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史蒂夫·乔布斯传:活着就为改变世 >

第10部分

史蒂夫·乔布斯传:活着就为改变世-第10部分

小说: 史蒂夫·乔布斯传:活着就为改变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参与研发工作。

有了好的创意后,史蒂夫心中的研发欲望也日渐强烈。因为他有苹果公司研究与开发副总裁的头衔,所以他的命令不论对于与研发项目相关的人员还是无关的人员,都有一定的效用。

与此同时,史蒂夫想到了一个窥探电脑研发圣地—“圣杯”计算机研发机构的计划,这个机构就是高度保密的施乐公司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Xerox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人们都以敬畏的口气称这个中心为“施乐PARC”。有一个不足采信的说法认为,史蒂夫去了施乐发展公司,也就是施乐公司的风险资金的管理部门,并告诉公司的代表:“假如你们能让我在你们的‘施乐PARC’看到秘密技术,我就会让你们在苹果公司投资100万美元。”施乐发展公司的史蒂文?伯恩鲍姆则说根本没有这样的事。然而,史蒂夫还是这样做了,他和几名员工想办法去了“施乐PARC”。而施乐发展公司也同意在苹果公司投资100万美元,购买苹果公司的10万股股票。也许其中的奥妙就在这里吧。

那时,PARC在个人电脑技术领域已经有所突破了,但在他们公司内部,没有人想着应该利用他们这方面的技术优势生产价格低廉的个人电脑。他们希望苹果公司能对这些感兴趣,然后与他们共同开发,但事情的发展却不是这样的。

经过几次会议,PARC制定了一些苹果公司员工进入他们“圣地”的规则。这一天,史蒂夫、斯科蒂、优秀的计算机专家比尔?阿特金森,另外还有4名苹果公司的员工被领到了PARC的产品展示区。PARC的科学家拉里?泰斯勒预计,“这些人也就是一群黑客,他们对计算机科学一点也不懂,也不知道我们将要干什么,只是对屏幕上跳动的东西感到有趣而已。”

然而相反,泰斯勒却看到了一个不同的场景。“阿特金森仔细查看着屏幕,他就站在我的左边,鼻子距离屏幕也就有两英寸……他们看每一件展品都很细心。史蒂夫则在展区来回地踱着步,这里看看,那里瞅瞅,一直看个不停。可以看出,他非常兴奋。

“当我在屏幕前操作时,史蒂夫一直看着,看了大约有一分钟,然后他竟然兴奋地跳起来,大叫道:‘你们为什么不应用这些技术开发产品呢?!这真是最了不起的东西!这就是技术革命!’”

和苹果公司员工对PARC技术的惊奇一样,泰斯勒也对他们这一群人感到非常吃惊。“以前看过这些展品的人,没有哪一个像他们这样如此关心展品的细微之处:为什么视窗里的字幕能有各种图案?为什么这些跳动的菜单跟真的似的……”

阿特金森是这样说的:“我明白他们这些技术背后的各种原理,但问题是他们能够做出来,而且做得还很完美。我想,他们能,我们也能。这次参观鼓舞了我们,也给了我们努力奋斗的信心。”

苹果公司的人员在PARC看到的展示是用户选择操作指令,用户选择时不是键入加密码的指令,而是移动一根指针就能在显示器上完成想要的指令。在个人电脑的视窗上可以选择不同的文件,在电脑屏幕上也可以自由选择菜单。当然对于今天的计算机用户来说,这是操作计算机最基本的方法,但在那时却显得这么神奇。因为直到那时,计算机还是通过键入指令完成操作,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除了字母和数字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东西。PARC展示的就是标准的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GUI),这在此前的计算机上是看不到的,而且它们能运行得这么好。当然除此之外,这些计算机内还装有文字处理系统,打印时它们可以显示页面;另外还有一套文字、图形加工程序,最具特色的是有一个网络系统—以太网(Ethernet),这种程序能使同一办公室里多台机器共享文件和信息。

最让人惊奇的是,在电脑桌面上用手移动一个小东西,就能控制屏幕上的插入点,这就是鼠标。当然这并不是最新设计,有一个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的梦想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设计出了鼠标的原型,他是在斯坦福研究所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承担的研究项目中设计出了这种鼠标。

