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285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285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此,赵匡胤心里堵得慌,暗暗下决心要让米信好好的查一查宫里的内奸。不过,表面上,他依旧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目光保持着威严,静静的等候文武们的发言。
  可惜,让他想不到的是,等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人敢出头说话,全部在眼观鼻,鼻观心。
  你们不说?那朕也不发话,看你们能撑到什么时候。
  赵匡胤这个皇帝和朝堂上的大臣们杠上了,比起了耐心。
  良久后,赵普终于站了出来。皇帝可以等,其他人可以等,但身为百官之首的赵普在这个时候却不能随大溜下去。
  只听赵普缓缓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南唐乃我朝藩属国,且南唐国主无论是李景还是李煜,自我大宋立朝以来,一直是恭敬有佳。每每我朝兴事,必定派人前来朝贺,历年的进贡也按时按需,从未拖欠。
  如今,南唐国内行铁质大钱,确实是缺盐少铁。而我朝自占据淮南十四州后,盐铁供应充足。微臣认为,可适当放宽对南唐的盐铁限制,一来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二来也可以安抚南唐,稳住如今南唐的局势。”
  赵普刚刚说话,殿内的气氛瞬间热闹了起来。
  有了宰相带头,低下的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户部侍郎率先站了出来表示附议,如今盐铁转运使还未正式实施,户部依旧把持着朝廷收入的大头。放宽盐铁限制,首先受益的就是户部。
  “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
  南唐的进贡如今也是大宋朝一笔巨大的额外收入,既然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稳定的收入,文官集团自然是喜闻乐见,纷纷表示支持,维持南唐的安稳,就能更好的维持大宋朝的修生养息。
  “赵普这家伙收了李从善啥好处?”韩旭暗自琢磨着,拿赵普和他自己比了起来,身为宰相的赵普拿到的好处应该不比他这位闲散的王爷少。
  自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大宋朝的官员似乎都喜欢上了银子,一个个急着往自己脸上抹黑以为自污。面对能捞到手的好处,绝大多数人都顺手牵羊了。以石守信为首的那些开国武将是这样,王全斌纵容兵将抢四川也有这样的意思,同样赵普也不例外。似乎只有把自己弄得贪婪一点,才能让赵匡胤放心。
  这帮家伙估计收了李从善多少好处啊,一个个都跳出来为南唐说话。
  当然,他在鄙视别人的同时,却偏偏漏过了他自己。一个只收好处而不办事的人,才更加应该让人鄙视。
  他不知道的是,如今的他已成为满朝文武的榜样,那就是“皇帝的事情要做,该捞的铜板也一个不能少。”
  有人赞成,自然就有人反对。
  潘美站了出来,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南唐的缺盐少铁,民心不稳,正是我朝难得的机会……”
  潘美没有明说,但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趁着南唐经济危机,出兵南下。
  不得不说,潘美的话说得不错,可如今朝堂上的声音主要是维持现状,让朝堂能有休养生息的机会。是以,以潘美为首的武将们在一番挣扎后,很快就被文官集团的声音可埋没了。论起辩论,他们更不是那些耍嘴皮子的文官对手。
  直到这时,殿中未发言的,只剩下了赵光义和韩旭。
  感觉到赵匡胤的目光,赵光义微笑出列,说道:“皇上,臣弟以为,答应了……再说。”
  答应了再说?
  好一句:“答应了再说。”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答应了”这三个字,而是那后面最最根本的“再说”二字。
  赵光义这话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答应了南唐的请求,至于开放盐铁供应的时间却不确定!放宽多少限制的供应也不确定!
