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 >

第13部分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第13部分

小说: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倒可能对她更为合适。她笑着答道,她喜欢中国的毛笔,她的手虽小,运用起它
来是绰绰有余的。这倒并非不切实际的自我吹嘘。
  一切准备好、巨大的卷轴在她面前的桌子上铺开之后,她将毛笔在太监端的那
碗墨汁里蘸了一下,写下了第一笔。她的字是有名的,据说跟中国最好的书法家不
相上下。她手腕之有力、笔划之秀丽明快使我大为惊讶,竟是心到笔随,不差分毫。
她共在6幅卷轴上写了6个大字,字的意思是平安、兴旺、长寿等等。写完之后她说
她怕手没有力气再写了。
  她写字时,皇后和公主、太监们站在四周,全神贯注地看着她。她们似乎都很
以她的笔触的有力和线条的精确自豪。
  写汉字有固定的程式。起笔要从规定的部分开始,笔划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横
笔要数学般地准确。写字的人完全没有心血来潮或是发挥个性的余地。任何懂得汉
字的人都能够告诉你这些复杂的象形文字起笔起得是否对、书写中是否有差错。它
们在眼睛很准但毫无基础的人看来也许极为正确,但仍会不被行家认可。
  太后笔触的有力在绘画上也表现得极为明显。她具有很强的艺术天赋,一笔花
画得很耐看,手指又灵巧得出奇。她过去常绣花,现在不绣了,画得也没那么多了,
因为她说她的眼睛已不如从前,不过她并不戴眼镜,也从来没有戴过眼镜。宫里大
批量制作假花,因为花在满族贵妇人的头饰上是不可或缺的。太后对这些花的制作
要求规定得很严,当它们被送来让她过目时,她手指轻巧地一拨,就会把原先不合
格的花弄得完全符合要求。
  她常为这些花设计新的式样,或是吩咐把它们织成别致的形状,或是要求把一
些小花合在一起做成大的花。她有时候叫人将芳香、雪白的茉莉花为她做成冠冕,
上面缀以叶子和别的小花朵作为首饰。她会真的把自己的首饰抛在一边而戴上这个。
  她对孔子为取得“明德”所定下的法则之中的一条很是信奉,就是“修身”。
她身上总是一尘不染。她自己设计衣服,她的首饰是按照她本人的指导镶嵌的。她
在花朵和首饰的安排上很有艺术眼光,注意它们跟自己的穿着打扮之间的和谐。她
挑选颜色十分在行,除了明黄之外,我从未见过她身上的颜色有不相搭配的。明黄
色太突兀,可是她在所有的朝廷大典上都不得不穿它。她一般在装饰上动足脑筋,
有时候叫人在上面刺绣得密密匝匝,使原来的颜色几乎看不出来。
  她是个讲究的美食家,常常设计新的美味佳肴。她有供她使用的香水和肥皂,
是宫内制作的。虽说宫里法国和德国的肥皂、香水买进不少,她还是喜欢自己制作
的一种杏仁糊,常常使用宫内制作的肥皂。宫女们通常在她的监督之下制造这些东
西。我常常看见她们将研钵里搅和着的东西捧给她过目,让她了解进展的情况,而
她也会使劲搅几下。她也是个狂热的香水爱好者,亲自将种种不同的花的花油调和
在一起,以期制成最最淡雅宜人的香水。中国人说:“色、香、味俱佳”,在这方
面慈禧皇太后着实受用了不少。
  中国人是如此亲近自然,他们的一切都是如此朴素,以致对鸟兽产生了非同寻
常的影响力,这在我们看来仿佛是近乎神奇。他们对一切动物都十分喜爱,尤其是
对鸟。他们用绝妙的方法训练它。我常会看见一个中国人走近会唱歌的鸟的笼子,
叫它唱歌它就尽情欢唱起来。鸟对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半点畏惧。早春的下午,或冬
天晴朗的日子,有时可以看见数百个衣冠楚楚、气宇轩昂的人各携一个蒙着套子的
鸟笼,带鸟出去放风。当他们来到城市的空旷处,或是近郊景色佳丽的地方,就把
鸟笼的套子除去,然后高高托起,或者只是坐着,把鸟笼放在膝上,于是鸟就唱起
