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418部分

盛唐夜唱-第418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波浩渺;把自己心爱的儿子也派来充任使节。一是此次出使事关重大;唯有自己儿子才放心;二也是给这个儿子积累一些资历;为以后更进一步做准备。

    “汝此行大唐;有三件事须得注意;千万要办好来。其一是试探大唐之意;我欲攻伐新罗;分其财富;已密令诸国打造战船;只是新罗为大唐属国;虽然此前大唐已讨伐之;却不知是分容我分一杯羹;其二是学习大唐典制技艺;大唐辐员辽阔;人才层出不穷;如今首相卫王;更是天纵之才;英明贤达;有胜于往昔;我日本学习大唐典章制度;亦不可不学大唐技艺;其三么如今朝廷里上皇对我颇有不满;虽然他隐而不发;我却知道其事;若能得大唐认可;上皇便只有继续隐而不发了。此三事都关系重大;你一定要办好来”

    必须说;日本政客的自以为是是一贯的;藤原仲麻吕与一千三百余年后的日本政客也没有什么区别;一方面想着谋取大唐的利益;另一方面还幻想能获得大唐的支持;此等**矛盾;乃其民族性格使然;几乎融入其基因之中;绝非短时间可以变革。故此;任何以为可以感化日本的所谓新思维;要么是见识浅陋者的臆语;要么就是拿了日本好处的国奸。

    正是有藤原仲麻吕的交待;藤原辛加知才乘机试探;他原本以为;这样的争执此前经常发生;唐皇一般是调解了事;却不曾想事情报到叶畅那边后;这位被他父亲称为天纵之才英明贤达的卫王;直接下令将他和他的随扈驱逐出大唐;甚至连见面听他辩解的机会都不给他。

    “快走;快走”正当藤原辛加知一脸不知所措的时候;身后禁军已经在催促他了。按照卫王的说法;这厮已经成为“不受欢迎”之人;限令其三日之内离开长安;在军士看解下送至北海;在那里乘船离开大唐。对于禁军来说;激怒卫王的家伙;自然用不着对他客气;能有多粗暴;就有多粗暴。

    藤原辛加知抹了一把汗水;苦笑着道:“这位官长请稍缓缓;我还有要事求见卫王;或许可以挽回”

    “卫王向来一言九鼎;说了你被逐;你就被逐了;即使要见卫王;你们也等换了个使臣再说小小岛国;大唐安排你做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去做;偏偏要打什么鬼主意;玩小心眼玩到我们华夏身上来了;只道如今还是鞭长末及之时么?”那禁军校官冷笑着两声;将手中的刀一横:“走;不许耽搁”

    扫人兴致的日本人被赶走;周围一片起哄嘘声;阿布杜热看得也觉得快意;不过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列车那边的事情吸引过去了。

    车上响起了当当的钟声;无论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钟声都是提醒人们注意的意思;故此;车站前小广场上议论纷纷的人们都住了声。

    寿安、叶畅等人;都已经登上了车;这辆最初的火车有八节车厢;第一节是禁军所乘;而寿安、叶畅等则位于第二节;再往后则是群臣、亲勋和外国使节。车身是用硬木框架配上木板、绒布;安装了上推式的玻璃窗;此时窗子都被打开;坐在里边的人都好奇地向外张望;而外边的人则也是好奇地向车内观看。

    “没有问题吧?”车上寿安对叶畅问道。

    “应当没有问题。”叶畅也有些惴惴;他摇了摇头;转而言它:“马拉的辙轨列车;一趟载量有限;而且速度快不起来;大半天时间才能抵达温泉宫。这火力的机车所拉列车;载量数倍乃至数十倍之;而且速度也更快。寿安;你想想;若是到时这样的辙轨列车;通至大唐每一处战略要地;从长安出发;到大唐任何一个府县都只不超过七日;到那时;朝廷就不虞政令难出;而在下的财富亦可借助此车流通起来。昔日贵妃喜食荔枝;可朝廷倾国家之力;也只能为她一人贡上荔枝;到那时;全长安人都可以吃得上荔枝”

    他拿荔枝来作比喻;寿安深以为然。杨玉环所食的荔枝其实不都产自岭南;有不少是来自于涪州;即使如此;长安百姓要想吃上新鲜荔枝;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这几年还好;硝石制冰冷冻的法子传开了;所以大富之家;可以凭借这个方法;吃到一些昂贵的荔枝。

