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国魂-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还想寒暄几句,身旁的徐立仁却不耐烦了,开口道:“袁局长,我从北京赶到济南,路上耽搁了至少四天。所谓事不宜迟,应该尽早布置行动。万一走漏了风声,南满余孽得了消息,那咱们可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徐立仁完全的军人做派,尽管方才说话已经尽可能的显得客气了,可在袁世凯这种经历过满清官场的人看来,还是多少有些不礼貌。袁世凯心里头虽然有些别扭,可脸上笑容不变。他袁世凯是什么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话办事滴水不漏的主。当即也正色道:“徐老弟一心公职,可谓我辈表率啊。老弟还请放心,头些日子正好出了起命案,老哥我正好拿了借口,如今这济南四门都是许进不许出。就是卖菜的贩子,都得到衙门口登记造册才可放行。插天飞那帮人如今就在南城军营里头蹲着,他们之前落脚的地儿也埋伏了人手,马三的画像也找画匠录了几份,若是马三真露面,一准跑不了。”呷了口茶,袁世凯又补充道:“老弟放心,一切都是暗中行事,没大张旗鼓。老哥虽然不懂这行,可从前衙门那一套还是知道的。”
袁世凯一番话,不由得让徐立仁另眼相看。这人说话虽然油滑,可办起事儿来的确是滴水不漏。也难怪当初何绍明对其评价说,是难得的干才!
即封锁了城门,又不露声色。拿了命案的借口顶在前头,真真正正的外松内紧。根本就没有门外汉那种甫一接管,便大张其事,搞得鸡飞狗跳。情报安全工作,最重要的要素,便是隐秘。有了袁世凯之前打的底子在这儿,这以后办起事儿来,可就有把握多了。
徐立仁点了点头,道:“袁局长果然干练!我这次从北京带了一些人手,都是老手,这就布置下去。相信用不了多久,只要马三露面,一定将其抓捕。”
袁世凯摇了摇头:“老弟啊,马三说到底只是个掮客,说白了就是拉皮条的。你动了他,那背后那条大鱼不得吓跑了?”
“袁局长的意思是?”
袁世凯嘿嘿一笑:“还能怎么着,不过是放长线钓大鱼罢了。”
。
三六二中德北京条约
一**七年四月三日,经过长达两个月的马拉松式斡旋,在亨利亲王抵达北京与何绍明在中南海私密会面之后。仅仅两天之后的四月三日,这场艰苦的谈判终于结束了。中德北京条约,顺利达成。
条约只要阐述了如下几条:
一,胶州湾事件完全是因为中德之间语言不通,而导致的意外。
二,对于已经生的不幸事件,双方均负有一定责任。
三,自一**七年四月十五日起,中方将分批次遣返羁押在山东的德国战俘。其中包括远东舰队指挥官迪尔皮茨以及6军将军瓦德西。德国将为此支付六十万马克,作为羁押期间德国战俘的食宿费。
四,德国支付中方七十万马克,用于补偿中方在此次事件中的战损以及战死士兵的抚恤金。中方支付五十万中华元给德国,用作抚恤德方战死士兵。
五,胶州湾事件中战损以及被俘的德国五艘战舰,其中徳皇号、威廉王妃号将在旅顺造船厂进行大修而返回德国,中方支付其完全费用。其余阿高纳、依伦娜与鸬鹚号三艘战舰将会为中国所有。
六,中德本着相互谅解的态度,妥善解决此前的教案纠纷。中方承诺将在六十天内严惩肇事凶徒。同时,中德双方将彼此列为贸易最惠国。
七,中方将于本年之内,出资九十万美元购买一艘德国新型巡洋舰。并且在五年内,从德国采购总价值两千万中华元的军火。德方将在五年内,从中国采购总价值一千六百万马克的军火。
八,自条约达成之日起,双方将彼此外交级别提升为大使级。
很显然,一场纷争,甚至有可能引新的战争的威胁,逐渐转变成了一场军火交易。德国要展,必须要开拓海外殖民地。可这殖民地不一定要在远东。只要获得了潜艇的技术,以德国人的造船工艺,不出数年,绝对能在海洋上跟英国佬一争高下。
条约里头说得体面,这也就是变相的给德国佬找台阶下。十几条款上,临时政府不但多了一笔不菲的外汇,而且还多了一项长期的军火采购。海军也多了三艘性能还算优良的战舰。胶州湾的事儿能解决成这样,无疑让何绍明彻底松了口气。
他心里头清楚着呢。这个时候的中国,在洋鬼子眼里就是一群还算开化得土著。就好比列强是猎人,而中国顶多算一只比较有威胁的猛兽而已。让其中一个猎手吃了亏,一个处理不好,引得一帮子洋鬼子蜂拥而至,那绝对是天大的灾难。就算关东军再善战,也顶不住恼羞成怒的多国联军吧?
