与太子讨价还价而感到纳闷儿,就听殿外传来夏侯福如洪钟般响亮的声音:“奉车都尉长孙晟奉命现在殿外候见,请殿下示下。”
“传。”
杨勇干脆地应了一声,随即转向杨广说道:“本宫为了突厥沙钵略可汗遣使来京之事,今晚特传长孙晟来宫中,问询突厥详情。偏你来得正好,既然自明日起,你就要拜他为师,今晚不妨提前在此见上一面,听听此人的谈吐如何?日后朔方之事,本宫就要多赖阿纵你来操持啦。”
杨广因突厥斥候之事,此时对长孙晟从突厥带回长安的几名小厮的兴趣反倒比长孙晟还大些,当下也顾不得细细琢磨杨勇话中对自己的着意拉拢之意,两只眼睛紧盯着殿口处,希望走进殿来的除了长孙晟之外,还会有一两名随从的突厥小厮。
然而,结果却令他失望了。
杨勇那一声“传”字话音刚落,从殿外大踏步便走进来一人,此人三十岁上下的年纪,身高约在七尺开外,猿臂蜂腰,面如冠玉,目似朗星,生得端的一副好相貌,迈大步径直走至殿中阶前,抱拳向杨勇施礼,自报名号道:“臣奉车都尉长孙晟奉命来到,参见太子殿下。”
杨广见长孙晟独自进殿,心中尽管失望,却没有忘记此人便是自己明日要拜的新师父,当下站起身,垂手站立在一旁。
“一箭双雕长孙郎之名号,天下谁人不知?季晟不必多礼,一旁看座。”杨勇哈哈笑着命长孙晟平身落座,手指杨广,向他介绍道,“这是舍弟晋王,明日就要拜在季晟门下啦。你们师徒今晚在东宫巧遇,也实属有缘哪。”
长孙晟忙转身向杨广躬身施礼,口中自谦道:“长孙晟见过晋王殿下。皇上只不过要某向王爷介绍些突厥各部落的情形,哪儿敢妄称师徒?”
杨广弯腰伸双手将长孙晟扶起,就便向他行了弟子谒见之礼,客气地说道:“明日就请先生入府授业,杨广得列先生门墙,自当以师徒之礼事之,万望先生勿辞。”
两人寒暄谦让了一阵,这才分别落座。
许是在宫中劳累一天,倦了的缘故,杨勇略显疲态,张口就向长孙晟问道:“本宫今晚传请你来东宫相见,所为何事,季晟想必心知肚明,突厥各部情形空间若何,还请季晟为我兄弟二人详细解说一二。”
长孙晟事先已得着了信,知道今晚太子杨勇传自己来东宫,是为了解突厥各部详情的,当下也不再与杨氏兄弟客套,自突厥部族最初源起讲说,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关于突厥部族的兴起,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突厥部族原为柔然国的锻奴,世代以为柔然开矿炼铁为生,其部族中曾有一位勇士遭逢危难之时,曾蒙山中野狼搭救,并与群狼同居一穴多年,茹毛饮血,渐渐地自身也沾染了狼的不少习性:凶残坚忍、顽强不屈。。。。。。后来,这位勇士回到部落当中,并成为了突厥部族的头领,在这位勇士的率领下,突厥部族尊崇狼为自己的祖先,日渐变得强盛、壮大起来,最终打败了长期奴役自己的柔然国,占据了北方广袤的草原。
近几十年来,在一代又一代英勇而富于智慧的可汗带领下,突厥部族通过与地处中原的西魏、北周、北齐等朝和亲修好,远交近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及至传至前不久死去的佗钵可汗一辈时,已带甲数十万,兵锋所指,世所罕敌。
