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盛宠为后 >

第136部分

盛宠为后-第136部分

小说: 盛宠为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你就说有没有信心做好吧?”姜婉也不想与她再多说什么,而是单刀直入的问道,“如果你觉得不行,我再让世子爷帮我去外面物色个管事妈妈来。要知道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了,就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了。”  
    夏依一听,便有了些怦然心动。  
    “要不……我试试吧。”夏依有些吞吐的说道,可眼神中却有些跃跃欲试。  
    姜婉也就满意的笑了笑。  
    “眼下有件最重要的事需要你去做。”姜婉就示意夏依附耳过来,在她的耳边细声交代了一番。  
    夏依表情严肃的点了点头,退出了正屋。  
    过了两日,夏依便拿出了一份名单来。  
    姜婉与她一起窝在了西次间的火炕上,对着那份名单讨论了起来。  
    “按照夫人那天所说的,我将府里到了年龄可以放出去的丫鬟名字都给列了下来。”夏依虚坐在了姜婉的身侧解释道。  
    姜婉也就对着那名单数了数,大概有十多个的样子。  
    “怎么会有这么多?”姜婉有些意外。  
    “府里现在留的这些人多数都是王妃当年去西北前留下的,那些家生子自然有父母帮着操持着婚事,可怜了这几个都是从外面买进来的,进府的时候年纪又小,而王妃又是多年不回京,这些小丫鬟年纪都大了留在府里也没人管。”夏依也就有些感叹道。  
    “既然是这样,那不如趁着这次丁香成亲一起都放出去吧。”姜婉想了想道,“先是想办法找一找她们的父母,让她们父母将人领回去,实在是找不到的,就让财叔帮忙物色一下,看看田庄店铺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配了,不管是父母领回去还是配人,我都出二十两银子一个的陪嫁。”  
    “然后你再去找个人牙子,买几个机灵懂事的小丫头回来,在外面调。教好后,再混到那些新进的小丫头里充盈到这些空缺出来的位置上去。”姜婉也就细细的交代着,“王妃就要回来了,在府里我们可不能当睁眼瞎。”  
    “可是一下子换这么多人,不会引起王妃的怀疑么?”夏依却有些担心。  
    “所以我才说要挑些机灵的小丫头,在外面去调。教。”姜婉笑道,“那些到了年龄的丫鬟放了出去,自然就有其他丫鬟的等级要提上来,这么一个皆大欢喜的事谁还有心思留意到刚刚买进来的几个小丫头?”  
    夏依就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  
    就在两人正在为此事商量时,却听得外间有婆子禀报,称李记绸缎庄李大掌柜的太太突然求见。  
    “李记绸缎庄?”姜婉也就看了夏依一眼,忽然想起自己在七月间为李记绸缎庄和赵素娘牵线搭桥的事。  
    莫不是他们的合作起了变故?  
    毕竟自己从江南回来后,还没有去三弦胡同走动过,与赵素娘更是好几个月不曾碰面。  
    “将李太太请进来吧。”姜婉也就起身吩咐道,自己则折回内室准备去换一身见客的衣裳。  
    夏依一见,便要跟进去服侍。  
    姜婉却是拦住她道:“叫个小丫鬟进来就成了,你赶紧去办你手上的事吧。”  
    夏依闻言,便屈膝告退,不一会的功夫就进来了两个小丫鬟进到内室服侍姜婉换衣服。  
    因是在家里会客,姜婉也没有太过讲究:她只将长发在头上简单的挽了个单螺,插了支烧蓝镂空凤头步摇,一身暗红绣百子图案刻丝缎袍,喜气又吉祥。  
    不一会的功夫,那李太太便被人领了进来。  
    只见她约莫四十来岁的样子,穿着件石青色缂金瓜蝶纹褙子,看上去与精瘦的李大掌柜不同,白胖的她显得很是富态。  
    因为家里开着绸缎庄,那李太太也就经常有机会出入京城各类达官显贵的府邸,也见过不少的夫人、太太和小姐。  
    只是这刚立冬就把地龙给烧了起来的人家,在京城里怕也是屈指可数吧?  
