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之末日守护 >

第7部分

大明之末日守护-第7部分

小说: 大明之末日守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你宁愿让你的母亲失去自己的儿子吗?”

    傅先生的话语有些锐利,让王俭难以回答。他想了一会,缓声回答。

    “如果这就是命运的话,我情愿接受她。没有大家,哪里会有小家。”

    傅先生默不作声。良久之后,叹了口气。

    “没有大家,哪里会有小家。说的好呀。推我出去走走吧。”

    轮椅是王俭找到西大街的木匠做的,很是轻便。咯吱咯吱,压着青石板,穿过了右卫城里的四楼牌。

    夜风有了淡淡的暖意,南街一条巷子里灯火闪亮,隐隐有丝竹之声在风中时断时续的游荡。一排酒肆和青楼灯火通明,门口停了一些等待主人的轿子,酒保、老鸨和客人的随侍、轿夫们在大声的谈笑着。

    王俭推着傅先生路过之时,那些大声喧嚣的酒保老鸦看到他们的短衣打扮,露出轻蔑之色,没有搭理他们,继续高声的谈笑者。

    从巷子一侧的阴影里钻出一个身影,弓着腰靠了过来。“大人长命百岁!”那人声音有些发颤,躬着身子,双手举起一个木碗。

    看起来不像是隶属丐籍的职业乞丐,也许是个流民吧。这一年来右卫城的流民开始多了起来,大多是从陕北而来,路过这里,走西口出塞讨份生活,或者在军屯、商屯里做了佃户,不管怎样尚有一份活计,不至于山穷水尽而倒毙街头。

    看清了王俭和傅先生的短衣穿戴,那流民犹豫一下,将手缩了回去。

    “等一下。”王俭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文铜钱,放进流民的木碗里。

    “少爷长命百岁,高候万代!”流民拱手相谢。

    王俭推着傅先生离开时,忽然想起那流民的手中好像露出一截红布,手攥红布,这个画面似乎在哪里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王俭笑了笑,也许自己也同傅先生一样,患了失心病。

    “听说你很节俭啊!怎么今天如此大方?”

    傅先生说完,吸溜了一下鼻子,抬起头古怪的看了看王俭有些发窘的脸,似乎王俭从来都是一个吝啬的家伙。

    “小可身上也只有十文铜钱,还有些用度打算,所以只拿一文出来,让先生见笑。”王俭的脸有些发热,他确实有些打算,好长一段时间,他很是节省自己的花销。前一段时间在右卫城的一家店铺,看中一支银簪,那是一支简朴而秀丽的银簪,他想买下来送给小娟师姐。

    “身有十文而送人一文,已经是大善之人了。”傅先生的话让王俭更加发窘,不等王俭回应,傅先生继续说了下去,“不患寡而患不均,你看那朱门酒肉之人,可有几人帮助过贫困潦倒的流民。”

    因为上过几年的私塾,知道傅先生的话出自“论语”,听到傅先生的叹气之声,王俭的心情也有些沉重。

    两人默默地在城内绕了许久,准备回去,行至鼓楼。

    “停一下吧。”傅先生用手指着天空,“那是什么?”

    “是月亮,先生。”

    灰暗的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

    “有何不同?”傅先生再问。

    “月有阴晴圆缺,一月之中却有不同之处。”王俭思索了一下。

    “此月与两年之前有何不同?与六十年前有何不同?与百年之前又有何不同?”傅先生语气有些急促。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父亲出征之前,王俭陪同父亲散步,那一晚,王俭清清楚楚记得是一轮明亮的满月。

    “月亮就是月亮,无论历尽多少岁月,她总是在那里,看尽人间沧桑。”王俭想了很久。

    “说的好,我们回去吧。”傅先生瞬间好像轻松了许多。

    一弯残月之下,右卫城东大街四合小院的厢房里,一脸严肃的傅先生递给王俭一件物品。

    小院中树梢上一只蝴蝶静悄悄地飞了起来,一上一下舞动着漂亮的翅膀,向着那灰蒙蒙的如弯刀一般的残月飞去。越舞越高,消失在灰暗的夜空之中。

    王俭失踪了,一连几天,师弟没有来杨家学堂。杨小娟有些担心,遣了小师弟曹变蛟和李二狗上门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好像是生病了,也好像没有生病。”李二狗讲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

