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一路隋行 >

第279部分

一路隋行-第279部分

小说: 一路隋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较杨广那道奏章来说,杨素这道以建言打造战船,为攻灭南陈、实现统一大业做好准备为主要内容的奏章更加引起了杨坚的关注。

    自从开皇五年间史万岁刀斩阿波,达头降隋以来,大隋的北方边境已大致保持了安定,为向南兴兵,一举攻灭南陈,实现南北统一消除了后患。

    不仅杨坚本人及时发现了这一战略机遇,朝中也有为数不少的文武大臣敏锐地察觉出,北方底定,接下来朝廷必将倾尽全力攻陈,恢复南北统一。故而,自去岁至如今,杨坚手头接到的建言朝廷兴兵攻陈的奏章如雪片般络绎不绝,足足有数百份之多。

    但这些奏章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泛泛地建言朝廷攻陈,至多提及为何要攻陈,鲜有谈及该如何攻陈的,这些奏章看得多了,连杨坚本人都产生了厌烦情绪,私心里认为,绝大多数的朝臣们并没有真正意识攻陈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只是在一味揣摩和迎合上意,人云亦云地建言攻陈。

    唯其如此,杨素这道与众不同的奏间才引起了杨坚的极大兴趣。

    杨素可以称得上是开皇五年间高德上书一案中唯一一位受益者,他因第一个向皇后提出怀疑高德是受别人指使,以公然上书,劝皇帝退位,传位于太子这种方式来离间杨坚父子的关系,而被杨坚重新起用,任命为信州总管的。

    此次,杨素在奏章中明确指出,要想一举兴兵攻克长江天堑,实现南北统一,首要之事便须打造一支船坚矛利的强大水军,正所谓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在战船数量和吨位都超过南陈水军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一举攻灭南陈,长久地占领江左之地。

    为了说服杨坚同意他即刻着手打造战船,杨素还在奏章后附上了他精心设计的主力战船的草图,并详细向杨坚解释了几种主力战船配备的武器以及投入使用后将形成的战力。

    别的战船(如黄龙等)也还罢了,杨素所附草图中最前所列的五牙巨舰吸引了杨坚的眼球。

    据杨素介绍,这种他经过多年思考,精心设计出的五牙巨舰高达上百尺,其上分为五层,可容纳八百名军士,五牙巨舰上配备的武器除了弓弩和轻型发石机外,威力最大的就是八根巨大的拍竿。这八根拍竿每根长达数十尺,纯系精钢打制而成,两军对战之时由五十名军士共同发力挥动拍竿,直接向敌军的战船实施毁灭性打击。像黄龙这个级别的战船,只要被五牙巨舰上的拍竿拍着,立马就会船毁人亡,遭遇灭顶之灾。

    杨坚虽难以想像建造完工后的五牙巨舰是个什么模样,但杨素奏章中的一段话看得他“呯然”心动,振奋不已。

    杨素向皇帝夸下海口:只要给他两年时间和足够的经费,待两年后他打造出八艘五牙巨舰之时,就可以确保对南陈水军的绝对优势,一举攻灭南陈也就如同探囊取物一样容易了。

    杨坚对杨素的为人一向持保留态度,但对他的能力从没有产生过怀疑,并且,杨素的这道奏章是他到目前为止接到的唯一一份从军事装备入手,论及如何攻灭南陈的奏章,因此,杨坚在反复将杨素的这道奏章看了多回之后,没有和高颖等朝中重臣商量,就圣躬独断,传召杨素立即返京,当面向他详细汇报他的打造战船计划。

    当然,在高度重视杨素奏章的同时,杨广奏章中提及的清除南陈安插于长安及隋境的内奸、细作一事在杨坚看来,也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刻不容缓需要加以解决的一件事。

    随着北方恢复安定,以及境内大索貌阅、输籍之法的实施完成,朝廷政务的重心即将转移到实现南北统一大业之上,在正式兴兵攻陈前,如不能彻底清除掉潜伏于长安及境内的南陈细作,特别是以关自在为首的“雁巢”组织,势必给兴兵攻陈造成极大的困扰,甚至可能使整个战局发生逆转。

    可问题时,早在开皇元年间杨广出镇并州前,主持清查关自在及“雁巢”的差使就交由太子杨勇负责,并且到目前仍是如此。

    虽然杨坚对杨勇行事过于操切,致使可能掌握“雁巢”及关自在重要线索的刘鲂在天牢中暴病身亡感到颇为不满,将他发落回了东都洛阳,却也在杨勇临离开长安前将他单独召到临德殿中,密嘱他回到东都后,应当加强和充做朝廷细作的南陈直阁将军裴蕴的联系,督促他尽快从南陈朝中查知关自在的更多线索,以便早日铲除这一祸患。

