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98部分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98部分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提议一出,宗庙内大哗。

    “族长——要是族人都到20里外耕地,那宗庙内的长老和太昊的骑兵用什么来作为粮食呢?”风余小心地提出这个疑问。

    “呵呵!放心好了!不会是所有的部族都到刀里以外去的,那里距离太昊城太远了,田间管理不便,多数族人还会在太昊城旁边的。”我安慰诸长老。

    实际上我巴不得多数族人都将耕地开垦到20里以外,那就意味着太昊城集中人口发展生产的阶段已经过去,农业占地面积日广,专门的“农村”一定会出现在太昊城20里以外的地方。

    城中已经集中起了足够的人口发展手工制造业和其他非农行业,现在人口对于太昊城来说已经不是很紧迫的资源,是时候将太昊文明逐步扩散了。

    但太昊城能带给族人的安全感和丰富的物资是“农村”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就算有部族打算在20里以外发展,也要对此作出选择,估计一时之间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外迁。

    第二项是对匠作区的管理。

    以前尽管匠作区不用种地,与其他种地的部族是相对独立的,而且宗庙地管理也介入得过多,基本上是无条件地向宗庙供应一切产出。只要宗庙有需要。

    匠作区地匠人们并不以此为难。毕竟宗庙的需求量不会过大到他们负担不起的地步,甚至从相对比较的角度看,匠作区的绝大多数作坊都比农业生产部族要“富裕”得多,匠人所在地家庭也一定是本部族中过得最好的。

    这也导致诸小族争先恐后的送子弟到匠作区学手艺,略有小成地子弟甚至在匠作区有了独立的作坊。在土鲁的统一管理下从事生产和交换。

    现在我就是想结束这种不够明确的产权产系。

    匠作区还是由土鲁统一管理,但不再具有对产品的支配权,只是要求匠人们开作坊时得按土鲁规划地区域统一设置。

    土鲁自己带了很大一支队伍从事较复杂的产生产比如牛车或铜锯,所以他也不必从其他匠人那里取得产品来保证收入。里面甚至还有为太昊族长专门建设的私人作坊,这里才是太昊核心技术不断诞生的地方。

    从太昊六年春耕之日起,宗庙不得向匠作区随意要任何一件物品,但匠作区则必须将产出地的十分之一上交宗庙。这种上交可以是各自地产出物。也可以是交换得来的粮食,与农业部族不同地是,匠作区的税是按月收的,以免到了一年时难以结算。

    宗尝庙的收入除了税收以外。还有两大收入来源——那就是铜和盐!

    工业村目前还是完全由宗庙控制的,运输都由太昊骑兵来完成,大元城那边还是无偿地向我提供盐。

    有了这两样东西,我就有了足够的财政支持可以让我开展建城大计。

    盐是宗庙主要的交易物资。每一个部族都将不再从宗庙取得免费的盐,而是用粟米来交换。宗庙不接受不便储存的牲畜作为交换物。

    匠作区的铜也不再是免费供应的了,要制造青铜,就得和宗庙交易,才能得到必要的原料,与骊山族的锡交易目前也是由宗庙垄断,诸部族都不得插手。

    长老们听我解释完以后,一致通过新的匠作区管理方案和纳税方案。

    负责立法的长老们更是立即将这两个“基本政策”记载下来,作为下一步立法的重要依据。

    新政在太昊宗庙外公布,并贴到了太昊城四道城门处,城内诸族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却紧锣密鼓地召开各部族的长老会。

    “20勿!太远了吧!”太昊任族的长老对族长的提议不是很满意,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绝对不可能让耕地的族人住在城里,毕竟让族人往返数十里耕种和管理不是开玩笑的。

    “不会远!”族长任离一脸绝决“太昊族设下距离,几乎就是为我族所定,太昊城中诸族,唯有我族可以有此实力,能同时在城边及城外20里处耕地!”

    任族人口过千,在匠作区多个作坊都有子弟在学艺,甚至直属于任族的作坊也有了四家,以至任族的木器和陶器都不用外求他人,除了铜器还不能自产以外,任族在城中也算得比较大的生产者,论地位只在风族之下。

    “那须句族呢?”长老不解“他们的人也不少,为什么不可能跟我们一样,到20里外处耕地?”