    “你们两个呆子!他人在家里吗?身骨腿脚可好?有没有说些什么?”杨小娟一连串的追问。

    “人在家里,有时也去街上闲逛。腿脚很好,看不出有什么毛病。只是不怎么说话,好像装着什么心事。”曹变蛟挠了挠头。

    杨小娟起初担心王俭练功出了什么问题,听了回答,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她还是决定去看看。

    杨小娟、刘大勇、裴俊、郑献敏带上小师弟曹变蛟、李二狗等十几个师兄弟向和阳门走去。

    今日的和阳门与往日不同,高悬“拱获燕云”的牌匾下除却日常守卫的几位年老军士外,又多出几个军士。看到他们一行,一名军士面露喜色,高声喊道:“今日朝廷点兵,参将吕大人有命,右卫军户皆需参加,你们几个小子,快点随我去换了衣服,参加点兵。”

    “这位军爷,我们几个今天进城,的确有事要办。”杨小娟有些不悦。

    “你去办事,他们几个速速随我前去,一个时辰而已,每人有十文铜钱可拿。”那军士知道杨小娟是城外杨老头的女儿,说话也有些客气。

    “小娟,让他们去吧,朝廷点兵,大家也要帮衬帮衬。”二狗的父亲是守门军士,今日也穿了鸳鸯战袄,笑着对杨小娟说。

    “恩,那好吧,我在东街等你们回来,你们去点兵吧。”杨小娟想了想,觉得自己一个人去王俭家也不太得体。

    “好啦好啦,快点随我而去。”那位军士高声叫着,带着刘大勇他们几个向着城内飞奔而去。

    右卫城里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时间还早,杨小娟慢慢的逛着,不知不觉到了南街,在一家铁匠铺前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那里看着铁匠打铁。

    “在这里干嘛?难不成打了军刀前去投军。”小娟拍了下王俭的肩膀。

    “是的,我要投军,不过不是去辽东,是去杀虎堡。”

    王俭的父亲生前是杀虎堡的一名百户,父亲殉国,儿子成年应当子承父业在杀虎堡当兵。

    去杀虎堡从军,杨小娟一愣。王俭目光明亮,看起来怎么也不像是得了失心病的样子。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杨小娟百思不得其解。

第12章 白身投军() 
杀虎堡的守备府与大同左卫兵备道所属的其他守备府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多了一个花园。花园虽小却十分精致,水石相映、曲径通幽,池水柳木怀抱一座小楼,楼上隐有琴弦之声,难得的是那曲调竟然是江南时下流行的“菩萨蛮”。

    杀虎堡守备世袭千户吴国震躺在躺椅上,舒缓艳丽的歌声并没有让他心情好起来,他摆了下手让歌声停下,继续想他的心事。

    三个月前朝廷有令,抽调各镇家丁队支援辽东,后接到大同镇军令,要求自己携带一百家丁赶赴辽东。听说建州女真铁骑重甲,作战勇猛,此番援辽只怕有去无回。吓得吴守备几夜也没有睡好觉,这抽调家丁赴辽作战本是游击、参将、副将、总兵所部营兵的事情,怎么守备也有征调?莫不是兵备道大人有了其他的打算。思来想去赶紧备了五百两白银走了兵备道顾大人的门路,这才免了征调。

    正在庆幸之时,又接到大同镇的军令,新任宣大巡按御史李九官大人“严保甲、修亭障、清军屯、核虚冒”,不日将下乡检查。听说这李九官素有清誉之名且行事果断、雷利风行,着实难以对付。

    侵占的军户土地是绝对不能退还的,退还了自己就要喝西北风。虚冒的军饷也是不能如实核发,不然自己的家丁队也维持不下去。杀虎堡报兵一千一百名,实际能上校场操练的有三百多名,包括自己的一百多家丁,这在大同军镇里算是比较好的状况,也是自己经营有方,有些堡所军户大半逃亡,已经十室九空。

    吴守备饮了杯清茶,这是一套精美的景德镇茶具,对于茶具他没有什么兴趣,身边的秦淮歌姬倒令他心旷神怡,比起大同婆娘来,介休范家送来的歌姬别有一番风情。人生有此足矣!吴守备感叹着。

    等一等、看一看吧。看看云阳堡、破胡堡这些其他守备堡是怎么应对,天塌下来先砸到大个子。表面的文章还是要做的,驱使军户修理一些沿路的亭堡,让杨盛他们去约束守卫军士的纪律。

