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骁骑 >

第356部分

骁骑-第356部分

小说: 骁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李利不禁怔怔失神,既而颇为感触地摇摇头,稍稍稳定心神后。轻声询问道:“奉孝不妨细想一下,刘备之举与曹操所为有何不同?”

    “背道而驰,争锋相对!”

    郭嘉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既而详加解释道:“曹操攻打徐州。看准徐州六郡久疏战事,百姓安享太平久矣,因此施以雷霆手段,大开杀戒,借此胁迫陶谦请降。不过曹操此举确实杀戮过甚,过犹不及,因此便给天下人留下一个暴戾之名。而刘备此番作为,却是与曹操背道而驰,赚足了仁义之名,在天下人面前呈现出曹操暴虐而他刘备仁慈的鲜明对比。如果陶谦此次能够躲过此劫,保住徐州六郡不失,那最终获利之人也不是他陶谦,更不是曹操,而是刘备!”

    经过李利一番讲述,郭嘉赫然发现自己顺着主公思路说出的这番话,在不久之后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只要陶谦能够抵挡住曹军攻城,待曹操撤兵之后,徐州六郡固然得以保全,那最终名利双收之人必是刘备。果真如此的话,待徐州之战结束后,刘备必将名扬天下,而且还是贤名美名,仁义之名。此外,刘备还会在徐州百姓心目中树立仁慈美名,甚至还有可能得到徐州氏族的认可,成为徐州境内声誉仅次于陶谦的第二号人物。

    一念至此,郭嘉不由失声惊呼:“主公,若是徐州陶谦此次能够抵抗曹操,最终迫使曹操退兵的话,那刘备就有可能名利双收,在徐州站稳脚跟。甚至、、、等到陶谦死后,刘备很有可能取陶谦而代之,尽得徐州六郡。当然了,如果陶谦战败,刘备便不会有名利双收这种好事了,反而回落下一个螳臂挡车自不量力的名声。倘若如此,那刘备此番驰援陶谦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自此再无翻身机;毕竟他出身寒微,无粮无兵,如果再没有一个好名声,那他想要出人头地,便是痴心妄想。

    而此次刘备率部驰援徐州,就是想要借此打出自己的旗号,成败在此一举。若是成功了,他就能跻深侯之列,自成一路诸侯;如果失败了,那他要么身死,要么继续回到公孙瓒帐下效力。值此天下局势混乱不明之际,刘备率部支援陶谦,其实这是一场豪赌。如此看来,其人野心不小,颇有胆识。端是不可小视!”

    郭嘉这番话着实让李利大吃一惊,令他暗自惊叹:“郭奉孝当真了得,窥一斑而知全豹,举一反三,对刘备的一番论断竟然如此精准,真不愧是当世顶尖智者,一代谋主啊!”

    想到这里,李利不禁开怀大笑:“哈哈哈!奉孝大才,今日这番话极有见地,颇具远见卓识。待徐州之战结束后,奉孝所言就会得到验证。不过我相信奉孝没有说错,曹操攻打徐州,成功了还便罢了;若是失败了,那就成全了刘备的仁义之名,让蛰伏多年的刘备一飞冲天,彻底名扬天下!”

    语气稍顿后,李利若有所思地说道:“名士许劭曾言:曹孟德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事实证明,曹操确实极为不凡,刺杀董卓不成却能全身而退,诸侯结盟讨伐董卓时独力率部追杀,尚埋伏却最终还是化险为夷。这些年来,他在兖州一步一个脚印,生生占据大半个兖州,已然成为中原各路诸侯中实力仅次于冀州袁绍的第二大势力。照此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他就能与袁绍的实力相当,甚至后来居上,成为中原第一大诸侯。因此,在我李利心里,兖州曹操的份量远比冀州袁绍更重。

    相比曹操而言,涿郡刘备同样不可小视,更不容忽视。不过此人眼下根基浅薄,所作所为又是投机之举,根基远不如曹操稳固。故此,目前刘备尚不足虑,纵然他日后能从陶谦手中得到徐州,但要想保住徐州却是不易。别人暂且不说,单单是曹操就不能容忍刘备坐收渔利,誓必还会出兵攻取徐州。

    所以,近几年间徐州怕是不得安宁了,这么大一块肥肉摆在这里,各路诸侯谁不惦记,就连我李利也对徐州垂涎已久啊!可惜我们距离徐州太远,鞭长莫及,只能坐看其他诸侯争抢肥肉,却有心无力,望而兴叹。不过这样也好,让他们争吧,至于最终谁能笑到最后,还要凭借自身实力说话!”

