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412部分

盛唐夜唱-第412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畅在军中的影响,仅看安元光能够后来居上,年纪轻轻就爬到了龙武大将军的位置,就能证明了。

    “安元光,你是给天子当官,还是给叶畅当官?”听到这里,元载急了,跳出来指着安元光大骂。

    “我给大唐当官,总不是给你元载当官!”安元光虽是武人,却甚为机智,冷笑道:“外头数十万人指你是奸邪,岂是无因?”

    “安将军,你就直说,你要怎么样,才肯出兵平定外乱?”李俅瞪着眼睛道。

    “陛下万事皆听信元载一人,何不令元载平乱?”安元光冷笑:“若是百姓真攻入宫中,臣自会护佑陛下,可如今百姓在宫外,让臣如何去动手?臣前面动手砍了百姓,后边奸邪除了元载就又要加上臣一个了!”

    他也是豁出去了,此时让他带着禁军平定百姓,分明就是要把他架上火烤!

    “国家养你们何用?”元载忍不住叫道。

    “养你有用,短短几月把国事搅成现在这模样!”

    李俅颤抖了几下,他突然想起了马嵬坡。

    当初马嵬坡时,禁军纷纷呼喝,陈玄礼不肯弹压,理由只怕与今日安元光也是一样。当初李隆基的无奈、凄凉,如今李俅也尝到了。只不过当时李隆基还有一个叶畅可以依靠,如今,他可以依靠谁?

    回头望了元载一眼,元载已经面无血色。

    “由你们去闹吧。”李俅突然间觉得心灰意冷,自己还以为自己很强大,却不曾想,事到临头,连可以依靠的人都没有。

    “陛下,陛下……”元载慌忙跟上。

    李俅走了几步,突然又停住,转过脸来,看着安元光:“无论如何,元载,朕是保定了!”

    他语气斩钉截铁,没有一丝退让的余地。

    安元光苦笑:“臣只能尽力,陛下何不召百官议事?”

第511章 尘埃落定局势明() 
“陛下;臣这些天也结交了一些禁军将士;以忠义之心激之;他们定然不会如这安元光一般;坐视君父蒙难。”

    安元光被打发去想法子请百官入宫;如今大殿中;就只剩余李俅与元载了。李俅有些认命;元载却还不想放弃。

    “是吗;你可以去试试。”李俅双眼无神地看着上空;雕梁画栋的皇宫;极尽奢华;但以后还会属于他么?

    元载是真不想放弃;他岳丈王忠嗣在军中有些影响力;而且与叶畅关系也算不错;所以他与禁军一些人也能说得上话。溜出大殿之后;他鬼鬼祟祟寻人打听;得知相识的几个将领果然在宫中;便请小太监将他们聚来。

    这些人还算给他面子;都到齐了。元载以忠义责之;众人却一个个面露哂笑:“元侍郎;你说忠义;我们哪一个不忠不义了;外头的百姓又哪一个不忠不义了?”

    “若是忠义;如何能坐视君上受困?”

    “君上哪里受困了?”那些将领哂笑更浓:“实话实说了吧;如今还算好;若是真令百姓见了血;元侍郎;你以为事情还会象现在这么简单?”

    “你们……”

    “我们不是傻子;跟着元侍郎你;能有什么好处?功劳大到卫王的地步;还不是要受猜忌”

    众人七嘴八舌;元载这才明白;自己已经尽丧人心;而李俅这个“天子”;也根本得不到这些禁军将官的多少敬意。

    他更是知道;这些军官早就得到了安元光的警告:此次争执;乃是天子与百姓之争;他们理当中立;即使选边站;也要尽可能避免使用武力。

    安元光当然不会无的放矢;元载很清楚;这个不得使用武力的命令;肯定是叶畅所下达。那么事情就很明显;叶畅分明就是坐视李俅陷入险境;甚至有可能还推了一把。

    “这……都是叶畅的诡谋?”元载喃喃地道。

    他这边喃喃自语;那边;朝中重臣已经聚在一处。

    不过;这些重臣所聚之地;却不是皇宫;而是自从天宝十五载之后就极为冷清的兴庆宫。

    这是一场抛开皇帝李俅及其亲信的朝会。

    “大伙都看到了;情形便是如此;如今当如何去做;大伙公议吧。”韦见素有气无力地说道。

    这次朝会是独孤明强烈要求召开的;他身为宰相;同时也是托孤之臣;只能充任这个召集人。

    他很明白;李俅对他同样不满意;叶畅辞相之后;接下来就该轮到他了。故此这些时日在朝政之上;他也以缄默为主;几乎不发一言;只做李俅交待的事情。

    如今独孤明要求开此会议;分明是叶畅开始行动了。

    “咳;我有几句话想说;在说之前;我先说明;泰陵那边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动静。”独孤明咳了一声;开口说道:“大伙应当明白我的意思。”

    泰陵没有动静;也就是说;并不是得到叶畅的授意?