来,仿佛嗓子也会唱破。虽说是被关在笼里,鸟却根本不害怕,似乎与其主人有着
充分的默契,遵从他们发出的命令。外出训练时鸟常常会被放出鸟笼,但只要主人
一声叫唤,就会重新飞回去。这些鸟并非家鸟孵出来的它们是从林子里捕来,
然后加以训练的。
  中国人的两项宗教准则“走路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被
发挥到了极端,他们宁愿看着动物受罪而不肯尽快结束它们的生命以使其得到解脱。
他们对所有的动物都喜欢,却没有怕的。他们说要是你不去攻击动物,那么无论这
动物多么危险,它是不会伤害你的。
  太后对动物似乎也具有这种近乎神奇的魔力。她的狗除她的声音之外不注意任
何东西,而且她只要稍稍做一下手势它们就会执行她的意志。但她尽管喜欢它们,
却极少亲抚它们。而且她十分当心自己的手,即使真的把她的爱犬抚弄了一番,也
必定会立即叫人从烫水里拧块热热的布来擦手指。我只见她抱过一次狗,那是她一
天去狗房时喜欢上的一条小狗,她将它抱回了御座房,跟它玩了一会儿。
  一次我们在宫里兜风时,我看到了她神奇的个人魅力及于动物的一例。一只鸟
从笼子里逃了出来,几个太监拼命想捉住,这时太后和她的随从正来到这一带。太
监们无法将鸟引回鸟笼,就把一根挂着横木的长长的树枝凑近鸟所栖止的树,但鸟
也不肯往横木上飞,见太后到来,他们就一哄而散了。太后问他们在那里干什么,
总管太监告诉了她。太后说道:“我叫它下来得了。”我觉得这是不切实际的吹嘘,
心里可怜起她来。她习惯了整个世界对她俯首服从,竟然以为甚至户外的鸟也会听
她的命令。我等着看她将如何面对失败。她手上有根长长的棍子,是从幼树上砍下
后立即就剥了树皮的。她十分喜爱这些新砍的树枝微微的森林气息,春天出去常手
执一根。这些棍子细而长,顶上有个弯钩。她拄着这种长长的白棍子行走时,我老
是觉得她看上去像仙女。她用它们来指给太监看她要他们采集的花,或者坐下的时
候在砂砾地上描画图案。今天她将它高高举起,嘴唇发出一声低低的鸟叫一样的声
音,目光始终没离开那只鸟。她的嗓音非常好听,那笛子般的声音仿佛有魔力一般,
把它吸引住了。它拍拍翅膀,飞下一根枝条,又飞下一根枝条,最后落到她棍子顶
端的弯钩上。这时她把另一只手伸上去,一点一点靠近,直至那只鸟停到了她的手
指上。
  我凝神屏气地看着,完全被吸引住了,以至随着最后鸟到她手指上的一个急刹
车,我的心不禁砰地急跳了一下。可是她的随行人员中似乎没一个人觉得这事有什
么不同寻常。过了一会儿,她将这鸟交给了一个太监,我们又接着兜风。
  我还看到了她神奇魁力的另一例,这回是对一只蝈蝈。一公主在灌木上发现一
只蝈蝈,想抓住它,可是抓不住。太后向这只漂亮的昆虫伸出手去,嘴里发出一种
虫鸣似的声音,手愈伸愈近,直至蝈蝈蹦到了她的手指上。她轻轻地抚摸了它一会
儿,然后缩回手指。一直到她把它放下,蝈蝈才飞去。

                 第十六章  朝会大殿一些朝廷惯例

  皇帝陛下独自统治国家时,他惯于早晨3点就早早地临朝听政。不过据说这种习
惯的形成既是因为他喜欢早起,同时也是由于他本人的害羞。因为当时视朝时他仅
允许在他宝座前的御案上点两支蜡烛,大殿的其他地方都只用美丽的中国灯笼照明,
而这种灯笼只有一点儿暗淡的光,作为灯是远远不够的。这样即使某位官员忘记了
朝仪,抬起眼睛来看他,也不能看清楚他的脸。
  皇上和太后的早朝在朝会大殿进行,这是幢独立的建筑,与宫廷之内其他建筑
物明显不同。大门上方的题词表明这是“勤政殿”。在所有的宫中,朝会大殿都离
外墙和人口处最近,这么一来有资格来上朝的大臣就只能从外廷进入大殿皇上、
太后居住的宫殿离此有一段距离。紫禁城内,许多地方是墙套着墙,皇上、太后的
宫殿外面都竖着围墙,朝会大殿也在某处宫门附近一个围墙圈起来的院子里,但颐
和园除了外面一圈围墙外没有别的围墙。
  颐和园的朝会大殿内部绝不空旷或者寒酸,它的陈设与御座房里的是同一类型。
漂亮的摆设、古董、茶几和椅子,还有与环境出奇地不谐调的,是三架钢琴。墙上