拉里?泰斯勒自从在PARC工作后,已经向很多人展示过他们的产品,但从苹果公司来的这一批人却和别人不一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泰斯勒说,“他们提出的问题是我来施乐公司7年来听到的最有水平的问题。以前来参观的任何人,包括施乐公司的员工、大学教授和学生,都没有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他们提出的问题表明,他们懂得所提问题的含义,也理解这其中的细枝末节。”

“在这次展示活动结束以后,我确信我要离开施乐而去苹果公司了。”泰斯勒真的这样做了,他成了苹果公司的一名技术专家,还兼任公司的副总裁。

在他们开车回库比提诺的路上,史蒂夫?乔布斯还一直兴奋地说个不停,他转过头去问比尔?阿特金森,要经过多长时间他们梦想期待的“丽莎”才能问世。阿特金森是一名优秀的程序专家,但在操作系统和用户界面方面却经验不足,他只是猜测说:“哦,大约6个月吧。”但随后,他却从苹果公司离开了5年。

那次去PARC参观在苹果公司所激起的热情,对现在我们每一个使用个人电脑的用户来说都是一大幸事,但对于刚刚起步的“丽莎”电脑设计项目却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在苹果公司里,开发“丽莎”电脑的员工总显现出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们明显和公司其他员工不同。除非你戴着一枚黄色的徽章才能进入他们的工作区,也就是位于库比提诺班德雷驱动器产业区(苹果公司的一个产业区)的一座漂亮的大楼。但那种优越感并不能保证工作成果会令人满意。“我们简直快要发疯了,”霍金斯说,“在这里,人人(包括史蒂夫)都在为‘丽莎’拼命地工作,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和电脑有关,而且最要命的是成本问题,以前的设计方案规定电脑的销售价是2 000美元,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没有参考意义了。产品最后投放市场的价格是1万美元。”

“从根本上我们低估了两点:一是‘丽莎’电脑的成本是多少;二是最终完成开发项目需要多长时间。”霍金斯说。

第13节: 

在当时的情况下,史蒂夫?乔布斯身上那种明显冲突的个性特征完全表现了出来。他可能会让每天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事恼怒不已,他也可能转眼间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但他也有能力激起苹果公司里最优秀的员工为他真心实意地工作。“对于‘丽莎’电脑,他非常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意义将会非常重大,肯定会在大学校园里引起轰动。’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一种滑稽可笑的想法,但在那时人们还是拼命工作,尤其是一些工程师,他们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和外面的欢声笑语都绝缘了。”

“史蒂夫有一种对未来的洞察力,可以让他一往无前。当史蒂夫相信某件事情能成功时,他这种惊人的洞察力可以让他冲破任何障碍、麻烦或者其他东西的阻挡。任何困难都阻止不了他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霍金斯坚持认为:“苹果公司成功的原因就是我们真正相信我们所做的事情。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做每一件事情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要改变世界。”

当然,霍金斯的想法实现了,但实现的目标中没有“丽莎”。

到1980年,苹果公司的员工已达到200人,后来到了600人,再后来是1 000多人,它的工厂也从加利福尼亚州扩展到得克萨斯州,以及爱尔兰和新加坡。苹果公司招聘大部分员工也不再是仅仅凭着他们的热情,而是更加关注他们的简历了。

在1980年的夏末,苹果公司的组织结构突然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公司规模扩展迅速,以前的机构设置显得缺乏灵活性。经过一番暗箱操作,斯科蒂和马库拉,还有公司的几位主要经理,策划了一个把公司分成3个部门的方案。第一个部门是配件部;第二个部门是磁盘驱动部,也是公司正在努力发展的一个部门;第三个部门叫做个人电脑系统部,这是由苹果Ⅱ和苹果Ⅲ两条生产线合并成的一个部门。