    “主公高见。”郭嘉深以为然地点头说道:“眼下我等偏居西凉一隅,对沿江各州郡确实是鞭长莫及,就连长安朝廷对江南一带也没有多大影响,一条黄河加上浩浩荡荡的长江,极大削弱了我西凉军对天下诸侯的威慑力。此番主公游历荆扬二州,除了走一走看一看之外,应该还有其它目的吧。否则主公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游山玩水啊!呵呵呵!”

    说着说着,郭嘉不禁坦然而笑,知道主公李利此次南下绝不是游历那么简单,必然还有更深的用意。

    的确,以李利如今的身份地位,天下众多诸侯中有谁能想到他敢走出西凉地界,前往江南游历。然而,李利却果真这么做了,而且已经去过冀、幽、豫三州,并涉足兖州和徐州,而今更是轻装简行前往荆扬二州。

    待此行结束后,大汉各州之中,李利没有涉足的州郡已然不多了,剩下几个州郡大多与西凉接壤;如果李利要去这几个相邻州郡,那就不是游历了,而是领兵前去攻城拔寨。

    眼见郭嘉对自己此行目的十分好奇,李利淡然一笑,说道:“要说此次南下的真正用意,其实我还真没有特殊目的,纯粹是前来瞧瞧这条长江,看看沿江各州郡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趣事。所以我此行没有带领卫队前来,轻装快马,来去随意,不受羁绊。不过若是能够遇到像之前甄家商队那样的幸事,那自然是越多越好,来者不拒。但我想这种好事能遇到一回两回就已经是得天眷顾了,此番再想碰上这等好事,只怕有些异想天开,白日做梦。

    所以我们四人这次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也不要有负担,权当我们忙里偷闲出来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便是。都说北雄南秀,江南之地风光秀丽,景色宜人,而且这里的女子温良秀丽,楚楚动人。值此乱世之中,能够一览江南风光,会一会江南才子佳人,也不失为人生一大幸事。呵呵呵!”

    看到主公李利神情轻松,不似作伪,郭嘉不禁长嘘一口气,一直悬浮不定的心终于稳定下来,彻底安心了。

    毕竟此次南下一行只有四人,势单力薄,万一再发生冀州那样危险的事情,那主公李利的安全就是个大问题,吉凶难料,能不能全身而退尚未可知。因此郭嘉不能不挂心李利此行的真实用意,若是李利真有其它念头,他就会出言阻止,或是早做准备,尽量避开实力较强的诸侯地盘,以免发生意外。

    (……)

 第479章 如影随形显杀机(三更求月票)

    哒哒哒!

    “呼”

    官道上,李利一行四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迎着东南风,顶着朦胧细雨,策马疾驰,直奔舒县而去。

    这是他们一行人进入扬州境内的第八天。

    在此之前,四人从徐州东海郯城南下,十天前进入九江郡内,置身袁术治下。

    随即,在郭嘉极力劝阻下,李利一行人沿途避开官道,不惹是非,未作停留,轻骑快马,直奔庐江而来。

    李利等人离开徐州郯城时遭遇大雨,好不容易挨过三个yin雨天,中间只隔五天,不承想天气又变了。昨夜南风乍起,今天清晨便是细雨纷纷,中午时分,道路已然泥泞不堪,十分难行。

    临近庐江舒县时,雨势渐大,风雨交加。逼不得已之下,李利一行人只能放弃山路而走官道,以期尽快赶到前方镇甸避雨投宿。

    “哗哗哗呼!”

    风雨飘摇之中,李利一行四人不得不减慢速度,驱马缓缓而行。否则,迎着大风大雨策马疾驰,战马受得了,人受不了啊!

    唏聿聿!

    随着骅骝马一声长啸,李利提缰勒马,终于停止疾行,改为策马徐徐前行。随手抹一把脸上的雨水,李利深深吐出一口浊气,舒缓呼吸,镇定心神。随之他扭头看向身后的郭嘉、桓飞、李挚三人散骑,见他们正在策马追赶,片刻之后就能赶上来。

    “吁”少顷,桓飞三人策马赶来,当即勒马缓行,郭嘉在前,与李利并驾齐驱。

    “主公啊,这扬州的雨天似乎太多了,隔三差五就下雨,却是害苦了我们这些赶路人!”与李利一样,策马缓行之后,郭嘉拂袖擦掉遮住眼睛的雨水,深有体会地感叹道。

    “呵呵呵!”李利不以为意地爽朗笑道:“这是老天爷有意挽留我们在此停留几天,盛情难却,我们想不留下都不行啊!”

