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医旨绪余-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行,五行一阴阳,阴阳一太极,五脏均有此金木水火土,何乃指坎中之阳为火,指右肾为少火也。坎中
之阳,即两肾中间动气,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谓之阳则可,谓之火则不可,故谓坎中之阳,亦非
火也。二阴,即二肾也,肾既皆阴,则作一水一火并看者,亦非矣。不然,坎中之阳,尚不可以火目之,而
右肾又何可以属水哉?!或曰∶子是之言固矣,彼北极玄帝象
下有龟蛇者何说也?且昔沙随程可久曰∶北方常配二物,故惟坎加习,于物为龟为蛇。余曰∶此何可以证
水火并而为肾之谬也,盖龟蛇,乃道家寓意处,谓蛇属心火,龟属肾水,能降此二物,不使妄动,庶坎离
得以交 ,而身中之丹可成。若肾则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安可牵扯龟蛇而与之同类并观哉!断乎其不可矣。
上卷
九、《难经正义》三焦评
属性:(附东垣三焦论)
或有以马玄台《难经正义》问于生生子曰∶马氏谓《难经》所言三焦,乃上中下之三焦,故曰无
形之气;若于手少阳之三焦,乃是有形,引《灵枢》、《素问》
经旨及东垣等论为证。而以手厥阴配合,俱寓诊于右尺。子以其说为何如?幸条悉之,以诏来学。生生子
曰∶马玄台搜究经旨甚博,考证诸篇极工致、非苦心者不能也。但谓三焦有二,上中下之三焦,行脉道以
通十二经,手少阳之三焦,惟司决渎之职而已。谓东垣能疑之,而不能正之。又引《三因方》谓脂膜如手
掌大者为三焦,而寓诊于右尺。斯言不能无弊,何也?上古文本,不容易看,亦有不可强解者,亦非聪明所
可臆度,不可辩者宁缺之,不敢妄议,恐增后人一障也,姑即所疑,条陈于左,以俟明哲。
马氏曰∶手少阳三焦,焦、当作 ,是有形物也。上中下之三焦,焦字从火,谓能腐熟水谷变化也。余
按“焦”字亦不一,《灵枢·背 篇》有云∶肺 在三焦之间,心 在五焦之间。据铜人图,肺 在三椎
下,心俞在五椎下,是以“焦”字作“椎”字看也。椎、槌也,节也。斯上中下之三焦,亦是以地段三停
而言,如云上中下三节也。“焦”“ ”同用,如“藏”“脏”同用也,不必拘从火从肉,但观上下文义何
如尔。推马氏之意,不过谓从肉则是有形,从火则是无形,盖为有形无形生疑也。
马氏曰∶《三因方》云∶古人左为肾脏,其府膀胱,
右为命门,其府三焦,三焦有脂膜如手大。且曰∶宋有举子徐遁者,医疗有精思,曰∶齐尝大饥,
群丐相脔而食,有一人皮肉尽而骨脉全者,视其五脏,见右肾之下有脂膜如手大者,正与膀胱相对
,有二白脉自其中出,夹脊而上贯脑,意此即导引家所谓夹脊双关者,而不悟脂膜如手大者之为
三焦也,由是知三焦为有形也(按导引家夹脊双关,正是两肾,非别有物也)。愚谓此言无稽,不
必信也。盖医以《灵》、《素》为宗,《灵》、《素》不载,如张仲景、华佗、王叔和、孙思邈,皆擅名
古今者,未有一言及此。史载秦越人隔垣洞见人脏腑者,假令三焦如手掌大,何不言之,而反曰无形
之气。又观手少阳经起止散络,亦无夹脊贯脑之说,独陈无择言之,岂无择之神知,出《灵》、《素》诸
公之上,而操议以胜之哉,愚故谓无稽之言,不必信也,余惟人身禀赋,有肥瘠,有长短,有男作女形
,女作男形,脏腑亦有浓薄之不一。人脏内景,殆与猪相类,两肾即两腰子,两腰子皆裹于脂膜之中间
,或有偏长短者,不可因脂膜之垂长者,便指为脏腑也。两白脉自中出者,正肾之脉络尔。膀胱中处腹下
,亦非偏于左者,抑何相对若是之偶耶?据云大饥而相脔,安有舍美肾而不食,尚从容乎有所待也,此
不待辩而可知。若脂膜左右长短不同,由人之肥瘠也。且如平人之胆,仅藏汁三合,姜维之胆大如斗。
平人喉管二,一通气,一通食。铜人图有载
大贼欧希范之喉管有三。彼陈无择者,抑信之否乎?三焦既有形若是,铜人图必图而表之,华氏内照图
亦必表而出之。何一阳曰∶世传华佗神目,置人裸形于日中,洞见其脏腑,是以象图,俾后人准之,为论
治规范。三国时杀人亦不少,华佗之医,不可谓无精思,岂有三焦如是,乃遗而不之载哉!何一阳又曰∶
余先年精力时,以医从师征南,历剖贼腹,考验脏腑,心大长于豕心,而顶平不尖,大小肠与豕无异,惟
小肠上多红花纹,膀胱真是脬之室,余皆如《难经》所云,亦无所谓脂膜如手掌大者。余谓心小肠属火,
故色皆赤,三焦亦属火,色独如脂膜,是不可信矣。顾戴同父氏有言曰∶《三因方》之好异也,云三焦有
形如脂膜,附于肾夹脊,若果如是,则《内经》、《难经》言之矣,其经脉又何偏属历络之云乎?《医学