何绍明存了见好就收的心思,心里头老大的满足。身为一名穿越者他可知道,甲午之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正是德国佬开的头。之后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湾,英国占威海卫,法国……如今把带头的打了满头是包,估摸着其余洋鬼子再想动心思,得再三琢磨琢磨了。
临时政府内部风平浪静,甚至大家伙都觉着欣慰的时候。外头的报纸却吵吵成了一锅粥。
临时政府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之后,通过了一条新闻管理条例。这一条条例,自然就是鼓励言论自由。准许私人在不违反刑法、民法的情况下,开办报纸广播。此条例一出,早就瞧着关东军各种报纸不顺眼的几位道学先生,二话不说自掏腰包就办了个报纸。赶在中德条约达成之前,挂了牌匾,就在京城吆喝开了。
中德条约一达成,当即将某头对准了主持谈判的伍廷芳。既然是对准了伍廷芳,何绍明也知道那些道学先生嘴里会吐出什么话来。
作为时时与外国人打教导的伍廷芳,现在在国内声誉不是很好。许多大儒、小生纷纷通骂伍廷芳是“有二心于洋人”、“以中洋毒,不知是何肝肺”。
三月,中德天津和谈一开始,各地的大儒就开始痛责外交部矛头当然对准了外交部部长,有些话还直指唐绍仪这位内定的总理。
对和谈,报纸采纳了大部分儒学分子的意见:卖国。按照报纸所言,想当初甲午,前清因处于战败位置,不得不签,现在中国在战争中击败了德国,还与他们签约,这就是连清朝也不如了。
对上位者,报纸继承了传统观点:不责上。但对具体负责人,他们可就没那么客气了。负责谈判的伍廷芳在报纸上成了汉奸、卖国贼的代名词,属于国人皆曰可杀之士。
有家报纸还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查出伍廷芳来历,先就说伍廷芳出身不好,十来岁就跑到香港给洋鬼子卖命,可以说是从小就心怀叵测,隐蓄异志。更可恶的是,取了个老婆还是信洋教的。他跟洋鬼子打交道,咱中国能不吃亏?
出身不好可以不用追究,就算娶了洋婆子也没什么,何帅不也娶了个洋婆子么?但伍廷芳不光没个好出身,他还在十三岁时到了外洋,去英国人治下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汉奸。
后来在洋鬼子眼皮底下混不下去了,伍廷芳回到国内,混入关东军,在某人(这个不用明说大家也知道是谁包庇下,当了一名官员,从此开始他里通外国,出卖国家的罪恶勾当。
报纸最后以洋洋万字言来收尾,无外乎说什么中国以名教为治,伍廷芳一流“不敬祖宗神祗,整日开口上帝,闭口神甫,真乃无父无君,悖理败伦,忘本而无忌惮”。而且伍廷芳一流“信奉婚嫁悉由自愿,不经媒妁,不拜天地”,是“廉耻道丧,人伦澌灭”。
这样的报纸何绍明看了虽然觉得论调离奇古怪,但还可以一笑置之。只是老先生伍廷芳看了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甚至说动了总理唐绍仪,唐绍仪也真的利用他的总理职务,展开了反击。
唐绍仪在各类报纸上上连篇累牍刊登反驳文章自然没有只对伍廷芳一事反驳,而是釜底抽薪,直指报纸所言“名教”按照他所言,名教所言理应该是“势相激而理随之易”,“顺必然之事者,理也”,“天下之事,极则必变”、“周王道之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至于“腐儒不达时变,动称三代”更是让他嘲讽的一塌糊涂。
本来一些报纸矛头对准的是对外和谈,可到最后却变成了东西学之间的论战。
中南海。办公室里的何绍明翻着一打报纸,看着版面上吵吵得热火朝天。表情有些哭笑不得。心道,这条道可真难走。不但要跟洋鬼子上演全武行,还得跟这些个老古董斗嘴。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诶,教育,教育啊!他真想一夜之间将各类新式学校开遍大江南北,将满清之后的沉沦腐朽之气,一扫而光。
。
三六三钱!钱!钱!
