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景瑗走后,周皇后一脸愁容,朝事无法在议,于是便直接退了朝。而马士英下朝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黄得功去信,要求他连夜兼程带兵速到应天,另外让他随军将小福王朱由菘保护好不可出半点差池。一切都计划好,就等着最后的时机。而徐弘基这边也并非等闲之辈,也着手为潞王监国架桥铺路,他暗地里联合应天及全国各地的东林成员写奏折保荐潞王朱常淓。
另外,吴孟明的突然离去,也让骆养性不由得警觉起来。但是吴孟明走的匆忙,没有留的半点消息给他,虽然立即在城里展开排查,可是吴孟明也是锦衣卫的老手,他知道该怎么去反侦察。他带着卫景瑗潜伏在送亲队伍中,悄无声息的离开了应天。但是吴孟明的离去,对于骆养性来说也不算是一个完全的坏消息,毕竟文华殿失火一案的彻查权就毫无疑问的收归到了他的手上。
三月十一傍晚,经过近两天的赶路,吴孟明和卫景瑗终于赶到了淮安。卫景瑗和漕运总督路振飞有过交情,拜上名帖之后便被立即请到后堂面见李昱晗一行。
卫景瑗见到李昱晗不由得抱头痛哭起来,嘴中不停地说道臣有罪,臣无能之类的话。李昱晗亲自将其扶起,让其坐下,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卫大人万不可如此轻言,这几日大人受苦了,为了我大明的社稷江山,大人舍身忘死。那日接到你的来信,朕无不动容,在两派之间大人能够铁骨铮铮实乃朝臣之楷模。”
范景文上前继续说道:“卫大人不必激动,那日读罢你的来信,皇上明白你的忠心。那日皇上拿着信,对你感慨道‘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皇上知道你的不易,更明白你的忠心!”
卫景瑗听到李昱晗和范景文的话内心无比激动,短短数十日,从右都御史到九省总督,再到内阁首辅再到如今的落魄。对皇上的感恩,对自己无能的愤恨,对命运起伏的无奈,人间百味那一刻都涌上了心头。
就在李昱晗与范景文交谈之时,路振飞急忙进来来报,他说道:“周遇吉和吴三桂派人前来说他们率领着六万大军马上就要到达淮安了,先头部队明晨便可到达,希望淮安可以给其提供驻地和粮草。”
李昱晗听罢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笑容,急忙让路振飞前去安排,并告诉他一定要带他们来见他。
接着,李昱晗激动地对范景文说道:“太好了,周将军和吴将军能够突出重围,实在大快朕心啊!虽然他么损失惨重,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着六万人咱们就有几乎,咱们下一步也多了一重胜算。”
“皇上,周将军和吴将军能突出重围固然可喜,但是有一节臣还是有所顾虑的。”范景文用极其复杂的表情说道。
李昱晗急忙问道:“范大人有话请直讲!”
“皇上,周将军和吴将军带六万人南下对咱们来说固然有利,可是对东林和马士英来说必然心存芥蒂,如今卫大人离开了内阁,咱们在朝廷就没有了话语权。这六万大军根本不可能在被允许继续南下,到时咱们到了关键时刻,虽然手上有兵,可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另外,说一句犯忌讳的话,周将军和吴将军固然神勇,可其部下毕竟刚打完了败仗,军心涣散,应天一旦起了祸事,他们是否有能力应对也值得商榷啊!”范景文语重心长的说道。
李昱晗听罢点了点头,然后问道:“众位爱卿你们有没有什么主意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臣有一计!”吴孟明上前说道。
李昱晗迅速将目光转向吴孟明说:“讲!”
“皇上。”吴孟明接着说道。“应天府里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各派都在积极地拉拢人马。臣在应天的这几天,锦衣卫已将发现了许多来往于各地的神秘人物,他们无非就是拉拢关系,为自己所在的党派能够在朝廷发出更大声音而奔走。所以,只要让吴将军和周将军向他们其中一派示好,他们必然会欣然接受的。”
第一百一十二章 政变(十二)()
“臣以为马士英会迫切的需要人马,让周将军和吴将军联系马士英。马士英有八成的希望,令其人马南下为其助威。”卫景瑗说道。
李昱晗急切的问道:“怎么讲?”