辩疑俗断》极叱其非,惜乎人未之考也(徐遁之说出《龙川志》,而陈无择因之,且引《难经》男子藏精、
女子系胞二句于夹脊贯脑之下,是认命门为三焦也,差舛如此,何可信哉!《黄帝阴符经》有曰∶二肾内
生白脉二条,上涌朝元,通灵阳之宫,迹此观之,舛可知矣)。
或曰∶子以《难经》三焦无形之言为是,何《灵枢·本脏篇》皆谓有浓、薄、缓、急、直、结、纵、
横,惟其有形,乃有此语。余曰∶《本脏篇》论三焦者,非特为三焦有物如是也,浓、薄、直、结、缓、急
等语,为膀胱而言也。合通篇脏腑配应而观,其义自见。
据五脏各有一腑为应,三焦为孤腑(上中下三焦同号为孤腑),又为外府,又为中渎之府。按渎者,
水也。膀胱为津液之府,津液亦水也。三焦为决渎之官,膀胱之用也,又为肾间原气之使,以其无形
,故附膀胱而言之。何以然,“黄帝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
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肝合胆,胆者,筋其应。脾合胃,胃者,肉其应。肾合三焦膀胱,三焦
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帝曰∶应之奈何?岐伯曰∶肺应皮,皮浓者,大肠浓,皮薄者,大肠薄”云
云。“肾应骨,密理浓皮者,三焦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缓,皮急
而无毫毛者,三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焦膀胱结也”。三焦原非五行正府,
而无所应,故称外府、孤府,因帝以六腑之应为问,三焦既为膀胱之用,原气之使,故以膀胱合而应之
,以答六腑之应如此也。又《本输篇》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
之府。肝合胆,胆者,中精之府。脾合胃,胃者,五谷之府。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此五脏
五腑五行正配合者也。独少阳三焦无合,乃复曰“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府,
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千金方》论孤府亦同)。是六腑之所与合者”。合二篇观之,三焦
属肾与膀胱,故附膀胱而言,非为三
焦有物如是也。《论勇篇》之纵横及诸篇言有形者多类此。彼陈无择之脂膜,果有理疏理密直结纵
横也乎哉?无择之好异,而故为之辞也。
泰来曰∶观五腑皆有合有应,惟三焦无合无应,因下焦为
足太阳所管摄,故称足三焦。足三焦者,足太阳之别络也,非另有一个足三焦也。据云中渎之府,水
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等语,即知诸言有形者,皆是言膀胱,以膀胱乃下焦之地位,膀胱主水,
三焦职司决水,故并言之。
或曰∶三焦既无形如此,何《气府篇》有少阳脉气所发者三十二穴,《缪刺篇》有少阳之络,《经
脉篇》有三焦少阳之脉,《经别篇》有少阳心主之正,《经筋篇》有少阳心主之筋,《卫气篇》有少阳
心主之本,《阴阳二十五人篇》言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而长等语,似涉有形,今曰无形,然则彼皆
非耶?余曰∶所谓有形者,指其经根据附各属经络而流贯者言也,盖手少阳乃十二经中之一经,其动脉原有
起止,亦有脉络经筋俞穴出入相应。以经络乎上中下一身也,非谓无其经脉而虚作一气看也。因有此经,
故有此病。云无形者,指其府也,以其无特形,故称外府,非若五府称赤肠白肠黄肠青肠黑肠,长若干,
重若干,受盛若干云云。若
独指其经脉起止俞穴主病等语,便谓是有形之府,不思奇经中如冲、任、督等脉,皆有起止,
亦皆主病,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亦可指冲任等脉如有形府例看否耶?!有形之说,不必辩而
其谬自明矣。
马氏曰,东垣《此事难知》问三焦有几,似尝究心于此者,惜乎谓三焦有二者,不及上中下
之三焦,则误矣,是欲阐《内经》而《内经》之义未融,欲正《难经》而《难经》之言仍在也。
余曰∶《此事难知》乃王好古所着,好古为东垣高弟,问三焦有几者,非为手少阳三焦当分上中
下为二也,是欲人知三焦有手足之分尔。手少阳三焦主持于上,足三焦主持于下。足三焦者,足
太阳膀胱之别也,若将手少阳三焦又分出一个上中下三焦,合足三焦观之,得无有三个三焦耶?