    多年以来,杨勇在主持清查关自在一案中虽不无过失,但依杨坚看来,尚算尽心尽力,并无大的错漏,且从杨勇上回应召返京时流露出的态度中,杨坚发现,太子对担任伐陈主帅,亲自统军南下伐陈极有兴致。而他特地于北方大局已定的形势下,将太子派至东都坐镇,确也有日后由太子亲自坐镇,为前方统筹粮晌的意愿在其中。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由杨广代替杨勇来主持清查南陈细作一案,都是极为不妥的。

    虽然无意召回杨广查案,但他却是杨坚心目中排第一位的伐陈主帅人选:首先,兴兵伐陈必须由他或几位皇子出任全军主帅,才有利于树立杨氏一族在朝野间的威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太子杨勇虽然有意出任伐陈主帅,但他尚缺乏杨广出镇并州这几年积累下的实际统军经验,且平素行事过于保守(即如开皇元年间突厥五可汗联军大举从西北来犯那次,若不是宇文忻坚持趁突厥主力挥师西进之机率军反攻,出奇不意地攻下了云州城,切断了摄图主力大军东归的退路,卫王杨爽率领的八万北伐大军就极有可能全军覆没,而当时身为全军主帅的杨勇却是极力反对宇文忻率军主动展开反攻的),似乎不宜出任全军主帅,其他如杨俊、杨秀等人论文治武功更是无法同杨广相提并论了。

    所以,杨坚认为,该是到了从河北召回次子,命他着手筹备攻陈事宜的时候了。
………………………………

第571章 “军神”配属给了他人

    其实,从并州召回杨广的决心,杨坚早就下了,之所以拖至今日仍未正式下诏召回杨广,主要是没有择定杨广继任者的人选。

    达头可汗降隋后,按杨坚的本意,是想调出镇西北的三儿子秦王杨俊到并州接替杨广,出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并州总管的,可是杨俊不知受了什么人的挑唆,头一个明确向自己提出,要出任伐陈元帅,率军攻灭南陈,坚决不愿意坐享其成,到并州接替杨广。

    毕竟是父子之间,儿子既然志不在此,当爹的也不便太过勉强于他,且考虑到西突厥达头虽已向大隋称臣,但其麾下收拢了阿波部族的残兵败将,论军力远远超过东突厥,杨俊作为出镇西北的藩王,一时还不宜离开西北,两下结合到一处,迫使杨坚只得暂且打消了调杨俊前往并州接替杨广的念头。

    除此之处,杨坚也曾动过调现在西南益州出镇的蜀王杨秀北上,接替杨广的心思,但旋即自已就主动否定了杨秀这个人选:一来杨秀镇守之西南巴蜀地界紧扼长江上游,一旦兴兵攻陈,必将牵涉西南,杨秀出镇益州多年,对当地的风物人情都颇为熟悉,留他驻守西南,必将有利于配合朝廷大军攻陈;二来,经上次杨秀虐待羌人一事(后在元岩等人的辅佐下,还是平定了羌人叛乱),杨坚心中对杨秀产生了信任危机,不大放心调他到河北与突厥(突厥对华夏王朝的威胁,自非偏居西南一隅的羌人部落可比)打交道。

    接下来,就只剩下了最小的儿子——汉王杨谅可派往并州换回杨广了。

    杨谅虽然年仅十三岁,恰和开皇元年杨广离开父母身边出镇并州的年岁相仿,然无论头脑灵活,还是行事沉稳,都不输于杨广,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胜过杨广当年,派他到并州换回杨广,倒是比杨秀还要强些。

    可是,由于杨广、杨俊、杨秀等兄弟三人早在六年前就离开父母身边,分赴各方出镇去了,这几年除了早已长大成人,娶妻生子的太子杨勇,和杨坚、独孤伽罗共同生活(早在杨广三兄弟相继离开长安,出镇各方后,杨谅就被接入宫中与父母同住了)的只有这个最小的儿子了。

    五六年下来,撇开杨坚不论,独孤伽罗对杨谅的宠爱甚至还要超过了杨广。

    于是,当杨坚婉转地同妻子商量,打算派小儿子到并州换回杨广时,又遭遇到了开皇元年杨广出镇并州前一模一样的情形:独孤伽罗舍不得放小儿子离开自己的身边,去往千里之外的并州和突厥人打交道。

