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三国-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楚一愣,扭头朝貂蝉她们看去,只见貂蝉、大乔、蔡琰和小甄宓竟然一脸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只有甄氏抿嘴笑着不置可否。陈楚登时气不打一处来,指着自己的鼻子用很难过的语气说道:“怎么?在你们的眼中,大哥我不是做皇帝的料吗?”
众女抿嘴一笑,貂蝉盈盈走到陈楚面前,俏皮的一眨眼睛,吐气如兰地说道:“大哥,姐妹们可不是这个意思!你可千万不要误会啊!”
陈楚习惯性地搂住貂蝉的柔腰,咬着她的耳珠轻声道:“待会儿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貂蝉历时露出一个如同羔羊一般的神情。见到貂蝉这个模样,陈楚不禁心头一跳,暗道:‘奶奶的!真是个妖精啊!’
陈楚在圆桌旁坐下,众女围坐在左右,那个新任的女官崔莹则立在陈楚身后。
张辽上前抱拳道:“陛下,末将还是先告退吧!”
这时,张蕊才发现张辽也在这里,用分外惊喜的口吻叫道:“哥,你什么时候来的?”
张辽心中叹了一口气,暗道:‘真是女大不中留啊!’随即恭恭敬敬地朝张蕊拜道:“回禀皇后,末将刚才和主公一道来的!”
张蕊登时愣住了,貂蝉她们则一脸艳羡地看着张蕊。
张蕊回过神来,红着脸颊很诧异地问道:“哥,你说什么皇后呢?”说着,诱人的眸光飘向陈楚,陈楚呵呵一笑,却没有说明。
张辽朝陈楚看来,陈楚点了点头,于是张辽将刚才商定之事同张蕊说了一遍。
众女虽都料到了此事,但亲耳听到仍不禁升起难言的激动和感触,其中最激动的要数甄氏,她完全没想到陈楚竟然会给自己一个妃子名分,要是她知道了陈楚原本打算也封她为贵妃,不知道她会感动成什么样子?
陈楚呵呵一笑,对张蕊道:“蕊儿,文远过两天就要返回淮南了,你同文远好好说说话吧!”
“啊?什么?”正在想着心事的张蕊没听清楚陈楚的话。
陈楚习惯性地刮了一下张蕊的琼鼻,又说了一遍。
张蕊一惊,对张辽道:“哥,你这么快就要离开洛阳?”说着,站起来来到张辽的面前,伸出纤手想要像小时候那样去牵张辽的手,然而张辽却抱拳向后退后了一步。张蕊不禁愣了一愣。
陈楚笑道:“蕊儿,你同文远到院子里去转一转吧!”
张蕊气恼地一把抓住张辽的手,对陈楚道:“大哥,我同哥到外面说说话!”陈楚笑着点了点头。
张蕊拖着张辽朝外面走去,张辽连忙朝陈楚行了一礼。
看了这两兄妹一眼,陈楚不禁呵呵一笑。
待两人离开,陈楚同貂蝉她们说起话来,给他们讲这段时间以来的所见所闻,也问一问貂蝉她们这段时间的生活情况,总之就是闲话家常。
正当貂蝉她们被陈楚的笑话逗弄得前仰后合之时,张蕊回来了。
“文远呢?”陈楚没见张辽跟着进来于是问道。
“哥就教训了我几句然后就急匆匆地离开了!”张蕊很不满地说道。
陈楚不禁好奇起来,问道:“文远都说了什么?”
张蕊抿了抿红唇,狠狠地蹬了陈楚一眼,刁蛮地说道:“才不告诉你呢?”
陈楚呵呵一笑。目光不由得落在高高隆起的腹部之上,连忙命宫中的宫女抬来软凳,让张蕊坐下,陈楚蹲在张蕊脚边份外着紧地说道:“你现在可要小心再小心呢!”
张蕊轻抚着自己的小腹,眼眸中不禁流露出母性的光辉。然而却突然流露出忧色,眸光闪烁地注视着近在咫尺的陈楚问道:“你究竟是着紧我还是着紧我腹中的孩子?”
“啊!?”陈楚一愣,随即站起身来抚摸着张蕊那一头乌黑的秀发温柔地说道:“当然是都着紧了!”