    “这你就不明白了”任离解释道“我族在匠作区多有子弟,不像须句族那些家伙,只知道种地,陶器、木器械都得求诸于匠作区,离了太昊城,拿什么来生活?所以他们永远没有独立离开太昊的一天!”

    “什么?”大长老张大了嘴“我们要离开太昊?!”

    “怎么?你不希望将来任氏也有自己的,太昊城,?我任氏也算太昊内的大族,即便不另立宗庙,为何不可以太昊的办法另建新城?我任离迟早要让任氏独建一城!”族长咬牙道。

    “那我们去多少人?”长老问。

    “200足够了!”

    “为什么?”

    “先去200族人,在那边筑起围墙和土房,然后用篱笆墙圈地,城中族人再大举前去耕种,并不在那里长住,后期就让100族人在那里管理即可,秋收前再去大量人手,在那里修筑粮仓。”

    “是!”大长老心悦诚服,看来这个任族族长的大局观也还不错。

    同时,须句族也在紧张地开会。

 第一百七十四章 … 新村建设

    须句族内为是否到离城远处去开垦新士地而吵成了一团。

    “我族何必为了少交一点粮食到宗庙就离城远居!?太昊城是宗庙所在之地,百物丰饶,若族人离开太昊城,何以为生?”

    “但长老可知,各族地多者富,地少者贫,我族人口繁多,在太昊城中仅有任氏与我族相近,现在任族青壮都已经在准备离开太昊城开垦新地,我族若无举动,将来与任族如何可比!”

    “宿族与任族都各有牛车,任族20辆,宿族15辆,我族仅7辆,太昊诸大族中,唯我族牛车最少,如何出城耕地?这点牛车够用来运去年开垦新地上的粮食就很难足用了,又如何去远方开垦?”

    “如今便是人扛——也要开垦新地!不然等到任族有牛车50辆了,我族还是这7辆!”

    “莫吵了!”

    大长老一声断喝,将屋内诸长老的声音全压了下来。

    “族长对此事如何定夺?”

    合族长老一起将目光对着上座的族长风特。风特一振身上的牛皮披风,放在桌上的双拳缓缓握紧。

    “砰!”

    双拳往桌上一砸,风特红着眼,缓缓地咆哮:“决不能掉在任氏后面!——城边的地一块也不放过,远处的地也不能少!我们明天就分人手去开荒!去100人——先把土屋建起来再说!”

    同样的争吵在诸族中不断上演,不断延续,结果是匠作区的新制青铜犁大卖!土鲁苦着脸到宗庙来找风余。

    “大长老!俺们的仓库实在不够用了!修土房?实在来不及了!能不能把宗庙的仓库先借我们几间?俺保证——秋收以前一定还!”

    风余忙着协调往公孙氏那边的大夏城送粮食,正有点喘不过气来。听土鲁说得凄惨,满口答应:“行!等这批粮食运走!俺就把腾出来的仓库全给你!”

    土鲁屁颠屁颠地回去了。

    “小子们!卖犁——咱们有仓库了!”

    风极现在知道了,不仅在秋收时要建仓库,连开春前也要建!他带着建筑队成天赶工。各部族为秋收计,大把地向建筑匠人们付出粟米,乐得匠作区的建筑匠人们和砖瓦匠像过年一样。

    “嘻嘻!长老啊!咱们可是提前秋收了哟!”匠人们跟负责这一块的风极开玩笑。

    同时大卖的还有土鲁的牛车,太昊五年以前,牛车的主要用途还是长老们的消遣工具。只有在春播和秋收的时候用于运送农具和粟穗。

    太昊六年的牛车用途就非常明确了——运输!

    城周边的土地且不用说,去年新开的土地上就需要大量运送族人和农具、种子过去,还有建城的工具和砖瓦,那都是不小的运输量,任族和宿族等大族都占尽了牛车较多的优势,匠作区甚至出现了用于“出租”的牛车,成为其他小部族的最爱。

