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乞丐王 >

第273部分

大宋乞丐王-第273部分

小说: 大宋乞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光义能有此一问,显然这王继恩不是一般人。若说赵普是赵光义最看重之人,那面前这名年轻俊美的男子就是赵光义最信任之人,是他的亲信、心腹。
  王继恩微微一笑,露出满口白牙,自信道:“王爷多虑了,平西王来不来都在他自己的决定,王爷能做的只有等待而已。”
  赵光义微露不满:“就这样傻等?”
  王继恩摇了摇头,所有所意的说道:“难道王爷一直在做的不就是等待吗?”
  等待?
  赵光义怔了怔,随即哈哈大笑道:“不错,本王现在做的就是在等待!来日方长,这么长时间都等了,也不在乎这一两天吧!哈哈哈哈!”
  说着,赵光义似乎还是有点不放心,又道:“若是韩旭真的不来呢?”
  王继恩面带肯定之色,自信满满的说道:“依我看,平西王大半不会来。”
  “为何?”
  “王爷仔细想想,如今韩旭为何会闭门谢客?”
  “为何会闭门谢客?”赵光义微微一愣,随即就明白了过来:“你的意思是他在避嫌?”
  王继恩点头道:“王爷的猜测不错。若是真的如此的话,那只有劳烦王爷亲自出马了。”
  赵光义闻听这话,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半晌后,只见其双目精光一闪而逝,坚定道:“好,本王就不信他还能躲在府里一辈子。”
  ……
  是夜。
  在工部忙活了一天的苗训,回到府邸已准备就寝,却被赵匡胤一道口谕宣进了宫。
  此刻,他已在文德殿内已站了好一会,双腿几乎都有点发麻。
  而赵匡胤自从将他召进殿后,却一言不发,自顾自的背着双手眼盯着地图。
  不知过了多久,赵匡胤似乎这才发觉苗训的到来,连忙让小太监搬来椅子给其坐下,笑道:“苗爱卿怎么来了也不说一声,朕还以为你还在路上呢。”
  苗训一张脸瞬间变得精彩非常,自打他进门就已经向赵匡胤问安了,可是赵匡胤却彷佛没听见似的,一直背对着他,两眼都在地图上。皇上不说话,他还能怎样?只能等呗。
  一旁的常欢笑呵呵的说道:“皇上,苗大人已来多时了!”
  赵匡胤摇头苦笑道:“常欢啊,你也真是,苗大人来了你也不提醒朕。”
  常欢拱手道:“杂家怕打扰皇上思考国家大事。”说着,不待赵匡胤发话,挥手让其他闲杂人等退下,就连他自己也走出了文德殿。他知道,赵匡胤深夜招人入宫,说的一定是非常重要之事,能避嫌就避嫌。
  对于常欢这点,赵匡胤是非常的满意,宫内年轻的太监多得是,手脚麻利又机灵的甚多,可他就偏偏喜欢常欢伺候!看着常欢满头白发,以及几乎佝偻的背影,赵匡胤心下微微一叹。岁月不饶人,转眼间常欢当这个大宋皇宫的大内总管已经五年有余了!
  整理了下思绪,赵匡胤开口道:“苗爱卿,工部制作的炸药包是否已充足?”
  自从韩旭发明出这炸药包之后,工部就开始日以继夜的制作。而战场上传回来的消息,炸药包的功效强大无比,大大减少了宋军的伤亡,攻城之战更是如探囊取物。可以说,正是这个炸药包大大加快了赵匡胤一统天下的速度。
  苗训一听到赵匡胤这样的话,就知道赵匡胤又有了灭国的打算。之前问出这样的话,是两年前准备进攻南汉之时,只是不知赵匡胤这回又对哪个势力起了心思?北汉?南唐?
  想到此,苗训正色道:“回禀皇上,两年时间,工部已制作出足够的炸药包。”
  “好,这就好。”
  赵匡胤很信任苗训的能力,而且在炸药包这一块,知道制作方式的人是越少越好。是以,按苗训的能力,早该得到升迁,可却偏偏多年被按在工部那一亩三分地上。
  眼瞅着日渐消瘦的苗训,赵匡胤心下微动,叹道:“苗爱卿,辛苦你了。”
  苗训闻听这话,赶紧跪地,激动得双眼微湿,颤抖道:“为皇上办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匡胤上前,亲手扶起苗训,叹道:“朕心里都有数,回头去领一千贯赏钱,你苗爱卿清贫,可不能苦了跟着你的工部工匠。”
  苗训激动道:“多谢皇上赏赐。”
  赵匡胤满意的点了点头,又道:“对了,你自己再领五百贯,这是朕单独赏给你的。”说着,见苗训欲推迟,连忙板起脸:“不许推迟,这是朕赏你的。”
  苗训再次伏地:“谢皇上。”
  赵匡胤笑呵呵的回到御桌后:“平西王韩旭回京了,这事你是知道的吧?”
  一说到韩旭,苗训面色一跨,苦笑连连:“回皇上,微臣确实得到了消息。为此,微臣还特地去了趟平西王府,可惜平西王府大门紧闭,就连微臣都不让进府。微臣派人递进去的帖子也是石沉大海。”
  说完这句话,赵匡胤未有任何的反应,似乎陷入了沉思。不久后,苗训退出了文德殿。他不明白赵匡胤为何会有此一问?若要想知道韩旭的事情,直接将韩旭叫进宫里来问不是更快吗?
  