“回皇上。”卫景瑗继续说到。“臣被东林和马士英排挤走后,马士英万万没有想到吴孟明也会跟着臣走,吴孟明一走,史可法、高宏图一案的话语权就落在了骆养性手上,而骆养性与东林素有瓜葛,马士英必然慌乱。更况且应天的城防完全被东林掌控,总体局势上马士英有四镇人马,虽然占优,但是到了紧要关头,他马士英也是瓮中之鳖。”
一旁的路振飞接着说道:“江北四镇中,只有黄得功对其唯首是瞻,其余几个帮他撑腰可以,但办正真事就没那么轻松了。所以如今的局势真正对马士英来说并不是很乐观。他当然也清楚的明白这一点,所以马士英现在肯定急切的需要有一股力量可以帮助他。”
“既然马士英外强中干,为何不联系东林,那样不是可以更好的压马士英一头,或许可以趁机打倒马士英?”李昱晗不解的问道。
卫景瑗摇了摇头说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要严加小心养虎为患啊!”
李昱晗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而一旁的范景文接着说道:“几位大人的计策固然是妙计,可是有一节,卫大人说了有八成的胜算,那两成怎么办?如今的形势容不得半点差池,虽然有很大的胜算,可皇上的江山社稷一丝一毫都输不起啊!”
范景文说完此话,大殿里都安静下来了,一个个都在低头沉思。可就一旁的王承恩一脸悠闲,甚至忍不住笑出了声。李昱晗回头看着王承恩厉声道:“混账奴才,国难当前竟有颜面发笑,是何道理?”
“皇上恕罪!”王承恩吓得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嘴里急忙说道。“奴才并非无辜发笑!而是而是”
“而是什么?说!”李昱晗沉着脸问道。
“回皇上的话。”王承恩说。“卫景瑗卫大人身负皇命,掌管九省军政大权,手持尚方宝剑,又有皇上特赦。虽然卫大人在朝中弃了首辅之职,可总督之职犹在。只要让卫大人掌管着六万人马,行军也好,局势也罢岂不都是顺手拈来的事?”
听到这,李昱晗愣住了,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整个屋子里,皇上、内阁大臣、漕运总督等数位大臣讨论了半天,竟然还没有一个宦官对局势把握的清楚。
愣了几秒之后,李昱晗沉着脸指着王承恩问道:“你可知罪?”
“奴才知罪。”王承恩急忙说道。“奴才犯了以小犯上,知法犯法的欺君大不敬之罪。”听到这,在站的众人无不为王承恩捏了一把汗,他们深知王承恩与皇上的情分,都纷纷的跪倒在地,还未来的及张嘴就被李昱晗拦摆手拦住了。
李昱晗继续问道:“既然知道,那为何还敢在朕面前说这些话?”
“奴才的这条小命和皇上的社稷江山比起来不足一提,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奴才纵使万劫不复也在所不辞!”王承恩急忙说道。
李昱晗微微的一笑,嘴里说道:“起来吧!朕恕你无罪!还有,朕已经告诉过你了,不要称奴才!”
“臣叩谢皇上大恩!”王承恩急忙说道。
李昱晗接着说道:“朕这里还有一计,吴孟明和卫大人来淮安,是瞒着东林和马士英的,所以,等到周遇吉和吴三桂到达淮安之后,让卫景瑗同朕还有众卿家都秘密赶赴军中,但不对外公布消息。另一面,在让周遇吉和吴三桂他们同马士英取得联系,想法获得信任,然后不管是马士英是否同意大军南下,都继续让大军赶赴应天,然后坐山观虎斗!把东林和马士英至少要解决一派!”