    同时在太昊20里开外,四五个小村子一夜间冒了出来。最为打眼的就是一圈圈篱笆墙围起了大片土地。

    但各族不约而同的决定将主要的族人都留在太昊城内,只派遣少量族人驻在村子里。这可是太昊的第一批属于部族的“农村”。

    去年在新开土地那边建起的农庄成为各族建设“新农村”的样版,重功能而不重美观,重安全不重式样。

    新政颁布地第二天起,太昊春耕热潮卷起,大族小族都拥向城外的土地,青铜犁的威力折服了所有族人,不仅速度快。而且不会卷刃,不易变钝,钝了以后也不用到匠作区重修,只要在青石上一磨就可以继续用了,只有个别的族人运气不好,硬犁头碰上硬石头。碎出了裂口,无法再磨制,但土鲁那边也毫不犹豫地包维修和回收。

    往年一个牛耕组合——一人牵牛,两人扶犁——一天最多能开四亩地,现在一天开个六七亩地没问题。

    太昊城内,数千太昊妇女抢着筛选粟种。

    3月21日。第一场春雨如约而至,去年的8万亩地已经深耕了一遍,而今年新开的地也已经达到了3万亩以上,大族所开的地占了绝大多数。部族间的差距逐步拉开,小族对太昊城的依赖性逐步加强。大族的独立性则大为提高。

    任族最为突出,新村子里不仅有大量农业人口,甚至新建的砖瓦窑和陶窑也冒出了青烟。目前唯有铜料是定向供应给打铜匠人的,基本上是土鲁在垄断,任族只能从匠作区那里交换到铜器。

    雨后的第二天,太昊六年的春播大典在宗庙广场上举行。

    在数千族人之前,摆放着三牲香案,族人身后,竟摆放着130辆牛车,各族都有一名代表列于香案之前,举着象征本族的旗帜,主旗杆上当然是墨龙旗,这本是象征着大元的旗帜,不知不觉中已经取代了太昊的祖神旗,成为诸族共服的太昊旗。

    已经略有些繁琐的祭祀礼后,太昊门前数十面牛皮大鼓敲响,各部族在欢呼声中涌向牛车,以牛车为导引,奔向各自的土地,种子和覆土的农具都放在牛车上。

    今年的春播,我让土鲁尽量保证每一个部族都能够带上一辆牛车,没有能力购买的也可以先租后买,要不是秋收季节性强,小族支付能力弱,我就要考虑按揭购车计划了。

    在这一片繁忙之中,笑得最开心的是谁?

    风大长老!

    月前的新政颁布,风余少不得一阵担忧——以后会不会宗庙没饭吃?还要建设新城呢?还要养活太昊骑兵呢?甚至还要接待其他族的来宾呢?

    宗庙内,风余是当家人,当家便知道柴米贵,一年需要多少消耗他是最清楚的,族长叫不收新开土地的税,已经让他大吃一惊,再规定不收匠作区的产出,他心里更没有底,以前需用不足时,还可以叫匠作区交点产品来交换粮食,以后怎么办?

    等族人们将一车车粟米运到宗庙的粮仓,匠作区不断运来粟米交换铜锭和锡锭,粮仓已经眼看日益紧张,风余在心里乐开了花。

    我冷眼看着这个乐呵呵的老头子,心里想——还有的你乐的呢!不过现在是要到该你支出的时候了。

    “春播的事你们忙着,我要到由族那边去一趟!”

    我跟风余打了个招呼。

    看得出风余脸上的笑僵住——族长又要去建新城了?

    俺的粟米捏!

    还没有在仓里捂热哪!

 第一百七十五章 … 由族山口

    3月27日清晨,薄雾未散,红日初升。 

    “嗒嗒嗒!嗒嗒嗒!”

    一队骑兵随我冲出了太昊城西门,往西南方向飞奔,途中已经有不少太昊族人在地里劳动,春风中满是新翻土地的味道,为防野兽翻吃刚播下去的种子,也有不少的族人在地边巡逻,手持长弓紧盯篱笆墙的边缘,仔细检查有没有被兔和野猪挖出来的新洞。

    看到墨龙旗经过,族人们都站起身来,微笑以对,猎手们纷纷举起长弓打招呼。

    第一站是太昊农庄,我关心的是今年的菽种有没有种好。

    去年收获的900来斤菽经过仔细挑选,只有700来斤勉强可以做为种子,按我的要求,不能密植,给所有的菽株充分的生长空间,所以这700来斤菽共种了近200亩。由于是我特别要求的作物,所以在播下去8天以后,等我赶到农庄时,已经有嫩嫩的菽芽从泥土中冒出来。

    我仔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