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 >

第24部分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第24部分

小说: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二楚了。她刚开始垂帘听政时,中国叛乱蜂起,又有国际纠纷,没有高明的手段
和敏锐的智慧是根本不行的。她驾驶着国家这条船在两个极端之间航行着,虽然有
些时候不免顾此失彼、进退维谷。在她的政治经历上,她一向是个“温和派”。中
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与国际上的列强没有外交关系,中国的政治家对现代的外交方
式完全是一窍不通,其外交关系上并无光彩的记录,而且它频频成为欧洲外交使团
的笑柄,这样中国企图用耍花招来自卫也就毫不奇怪了:它认为这种方法跟它看见
欧洲人用得很有效的那种是一样的。
  1889年,当慈禧皇太后在28年的垂帘听政之后归政于光绪皇帝时,中国当时的
局势是繁荣昌盛的。它的港口开通了对外贸易,一个很好的海关系统已在坚实的基
础上建立了起来,中国与世界各国也相安无事。
  光绪皇帝亲政后的第一阶段是平平安安的,他在大多数事情上都对他的军机大
臣们言听计从,遵循着慈禧皇太后奠定的稳健政策。他似乎没有什么自己特别的观
点,也未为中国的进步作过什么规划。在1894年与日本就朝鲜的宗主权而起的战争
之前,他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日本的胜利改变了这所有的一切。他们的胜利给中
国上了最为屈辱的一课,因为日本文学、艺术和建筑的精髓都来自于中国,中国人
对于日本民族是视为模仿者而看不起的,对于作为一个国家的日本更有一种根深蒂
固的蔑视。这一胜利几乎将这个麻木不仁的庞然大物就是中国从其自满自
得的长眠中唤醒。年轻的皇上对这一次耻辱的失败极为愤慨,认为中国的失利只不
过是因为日本运用了现代化的战争方式,于是下决心在政府中实行彻底的改革。这
就是外国人所称的1898年的政变。
  政变及随之而来的皇上的进步梦被遏制,对他是个很大的打击。他本希望通过
改革来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依然是个强国,以及借此报复日本,现在不仅因为自己在
这方面的努力归于失败而深感懊恼,当他发现自己所选择的工具的真正性质和意图
之后,同样也万分沮丧。他明白自己希图使中国立即重现昔日的威望的热情梦想是
过于乐观了。他明白了仅仅具有激切的进步愿望是不够的,明白了企图在短短几年
之间改变他的极端保守的人民由来已久的传统,那只不过是年轻人不切实际的幻想,
绝对行不通的。虽然他知道自己想要办而办不到的事完全是受了自己改革的愿望的
驱使,失望情绪并不因此减轻,他敏感的个性仍然被深深压抑着。于是就发生了反
应。过度的紧张瓦解了他那本来就不怎么强壮的体魄。而他的健康一垮,就使迅即
在外国人和太后的敌人中传了开来的报道增加了可信度,说太后想要杀害皇上。报
道说太后已经将他幽禁了起来,有一次想把他毒死,还有一次想把他饿死他这
个她从体质虚弱的孩提时代一手抚养大、看得如同自己的亲儿子的外甥!时间已经
显示了这些报道的真实性如何,因为要是她真想那么做的话,是不难致他于死地的。
她手头什么工具都有,狂热地忠实于她,会毫不犹豫地去实现她的任何愿望。
  她仍在“帮助”皇上统治,而且按照中国的传统,因为她是他的“祖宗”,就
必须永远处在第一的位置。她坐在宝座里,他坐在她旁边一把椅子上。按照所有的
中国法律,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合适。外国人提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慈禧皇太后