则凿矣。好古此篇,分三焦甚有功,但谓命门包络于右尺同诊,又谓包络亦有三焦之称,为命门之
火游行于五脏六腑之间,主持于内也云云,似亦未究相火命门之义。《难经》虽有命门之说,未
尝言其为火,观“男子以藏精”一句,则知右肾非火矣。矧《经》曰∶精者,水也。又曰∶“其
气与肾通”,水与火可相混耶?都缘惑于高阳生《脉诀》,以三焦配命门,而张世贤图难经脉诀,
又以心包络皆混配命门三焦于右尺,故有命门属火之说。何一阳《医
学统宗》极劾其盗袭讹言,紊陈图局,诬世钓誉。夫命门,乃两肾中间动气,人之生命所司,故
曰“精神之所舍,原气之所系”。观铜人图图命门穴于两肾俞中间,深为得旨。
泰来曰∶三焦总只一而已,言手三焦者,以其经属手少阳,又其治在膻中,缘手经经乎上也。
言足三焦者,以其经即足太阳之别络,又其治在气冲,缘足经经乎下也。《灵》、《素》以下焦备六
腑之数,即知手、少阳三焦与下焦之三焦总只一而已。
马玄台曰∶命门之脉不必拘于右尺,以其气与肾通也。顾肾间动气,人之生命,左肾亦可以诊之。据
其将右肾入左尺同诊者,是要出右尺部位,庶三焦包络始有诊地也。又欲使人知是前人之意,故托言
王叔和《脉诀》歌云∶“右肺大肠脾胃命”,由是以三焦包络寓诊于右尺也。愚谓玄台博究如此,岂有
不识《脉诀》非叔和书哉!正若三焦、包络二脉无所归着,不得已而引《脉诀》歌为证,仍称王叔和之
名者,不过要使人尊信也。抑不思叔和《脉经》,寸关尺之诊,上部合于上焦,关部合于中焦,尺部合
于下焦,两尺皆以肾为候,而无三焦、包络左右之分;《千金方》载列亦同。今人不体认《脉诀》之非,
往往为其牵缚,又强扶而合之,亦大可叹也!戴同父《脉诀刊误》首篇辟之甚详,真千载断案,读之亥豕
自见,毋用多喙。
马氏谓心火面北,君道也,故居寸上;相火面南,臣道也,故居尺下;三焦、包络,皆属相火,
故寓于右尺下部诊之。余曰∶此强合之辞也。人多不思相火命名之义,往往以阴火作相火看,故《溯洄
集》辩之。包络乃护心之脂膜,不离于心,膻中、气海、三焦之所布,皆在膈上,与心相近,故称曰
相火,以其为君火之相也。余窃谓相,犹宰相辅成君德,位必相近,今马氏以三焦、包络二脉诊法部位
无所着落,是为诊法部位而言,非为君臣尊卑定南北也。论定分,则君臣尊卑有南北;论诊法,则部位
之居有远近,势也,亦理也。包络之护心,与宰相之近君一也。若将包络居尺下,则与心远矣,世岂有远
离于君而谓之相哉?此又可以例观矣。且《经》谓上以候上,下以候下者,均此理势也。按《洪范》五行
,火曰炎上,水曰润下。《难经》亦曰∶火炎上而不能下,故在上部,水流下行而不能上,故在下部。今
以南北尊卑之势紊而使居下部,岂不背经义哉!徒拘拘以君臣尊卑而言,则肺亦臣也,《经》曰∶“肺者
,心之盖也”,抑何反加于心之上耶?盖肺相傅之官,位近心君,故治节由之,是以同处于膈上也。观
《素问》三焦、包络,皆处膻中,盖“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以近心君,故喜乐由之。又三
焦为气父,包络为血母,从心肺而言也,以心主血,肺主气,皆居膈上,故曰膻中之分,父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