挂着轴子,上面有的是某位皇帝御笔的大字,有的是圣贤们浓缩的哲学,也有的是
装饰性的。其中一幅挂轴告诫后来的皇帝要记住他是在“受命于天,用康保民”。
  大殿中央有很大的丹陛,上面放着宝座和龙书案,后面是三扇、五扇或七扇的
屏风。古代的丹陛比现在所用的低,古代的宝座尺寸宽大,上面还有靠垫,比起现
代的来更像是沙发。这似乎说明古时候皇帝执法时比起今天来较为随便。较为家长
式。过去皇帝见他的大臣时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宝座上,而大臣们也可以走得比较
近,因为那丹陛并不像现在所用的这么大、这么高。
  各部院长官和具有荣誉官职的亲王每月都在一定的日子人朝见驾,或是禀报公
务,或是向皇上、太后请安。皇上。太后每天都临朝听政和接见军机大臣领班、大
学士,并且经常召见军机。军机大臣领班庆亲王总是最后一个受到接见,这时就讨
论当天早些时候大臣们所汇报的事务。
  所有的电报和公文都送交各自的专管部门,除非情况特别严重,都是仅仅在朝
见时禀报皇上、太后。一过11点,皇上、太后就认为国事已毕,不到明天不再为国
家操心。广西叛乱期间、俄国人答应撤出满洲的日子,以及满洲的战事爆发时(我
在宫里期间发生的三件大事),电报、公文不断地在早朝时间之外送到太后手上,
一般送至她的御座房,有时甚至她在花园里散步时它们也会被送到她的手上。这些
公文都是一到外务部即转宫内的。当然,如此打扰太后完全是出于她自己的特旨,
否则任何官员都不可能有胆量逾越成规。公文在宫门口由专司其职的太监接收,他
将它放进丝绸衬里的黄缎盒内,然后跪呈大后。
  早朝期间,丹陛前的地上有5个垫子,那是专给军机大臣在向皇上、太后陈言时
脆的。军机大臣领班的垫子离宝座最近。有垫子可跪,这种特权只有军机大臣才可
享受,别的官员与皇上、太后交流时只能跪在硬梆梆的石板地上,而且还不可跪得
超越这5个垫子。这么一来对那些人就很不利了,他与皇上、太后之间的距离可能导
致他们说的有些话无法被他听清,尤其皇上,声音本来就轻,传不远。克服这一困
难、缩短与皇上、太后之间的距离的办法,是贿赂将自己引进朝会大殿的太监,让
他把垫子挪一挪,这样就可以跪得离丹陛近一点。军机大臣领班和大学士的垫子是
绝对不能动的,但其他三个垫子就可以由那个引路的太监随意支配了。要是后者拿
到了足够的钱(每个垫子有固定的价格),他就会把其他三名级别较低的军机大臣
的垫子统统挪个位。
  当获准觐见的官员被专司其职的太监引到朝会大殿之前时,后者就推开那两扇
巨大的殿门,跪倒在门坎附近,高声报出朝见者的姓名官职以及到达宫内的具体时
刻,等到站起身来,垫子已经被他轻轻松松地移动过了。那官员的姓名被通报上去
之后,他就进来尽其所能地找个离丹陛最近、又与他的官阶和付出的贿赂相称的地
方跪下。那太监引见完那官员后就转身从门口走开,还必须尽快地跑。一段距离之
外有官员和别的太监站着,密切观察着他离开时的行动。如果他留连不去或是不尽
快走开,那就罪至极刑。这是为了防止窃听和扩散国家机密。
  获准觐见的官员等到太监离去的脚步声消失之后,就跪倒在地,开始陈述自己
的事情。如果有必要,皇上、太后会问他问题,以便得到进一步的解释。等到觐见
结束,那官员就站起来,向外走去。中国人从不倒退着出去,他们并不认为把背对
着君主是失礼的事。
  那些不得不常常人朝见驾的官员们想了一个好笑的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双膝。他
们进去之前在膝部裹了厚厚的垫子,这么一来跪在石板地上就舒服了。中国男人穿
的是长袍,膝部的垫子当然看不出来。
  皇上年纪很轻时就当政了,当时依然充满着孩子气。各部的长官里面,许多都
是老头,有的人叙述事情时肯定对细节说得太多。年轻的皇上刚刚亲政,一个人独
自听政时,听着几个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