逼着皇上站在她面前,以及她坐在宝座上的时候,逼着他坐凳子。并不是太后逼着
他这么做,儿子在父母面前是不能与之平起平坐的,不管他是皇帝还是农民,这是
中国几千年来不变的传统。慈禧皇太后依然在统治。时局仍然动荡不已,她这样富
有经验的人国家还不能少。虽然她这样年纪的人十分需要安安静静地休息,虽然她
这么盼着,而且实在是非常希望退休,但她认为时间还没有到。
  太后粉碎改革派重新坐上宝座之后从政变那时开始就被认为是排外的,而且事
件发生之后外国人所遭中国人的袭击全部都算到了她的账上。当政变之后仅仅两年,
秘密结社的拳民开始对外国人进行袭击的时候,事情被归咎于太后,认为是在她的
帮助和怂恿下进行的。至少在外国人那里,她被认为即使不是这一团体的创始人也
是它的大祭司。但拳民运动没这么大的来头。它开始于远离北京的中国北方一些省
份,是老百姓发起的,底层的老百姓。它在lop年的袭击外国使馆之前已经存在多年
了。
  住在中国的许多外国人不但对中国人这一种族、而且对他们最为珍视的习惯和
传统那种公开的蔑视,改信了外国教的中国人可以触犯中国的法律而不受到中国法
律的制裁这一事实,列强越来越多的对中国领土的要求,对惩罚中国高级官员的要
求,以及许许多多在中国以外的任何国家外国人都不敢强加于其人民的行为,最终
使这个苦难深重、惯于息事宁人的国家忍无可忍。反抗终于爆发了。拳民的秘密团
体将“扶清灭洋”作为其座右铭,而“驱逐洋寇”,或者至少,限制其迅速增长的
势力,成了其目标。这个团体力量越来越强,人员越来越多,最终来到了京师。在
这里它从发起时的社会底层向上扩展,这个国家的最高阶层中也有了它的信徒。宗
室的某些亲王甚至加入了这一团体其中就有大阿哥的父亲端王。这些加强了拳
民运动的力量,使它成了爱国行为。
  接着它从默默酝酿的不满变成了对外国人的公开暴力行动。据说,最后一颗导
致这场在北京的爆发和对各外国使馆的袭击的火星,是有报道说外国公使将会干预
中国政府,要求它变法,以及他们会坚持要慈禧皇太后从执掌国政的位子上退下来,
而素怀不满的人立即相信了这则报道。外国人这一对作为一个国家的中国的神圣君
权的干预,这一废黜其某一位神圣的统治者的企图,把它的人民完完全全地激怒了。
拳民们也没等上一段时间看看这则报道是否属实,又盲目地以为干掉了列强的代表
之后他们就可以清静了,于是首先将德国公使克林德男爵袭杀在他去总理衙门(就
是现在的外务部)的路上,接下来就对各国使馆展开了全面的进攻。
  这运动于是变成了一股不折不扣的洪流,疯狂地向前冲去,淹没了是非,淹没
了理智,将所有与之对立的都撞在一边。
  专制而权力之大如皇上、太后也无法遏止这股潮流,只有顺着,才有希望使理
性和判断力重新出现。当他的人民认为正义在自己一边,或者认为自己受了欺凌或
压迫时,世界上没有统治者能够阻止他们群起反抗。皇上和太后不得不静下心来等
待,在群众性的狂怒稍有退潮之前,哪怕稍作这样的尝试也不可能。凡是正常的人,
决不会相信太后这样天资聪明、又经过了30年的治国和对外国方式的了解的人,会
不知道中国老百姓对外国代表的这一袭击将会带来严厉的报复。可她除当时所做的
之外,已经没有力量再进一步了。当其人民处于疯狂的状态中时,皇上和太后无法
违背他们。他们希望把皇室的力量加入到这些疯狂的起事者里面之后,沸腾的群众
也许会被引向理智。大沽炮台被外国战舰占领(这实际上是这一不幸事件之中的第
一次战争行为)之后,政府方面正式宣战,这使暴民们的行动带上了正义的外表。
  当我看了使馆区的位置,尤其是最后所有的外国人全集中在那里的英国公使馆
的位置就处于紫禁城和皇城的城墙之下,四面无险可守我就确信要是中国
人内部没有某种牵制的力量,他们用不了一个星期就可以把外国人完全消灭的。使
馆方面猛烈的火力只能短时期地转移这种必然的结果而已。如果没有某种力量在遏
制中国人,没有一个欧洲人能幸存下来讲这件事;而这一牵制的力量,我可以肯定,
就是来自皇上和太后本人。
  1900年夏,太后(和皇上)像往年一样呆在颐和园。那里没有危险,危险将近