    限制其大卖的;不是产量;而是运输;这个时代运输不畅;有太多好东西藏在原产地不得转运出来;最终白白浪费了。

    “十一郎你可就是一个吃货。”叶畅提到荔枝;他的两个孩子都嚷嚷着要吃荔枝;特别是刚学说话的女儿奶声奶气地叫“枝枝;枝枝”;让寿安白了他一眼;然后将女儿抱入自己怀中:“别把孩子们都带馋了”

    “馋些才好;若是不馋;就长不壮实”叶畅笑眯眯地道。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制服的人到了他这节车厢;向他与寿安行礼:“陛下;殿下;一切准备就绪;锅炉已烧好;请陛下、殿下指示”

    叶畅笑眯眯向寿安示意;这种发号施令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寿安出面;这是夫妻两人的分工。寿安不过问具体的事情;但礼仪上的最高之人还是她。

    “开始吧。”寿安将小公主抱在自己膝上;然后挥手道。

    那人又行了礼转身离开;此时外边的人已经看到;机车头部冒出浓浓的白烟;初时人们还惊呼着火了;不过也有想象力丰富的人道:“那可不是着火;这是一条铁龙;那边当是龙鼻;它在吞云吐雾”

    不管怎么想;看热闹的人很快就发现;铁车剧烈地抖动了一下;然后又敲响了钟声;开始缓缓向前移动。

    这次火车的初次试运;对于长安城中的百姓来说;是极具震憾力的。当他们看到没有马牛或者人力带动的铁车;拖着长长的八节车厢;缓缓驶出长安东站;然后向着东面奔去;他们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呐喊;那声音如此大;一时间;几乎将火车的隆隆声都压制住了。

    阿布杜热惊恐地看着这钢铁怪物咆哮前行;他比长安居民更为震惊。长安居民这些年见了不少新鲜事务;多少有几分打底;而阿布杜热则还是第一次看到划时代的发明出现在他的眼前。

    “这先圣啊;真神啊;是我出现了幻觉;还是我看到了魔鬼这怎么可能;就是所罗门王再世;他也不会拥有这样的力量就是沙漠里真有了灯神;也不可能变出这样的东西”

    阿布杜热的信仰原本是很坚定的;虽然来到大唐之后;为了追寻知识;他遵守圣训丨违心地做了些与自己信仰所冲突的事情;可他内心深处;还是怀着一种“有经者”居高临下的心态;看着大唐的“无经者”们;可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信仰的那位真神;也比不上大唐信奉的“上天”;而他的那位先圣;更是距离叶畅十万八千里。

    至少那位先圣;除了吹嘘之外;没有给他们大食人带来眼前这样的“神物

    因为是第一次在试验铁轨之外的辙轨上运行;所以火车跑得不快;时速也就是二十里左右;比起骑马狂奔要慢得多。但它能够持久;从长安到骊山;六十余里的距离;一个半时辰就赶到了。他们是早晨动身出发;到骊山正好赶上吃午饭;这让随行的大臣贵戚们都惊住了。

    “陛下;殿下” 医妃狠凶猛:jbwd

    韦见素顾不得礼仪;下车便来到叶畅面前;深揖长拜;山呼舞蹈;行了一个被叶畅明令废止的大礼。

    “韦公;这是做什么”叶畅忙掺起他。

    “殿下真乃神人也;得殿下为夫;陛下果然受命于天”韦见素一句话拍了两人的马屁;然后才道:“此火车者;军国之利器;殿下得之;我大唐江山万世安矣”

    他不缺少见识;只是缺少一些胆略;方才在车上时;便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叶畅让人拟的资料;喜欢用数据说话;比如说这火车的资料中;对于火车的速度、载重;都有明确地数据。

    正是这些数据;让韦见素意识到;为何叶畅会这么重视火车。

    “如今大唐正日新月异;诸位与我有幸;同生于此时;此为开天辟地之际也;诸位助我与卫王;何愁不青史扬名;何愁不富贵百世?”见群臣与勋戚们都纷纷上前;一个个都是神情骇然;寿安缓缓说道。

    叶畅微微笑了起来:征伐新罗以显火器之威;而今日火车再彰技术之利;从此以后;朝廷上下;才是真正与他同心;他准备的那些革新措施;都可以大刀阔斧地上了。

第518章 无双圣手织锦绣() 
大唐乾元十二年;在长安逗留了十年的阿布杜热;终于要踏上返乡的路途

    穿着一身儒袍的阿布杜热;早在五年之前就改名为艾仁;正式破门背教;开始接受华夏的儒家学说。比起动辄拿火狱、死亡来恐吓的他的原来宗教来说;儒家的仁恕、道家的无为还有贯穿于大唐诸家显学中的包容兼顾之论;才是真正的智慧。