  第387章 四方动(上)
  
  苗训的猜测在第二天得到了证实。
  紫宸殿早朝,赵匡胤狠狠的训斥了南唐进奏院使,责问其南唐国主李煜为何三番五次的不来京朝拜。
  南唐早在后周末年就在汴京设立了进奏院,说白了也就是驻京办事处,向南唐国内传达大宋的一些国策事务,同时代表南唐对大宋朝廷行朝拜之事。这是大宋和南唐之间的窗口。可身为南唐进奏院的使者,哪有权利去决定南唐国主李煜来不来京城朝拜呢?
  弱国无外交,自古使然。
  南唐进奏院使者只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承受着大宋皇帝的满腔怒火,谁让他是南唐的臣子呢?替李煜接下这谩骂就当是为国尽忠了。反正这样的事也不是第一次,熬过这一顿喝骂也就过去了。
  然而,与往常不同的是,赵匡胤今日彷佛吃了春药般,这样的训斥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时辰。早朝的各项议题全部放弃,从头到尾都是训斥。最后更是手书圣旨一道,让南唐进奏院八百里加急派人护送到李煜手上,言辞之激烈简直匪夷所思。
  这点不仅南唐进奏院使没想到,甚至连紫宸殿内的满朝大宋文武也没想到,一个个无比震惊。而赵匡胤说完这一切,直接甩胳膊闪人,留下一堆面面相觑的文武百官。
  赵光义和赵普并肩而行,带头迈出了紫宸殿的门槛。紧接着,满朝的文武鱼贯而出。
  下得台阶,赵光义忍不住的开口问道:“赵大人,皇兄今日似乎……”
  这话刚说一半,立马被赵普以眼神制止。
  “晋王爷……”“赵大人……”
  两人的身边不时的走过下朝的文武,纷纷朝着两人告辞而去。
  隔墙有耳,人多耳杂,可见赵普不一般的小心谨慎。
  赵普目不斜视,径直缓慢前行,待得周围的官员渐渐稀疏,这才彷佛若无其事般的说道:“晋王殿下……皇上年富力强,雄才大略,今日之事只是早晚的事。”
  早晚的事?
  赵光义当然不笨,在赵匡胤对着南唐进奏院使说出那番话的时候,就已经隐隐猜到了赵匡胤的意思。他能有如此一问,当然是想从赵普那里确认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此刻听赵普这么一说,更加确定了其心中所想。
  赵匡胤要对南唐动武了!
  自古以来,凡是自认王朝正统的皇帝,出兵都讲究个名正言顺。
  先前大宋出兵荆楚,那是高继冲、周保权向朝廷求救,朝廷搬王师名正言顺的进入荆楚之地。
  大宋出兵灭后蜀,那又是韩旭借为慕容延钊报仇之事,追杀楚地旧将张从富而进入巴蜀之地。虽然这出兵借口有点牵强,但此时的大宋禁军威震四方,谁又敢说三道四呢?
  至于后来赵匡胤命潘美进军南汉,理由就更简单了,说的是南汉勾结北汉,欲前后夹击中原朝廷。
  如今赵匡胤这般三番五次的命南唐国主李煜来朝,显然是对南唐起了心思。
  赵光义略一沉吟,道:“倘若李煜真的来汴京朝觐呢?”
  赵普摇了摇头,微微一笑道:“他不会。”
  “为何?”赵光义这话一出口就连自己的笑出了声。论文采,南唐国主李煜远远超过赵匡胤,但论胆量,一千个李煜都比不上赵匡胤的一个手指头。再说了,若是李煜要来的话,早就来了,而不是三番五次的派出南唐的齐王李从善作为他的代表来汴京朝贺。
  想是这么想,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若李煜真的就来了呢?
  赵普见赵光义一副眉头微皱的样子,就猜到了其所想,微微一笑道:“倘若李煜真的敢来的话,那南唐将会亡得更快。”
  赵光义疑惑道:“此话怎讲?”