时也可以很方便地脱身。虽然她的军机大臣和亲王们敦促她留在那里,她还是坚持
要回京城,在联军到达北京的一个星期之前进了紫禁城。士兵和老百姓现在愤怒得
发疯,她希望作为最后的手段,她和皇上在城中出现的圣驾会对他们起遏止作用。
因为禁军不是在遏止起事者和用自己的正义、理智影响群众,而是头脑变得与拳民
一模一样了。但是这一次太后过高估计了她受拥护的程度和老百姓对“圣驾”的崇
敬,其实即使在他们回到京城之后,即使有皇上和太后在即使诏书贴得城里到
处都是,要老百姓保护或者至少停止攻击各国使馆也只能断断续续地遏止一下
进攻而已。
  最后联军到达,进了城。沮丧已极的太后发现自己再也没什么力量了,最后像
她的随从一样为她个人担心起来。外国人从天津一路而来,他们的抢劫和残酷对待
中国人被像往常一样添油加醋地报告给了太后;想到落入他们手中,就是太后也不
免变得几乎魂飞魄散。她那大无畏精神瓦解了。极端恐惧之中,她同意了逃跑。她
被装扮成普通妇女,手上那会暴露出她高贵身份的长指甲被剪掉了,乘在一辆普通
的马车里逃离了这座城市。因为是直到最后一刻才同意离开,走时宫里的一切都乱
得一塌糊涂。既没有带走她的首饰,也没有带走足够的衣服。外国军队过了水门几
个钟点、已经进了英国公使馆之后,她才离宫。她尽量坚持到最后。
  难忘的向西安府逃亡是从那天晚上开始的。朝廷由一千多名禁军护卫着,但这
些人军纪极度涣散,士兵之中又充斥着拳民,不服从命令成为普遍现象。军官们无
法对这些士兵形成制约,即使有圣驾在场也是一样。混乱达到了最高峰。最疯狂的
起事者已经开始预见到自己将会承担的罪责,意识到事情平定下来之后他们将不可
避免地受到外国人或是中国政府的惩罚,想到这个他们似乎就更加疯狂了。
  由于这次逃亡穿过拳民团体的拥护者最多的地区,老百姓有许多次拒绝给来逃
难的太后一行提供食物和让他们进屋子。他们觉得朝廷是反对他们的,是向着外国
人的。肃亲王在他去西安府的旅途记述中说太后和皇上都没有足够的东西吃,士兵
偷去了为他俩准备的食物。我在宫里听说只有皇上挨了饿。他像组成这一行的所有
其他宫里人一样,宁愿自己不吃也不肯让太后受苦。我听太后说皇上的食物被人偷
了,她过了几天才知道他一直省下自己的给她吃。她还以为宫里这一行人每人都像
她一样有很微薄的口粮的。
  太后在那个难忘的旅途中看到听到许多过去从不知道的奇怪事物,但她勇敢地
承受了这一切。最初的一阵惊慌失措过去之后,她那大无畏精神又恢复了常态。她
那善于看到事物幽默的一面的能力也对她承受这些有所帮助,又为她以后储备了许
多幽默诙谐的谈资,虽然她有一次说当时她并未充分看出这幽默的一面。他们当时
的经历常常成为宫里女官们的话题。我在那里的时候,公主们一再提起这些事,甚
至宫里的太监也是如此。这些娇生惯养的人那次是头一回品尝到外面世界的艰辛,
不过有什么说什么,他们虽然备尝艰辛,却很少提起自己所受的苦,只是说皇上、
太后和女官们的遭遇。这次从北京向西安府的逃亡在宫里代表了一个新的纪元。说
到一件事物的日期,总是在那时之前或在那时之后。太后结束了这一危险的旅途并
勇敢地承受了一切之后,又得到了一个新的称号,一个更亲切、更高贵的。她被她
热情的仰慕者们称之为“老祖宗”。

         第三十一章  慈禧皇太后的善举、正义感、奢侈,以及个性

  慈禧皇太后的善举是广泛的,她施食给穷人,帮助不幸的人。她的同情心被激
起之后,施舍起来非常大度。她的诏书中频频命令将一袋袋稻米和食物分发给穷人,
以及送到闹灾荒的地区去。北京有一个很大的避难所是她捐助的,每年有一万个穷
人受惠。冬天里,类似这样的诏书不时出现命令“赏通州王恕园等处粥厂、暖
厂、栖流所、回民粥厂170石(一石合133磅半)。” 1904年11月6日的诏书。
  她也同情不幸,设法纠正她所知道的错误,改革她所听说的弊端。我从1904年
11月19日的《北华捷报》上抄录了以下这篇报道,指责该报袒护地看待太后的任何
行动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