    尽管来之前,她们家当家的就一再跟她交代,晋王世子夫人很是年轻,但在见到和自己女儿一般大小的姜婉时,她还是愣了愣。  
    幸好这发愣也只是一瞬间的事。  
    并不敢怠慢的她,一进屋就给姜婉请了个安,并笑着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姜婉一听,原来她是受樊氏之邀,特意为胡樊的婚事跑腿来了,之前为赵素娘悬着的那颗心这才算是放了下来。    
第278章 定期      
    姜婉的笑容恬淡,她也就领着李太太往西次间的临窗大炕走去:“这么说,您与那胡太太还是旧识?”  
    两人还未坐定,就有小丫鬟端着茶点进来。  
    李太太一向自诩是个有见识的人。  
    她一眼就瞧出了那小丫鬟端上来的是两个旧窑十样锦的茶盅,而茶盅里泡着的竟是大红袍?  
    李太太也就凝了凝心神。  
    这样的茶盅,他们家其实也有一个,只是不敢这样堂而皇之的拿出来用,可那是他们留着传家的。  
    她再看了眼那装着五色糕点的掐丝珐琅黄底红花的碟子,也不是一般市面上能见到的凡品。  
    这就让她不免感叹,到底是亲王府,同一般人家的吃穿用度就是不同。  
    想着姜婉之前问自己的话,此时的李太太就更加不敢怠慢了。  
    “我原本也是姑苏人氏,曾与那胡太太住在一条街上,”那李太太笑起来很是可亲,“这是嫁了我当家的后,才跟着一起来了京城。”  
    姜婉也就微笑着点了点头。  
    两人就这样寒暄了一阵后,李太太就从衣襟里拿出一张红纸来,姜婉有些不明就理的接了过来,打开一看,竟是两个日期。  
    一个是冬月的二十六。  
    另外一个是腊月初八。  
    前后相差不过才半个月。  
    这是男方在向女方请期。  
    “这都已经立冬了,不管是冬月二十六还是腊月初八,时间是不是都有些紧啊。”姜婉拿着那张红纸眉头就微微皱了起来。  
    虽然有句俗话说的是“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  
    她也能理解樊氏想要早日将媳妇娶进门的急切心情。  
    可她却不希望在这急急忙忙之间,留下什么遗憾,毕竟丁香是自己房里第一个出嫁的大丫鬟。  
    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李太太瞧见了姜婉的神色,也就笑道:“这一点请夫人放心,那胡太太再三与我保证,三媒六聘,该有的一样都不会缺!保证让丁香姑娘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的嫁过去!”  
    姜婉捏着那张红纸微垂眼眸的想了想,让后将当值的茉莉给叫了进来。  
    她在茉莉的耳边轻语了一番后,便将手中的红纸交给了茉莉。  
    茉莉轻声告退。  
    姜婉也就热情的招呼着李太太喝茶和用些糕点,顺便问起了素娘的事。  
    “好,都好着呢。”李太太笑道,“您不知道她那个彩丝绣在我们店里有多吃香,现在差不多都卖到了二十两到三十两一张。”  
    姜婉一听也很是惊讶:“行情这么好?”  
    “岂止是行情好?简直是有价无市!”说起这个事情,李太太就一脸的喜气洋洋,“而且我当家的也说了,像素娘这样,一个月只出那么几幅绣品,那就是物以稀为贵,反倒让京城里的这些太太小姐们趋之若鹜。”  
    说话间,李太太还得意的一转眼:“好几家的夫人都在悄悄的跟我打听这是哪里请的绣娘,可这种事我哪里会同她们说?”  
    “那时候素娘提出要我们为她保密身份时我还真觉得有点多此一举,”说着说着,李太太就叹了一口气道,“没想到现在看来竟是最明智之举。”  
    听闻赵素娘每个月差不多也有五十两银子进账,姜婉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在三弦胡同,这足够让她过得很富余了。  
    毕竟秦氏只能在公中苛扣她,并不能将赵素娘的私产据为己有。  
    就两人闲聊的这一小会功夫,茉莉折返了回来,并且俯身在姜婉的耳边悄悄的回着话。  
    李太太也就不动声色的端了自己的那杯茶轻啜了起来。  
    刚才她见这紫衫丫鬟将红纸拿了出去,便知这是要去征询其他人的意见。  
    只是让她好奇的是,堂堂晋王世子夫人嫁丫鬟,究竟还要听从谁的意见?  