  “当年周世宗定‘平南策’,言道‘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从周世宗算起,到如今的大宋,已过去六年有余。皇上一直秉承周世宗的方略,十年开拓天下,也该动手了。”赵普说到这,似乎想到了什么,忍不住的笑道:“依皇上的个性,若是李煜真的敢来京城的话,皇上说不定真的会立即对南唐下手。群龙无首的南唐,当然会灭亡得更快。”
  “这样做岂不是给天下人留下口舌?”
  “口舌?”赵普笑眯眯的看着赵光义,眼中满是戏谑之意。
  见此,赵光义苦笑着连连摇头。口舌?口舌算个屁!只要李煜来汴京,那朝廷就有办法将其留在京城不放。至于趁机会大军南下,那只需随便找个借口而已。说白了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宫门外,晋王府的马车已停靠在一旁。
  白衣飘飘的王继恩见远远的赵光义和赵普两人并肩走了出来,不禁眉头微蹙,下车迎了上去。
  赵光义笑呵呵的登上马车,显然他刚刚和赵普聊得很默契。
  马车启动之时,赵光义似乎意犹未尽,掀开车帘,想了想问道:“赵大人,那本王该如何做?”
  赵普正欲转身,闻听赵光义这话,楞在了当场。
  眼瞅着赵光义那求贤若渴的眼神,长吁口气,深深一叹道:“若欲选兵,必先选将!潘将军似乎好久没回京了。”说着,头也不回的朝着宰相座驾而去。
  “哼。”
  王继恩看着赵普的背影一声冷哼,忍不住的说道:“王爷,赵大人似乎对王爷……”
  “无妨……”赵光义放下车帘,微微一笑,对于赵普不太礼貌的行为似乎并不在意。
  马车哒哒的平稳行驶在青石板的路面。
  若欲选兵,必先选将!潘美已经好久没回京了。赵普临行前的这句话反复的在赵光义的脑海中回响。
  “好……”
  突然间,赵光义手拍大腿,大声叫好,双眼精光一闪而逝。
  欲对南唐动手,至少得十多万水陆大军。而这统帅大军的将领就得好好考虑下人选,一旦攻下大江以南,此人在军中的威望将如日中天。
  放眼整个大宋将领,能率军十多万,担当平南元帅之职的屈指可数。宣威南院使李处耘,宣威北院使曹彬,如今的崇义节度使王全斌,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
  至于赵普最后为何偏偏提到潘美?
  因为他知道潘美正是赵光义的人,乃赵光义在大宋军队中为数不多亲信,而且是兵权最高的亲信。至于其他三人,却是实实在在赵匡胤的亲信。
  当年潘美以并不算高的防御使之职领兵进攻南汉,正是来自晋王赵光义的强烈推荐。防御使说白了就是警备司令,平日里统帅的都是些治安军,实力远不如正规的大宋禁军。赵匡胤一直在培养新的年轻将领,在赵光义的推荐下,潘美进入了考虑的范围,最后更是得到了领兵进攻南汉的机会。
  好在潘美不负众望,对南汉这一场战争几乎可以说是完胜。之后,潘美被赵匡胤任命为山南东道节度使,真正成了一方大员,这也大大增加了赵光义对大宋军队的干预。
  若是潘美成为平南唐的统帅之时,赵光义在军队中的支持将更上层楼。这怎么能不令他激动。
  “好,好,好,”
  赵光义连说三个好字,大叹道:“赵大人果然不亏为我大宋宰辅。”
  王继恩撇嘴道:“赵大人这提议也不怎样!依我看,潘将军还不如王爷您呢。”
  “不得胡言乱语。”赵光义板着脸训斥道。不过,看他那笑眯眯的样子,哪有半分的教训之意。
  见此,王继恩丹凤眼上挑,语带委屈道:“本来就是嘛!王爷从小跟皇上在军中长大,论箭术,潘将军是拍马也赶不上王爷您呐!”
  闻听此言,赵光义哈哈大笑。论拳脚功夫,他比不上大多数的禁军将军,甚至是普通的禁军士卒。若说道射箭,虽说不上百步穿杨,但在当年的禁军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这也是他生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