    就这样,直至转过年来进入了开皇六年,独孤伽罗才露出口锋,勉强答应放小儿子到并州换回杨广了。

    为了让妻子放心,杨坚特地给杨谅配备了一个堪称当世无双的豪华僚属阵容:从西北调回刀斩阿波可汗的史万岁出任总领汉王府军事兼并州行军总管;册任现任兵部尚书杨尚希为河北道行台左仆射;册任司农少卿崔仲方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兼汉王府长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坚还忍痛割爱,将近卫军中的后起之秀——新任内殿值长的李靖配给了杨谅,充做他的近卫。

    不仅如此,杨坚还于杨谅离京出镇前,破天荒地赏赐下了两座铸钱炉给小儿子,准许他任意铸造“开皇五株”,弥补公私两用之不足。

    就这样,开皇六年五月间,汉王杨谅率领着他那一套堪称豪华的僚属班子离开长安,北上接任来了。

    与此同时,身在并州的杨广自双管齐下,一面向高连升借鹰传信,一面又派了裴虔通骑快马返回长安给老师苏威带信,请他将受人陷害的张须陀发落来并州以来,一直对张须陀的生死安危牵肠挂肚,以至到了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地步。

    哪知,没有盼到苏威的回信,却得到了关内传来的一个小道消息:父皇即将派汉王杨谅到并州接替自己来了。

    杨广初闻这一消息,还有些不相信父皇会如此迅速地答应自己的请求,传召自己返回长安,可是紧接着各种消息纷至沓来:有说被皇帝册任为总领汉王府军事的就是刀斩阿波可汗的当世第一猛将史万岁的;有传说昔日统领宗团骠骑,和清河公杨素齐名的兵部尚书即将被册任为新的河北道行台左仆射的;还有的传说皇上破例赏赐给了汉王两座铸钱炉,准许汉王在并州不受限制地任意开炉铸钱的。。。。。。越传越逼真,不由得杨广不信了。

    在诸多的消息中,唯一令杨广感到惋惜的是,他一心要招拢自己麾下的“军神”李靖竟然被父皇指派给杨谅,作了他的近卫。

    传言归传言,一日没接到朝廷的明发诏旨,杨广仍不敢有一丝的疏忽大意:刘方潜入突厥境内斩杀高宝宁后,他便下令诸沿边州府加强戒备,随时防范突厥寻畔滋事,挑起事端,并授意李彻将关内的两万大军火速调往白道州,以对突厥大可汗牙帐所在地紫河镇构成有效的震摄,逼使摄图不敢因隋军深入其领地内斩杀高宝宁一事而生事造乱。

    直至一个多月下来,最终确认了摄图不得不吞下了这枚自己送与他的苦果,没有丝毫起兵反隋的迹象,杨广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了下来。

    而在此时,从关内传来了确切的消息,新任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并州总管杨谅已率领一班僚属离开长安,前来并州赴任来了。

    因此前并没有朝廷下发的诏旨,另行委任自己新的职务,杨广忖度应由五弟杨谅当面宣谕召自己回京的旨意,当下便盛集手下所有僚属,由他亲自率领着,赶到并州与汾州交界处来迎接汉王一行。

    待杨广率领着王韶、李彻、张衡以及从幽州紧急赶回的行台兵部尚书李雄等一班现任的行台僚属抵达汾水畔的汾河驿之时,得到前方的消息,汉王一行才刚出了汾州城,要到午后才能来到汾河驿。

    杨广命众僚属暂且各自回房休息,自己在驿站的正厅内略坐一坐,也欲回房休息,忽然听堂外有人来报:“王爷,李浑和裴虔通两位将军已到驿站门外,称有要事当面禀报王爷。”
………………………………

第572章 越狱?

    其时张衡陪坐在侧,听得杨广骠骑营的两位统兵将佐有事回报,正要起身回避,却被杨广摆手制止了。

    “传他二人进来吧。”杨广首先吩咐人传李、裴二将进驿站相见,尔后微笑着对张衡说道,“建平,待汉王一到,你交割罢行台公务,也要跟随本王返回长安,倒不如先熟悉熟悉相关事情,日后以便帮本王参酌一二。”

    张衡点头称是,便留了下来。

    稍顷,只见李浑、裴虔通二将满头大汗地相跟着走进厅来,向杨广抱拳施礼道:“末将参见王爷。见过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