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76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76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此,她连忙示意范质赶紧了结此事,这一晚上的动静,可吓得她们娘俩不轻。
  范质见符太后的焦急的眼神,心下连连摇头,转而看了看王溥,见其双手一摊,同样无可奈何的表情,一时也想不出好的办法,既能平息赵匡胤的心情,又能对天下官员一个交代。
  正待此时,他看到了一边安安静静,从进来到现在未发一言的枢密使魏仁浦,顿时醒悟过来,忙到:“老夫看魏大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一定早已有了决断,不知魏大人,对此事如何看?”
  魏仁浦一听这话,差点将口中的茶给喷了出来。这范质只要是涉及军事方面的事,总喜欢拉上自己,尤其在韩通和赵匡胤发生冲突的时候。虽然他是个枢密使,和范质,王溥均封为同平章事,也算是宰相级别的人物。但事实上现在枢密使根本就是个光杆司令,给皇帝参谋参谋,做做样子而已。然而,此时见太后和小皇帝均看了过来,不由暗自摇了摇头,说道:“赵大人劳苦功高,但此事确实有点过了,不如闭门思过,也好安心的想下,往后宫里的护卫之事。”
  此话一出,符太后长吁口气,连连点头,不待范质的意见,连忙道:“魏爱卿言之有理,此事就这么办吧。至于赵爱卿,也不必自责,抓住刺客才是上策。”
  “臣惶恐,谢太后恩典。”
  赵匡胤起身,面色不变,站到了一边,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大嚼着糕点的魏仁浦。
  范质苦笑不已,这魏仁浦一向是一言不发的家伙,今个也只是随口一问,也没指望他能有什么高见,却没想到这家伙一改往日作风,还真正的提出了这么个“闭门思过”的烂主意,这罚和没罚有什么差别?原本,还想对赵匡胤罚点俸禄,降个爵位,以待今后立功,小皇帝和太后也能再行封赏,让其心怀圣恩。至于自己,反正也是半身入土之人了,若是赵匡胤怀恨,那就恨吧。
  更无奈的是,太后似乎急于了结此事,张口就同意魏仁浦的意见。虽然自己出面,也能反驳回去。然而他这几个月来,可是一直在尽力维护着皇上和太后的威严,甚少有反驳之事,甚至可以说是言听计从,故而现在也只能作罢。反而该想想,明日如何面对那些御史的弹劾奏折了。
  “对了,今夜的刺客抓住了没有?”王溥见众人不说话,气氛尴尬,不由开口道。
  赵匡胤摇了摇头。
  “那可知刺客的身份?”
  赵匡胤眉头微皱,略一停顿,最终还是再次摇了摇头。
  然而,他的细微动作瞒过了所有人,却没有瞒过枢密使魏仁浦,只见一边端着茶杯的魏仁浦,右手微微一抖,又若无其事的放回了几案上。
  “哦,那殿前司还得抓紧,这事关大周的威严,不可等闲置之。”王溥点了点头,又问道:“常公公,虽然说是刺客,但其并未夜闯坤宁宫,亦或福宁宫,却偏偏去了宝文阁,依老夫看,也许说是个贼更加恰当。不知宝文阁,可有丢失什么宝物?”
  常欢微微一笑,对着王溥拱了拱手,道:“回王大人的话,事发后,宫里即刻清点了宝文阁内的宝物。却发现一个不少,也不知这贼人,到底想要什么东西。”
  “这倒是颇为奇怪。”王溥摸着下巴,茫然不已。
  殿内又回复了平静。
  半响后,小皇帝柴忠训终于忍不住的打了个哈欠。符太后急于让众人散去,赶忙挥了挥手,开口道:“此事先这样,后续之事还要多多劳烦范爱卿了,都回吧。常欢,送送诸位大人。”
  太后发了话,众人赶忙起身告退。
  赵匡胤一马当先,出了坤宁殿,往殿前司赶去,韩旭等人可还在那里等他的消息呢。
  范质和王溥这两个左右宰相,紧随其后,靠在一起小声的商谈着什么。
  拖在最后的魏仁浦和常欢,两人似乎也不着急,笑呵呵的散着步子。
  “魏大人真是深藏不露呐,轻易间就化解了太后和范大人的难题,杂家佩服,佩服。”常欢一甩拂尘,对着魏仁浦抱了抱拳,笑咪咪的说道。
  “那里那里,老夫只不过是适逢其会,瞎猫撞上了死耗子而已。”魏仁浦连连摆手:“事实上,范大人早有主意,只不过借老夫口说出来而已。”
  常欢呵呵一笑,道:“魏大人何必谦虚呢,依杂家看,范大人的主意并不见得比您高明呢。”
  魏仁浦一听这话,停下脚步,扭头深深的看了眼笑咪咪的常欢,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两人就这样静静的对视了会,突然互相指着对方,同时大笑起来。
  “你这老家伙,呵呵……”魏仁浦笑道,却没有说下去。自古深宫大院,藏污纳垢,而常欢竟然能稳稳的在大内总管的位子上坐了下去,不简单。
  “范大人久居相位,更是深得先皇器重,对大周的忠心毋庸置疑,实乃大周第一人也。然而也正是如此,范大人才成了局中之人,做事自然顾虑多多。那像老夫,算是官场上的闲云野鹤,身在局外,自然看得更加明白些。”魏仁浦看了眼前面那两位步履匆匆的老大人,转而对着常欢笑道:“您老,想必看得更远吧?”