    “我也说一句;事实上;今日一早;得到百姓上街的消息之后;宫里就派人去泰陵;一队禁军;目的是阻绝卫王回京。”有一人紧接着开口道

    众人都是大吃一惊;不少官员都惊呼:“竟有此事;那卫王呢?”

    “卫王自在泰陵;并未有什么动静。”独孤明不得不重复道。

    众人面面相觑;韦见素却叹了口气。

    他已经知道叶畅的意思了。

    叶畅在让群臣们选择;是选择他;还是选择李俅;选择李俅的话;叶畅也不会有什么别的动作;就是放任如今的局面;不出头来收拾。这样的结果;是他们与李俅一起;被愤怒的民众吞没。

    叶畅虽然是在玩火;却很形象地让他们明白;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在场诸臣和贵戚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与叶畅有直接的利益往来的:或在三大商行有股份;或参与了叶畅的各个产业。剩余有三分之一;虽然与叶畅没有直接利益往来;却也积极参与了新兴的工矿;因此;他们也是不认同李俅的“专利”之政;唯有剩余三分之一;原本是冷眼旁观;此时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大时代;任何冷眼旁观的人;也是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

    “大伙都要想明白了;若真闹到国人暴动的地步;谁都脱不了身;此时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又不知是谁说道。

    话到这个地步;终于;有人提议:“天子无道;可比昌邑;韦相乃托孤之臣;先帝倚如霍光;当行废立之事”

    此话一出;虽然大伙都觉得有些刺耳;却没有人以为不对。

    说到底;李俅和皇室;虽然不能说是人心尽失;可在李亨之乱之后;已经得不到诸臣与百姓的信任。

    “欲立何人?”有人问道。

    “唯有卫王方可决之;当请卫王回长安主持大事。”又有人道。

    这一次大半人都用白眼去看这说话者;叶畅若想行废立之事;怎么会远避泰陵?他分明就是不愿担这个名声;所以才会脱身事外;当然;如果众人行事;不让他满意的话;他会不会跳回场内就很难说了。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了几个人选;都是李隆基孙辈人物;而且都是挑那种才几岁最多不超过十岁的孩童。眼见人选渐明;独孤明却一直不出声;韦见素心知他在某种程度上是叶畅意见的代理人;故此问道:“独孤驸马乃是宗亲;又是宿臣;为何一语不发?”

    “我在想十几二十年后;是不是还会闹这么一回。”独孤明道。

    众人先是一愣;然后顿时明白。

    哪怕他们挑的人选再年幼;十几二十年后;终究还是会成年;成年亲政之后;也终究会想法子收拢权力;到那个时候;是不是再会发生一次这样的都人骚乱?

    可以说;只要皇帝与叶畅之间;存在权力的争夺;这种事情;就不可避免

    “以独孤公之意;当取何人为帝?”韦见素见此情形;懒得再猜;径直问道。

    “何人为帝?自然该是先帝血脉。”独孤明道。

    “先帝血脉……你是说……”

    独孤明所说的人选;当然不是群臣开始提出的那几个;韦见素与群臣首先想到的;是李亨的两个儿子。广平王与建宁王受李亨所牵连;被废为庶人;虽然在李隆基诸孙中最为出色;结果却失去了继承权。

    “寿安公主岂非先帝血脉?”独孤明奋声说道:“除了寿安公主;谁还堪为帝?”

    此语一出;众人齐皆变色:“这怎么行?”

    这怎么行;寿安公主虽然巾帼不让须眉;是李隆基的血脉;但是;她是女子之身;如何能当皇帝?

    皇帝又称天子;天子天子;天的儿子才是

    “怎么;汝等觉得不合适?”独孤明却是目光炯炯:“本朝又不是没有过女帝”

    一句话又将众人噎了回去;大唐;又不是没有过女皇帝

    武则天;以后宫嫔妃之身;尚可为大唐天子;甚至以周代唐;那么;身为李姓之女的寿安;为什么不能当女皇帝?