  大宋朝可以先答应,然后坐下来和南唐慢慢谈,至于扯皮到什么时候可就难说了。
  虽然这话有点阴险,但韩旭不得不佩服赵光义的眼光和腹黑。
  闻听此话,满朝的文武都以异样的目光看向赵光义。
  然而,赵匡胤听了这话,却饶有意味的盯着赵光义,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
  半晌后,赵匡胤再次朝着薛居正点了点头。
  薛居正出列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盐涉及南唐百姓,皇上心怀天下百姓,即便是南唐的百姓亦是我大宋的子民,是以放宽盐的供应可行;铁能造大钱,同样也能造兵器铠甲,微臣建议供应南唐的精铁不变。”
  尼玛,赵匡胤和薛居正这是在演双簧啊,想必赵匡胤早就有了定论,而是让薛居正带口说出来而已。他这么做,分明是想看看朝堂上所有人的心思。
  果不其然,薛居正说完后,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当即同意了薛居正的意见。
  比起赵光义的“答应了再说”,赵匡胤显然大气了很多。虽然最终没有答应放宽精铁的供应,但至少在食盐上,他同意了南唐的请求。
  在此,韩旭只能第程淮秀说抱歉了,一旦赵匡胤放宽限制,想必今后盐帮程行水的贩运私盐生意就没那么暴利了。当然,为了天下无辜的百姓,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
  薛居正在赵匡胤的示意下,终于说到了第二件事。
  此时,赵普、赵光义、苗训几位知情的官员纷纷将目光放在了韩旭的身上。
  赵普面无表情,赵光义眼中含笑,苗训面楼担忧……
  薛居正微微一笑,朝着满殿的官员说道:“关于南唐提出的第二件事倒是一件喜事,而今个是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大好的日子。皇上已经答应……”
  “慢着……”一声大喝,打断了薛居正的话。
  韩旭听到答应二字,终于明确的知道了赵匡胤的打算,此刻他已经不能不说话了。
  薛居正并不知道韩旭和赵芸之事,他正欲高兴的宣布大宋公主的喜事,却被人给大声打断,实实在在的吓了一跳。憋着心中的怒气,寻找说话之人,却见韩旭推着轮椅缓缓出列。见此,表情一滞,微微笑道:“韩王爷,不知有何话要说。”
  韩旭并不理会薛居正的话,朝着赵匡胤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有话要说。”
  赵匡胤不说话,看着轮椅上的韩旭,目光很复杂。
  他知道韩旭定然会反对,但这个决定是他再三考虑的结果,最正确的结果。
  薛居正见皇帝不发话,赶紧上前一步,笑呵呵的说道:“韩王爷,不如待微臣将话说话,您再说?”
  “不必。”韩旭完全不顾薛居正的面子,断然否决了他。
  “让他说。”赵匡胤也被韩旭大胆的行为激起了怒意。
  韩旭整理了下思绪,说道:“微臣今个给各位大人讲个故事。”
  讲故事?
  平西郡王今个又犯傻了?还是脑袋被门夹了?一国的早朝,他竟然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讲故事。
  韩旭完全无视所有人的惊奇的目光,自顾自的缓缓开口道:“薛大人说得没错,今个是乞巧节,也就是七夕……传说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南阳县的地方,一位叫牛郎男子父母早逝,自小和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主意,让他娶织女为妻子。牛郎按照老黄牛的主意,果真娶得下凡嬉戏的织女,从此以后男耕女织,幸福美满。
  织女和牛郎的事被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一怒之下命天神抓回了织女,牛郎披着牛皮追上天庭,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
  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相传每逢农历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乃民间传说,流传甚广,殿内的人几乎全都听过。可他们不明白,韩旭为何突然讲出这所有人几乎都知道的故事。
  “哼……”赵匡胤一声冷哼,显然韩旭将他比作了拆人姻缘的玉皇大帝。
  “韩王爷,你这是?”薛居正不明所以。
  韩旭目光直视赵匡胤,淡淡的说道:“皇上,宁拆十座桥,不毁一桩姻缘。”
  “平西王,你大胆……”赵匡胤勃然大怒,一张红堂大脸气得发紫,手指颤抖的指着韩旭,斥道:“好,朕让你说,你也不必拐弯抹角,有胆你就将你想说的话直接说出来。”
  一句话,赵匡胤说得断断续续,显然被韩旭气得不轻。
  韩旭从来没见过赵匡胤如此的表情,这就是皇帝的龙威,一怒之下天地色变。
  可想起赵芸那伤心欲绝的样子,他就心如刀绞。赵芸可以为他私奔,那作为男人的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豁出去了,全都豁出去了。
  韩旭高昂起脑袋,一字一顿道:“微臣想说的是,微臣和公主情投意合……公主早就是……微臣的人了。”……
  
  第404章 入狱
  
  “公主早就是微臣的人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如平地一声炸雷,满朝文武瞬间呆若木鸡,时间彷佛停止了一般。
  赵匡胤如此、赵光义如此、赵普如此,所有人全都如此……
  刚刚还纷纷攘攘的紫宸大殿,如今却是万籁俱静,针落有深。
  赵匡胤气得血气上涌,红堂大脸成了酱紫茄子,大吼道:“你……你……你……再说一遍。”
  事已至此,话出了口就没有回头的机会,韩旭把心一横,朗声道:“微臣说的是,公主已经是微臣的人了!”
