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74部分

盛唐夜唱-第374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哥舒翰向来忠于圣人;只需圣人遣一亲使;召其率兵护卫;他必然星夜驰来”杨国忠沉声道:“臣愿以身家性命担之”

    他此时也豁出去了;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摆了出来。哥舒翰与他的关系其实不好;倒是与高力士关系甚睦;但与杨国忠关系最好的是安思顺;却是安禄山之兄;而且正寓居于长安;显然不可能为将;如今之计;唯有哥舒翰了。

    “听闻哥舒翰身体不好;上半年还在长安养病”寿安心中焦急;开口又道:“国家重任;当付与身强体健之辈;岂可托之与一介病夫?”

    “哥舒翰虽然近来老迈多病;但上半年就养好了;故此能返回节度;倒是叶畅;前不久还闻说得了风寒。”杨国忠说到这;向着高力士道:“高将军;你向来知兵事;以为如何?”

    杨国忠之所以向高力士说;自有其原因。李隆基不准朝臣擅结边将;但是高力士却除外;当初安禄山与哥舒翰不和;屡屡争吵;李隆基曾经派高力士为二人调解。哥舒翰在朝中最大的依靠;便是这高力士。若放在此前;杨国忠肯定对哥舒翰不放心;但现在;就象他曾经用安禄山来对付叶畅一样;他又想着借助哥舒翰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至于他能不能控制得住哥舒翰;哥舒翰对他又是一个什么态度;就不是他现在所能考虑的了。

    “奴婢以为;哥舒翰与安禄山有仇;闻道陛下相召;定然勒兵前来勤王。”高力士沉吟了片刻;没有正面回答。

    李隆基现在最恨肯定是李亨与安禄山;至于叶畅;最多是有些担心;故此;高力士还和以前一样;没有选边站。

    不过他这句话提醒了李隆基:哥舒翰与安禄山有私仇;虽然不象叶畅同安禄山那样水火不容;却也意味着;哥舒翰不可能与安禄山联手

    哥舒翰上半年还在长安养病;后来民乱发生之后;李隆基召安禄山入内的同时;也将哥舒翰委任为两镇节度;让他回到驻地;原本的目的;也是在万一的情形之下可以牵制安禄山。想到这里;李隆基下定决心:“遣人去给叶卿送信;朕先退出长安;请他为武部尚书、西京留守、京兆尹;若事有不谐;速来朕身边护卫”

第470章 愁风愁雨任飘摇() 
“兵部尚书、京兆尹、西京留守……”

    这些新官职;除了让叶畅哑然失笑之外;并没有任何意义。

    即使是杨玉环;也很明白这一点。总算李隆基还没有完全糊涂;要叶畅死守长安;而是让他见机行事;否则的话;听怕叶畅立刻会扔了长安往辽东跑。

    李隆基说到这里;也觉得不好意思;他又补充道:“许以全权;知京畿兵事;为代国公”

    “父皇”寿安听得这里;柳眉不禁竖了起来;这些爵赏;对现在的叶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李隆基真正要做的是;以某一亲王或王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叶畅为副元帅;统筹天下各镇兵马;但李隆基却没有做这任命

    想到自己与叶畅这些年来为了皇室所做的那么多事情;寿安突然间心灰意冷。

    “二十九娘;待此间事定;朕将赐婚;必风风光光将你嫁与代国公。”李隆基大约也知道女儿心里的伤心;抚慰了一句;然后转首四顾:“卓君辅”

    “臣在。”卓君辅一脸冷淡地出现在他面前。

    “朕听闻你乃少年英杰;当世勇将;朕特进你为羽林军正六品亲勋翊卫校尉兼昭武校尉;你领本部护卫朕西行……”

    “臣愿留在长安;接应叶公。”不待李隆基话说完;卓君辅便打断他的话:“臣奉命夺取金光门;此为叶公退路;若臣离开;此处复为贼人所得;则叶公与朝中大臣;无人能脱身”

    李隆基面上尴尬万分;他方才到此;见卓君辅指挥有力;爱惜其才;故此想要赐其爵禄;却不曾想;卓君辅根本不买他的账

    陈玄礼心中一动;他低声道:“陛下;此地……”

    话还没有说完;就听得东面泼天一般的声响;紧接着;四处都是呼喝声

    “怎么了?”此前李隆基等听得那手雷爆炸之声;但现在爆炸声止歇了有一段时间;现在怎么又传出这样的声音来?