    说话之中,李利随手扶好郭嘉头上被大风刮偏的斗笠,继续说道:“不过这样yin雨天气也挺好,我们已经连续赶路二十多天了,是该在此多住几天,好好歇歇脚;否则人不累战马也累了。天公作美,下雨留客,我等岂能不领情啊!”

    “呃!”没想到李利这么乐观,郭嘉微微惊诧之余,咧嘴笑道:“还是主公胸襟开阔,属下惭愧,养气功夫不够,还是沉不住气呀!”

    李利微微摇头,笑道:“奉孝言过了。这一路上,你不是沉不住气,也不是心浮气躁,而是太过担心我的安全,处处提防小心,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太紧张了!”

    “主公明鉴。”眼见李利早就知道自己担心什么,郭嘉也不隐瞒,当即点头,坦言道:“主公所言不错。此番我等南下,虽然沿途之上太平无事,一切顺利,但属下一路上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总感觉似有祸事正在向我们逼近。这种感觉很奇妙,说不清道不明,却始终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属下此前从未有过这种不祥的感觉,即便在袁绍帐下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也没有这种危险逼近的预感。

    因此,属下恳请主公多加小心,千万不可意气用事,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哦?”李利神情微变,眼底闪过一丝担忧之se,一闪即逝,没有被郭嘉发现。

    郭嘉所说的不祥预感正好与李利心中所想不谋而合。自从进入扬州境内之后,李利莫名感觉很压抑,心头似乎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yin影,隐隐敏锐感觉到一种凛冽杀机始终笼罩着自己一行人,如影随形,紧紧跟随左右。这些天以来,这种预感越来越强烈,促使李利经常感觉心惊肉跳,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萦绕心头。然而,就在今天上午进入舒县境内之后,这种令他很不舒服的预感陡然消失了。

    作为久经沙场的武将,同时又是西凉军主帅,李利对危险的敏锐预知能力远在郭嘉之上。不过这种难以言语的危险预感,却不能轻易说出来,因为毫无根据,只是一种人体本能的预激反应,根本解释不清楚,因此他一直藏在心里没有说与郭嘉等人知晓。

    但是,让李利没想到的是,郭嘉居然也有这种感觉,并且持续了很多天。这让李利不由得心情沉重起来,现在他已经笃定自己一行人被跟踪了,而隐藏在暗处的跟踪者绝对是自己的敌人,并且很有可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否则,天下间绝对没有如此巧合的事情,也不会无缘无故产生这种不祥的念头,故而此事必然事出有因。而尾随自己一行人身后的跟踪者武艺不凡,善于隐藏行迹,深谙跟踪之术。他们之所以一直跟到现在还不出手,想必是心有顾忌,又或者没有找到下手的好机会。因此他们始终藏匿不出,不漏行踪地尾随而来,时刻寻找时机,伺机而动,以求一击必中。

    快速梳理一番思绪后,李利低声对身后的桓飞、李挚问道:“飞虎、子诚,你们也有这种感觉吧?”

    桓飞神情凝重地点点头,没有说话,担心自己嗓门太大,打草惊蛇。于是他虎目看向李挚,眉头轻动,示意李挚来说。

    李挚心领神会,当即对李利低声道:“九天前,末将和飞虎二人便感觉身后总有眼睛盯着我们,待我和飞虎设法查探之时,却又一无所获,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迹象。这些天,这种感觉一直存在,这些人始终跟在我们身后五里之内,却又不接近我们,行迹极其诡秘,鬼鬼祟祟,必有图谋。沿途之中,一旦发现我们回头察看,他们就会立即消失;待我们再次出发时,却又诡异出现,时刻跟着我们,甩也甩不掉。

    昨天我和飞虎私下商议,此事不能再拖,必须尽快解决。否则,他们在暗,我们在明,时间长了,我们难免会有露出破绽的时候,到时他们突然发难,我等难以保证主公的安全。因此,趁着下雨天,我们尽快找处人家借宿,然后由我和飞虎二人秘密出来寻找,一旦发现他们的行踪,定要将他们斩尽杀绝,以除后患!”

    这是近两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