    寿安若为女帝;叶畅要是再有什么意见;那是他们夫妻之事;至少不会发作到群臣身上。

    “这样的话;卫王可以为辅政王;与陛下并为二圣;则天下大定;中外皆安。”独孤明又道:“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众人面面相觑;只觉得脑洞大开;不知是该觉得霍然开朗;还是瑟瑟发抖

    好一会儿之后;韦见素叹了口气:“此事非我等外臣可决之;当由宗室自决。”

    群臣眼前一亮;他们也都不想当这个开先河的人物;这种事情;让皇族宗室自己去定;那是再好不过。

    所有人目光在李姓宗室身上转来转去;李姓宗室则个个脸色难看。

    这个时候;李姓宗室真不希望被推上前台;五年之前;李亨杀过一遍;然后安禄山又杀一遍;再后来;安禄山与史思明在长安城中争斗时;将少数残余又杀过一遍。故此;李姓宗室如今还在的;十不存一;否则这天子之位;也轮不到李俅。

    他们能从屠刀之下幸存;自然有自己的生存技巧;原本是缩头缩脑躲在人后;如今被推到前台;一个个都是满头冷汗。在众人目光注视之下;他们却再也回避不得。

    “不可耽搁;速速议定此事;以平息民愤。”这个时候;韦见素就积极起来。

    “你们你们这些不忠不义之辈”好一会儿之后;终于有一个宗室挺身站出;义奋填膺地骂道:“独孤明;你为李家女婿;身居高位;安敢行此大逆不道之议?”

    独孤明似笑非笑地看着他:“既是如此;我便举你为帝;如何?”

    那宗室面色顿时垮了下来:“你……你……”

    “如今宗室凋零;正需要你这样忠义知恩之辈来力挽狂澜;你不挺身而出;那谁来担此大任?”

    那宗室方才的勇气顿时全部消褪;他看了看自己的同族;在场的宗室二十余人;一个个都不与他目光相对。他长叹了一声:“既是如此;既是如此……我无话可说”

    “此事非我们这几个宗室可定……”

    “既是如此;那就请宗正将人召集;共推一人为帝吧。”独孤明淡淡地道

    虽然看起来有些儿戏;但这种情形之下;岂有更好的选择?今日这等情形之下;就算是儿戏;也要做得十足;故此宗正无奈;真遣人去召宗室。

    李唐宗室被杀戮数遍;所剩不多;即使召齐;也不过百余人。他们得知群臣所议;一个个也是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应对此事;心里反而暗骂;原本他们身在事外;就是宗正把他们拉来;不得不介入其中。

    见众人又欲拖延;独孤明厉声道:“诸位;如今数十万百姓;围住皇宫;稍有拖延;就是民变之乱。当初周厉王无道;至有国人暴动;国人冲入宫中;劫杀宗室;血流飘杵;你们可要想清楚了;若是再不决断;民愤失控;长安城中难保不会再成血海;到那时;在座诸位;几人能活?”

    他这样毫不掩饰的威胁;让诸宗室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宗室密议;群臣自然不参与;一个个都出了大殿;在外等候结果。好半天之后;里面传来哭声;众人便知;事情定了。

    很快就见内中抬出几具尸体;出来的宗室也一个个面色肃穆。

    “如何;结果如何?”这个时候;韦见素迫不及待地迎上来问道。

    “经宗室共议;愿奉寿安公主为至尊……”

    听得宗正如此说;韦见素吁了口气;这事情;总算有了一个结果。不过还没有等他开口;宗正又道:“只是寿安公主之嫡子;必须改姓李;以续先帝之嗣”

    韦见素听得这里;觉得这个条件算不得什么;便看向独孤明。独孤明却是冷笑了两声:“此事岂可由我等来定?”

    “若是这个条件都不同意;我等但请一死。”宗正面无表情地道。

    “独孤公……”

    “不必多说;他们要弄明白一件事情;如今是姓李的求着寿安殿下登基继位;而不是寿安殿下求着他们。”独孤明冷笑:“卫王仁厚;你们若是自觉一些;卫王心念于此;必不会薄待。反之;卫王岂是受人威胁之辈?”

    宗正默然无语;方才那个条件;也只是他做的最后努力罢了。如今独孤明图穷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