    “安逆大军入城了。”卓君辅道。

    看着东面半边天空越来越亮;分明是许多火把点燃;李隆基脸色大变;他意识到;卓君辅的推测是对的;安禄山的大军;已经进入了长安城

    也就是说;长安城内安禄山的部队;不再是原先的万人;而会越来越多

    在天宝初年之时;长安城中的各支禁军加起来总数有十万人;但此后连年征战;禁军中的壮勇敢战之士;许多都被抽调到了边军之中;其中安禄山数次请调禁军精锐;李隆基都应允了;然后安禄山把这些忠于李唐皇室的禁军精锐一次次葬送在与契丹、奚人的大战之中。哥舒翰不顾叶畅的反对强攻石堡城;同样损失惨重;不得不在抽团结兵的同时;也抽调部分禁军去支援。然后程千里又将最后的数万禁军葬送在淮南;如今长安城里的禁军数量非常有限。

    凭着这有限的而且少经阵战的禁军;与安禄山的虎狼之军相抗;原本就是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安禄山的部队早有准备;而禁军此际各自为战十分混乱;根本组织不起来。

    “走……先走吧”李隆基一声长叹;双眼泪水直流;然后拨转马头;向着金光门行去。

    走了几步;他觉得有些不对;回头看来;寿安却在原地未动。

    “寿安;跟上朕。”李隆基道。

    寿安盈盈下拜;目中含泪:“女儿在此等候叶畅……父皇先走;请多保重

    李隆基不疑有他;点了点头;然后便离开。望着父亲身影越来越深入黑暗之中;寿安泪水涌了出来;然后以衣袖抹去。

    他们出了城门;杨国忠忽然道:“圣人;请遣勇士复入城中;将左藏库烧了;勿使资敌”

    李隆基心中此时也甚为愧疚;听得此语;摇了摇头:“不可;不可;贼既夺城;必有封赏;若烧了国库;便只能取之百姓。失德有罪者;朕也;岂可因朕之过;使百姓遭难不如将国库留给他们;元重困吾赤子。”

    杨国忠心里暗骂了一声糊涂;但李隆基既然说了;他也不好再进言。出了长安;向西过咸阳;此时天色渐明;他们渡过渭水上的一座便桥;杨国忠心中忧虑;有意留在后面;在过桥之后;他喝令士兵道:“将此桥烧了;以阻追兵

    那些士兵面面相觑;都有些不情愿。杨国忠大怒:“若令逆贼追上圣驾;你们负担得起么?”

    士兵们心中有气;只是觅来柴禾;准备将桥烧毁。见火势点起;杨国忠心中欢喜;上马向前;跑到李隆基面前表功道:“陛下;接下来可以稍稍安;臣已令兵士烧了那座桥;贼人便欲过河;亦需绕道了。”

    李隆基此时已经上了辙轨列车;闻言大惊:“此桥乃出京之必须之道;若是烧毁;京中百姓欲逃生;当如何逃走?而且叶畅还在后方殿后;怎么能烧此桥;令其陷入绝境……高将军;你速速回去;令人扑灭火势”

    高力士横了杨国忠一眼;从车上跳下去;要了匹马;飞奔回头。杨国忠讪讪道:“若是烧了桥;叶畅背水一战;或能得取全功。”

    李隆基又看了杨国忠一眼;没有作声。

    但杨国忠却觉得全身冰冷;因为李隆基这目光里;除了鄙夷与厌恶;再没有任何情谊。

    李隆基并不是真糊涂;只是年老之后;耽于享乐;不愿意亲理政事;现在虽然出于自保;他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叶畅;但还不至于想要叶畅的性命。

    杨国忠这番话;当着这么多将士的面说出来;可以说;已经触及了李隆基的逆鳞。若不是看在杨玉环面上;他立刻就要发落杨国忠了。

    即使如此;他心中也是不满;盘算着大局稳定之后;便要罢去杨国忠的宰相职务。如今天下动荡;也确实需要一个够分量的人物来承担罪责;杨国忠似乎就是最好的人选。

    至于空出的宰相位置;叶畅自然可以接任;不过这一次为了避免再出权相;当再安排一人制衡……

    李隆基心中所想的;杨国忠并不知道;但他知道自己此次拍马屁拍到了马蹄之上;心里越发忧惶。旁边的陈玄礼看到这一幕;若有所思;然后看了高力士一眼;高力士微不可觉地点了一下头。