  “哈哈哈。”
  身手传来阵阵大笑,范质和王溥转头看了看勾肩搭背的魏仁浦和常欢,不由大摇其头。对于无所事事的大周枢密使魏仁浦,他们俩还真是无可奈何。
  殿前司内,赵匡胤将坤宁宫之事一一告知了韩旭等人。众人顿时松了口气。现在殿前司即使没有赵匡胤在,就凭慕容延钊和石守信,也能做到万无一失。
  然而此时,门口的侍卫匆忙赶了进来:“禀将军,常公公求见。”
  赵匡胤一怔,挥手斥退不相干之人。忙到:“快请。”
  韩旭紧了紧衣领,暗自揣测这常欢的来意。
  没多久,常欢被领了进了殿前司大厅,眼神一扫,见到韩旭顿时愣了楞,疑惑的看着赵匡胤。
  赵匡胤皱着眉头,盯着韩旭的脸上看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
  对于这两人的动作,韩旭看这眼里,心里也猜测到了几分。果不其然,赵匡胤点头后,常欢对着自己抱了抱拳,笑了笑。这笑容和以往相比,更多了几分发至内心的诚意。他顿时明白了过来,大骇不已,大内总管常欢,竟然是赵匡胤的人。
  “老常,这么晚来此到底何事?”赵匡胤急忙问道。若是小事,常欢绝对不会来寻自己,此时前来,自然非同小可。
  常欢想了想,神秘道:“刚刚在坤宁宫,对于王大任的问话,杂家没说真话。”
  “哦?”赵匡胤惊奇道:“你的意思是,宝文阁内丢了宝物?”
  常欢深深的点了点头,正色道:“正是,而且丢了一件非同小可的宝物。”
  “难道是?”赵匡胤大骇,颤抖的手,指着常欢说不出话来。
  
  第103章 得天子剑者,得天下
  
  殿内一片寂静,唯有摇曳的烛火不时发出的“哔啵”声。
  对于常欢和赵匡胤的一问一答,韩旭几人是一脸的茫然。但即便如此,众人也在他俩那凝重的脸色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所谓的宝物,在一般人看来,无非金银珠宝,亦或神兵利器,而这些显然还没达到让赵匡胤惊奇,甚至可以说是胆颤的地步。
  到底是何物事呢?