张蕊听到这话,心情登时平静了下来。
陈楚同众位娇妻又说了好一会儿话,随即便离开了,因为还有很多事情正等着他去处理。
朝臣、诸候使者及各国使臣怀着各样的心思回到下榻处。
刘表的使者蒯良一脸阴沉地回到下榻处,随从见此情景,不禁问道:“大人,出什么事了?”
蒯良名其他人退下,面色阴沉地问道:“你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吗?”
道:“今天不是群臣迎接陛下还都洛阳吗?”
蒯良冷笑一声,“还都洛阳!?哼哼,真是好手段啊!”
随从不禁更加诧异了,“大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蒯良朝窗外看了一眼,冷声道:“天变了!陈楚今天公然篡位,废黜大汉正统,立国号为秦!”
“什么!?”随从大吃一惊。
蒯良面色阴沉地思忖道:“得赶紧将此事禀报主公!”随即抬起头来对随从道:“你立刻给主公发去飞鸽传书!”“是!”随从应诺一声,慌慌张张地离开了。
其他诸侯使者那里也如同这里一般。
诸侯使者因为陈楚篡位的事情又惊又恐又怒,不过外国使臣这边却是另外一番感受。
乌孙的使者琴娜在忧心的同时又看到了一个机会。
“别责丞相,你怎么看今日之事?”琴娜问道。
别责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征北军终于夺得了汉人的皇权,我们乌孙以后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了!”
琴娜却道:“其实这说不定是我们的一个机会!”
别责一愣,不解地问道:“王后,你这话是何意?”琴娜随即将自己的想法道来。
出乎琴娜意料的是,她的话才一说完,别责便一个劲地直摇头,“不行!如此做岂不陷我乌孙于万劫不复之地!王后,您刚才难道没看见大秦皇帝率领的那支骑兵部队吗?有如此骁悍之师,我乌孙如何能与其抗衡?何况,大秦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比我们乌孙要强得多!”
琴娜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但是如果我们不这么做,大秦就会与我们和平相处吗?”
别责皱了皱眉头,无言以对。
琴娜继续道:“如此做,我们乌孙就还有可能摆脱大秦的魔爪,甚至有可能席卷西域!”深有感触地叹了一口气,“我们也是迫不得已不得不为之啊!”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天下
陈楚从后宫出来,来到临德殿,这时,贾诩、周瑜已经在等候了。/
“微臣拜见陛下!”两人一起拜道。
陈楚摆了摆手,半开玩笑似的说道:“好了!在这里就不用如此了!我都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贾诩、周瑜站起不禁微微一笑。
“陛下,贵霜和安息的使者都要求拜见陛下!”周瑜禀报道。
陈楚摸着下巴思忖道:“这两家似乎正在打仗吧?”
周瑜点了点头,“根据姜泰的情报,这两国应该正在打仗!”
陈楚稍作思忖,又问贾诩道:“文和,派往这两地的密探是否有回报?”
贾诩回禀道:“暂时还没有消息!”随即建议道:“主公,诩以为应该吩咐子龙将军加大对西面的关注度,同时派遣得力之人在西域葱岭堡附近建立商队中转基地同时负责内地商队与西面诸国的交通之事!”
陈楚不禁心动,思忖片刻,问周瑜道:“公瑾,你的看法呢?”
周瑜抱拳道:“文和此议甚高,不仅可以加大与西方诸国的通商力度,还可更快更全面的获知西方诸国的各方面情报!”
陈楚点了点头,“那么就命子龙、司马懿立刻做前期准备,另外派遣李健负责此事!”这个李健就是李泰之弟,也就是当日与姜泰一道率领商队出葱岭的那个商队掌柜。
“陛下英明!”周瑜、贾诩一起抱拳道。
“陛下,有一事须要主公尽早定夺!”贾诩抱拳道。
“何事?”陈楚随口问道。
贾诩道:“新朝江山建立,然而旧朝皇帝却仍偏居在侧!”
陈楚一愣,随即明白了贾诩的意思,背着手走到贾诩面前,“文和,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我并不打算除掉汉献帝!”
贾诩听到这话,不禁急声道:“陛下,他若活着,许多心念旧朝之人必将存有妄想!”
陈楚走到临德殿门口,望着眼前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悠然道:“若是能使百姓丰衣足食,便不会有人反叛,即便有人反叛,也根本无法掀起多大的风浪!”
贾诩一愣,面露思忖之色。周瑜一脸感佩地抱拳道:“陛下言语虽简,但却蕴含着至理!”