    以他二人对李隆基的了解;当然知道;杨国忠现在是彻底失去了圣眷;即使是杨玉环;都未必能保得住他的官位了。

    陈玄礼心里也有自己的主意。

    此次太子政变能够如此顺利;杨国忠上了安禄山的当是其一;他陈玄礼亦有不小的责任。

    眼见李隆基年迈;为了子孙富贵;陈玄礼在暗中与李亨颇有往来。此次禁军中一些倒戈的将领;便是陈玄礼默许之下;李亨暗中安排的。

    陈玄礼原先以为;李亨只是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而安排些许人手;这是人之常情;他根本不知道李亨竟然有安禄山这么大的强援;否则也不敢给予这样的便利。

    若不是安元光临时发觉有问题;拉着他在僻静处询问;事情只怕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在逃难之中;故此无人追究;但事后;必然会清算此事;若是他不能将全部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去;就算到时未被重治;但失去圣眷是肯定的。

    想到这里;陈玄礼的目光就有些阴森。

    高力士神情依然;他不会选任何一边站;只会站在李隆基需要他站的地方

    他们逃跑途中各怀鬼胎且不提;只说金光门这边;在他们离开之后;大约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此时长安城都已经骚动起来;不少人自这西门外逃;若不是卓君辅等组织得力;只怕要将金光门堵住。寿安翘首东盼;终于看到自己熟悉的身影赶了过来;她连忙迎上去:“十一郎;你没事吧?”

    “没事……陛下呢?”

    听得叶畅询问;寿安心中羞愧;一时不知怎么回答。旁边的卓君辅道:“杨国忠以为长安不可守;唆使陛下西巡了。”

    “此时陛下还听杨国忠的?”叶畅吃了一惊:“高力士与陈玄礼如何说?

    “他们也赞同西去”

    “也罢;也罢。”听得这里;叶畅发觉寿安情绪不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确实是守不住了;我们也退吧”

    “十一郎哥哥”寿安忍不住呜咽着哭了起来。

    “莫哭;莫哭;咱们还会打回来的。”

    见寿安哭泣;叶畅手下诸将都是心怀同情;他们不敬李隆基;对寿安却还是怀着敬意的;卓君辅开口道:“城中民心在我;郎君又有掷弹兵为主力;何惧逆贼人多?”

    “我能击退安禄山;靠的是出其不意;他从来未曾见识过掷弹兵的厉害;一时不备;为我所乘;但是掷弹兵有几大弊端;若再战下去;必然会为其所觉。”叶畅见不只是卓君辅;其余人也都一个个露出想要与安禄山决一死战之意;心知长期以来战无不胜让众人有了过度自信;他解释道:“我们本钱少;若有失利;便是万劫不复;故此有的险可以冒;有的险不可冒。而且如今我们与逆贼之争;乃天下社稷之争;岂在一城一地一时?”

    “若是我们退出长安;太子窃取帝位;必号令天下;视我等为叛逆;那时当如何是好?”有人问道。

    “所以幸好陛下被救了出来;只要有陛下在;天下各镇;观望者居多;愿意从逆者少;最后还是我们与安逆决战。我们外有南霁云、高适和罗九河之助;内有我早先埋下的伏笔;在其余诸镇观望未定之际;便可以击败安禄山了。

    他一边说一边又拍了拍寿安的背;他的语气是如此自信;寿安听得终于有些心安;渐渐收起了泪水。叶畅回望了一眼长安;然后挥手道:“走吧;我们撤”

    他们这不足六百人离开长安;行动比起李隆基等是要迅速得多;但才离开不过二里许;便听得身后人喧马哗;显然;安禄山派出的追兵到了

    “安禄山果然不死心。”叶畅听得这些声音;笑着说道:“看来咱们还没有打痛他;唯有将他彻底打痛;他才会死了派小股部队来袭击之念……蔡晨果;你们准备好了么?”

    “已然备好。”蔡晨果响亮地道。

    卓君辅咂了下嘴;心里有些不乐;今夜之战;蔡晨果和他的掷弹兵算是大出风头;而他却几乎没有立下什么功劳。

    “此战最为凶险;安禄山敢再派追兵来;必然对掷弹兵有破解之道。”叶畅又转向卓君辅:“鼎臣;掷弹兵的保护;就靠你了”

    卓君辅闻言一乐:“终究还是要靠我们……郎君只管放心;必无所失”

    叶畅点了点头;又回头望了望:“你们猜;此次来者;是安禄山本人还是他的部将。”

    众人原本是有些紧张的;但听得他一一吩咐;不紧不慢;便稍稍放心;再听他有闲暇提这样的问题;更是觉得;他应是智珠在握。

    “走脱了郎君与天子;乃安禄山心腹之患;他必然自己亲来。”有人答道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卓君辅却是撇了撇嘴:“我料安禄山自己必定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