  半响后,赵匡胤一声叹息,喃喃道:“宝文阁内的物件乃大周的天子的珍藏,历朝历代的古玩,孤本,数不胜数。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一把剑。”
  说到这,他顿了顿,见众人一副不解之色,一字一顿道:“天……子……剑。”
  韩旭颇觉无趣,暗道:“天子剑?不就是尚方宝剑嘛!这玩意有啥稀奇?自已不也有一把,最后还不是干脆送给了赵芸。”转而目光从几人脸上掠过,石守信和慕容延钊同样也是大松口气,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而赵普却低着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是那把剑?”赵普抬起头,讶然道。
  “恩。”赵匡胤点了点头。
  赵普缓缓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不一会,长吁口气,缓缓道:“相传“天子剑”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乃一个叫虞公的铸剑师所铸。意为天下一统,镇慑四方归心。然而周天子却无能受用此剑,被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得到。中间几易人手,历经七国战乱,最终被秦王嬴政所得,随一统天下……秦末,楚霸王项羽灭秦,得此剑,而最后却又用此剑自刎于乌江。
  经此,再也没有了天子剑的消息,世人皆认为此剑掉落乌江。汉高祖刘邦几次派人入江寻求,最后也是无果而终。直到大唐初立,突然有一天一个叫虞贡的人,将此剑献给了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兴,整日剑不离身。而后天子剑也就成了大唐宫中所藏。据说无论是安禄山,还是黄巢那个老匹夫,攻陷长安后的第一件是,就是寻找这天子剑,然而却不为其所得。即便朱温篡唐,翻遍大明宫,亦未寻得此剑。”
  韩旭大讶,没想到这“天子剑”竟然如同传国玉玺般,是历代皇帝苦求的身份象征。
  “不错,天子剑就是皇位的象征,每逢天下大乱,就会有天子剑问世的消息。“得此剑者,得天下。”赵匡胤拍案而起,道:“当年后汉隐帝欲夺周太祖郭威兵权,太祖疑虑重重,始终下不了反叛的决心。正在此时,太祖却无意间得到此剑,随领兵入朝,逼隐帝退位,建立了大周。而后,天子剑就被供奉在了宝文阁内,知道此事的除了太祖自己,就只有其身边最亲近的五人。柴皇后,太祖女婿张永德,太祖外甥李重进,先皇世忠,以及负责宝文阁守卫的大内总管常欢。”
  此言一出,众人均面露奇怪之色,看着赵匡胤和常欢,难道他们两那时候就已经认识了?这老常也太有眼光了点吧,太祖时期,赵匡胤可只是禁军中一个小小的伍长啊。
  赵匡胤一见众人的脸色,就知道这些家伙的想歪了。于是,挥了挥手,略一平复心中的波澜,面带回忆之色,喃喃道:“当年太祖传位给先皇,恰好我又在高平之战立了点小功劳。于是,先皇命张永德将军和我组件殿前司。平定淮南后,先皇兴奋得带着我入了宝文阁,指着那供奉着的天子剑,信誓旦旦的发誓:“扫平宇内,一通天下,君臣百年。”
  说到此,他突然双膝一软,面朝福宁宫,跪了下去,痛哭道:“微臣,愧对先皇啊。”
  赵匡胤的情绪失去了控制,想起柴荣当年的提携,两人战场上的指点江山,不由痛哭流涕。
  众人手足无措,慌乱间将赵匡胤扶起,好一番安抚后,赵匡胤才停止了抽泣,坐回椅子,呆呆的不知其所想。
  “李重进联合了北汉,南唐,再加上他淮南的边军,实力大增。”赵普皱眉道:“而此时,他又费尽心思,偷到了“天子剑”。依我看,他是铁了心的要造反了,等他一回到扬州,估计就是其起兵之时。”
  “今夜他刚出汴梁城,不如我们立刻派快马去追,半路截住他,让其回不了扬州。”石守信拍案而起,狠声道。
  慕容延钊立刻摇了摇头,否决道:“不妥。既然李重进敢私回都城,入宫偷剑,那他一定做了万准备,我们仓促行事,只会无功而返。况且他是骑马走陆路,还是坐船经汴水,入淮河回扬州,我们亦未得知。”
  “若是走水路,这冬日西北风,顺风顺水,一日千里,数十日定然能回到扬州,我们追是追不上的。”常欢补充道。
  “那这可如何是好?”石守信揉了揉脑袋,郁闷道。
  众人将目光再次转到赵匡胤身上,却见其抬头望着屋顶,安坐在椅子上,默不作声。彷佛现在讨论的事,和他完全没有关系一般。
  赵普无奈的摇了摇头,苦笑道:“韩旭你有何想法。”
  韩旭一怔,抬起头,见赵普此话一出,众人的眼光都投向了自己,并且安坐在椅子上的赵匡胤身子也微微动了动。于是,想了想,说道:“既然已经挡不住李重进造反的脚步,那就没必要在再其身上浪费时间,随他去吧。”
  “随他去?我们什么都不做?就等着他带着南唐,北汉打过来?”石守信目瞪口呆的望着韩旭。
  韩旭嘿嘿一笑:“是石守信的淮南兵打过来。而不是南唐,北汉打过来。”
  “嘶……你的意思是?”赵普坐直了身体,揣测道。
  赵匡胤动了,抬着的头放了下来,转过身,盯着墙上的山河图。
  韩旭解释道:“李重进起兵,也就在这个把月之内,挡是挡不住了。既然挡不住,那就削去其两个臂膀。南唐被大周打怕了,国主李景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失去了进取之心,一心想保南唐的半壁江山,所以这事也不难办。再有数日,不就过年了吗,以圣上的名义派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