    只是出塞巡边的夜不收一直难以召集,塞外苦寒,又有可能与蒙古部族发生摩擦,手下的家丁各个面露难色,让吴守备十分恼火。

    听亲兵队长杨盛说王俭前来投军,吴守备心中一喜,王俭武艺超群,在右卫城小有名气,让他招募几个军士出塞巡边,着实是最佳人选。待遇从优,等御史大人走后,再做计较。想到这里,吴守备轻松了许多。

    一丝香气缓缓袭来,很淡也很特别,沁人心脾。眼前那歌姬的腰肢似乎更加的柔软婀娜,吴守备咯咯地笑了起来。这笑声如同许久没有喝酒的酒鬼看到了玉液琼浆,如此的饥饿、贪婪甚至令人感到有些毛骨悚然。

    杀虎堡地处西口要道,堡外有壕沟,堡墙外包了青砖,北门设了瓮城。王俭站在堡内守备府门前,很有耐心的听着一脸傲气的杨盛传达命令。

    听完杨盛的训话,王俭躬身一礼,“感谢守备大人和杨大人的提携。”

    离开杀虎堡回到右卫城,在西街铁匠铺子找到正在帮工的裴俊。裴俊向舅舅告了假,俩人走上了大街。在铁匠铺里帮工还是那么的瘦弱,这个裴俊是平常不舍得吃饭吧,于是心中一阵心疼,带他进了街边的一家羊肉汤馆。

    “夜不收小旗,招募十个军士,塞外巡边,每人一月一两纹银、马一匹、胖袄一件、棉鞋一双、弓箭一副、盾牌一面、柳叶刀一把,出塞期间米面、豆料若干。”王俭边说着边放下了碗筷。

    “也算优厚,养全家不足,填饱肚子有余,”裴俊又掰了一小块蒸馍放进了汤碗里。

    “塞外巡边,也能长些见识,行一段时间,再做思量。”

    裴俊似乎没有听王俭说些什么,只顾将手中的一小块蒸馍在碗里来回的擦拭,等确认碗里残留的羊汤和肉沫全部吸进了蒸馍里,才满意的将沾满汤沫的蒸馍放入口中。

    “走吧,我们叫上刘大勇和谢富贵去小校场商议商议。”王俭从怀里拿出铜钱准备去结账。

    “大哥,你说什么时候,我们每天都能喝上羊汤,那该有多好啊!”裴俊意犹未尽的看着那只空碗。

    夕阳西下,四个少年坐在小校场点将台的台沿上。

    “你不打算参加武举了吗?我们几个人你是最有希望的啊!”

    “暂时没有这个打算,到塞外走一走,增长些阅历。”

    王俭看着一脸惋惜的裴俊,笑了笑。

    “如果你确定的话,我就和你去做夜不收,一两银子,舅舅可以找到一个比我强壮的帮工。那样他也就不会那么累了。”

    “我也去,少了我,你对付不了彪悍的蒙古人,上阵还是需要亲兄弟。”

    听完裴俊的话,刘大勇大声的嚷嚷起来,仿佛明天就要和蒙古人打仗似的。

    谢富贵面露苦色,歪着脑袋想来想去。刘大勇用力拍了一下谢富贵的后背,差点将他从台子上拍落到地上,随即一把又将他拉了回来。

    “你这个家伙,在想些什么,难道舍不得你每天捡回来的烂布头?”

    谢富贵挤眉弄眼的苦笑了几下,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刘大勇一下子拧住了他的耳朵,嗡嗡的问道:“你到底去还是不去啊?”

    “去,我去。别捏了,疼死了。”

    哈哈,几个人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师父家的正屋里,杨老头坐在主位上喝着茶。王俭大气不敢出,站在一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学习枪术已经快十年了,也到了出师的时候,去塞外也好,去会会蒙古人吧。”

    杨老头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你那些师兄弟们,如果有想和你一起去的,你就带了去吧。不过要记住,出去之后,就是同门兄弟,要相互照应。”

    “谢师父教诲。”

    王俭转身走到杨老头的正面,双膝跪下,行了大礼。

    “你去塞外,总比去辽东好的多,记得常回来看看,这个是我做的,给你。”

    师姐杨小娟将一个香囊塞到王俭的手中。

    “这个是我买的,给你。”

    一支银簪递到了杨小娟的手中。

    少年的心跳的很快,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不敢看师姐的眼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