    因此,她好似是事不关己的坐在那里,却是尖着耳朵听着那主仆二人的悄悄话。  
    可即便如此,她也只断断续续的听到了类似“丁香”“小日子”等这样的只言片语。  
    在与茉莉细语了一番后,姜婉颇有些歉意的看向李太太,笑道:“刚才真是怠慢您了,我刚特意让人去问了丁香的意见,她选了腊月初八的这一日。”  
    听到姜婉这么一说,李太太就更是震惊了。  
    她刚才在心里做了各种可能的猜测,唯独没有想到世子夫人竟然会去问那个丫鬟本人。  
    “既然丁香选了腊月初八,那就腊月初八吧。”李太太盈盈的笑道,“既是这样,我就不多在府上叨扰了,我得赶紧将这个消息去告诉胡太太去!”  
    说完,她便提出了告辞,姜婉便着人将她送出了晋王府。  
    那日之后,丁香将会于腊月初八出嫁的消息就像是长了腿一样的在府中蔓延开。  
    几个与丁香相熟的仆妇还会借此同丁香说笑一番。  
    弄得丁香满脸羞红的就更不敢随意出来走动,而是一心一意的将自己关在房里绣嫁衣。  
    然后姜婉趁机让夏依将府中会要放出一批丫鬟的消息放了出去,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晋王府里本像一潭死水似的众人突然都变得活络了起来,开始打着各种旗号,到竹苑来找人窜门子。  
    原本不让闲人乱入的门房也得了姜婉的授意,只要这些人不乱窜到上房来,倒也不必拦着。  
    竹苑也因此比平常要热闹了许多。  
    就连到芷香居来找萧睿暄汇报外院事务的财叔都笑道:“夫人的这一招使得正是时候,府里的人得知王妃就要回来了,都在持观望的态度。”  
    “可夫人这一招使出去,那些想要抓住机会提级的丫鬟们就不得不有所行动……”说到这,财叔都有些的兴奋的一击掌,“漂亮!实在是漂亮!”  
    萧睿暄与有荣焉的笑了笑,他今日穿了件宝蓝色家常锦缎袍子,神色慵懒的席地而坐,半个身子懒洋洋地斜靠在椅靠上,一只手拿着火钳在铜火盆中翻起了烧得火红的银霜炭。  
    “倒是你这边,内宅的账目怎么还没有交接到夫人的手上?”萧睿暄看似是漫不经心的说着,看向财叔的眼神中却充满了揶揄。  
    财叔就有些尴尬的看向萧睿暄,却在不断腹诽。  
    当初是谁说的怕夫人辛劳,让自己继续将内宅一并监管起来?  
    现在反倒怪自己没有及时交接账目了?  
    要知道这清点账目又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交接难道不需要时间么?    
第279章 闲话    
    可这些话,财叔到底不敢叨叨了出来。  
    他在同萧睿暄说完事后,就急急的赶回了芷香居里改作了账房的倒座房。  
    倒座房内,两个童子打扮的人正对着一叠账册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  
    “清风,可都核算清楚了?”财叔一进门,就抹了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液道。  
    “都算清楚了。”一个童子就放下了手中的笔,恭恭敬敬的站起来拱手道。  
    财叔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对那童子道:“那你赶紧去内院问问,看看夫人什么时候有空能与我们交接账目?”  
    那唤作清风的童子就赶紧的像一阵风似的溜了出去。  
    财叔看着他跑出去的背影摇了摇头,拎起桌上一直温着的茶壶给自己倒了杯下火的菊花茶。  
    早日将这块账目交出去也好!  
    世子夫人嫁进来以前,这后院就是个空宅,每个院子里只留了些负责扫洒和看院的人,除了这些人的月例银子,几乎就没有什么其他的开销。  
    所以世子爷让他“代管”的时候,他也就一并代管了。  
    可自从世子夫人嫁进来以后,这后院的人就多了起来。  
    先不论那些特意从芷香居调过去的人,就是每月的这些针头线脑、脂粉花黛、珍馐美食之类的支出就不知道多了多少,就更别说什么迎来送往了。  
    关键是竹苑里连个管账的人都没有!一股脑的全丢到他这来了。  
    让他不得不拨了个小童专门帮着管账。  
    此时竹苑的倒座房里,几个婆子、媳妇子模样的人围坐在一起,嗑着瓜子喝着茶,倒比过年显得还要热闹。  
    “哎呦,你们这里可真是享福。”一个婆子就有些夸张的笑道,“可不像我们那,烤个火还得自己捡柴火。”  
    夏依也就笑了笑,提起一直在泥炭小炉上煨着的紫砂水壶,给各位续着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