陈楚呵呵一笑,“这不过是最浅显的道理罢了!”顿了顿,继续道:“其实又有多少人真正地心念旧朝?绝大部分人不过是以此为幌子罢了!”
贾诩一脸感佩地点了点头,朝陈楚深深鞠了一躬,满怀感慨地说道:“陛下智谋深远!诩不及也!”
陈楚扶起贾诩,哈哈笑道:“文和先生太过奖了!正是由于有像文和先生这样的人才全心辅佐,我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贾诩连忙自谦。
陈楚想起一件事情,不无感慨地说道:“现今,我们控制的区域包括西凉、关内、司隶、并州、幽州、冀州、兖州、豫州、淮南、徐州十州之地,还有包括大片草原在内的北方都护府及西域都护府!然而我们却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治理这些地方!”
听了陈楚的话,周瑜、贾诩也不禁心生感触。
陈楚看了两人一眼,笑道:“我在冀州之时便在考虑这件事情,想听一听你们的意见!”
“瑜(诩)洗耳恭听!”两人一起抱拳道。
陈楚道:“我决定在十州范围内举行科举考试!”
陈楚这话一出,贾诩、周瑜流露出与之前徐庶同样的神情。
陈楚笑了笑,将这段时间以来考虑成熟的科举考试的相关事宜同两人详细道来。
听完陈楚的叙述,两人不禁又是感慨又是佩服。贾诩朝陈楚抱拳道:“陛下此谋甚高!我等不及也!”
陈楚淡然一笑。问两人道:“文和、公瑾,你们认为此举可行吗?”
两人都很肯定地点了点头,周瑜道:“绝对可行!而且肯定能发现许多有用的人才!不过……”周瑜突然微皱起眉头看了一旁的贾诩一眼,贾诩也皱眉点了点头。
见两人如此神态,陈楚不禁焦急起来,问道:“有什么不妥?”
贾诩抱拳道:“倒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是一旦如此做了,只怕士族与我们的关系将更加紧张!”
陈楚毫不在意地笑了笑,颇有些自嘲地说道:“现在,我们同士族间的关系也远远谈不上和谐啊!”
贾诩、周瑜笑着点了点头,一齐朝陈楚抱拳道:“是我等多虑了!”贾诩接着建议道:“陛下,既然已经决定开科举,那么宜早不宜迟,不如就在向各地发送开国诏书的同时将此事通告下去!”
陈楚欣然道:“那就这么定了!”
“陛下,还有一事须要注意!许多有才能的人出生卑微,而且家境贫寒,只怕他们没有能力远赴洛阳应试!”周瑜道。
陈楚皱眉点了点头,“公瑾所说确实是一个问题!”
这时,贾诩建议道:“不如将科举考试分成两部分,首先让各地参试之人在本郡参加考试,然后择其优秀者来洛阳参加大试!”
陈楚一拍脑门,暗骂道:‘老子还真够蠢的!’随即点头道:“文和的这个建议好!就照此行事!另外给各郡拨出一笔额外的资金,专为科举考试!公瑾,科举考试之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是!”周瑜郑重地应诺道。
大秦开国的诏书及有关科举考试的命令被同时发往各地。天下登时沸沸扬扬。
总的来说,陈楚辖下的区域内是一片欢腾,寒门学子怀才不遇的俊杰则因为科举考试之事兴奋不已。不过在这一片欢腾的气氛之下,有缕缕暗潮在涌动着,一些人在寻求与被软禁的汉献帝的会面机会。
在江南、荆州、益州和青州,则是一片愁云惨淡的悲愤气氛。不过这四地的诸候却并没有什么悲愤的感觉,反而非常懊恼,那些要求他们出兵的士族几乎将他们的门槛给踩破了。
在新野,刘备披麻戴孝对北面叩首,面色悲愤。“陛下,刘备在此立誓,定要北伐中原剿灭反贼!”刘备显得非常激动。
立在刘备身后的崔琰扑通一下跪下,双手抱拳仰天道:“陛下,微臣等无能致使乱臣贼子篡夺国祚!”涕泪横流,悲怒交加。嗵嗵嗵地叩着头,直到额角崩裂仍然没有停下的意思。
刘备连忙扶起崔琰,悲声道:“先生要保重身体啊!”
崔琰朝刘备拜道:“主公,琰请主公发檄各诸候,共剿反贼!”崔琰面色眼眸通红,似乎已经失去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