  在韩旭第一次说出来的时候,满朝的文武还以为自己听错了话,直到韩旭干干脆脆的说出第二遍的时候,他们终于清醒了过来。
  如今这时代,一个女子的名节何其重要,更何况赵芸乃堂堂的大宋公主。
  韩旭这话早已触动了赵匡胤的底线,触动了皇家的威严。
  即便是一向淡定的赵普这时也乱了方寸,身为百官之首,当然要带头维护皇家的尊严。只见赵普连忙出列,大声道:“皇上,平西王胡言乱语,扰乱朝堂,理当乱棍打出。”
  赵普就是赵普,虽然读书不多,但这急才却是天下数一数二的。短短一瞬间,就将韩旭那藐视皇家威严的话,变成了“胡言乱语,扰乱朝堂”。若是以此定罪,不仅可以挽回赵芸的名节,更能救韩旭一条小命。
  赵普很看重韩旭,同时也为了维护大宋朝的安稳,这番表面上看似惩罚韩旭的话,却是他用心良苦的体现。
  “皇上……平西王胡言乱语,请皇上责罚。”闻听赵普出言,苗训当即领悟,慌乱的跑了出来附和。他一向和韩旭交好,刚刚听了韩旭的话,可把他吓得半死。苗训怎么也弄不明白,韩旭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莽撞的举动。
  “微臣附议……”朝堂上从来不发言的曹彬走了出来,那副脸依旧是一副公事公办的表情,但那双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微臣附议……”御史台大夫郦希亮出列。
  “微臣附议……”枢密直学士薛居正出列。
  “微臣附议……”
  ……
  不一会的功夫,满朝的文武全都走了出来,其中大部分是带着替韩旭求情的成份,但事实上他们更有另一层意思。
  因为他们听到了可以说大宋立朝以来最火爆的绯闻,而且涉及的人物,一个是大宋战功赫赫的平西王,一个是大宋皇家的公主。有道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自古听闻皇家秘闻者,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
  他们当然知道这一点,心里早已将韩旭骂了个遍,暗骂韩旭无耻的将他们拖下水。
  此刻,他们一个个都在后悔今个早朝怎么就没告个病假!可惜听到了就是听到了,他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以听错了”为掩饰。
  “砰……”
  赵匡胤长身而起,一拳打在黄金的龙椅扶手上,原本龇牙咧嘴,栩栩如生的龙头此刻蔫了吧唧的弯了下去。
  “皇上息怒……”文武百官连忙跪下,脑袋抵地。
  整齐划一的动作,不经意间却将韩旭陷入更加尴尬的境地,如今整个大殿上,唯有站着的赵匡胤和坐着轮椅的韩旭二人。
  赵匡胤狠狠的盯着韩旭,若眼神能杀死人,此刻韩旭早已死了几百遍。但韩旭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淡淡的迎上赵匡胤的目光,毫无退却之色。
  如此的平静的眼神,在赵匡胤看来却是**裸的挑衅。他知道在宣布将赵芸许配给李从善的时候,韩旭必然会反对。可没想到还没宣布,韩旭就跳了出来,而且狠狠的给了他一闷棍,当头棒喝的一棍子,直接将他自以为正确的决定击得灰飞烟灭。
  “好,好,好”一连三声好,赵匡胤气得浑身发抖,周身能砸的一切全都被他拿起砸向了韩旭,破口大骂道:“好你个韩旭,好一个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