    “过犹不及;故此弃之。”有别的大食人问其为何破门背教;艾仁如是答之。

    与他送别的人身份也有些特殊;乃是新罗老王金宪英。

    与十年前相比;金宪英整个人都显得白白胖胖;明显发福了。

    “此去风波万里;耗时无数;恕之;你要千万保重。听闻贵乡;民风凶悍;教旨严苛;你万勿离开大唐军士护卫”

    “殿下只管放心;我此行随杜鸿胪为使者顾问;同行有八艘炮舰、十二艘战船;给养货船更有十艘;共携五千军士――足以灭一国矣;我故乡大食;虽也是大国;却不敢捋大唐虎威;为难于我。”

    金宪英嘿然一笑;他身为一国之主;对此有些不以为然。当初他也明知大唐天威;可还不是获罪于大唐么。

    目光转了转;看到此行的正使;年过六旬的杜甫正在与一人揖别。

    十年前;杜甫离开了民报;为叶畅所征辟;进入了官场。十年时间;他从一个小小的郎官;升至如今的九卿之一鸿胪卿;接替李白的位置;负责外交事宜;一个叫顾况的年轻人则开始执掌民报主笔之职。此次远赴大食;既是宣扬国威;亦是为了打通前往欧罗巴的商路;事关重大;故此他亲自请命而往;叶畅原本以他年长不准;他却固请之;而且医生为他体检也说;他身体状况甚为健康;于是乃允。

    给他送行的;正是已年过古稀的李白。

    当年旧友;李颀早逝;高适在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突然病逝;卒于任上;王昌龄年迈**于行;岑参正值壮年;如今担任兵部尚书;正陪着叶畅;故此来给杜甫送行的;只有李白。

    “可惜;可惜;叶公劝我早些致仕;要不然;我就非和你抢这出使之职不可”李白举起酒杯;一边祝愿杜甫一路顺风;一边心犹不平地道。

    李白精神、身体都还好;不过毕竟年过七旬;所以去年时叶畅把他与韦见素等都劝退了;按叶畅的说法;就是担任主官者;年逾七十;任满五载;便请致仕以颐养。实际上就是叶畅推出的人事制度改革;既包括退休制、任期制;也包括正常的升降考评制度。

    不过对于这些荣退的官员;叶畅在爵位上都不吝封赏;比如说李白;是以从二品的鸿胪寺卿退休;便以同样从二品的开国县公为爵;特进为咨政院柱国――这几年在人事制度上;叶畅是大刀阔斧;将十二部尚书增至十五部;其品秩提至正二品;九卿则数量不变;品秩为从二品。在职官员;皆不赐爵;唯有退休之后;方以爵位赐之。实际上就是让那些退休的高级官员;仍然可以享受在职时的一些待遇;比如说仪仗、薪俸;以降低他们对于任期制和退休制的抵抗心理;同时也是避免他们出现退休前疯狂之举。

    要知道;官位不世袭;爵位则是可以世袭三代;只不过每代减封一等;象李白的开国县公;到其子时便可为县侯;其孙则为县伯。凡有爵位;便可以从朝廷获取不逊于在任时薪俸的收入。

    “太白公;如今功成名就;我则不然;未有地方任职之经历;始终是一生之憾;如今就只有想法子立功名于外了。”杜甫笑道:“听闻云南道尚念及太白公之惠政呢”

    这十年大唐人口增长迅速;如今已经过了一万万;而云南又是人口增幅最快的地方之一。李白当初在高适上调中枢之后;曾主掌过云南民政;当地百姓颇念其劝农抚孤之举。如今云南人口滋生;当地蛮民纷纷归化登记入籍;加上迁入此地开辟花椒、甘蔗、棉花等种植园的移民;人口已经超过三百万;故此叶畅将之独辟一道;为云南道。

    这也多亏了玉米、土豆二者的推广;这十年大唐不是没有自然灾害;可是饥馑不作;粮价便宜;就连云南、黔中道不宜种植稻麦稷粱的地方;亦可种之;产量又大;王昌龄仅以此一功;便名传青史;被以为是神农之后第二人。

    身前功;身后名;文人所重;便在于此。叶畅视察国子监时所题字句立心、立命、续绝学、开太平;可以说成了这个时代每个文人的志向了。

    “你若是愿意主政一方;早些到地方去;成就岂会低于我?”李白说到这;忽然见大队仪仗过来;当下笑道:“卫王来了”

    叶畅也已经显出几分老态;不过走路之时;依旧是虎步龙行;杜甫向他那儿望了望;李白吃吃一笑:“见着卫王牵的那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