最后,还成立了一个专业办公系统部,该部负责开发史蒂夫?乔布斯的王牌产品“丽莎”电脑。自从上次从施乐公司回来,史蒂夫就决定要把他所看到的一切打造成新一代的“丽莎”电脑。但是,苹果公司的“专业”计算机科学家们却不赞同史蒂夫的观点,他们竭力阻止史蒂夫。其斗争的结果是,史蒂夫暂时赢了,但最终却失败了。苹果公司的决策层没有让史蒂夫负责专业办公系统部,而是按照方案把负责权交给了约翰?库奇,库奇在那时还是苹果公司负责软件开发的副总裁。决策方案制定完成后,就向各个管理部门公布了,当然包括史蒂夫。方案决定让史蒂夫暂时不担任行政职务—这等于当众在史蒂夫的脸上掴了一巴掌。史蒂夫一直觊觎着苹果公司副总裁的头衔,他认为,新产品开发研究组一定会推举他出任“丽莎”电脑设计项目的负责人,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也会当仁不让地接受。而现在对史蒂夫来说,什么职务也没有了,他在公司日常研究开发中的作用也被剥夺了,而那是他的梦想啊。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一件事,也是唯一可以发挥他才能的一件事,就是带领着一小组他亲手挑选的工程开发人员,内心充满期望地、牢骚满腹地开发新一代的电脑。

为了安抚一下史蒂夫,新方案让史蒂夫做了董事会的主席。斯科蒂和马库拉尽力安慰史蒂夫说,现在公司正计划公开发行股票,非常需要他在那个岗位上工作。他们称赞史蒂夫长相俊美,而且是媒体争相报道的“宠儿”,还说,如果让他这位25岁的年轻小伙子当上一家资产上亿美元公司的董事会主席,那么会带来很大的公众效应,也会刺激他们公司新股上市的价格。

特里普?霍金斯回忆说:“史蒂夫的感情真的受伤了。他对斯科蒂在没有通知他,也没有和他商量的情况下,把他从领导岗位上拉下来的做法非常不满。毕竟这是他史蒂夫的公司啊!而且史蒂夫真的很怕自己不能从事‘丽莎’电脑的开发。他真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更糟糕的是,约翰?库奇说得很明白,他暂时不想让史蒂夫再插手“丽莎”电脑的开发项目了。

这是史蒂夫第一次遭受如此大的羞辱。对于他来说,以前的创业非常顺利,并且他很快就成了“媒体之星”,而现在别人要来接替他的职位,他将一无所有了,巨大的反差使他第一次品尝到了悲苦的滋味。当然,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命运将会从此出现重大的转折,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在1980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里,史蒂夫的内心好像没有什么着落了。也就在那个星期的星期一,甲壳虫乐队的成员约翰?列侬被一名狂热歌迷刺杀了。在星期五,苹果公司的股票也公开上市交易了。

在交易当天,苹果电脑460万美元的公开股在一个小时内就被抢购一空,这是历史上公司新股上市最成功的一次,也是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福特汽车公司公开上市超额认购以来,超额认购数量最大的一次。

苹果公司早期的私人投资运行良好。其中,施乐公司不久就把苹果公司的股份出售了。施乐公司的风险投资专家史蒂文?伯恩鲍姆说:“通常情况下,作为投资过程的一部分,一家公司往往给我们提供5年期的投资规划。一般公司能够在7年内完成这5年的投资规划就算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了。而苹果公司在18个月内就超额完成了所规划的目标。”施乐投资了100万美元,而得到的回报却超过了3 000万美元。直到今天,他还对“既没有大学学位,又没有资金和经验的两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创办了一家《财富》500强企业而感到印象非常深刻。

苹果公司上市的一夜之间,史蒂夫?乔布斯的资产就达到了2。175亿美元,他成了在美国依靠自己创业获得财富最多的人之一,他的创业经历也成了财富积累的奇迹。史蒂夫不无自豪地说:“当我23岁的时候,我的财富达到了100万美元;在我24岁的时候达到了1 000万美元;而在25岁的时候则达到了1亿多美元。”他说的这句话被引用过多次,但也不知道引用自哪里(或者换句话说,他可能从来就没说过,但说过也没什么,因为事实就是如此)。

他不仅是一个超级富人,而且还是一个最年轻的超级富人。在公众眼里,他是偶像—一个相貌堂堂、脸上堆满胜利微笑的年轻单身汉,他是一位计算机领域的开拓者,正在改写我们的生活。他精力充沛地开拓着,有时有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