在这种形势下,同时并立于长江以北的两个朝代――北周、北齐为了竞相拉拢突厥,使自身在乱世纷争中得以苟延残喘,居然先后奉突厥为君父,甘居子国下邦,妄图以此方式争取突厥对本国的支持。最终,宇文氏当政的北周在这场国与国的角逐、竞争中取得了胜利,用软硬兼施的办法争取到了佗钵可汗两不相帮的许诺,在周武帝当政时,兴兵一举灭掉了高氏当政的北齐,统一了长江以北的ZY区域。
然而,尽管北周一朝素来崇尚武力,但在对待突厥不断侵扰这一问题上却表现得十分软弱,加之周武帝死后,北周朝内纷争不断,常常无暇分心北顾,致使突厥趁机将自己的领土扩展到了万里之广,成为了来自北方的最大威胁。
北周宣帝失政,静帝即位后,援引外戚杨坚入朝执政。杨坚为了削弱皇室当中反对自己当政的势力,同时也为了示好于突厥,向年幼的北周静帝提出,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宇文般若嫁与突厥佗钵可汗为妻。可还未等千金公主从长安出发,赶赴突厥可汗牙帐成婚,佗钵可汗竟突然病死了。
杨勇凝神听长孙晟讲到此处,不禁喟然长叹道:“如此看来,摄图派其弟处罗喉前来长安,多半是来意不善哪。”
杨广却因长孙晟提到了千金公主,使得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安若溪,也好奇地向长孙晟问道:“先生,千金公主明明已许配给了佗钵可汗,为何后来又嫁给了沙钵略可汗呢?”
………………………………
第五十四章 世代同妻
(求推荐,求收藏)长孙晟对杨勇所说表示赞同:“太子之言与某所料无差,处罗喉此来长安,很可能受摄图所差,向朝廷索奉、索亲来的。还望太子及早提醒皇上,多加留意。”
“父皇对此早有预料,只不知突厥现今兵力如何,倘若和谈不成,能否一战而胜之?”杨勇向长孙晟问出了他最为关心的问题。
“回禀太子,臣一年前随宇文神庆护送千金公主到摄图牙帐和亲,被摄图借故扣留在突厥境内长达数月,对突厥各部情形自问略知一二。”长孙晟说到此处,有意瞄了杨广一眼,接着说道,“方才晋王殿下问及千金公主初许佗钵,再嫁摄图之事,之所以如此,实则出于突厥向有世代同妻之陋俗,凡前代可汗之可贺敦(皇后),只要不是后代可汗之生母,都须于前代可汗死后,嫁与后代可汗为妻。由此一事可见,突厥实乃蛮夷不化之邦,以我大隋之神勇天兵,一战而胜之,应该不难。”
杨勇脸上现出一丝笑意,刚要开口说话,却听长孙晟又说道:“不过,臣需提醒殿下的是,突厥人居无定所,向来以游牧为生,其兵力以重装骑兵为主,虽可一战胜之,却难以仅凭一战平定之。用不了多少时候,他们便会卷土重来,再次侵掠边关,给朝廷造成麻烦。因此,臣以为,战,并非应对突厥的最佳之策。”
“那么,依将军之见,朝廷又当如何对待突厥呢?”陪坐在一旁的太子右庶子卢贲突然向长孙晟发问道。
“殿下,关于此事,能否容臣从突厥部族当今五位可汗的身世说起?”见杨勇点头无话,长孙晟有意放缓了语气,平静地说道,“突厥自三代之前的乙息记可汗科罗起,为避免出现因继任可汗年幼,制约整个部族发展、兴盛的局面,立下了一个规矩,继任可汗须在现任可汗已成年的至亲或后辈中择定。乙息记可汗因此并没有将可汗之位传于当时年幼的亲子摄图,而是择定其弟作为继任可汗,是为木杆可汗;待木杆可汗将死之时,遵循科罗立下的规矩,也没有将可汗之位传给其子大逻便,而是传给了其弟,也就是佗钵可汗;佗钵可汗不久前病亡,临死之前,特意叮嘱其子庵罗,要庵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