中南海。
办公室里,何绍明摆弄着手中的钢笔呆。皱紧的眉头,恰恰说明了此刻他的心思。愁啊!让他为难的不只是一个教育问题。南下问鼎中原,止步于长江以北,地盘从过去的的关东变成了大半个中国。治下的人口也从二百万出头陡然增加了七八十倍。这方方面面的问题,也一股脑的接踵而至。
民以食为天,就先说说这吃饭问题。去年年景不好,山东、陕西大旱,河南洪水肆虐,几乎就是颗粒无收。何绍明既定的方针本就是过渡期间,不向各地百姓征收农业税,待过渡完成,少量征收,等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之后,甚至彻底免除农业税。这也就意味着山东、陕西、河南这三个灾害之地,今年不但可能收不到半分银子,还得投入不少的救济资金。
刚刚定鼎中原,新朝自然就得有个新气象。不能学着满清不但见死不救,反而照常征收税款,逼得老百姓没了活路。万一生一起民乱,无疑就等于给自个儿脸上抹黑。可临时政府的国库也并不富裕。关东还在建设当中,需要持续性投资。从各地府库里头收缴的银钱实在有限,有时候为了维持当地的政府结构,还不得不追加一笔款项。临时政府大笔的资金来源,除了东北商业银行的汇兑以及货币放,就是靠着何绍明从美国挖墙脚弄来的大笔银钱。这一年多下来,何绍明在北美的产业卖的卖,拆的拆,如今掌握在手里头的不过是核心的无线电厂而已。包括后期投资的墨西哥湾石油,都一股脑的出售给了美孚。他何绍明堂堂一个世界数得上号的级富豪,混到现在早晨偷摸跑出去喝豆汁都得贴身警卫付帐。平时家里开销全靠老婆乔雨桐贴补,混的的确有点儿惨。换句话说,临时政府的财政问题已经不容乐观。
钱只是一个方面。如何赈济受灾百姓,如何安抚民众情绪,如何组织百姓春耕生产,这才是大问题。刚刚改朝换代这才半年不到的光景,偏僻一点儿的地方甚至有人都不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大清朝了。一方面是受这个时代的信息滞后所制约,另一方面,也是临时政府面对骤然暴增的土地人口,有些措手不及。尽管之前尽可能的储备了不少的人才,可半个中国这么大地方,个把人扔下去,真如沙滩上撒了一把盐一般,根本就瞧不出个踪影来。
半年多忙忙活活,从南洋北美调集,压缩在校学生的学期,就算如此,如今的组织结构也仅仅到了县一级罢了。更低一级别的政府,根本就没有影儿。现在要求辖地政令亨通,根本就不现实。很多时候,不但得借重原来满清的那些刀笔吏,更得照搬满清那一套乡村保甲制度。所以在各地普通百姓看来,如今这天下,除了变了个名头,县城里头多了百十号天天吆喝着出操的大兵,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跟前清那会儿没什么区别。唯一让大家伙高兴地就是改朝换代,朝廷告示天下,免除钱粮三年。
上头两条不过是迫在眉睫才显得紧要罢了。而何绍明面对的最最困难的问题,无疑,就是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老大难,土地问题!
解决土地问题方式方法多多。要么就开疆拓土,要么就经济转型。前者不用琢磨了,何绍明现在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自保,让他去打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经济转型,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中国这么老大的地方,你要开办工厂,而且要安置四亿的农民。就算把何绍明的骨头碾成渣滓,也凑不出这一笔天文数字来。而且,老百姓认字的都少,指望他们突然就成了工人,根本就不可能。
经济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可偏偏现在是一**七年,正处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历朝历代末年,无不是土地兼并严重,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在少数地主豪强手中。民众大多吃不上饭。临时政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面临的绝对就是毁灭性打击。不但要解决,而且要尽快解决。你拖上一天,矛盾就积累一天,问题就严重一天。爆的时候就会尝到更大的恶果。
何绍明也不是没想过搞个土地改革。干脆来个大换血,将整个封建精英阶层一网打尽,收缴他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