“皇上圣明!”听罢李昱晗的建议,他们几个急忙连声说道。
而应天城里从卫景瑗走了之后,气氛就显得更加紧张。初十早上,马士英的到了吴孟明失踪,骆养性插手文华殿失火一案,心中直呼不妙。可在这应天城里他纵使有万般能耐,可是东林就没有给他留施展的机会。
马士英在此给黄得功去信,要求其加快行军步伐,务必早日赶到。另一方面,他继续准备他的第二部计划。当天下午,一个随从进来将厚厚的一沓奏折递给马士英,点了点头就出去了。
李昱晗看着这些奏折,紧张的神情稍微有些放松。他即刻带着这些奏折进宫。这些折子是马士英一党的党徒要求皇后同意王爷监国和保荐小福王的折子,都是马士英一手所安排策划的。
进的宫门,却被小太监告知,此刻皇后正在见魏国公徐弘基,他要见皇后需在殿外等候。听到这,马士英嘴角不由得冷笑了一下,心里暗骂道:你这个老不死的东西竟然比我还急。
而大殿里不出马士英所料,徐弘基带着东林这边的奏折同样请求皇后同意王爷监国,但是举荐的却是潞王。徐弘基跪倒在地声泪俱下,言说利弊。而周皇后坐在珠帘之后,满脸愁容,这种事情的先例实在太多太多了,本朝的景泰帝就是最好的例证。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徐弘基还没出来,门外的马士英告诉小太监让进去先通报一声。周皇后闻得,知道马士英的用意,不免的更加惆怅,但也只能让其进来。徐弘基、马士英两个人代表着应天府里百分之九十的官员,如今共同提出了王爷监国这个议案,周皇后知道她最终肯定是不得不同意。但是前朝的教训历历在目,她要亲自说出这个实在太难了。
就在周皇后还在迟疑的时候,徐弘基扑通一下跪倒在地说到:“臣徐弘基叩请皇后娘娘准许王爷监国,此乃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万民所向,百官所往,天地共愿之良方,今日若皇后不准此本,臣情愿跪死在和大殿之上!”
周皇后见此架势不由得有点慌乱,急忙说道:“魏国公你先起来,监不监国咱们可以商议啊!”
一旁的马士英见状心里不由得暗笑起来,毕竟作为一代人王地主,最反感的肯定是臣子逼宫了。而徐弘基恰恰犯了这个错误。马士英顺着周皇后的话说道:“老大人,凡是你要让皇后三思再定夺,太过操急难免会出差错的!”
“马大人!我等的了一时,敢问天下苍生等得了一时?这无时无刻你可知晓这有多少苍生死于饥饿,又有多少百姓丧身战火?朝廷之举策,关乎万民之生计,岂可一拖再拖?”徐弘基讲的义正言辞。
见此,周皇后亲自起身说道:“魏国公,明日特设早朝,本宫当殿给你一个答复,不知国公可否同意?”
徐弘基听到皇后这样说,自然不敢再有什么推辞,急忙说道:“全凭皇后娘娘处置。”
徐弘基出宫之后便直接打道回府,而此时刻骆养性早已在魏国公府上等候多时了。徐弘基见到骆养性就知道又有新的变故了,他急忙将其让进书房问道:“骆大人,有什么最新消息?”
“国公,刚才城外锦衣卫得到消息,黄得功率领大批人马正在赶赴京师,而且预计明日左右便可到达。”骆养性说道。
徐弘基一惊,他接着说道:“黄得功调兵入京,这事老夫有所听闻,后来不是洛阳有难,马士英又让其去了洛阳,如今怎么又到了应天?竟然还来得这么快!”
“还有一事,淮安来报,淮安以北发现了周遇吉和吴三桂的行踪,大致判断其所率人马在五万人以上,其正在继续南下。”骆养性接着说道。
徐弘基叹了一口气,意味深长的说:“周遇吉和吴三桂这可是皇上身边的人啊!”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担心会有新的变故啊!”骆养性说。
徐弘基沉思了一下问道:“骆大人,你说周遇吉和吴三桂的出现是不是表明皇上有下落了?”
“自从皇上得到失踪的消息之后,锦衣卫在山东、河南的暗桩已经全部调动起来,可是流民太多,根本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骆养性摇头说道。
“我看啊,这其中可有些门道。这次啊,就让他马士英替咱们出出风头,试试这水的深浅。”马士英不怀好意的笑道。
骆养性也笑着问道:“看样子徐大人已经有应对的计策了!”
三月十一,也就是第二天,皇后特设早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商议是否让王爷监国。可是对于群臣们来说,他们关心的是让那个王爷监国铁关于是否让王爷监国,在他么看来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根本无需商议。果不其然,周皇后刚一开口问道:“昨日里马阁老,和魏国公进宫上表,希望设一王爷监国,不知众大臣是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