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69部分

盛唐夜唱-第369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寿安笑眯眯地道:“孔融七岁尚知让梨;女儿如何不知让座?”

    这话说出来之后;李顿觉不安;起身道:“还是儿臣为太子殿下让座吧

    在场诸人此时都有些发愣;这些年里;李与李亨关系日益恶化;夺嫡之事又起;而寿安在这些争执中一向是不选边站;无论是李亨还是李;都与寿安关系不是很睦。可今天在此刻;寿安却为李亨出头……莫非意味着寿安背后的叶畅;也做出了选择?

    杨国忠看到这一幕;心里冷笑起来。

    若是叶畅兵权在握;他明确选边的话;便是李隆基也要仔细思量一番。但现在叶畅已经被解职;居家闲人一个;只要自己腾出手来;就要将他彻底收拾掉;他选边站又有何能为?

    而且叶畅聪明一世;此时却是糊涂透顶;以他同李亨此前的恩怨;就算是选了李亨那一边;李亨又岂会接受?

    想到这里;杨国忠又有些好笑:何只李亨那边不会接受;李乃是他们杨家扶植与李亨争位的;因为杨家的缘故;肯定也不会真正接受叶畅。叶畅向来以谋略深远著称;可是在这皇储之位上;却是太短视了;将有可能的继承人个个都得罪透了。

    与杨国忠一般心情的是安禄山;他同样嘴角边噙着冷笑。

    他与寿安的关系就更恶;上回叶畅在车厢中动手打他;便是因为寿安的缘故。李亨……怎么会接受寿安和叶畅

    李的“谦让”没有被李隆基允许;李隆基仍然坚持他坐在杨玉环一侧;寿安便移到了更边上的位置;她才坐稳;就听得外边道:“太子殿下来了。”

    李亨神情慎重地走了进来;同样对李隆基、杨玉环施礼;在发现自己的位置被李占据之后;他神情顿时变了。李一瞬间觉得;自己的这位兄长面目狰狞可怕;宛若恶魔一般。

    这种感觉;让李心底最后的一丝愧疚也荡然无存。

    本来李与李亨的关系甚为亲近;李母亲去世得早;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李亨的东宫中由李亨夫妇抚养;同李亨的几个儿子一起长大。可是因为权力;因为那个金灿灿的天子宝座;如今算是彻底反目。

    在太监引领之下;李亨坐到了玉真和寿安之间;神情冷肃;再也不看永王一眼。旁边的玉真叹了口气;却没有说什么;寿安也很奇怪;在李亨未来之时替李亨说话;李亨来之后;却也是没有与他交谈一句。

    气氛之初是相当怪异的。

    后来酒宴上来;气氛才热闹起来;梨园的优伶伎人上来献技;而酒宴上诸人也频频举杯劝饮;一切仿佛又恢复到歌舞升平一团和气。

    长安城外;一队队人马无声无息地在大道上奔行;最初时他们是借助于尚未完全消失的暮光;在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后;他们就开始举起火把、灯笼。若是能居高临下;在高空中俯视;就可以看到;这样的人马;足足有数支;分别从几个方向;向着长安城迅速靠近。

    长安城内;虽然除夕之夜并不宵禁;可是路上早就没有了行人;平时这个时候尚灯火通明的酒楼歌肆;如今也已经曲终人散。不过千家万户;却是都挂起了灯笼;门口燃起了火堆;火堆旁还准备好了爆竹;只等着新年来临。

    也有大户人家;举族而饮;家中所养歌伎献艺;丝竹吟唱;远远传来;飘渺轻灵;让长安城宛若梦幻之中。

    只在一些街巷的阴影里;有三三两两的身影闪动;他们默不作声;快步而行;奔向的方向有各处城门、各个宫殿;还有各个衙所。甚至连安东商会驻长安的总会周围;也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些人。

    他们避开更夫的视线;偶尔被巡视的兵丁差役看到;也能拿出腰牌、令箭;证明自己是在执行公务。很短的时间内;他们就散布在城内的各处要地;包括叶畅的府邸外;也来了好几批这样的人物。

    叶畅躺在炕上;睡得正香。

    李怀玉紧紧抓着手中的短槊;站在寒风中;死死盯着叶畅的宅邸。

    转眼之间;也有近十年过去了;李怀玉已经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在军中的打熬;让他身体健硕;浑身上下都是力气。而对叶畅的痛恨;也让他在这样寒冷的夜里;仍然觉得热血沸腾。

    他又想起自己的表兄侯希逸;当初在辽东时;叶畅将侯希逸杀死;让他失去了依靠。好在安禄山赏识他;让他从军;打拼了这么多年;总算也升为一个裨将。若是他表兄不死;李怀玉深信自己此刻官职远不只裨将。

    在这些年里;李怀玉可是不只一次想要报仇;但是仇人太过强大;叶畅身边的兵越来越多;官也越升越大;就连安禄山都奈何不了他;甚至被他当着皇帝的面痛殴

    原本李怀玉还以为;自己这一世没有指望再复仇了;却不曾想;安大夫竟然还有这样一个计划

    想到这里;李怀玉无声无息地狞笑起来。

    叶宅当中;熟睡着的叶畅翻了个身;在栗援的催促下起身:“几时了?”

    “刚到子时。”

    “大伙都起来了?”叶畅又问道。

    “都起来了。”

    叶畅穿好衣裳;不紧不慢地走到了自家堂前;院子里的火堆还很旺;在火围旁边;二十余个少年危襟正座;每一个人厚厚的棉衣下;都罩着铁甲。

    辽东使用水力锻锤而成的钢甲;虽然没有大唐著明的明光甲那么漂亮;但是轻巧结实;同样的份量厚度;防御力比起明光甲要超出一半。作为胸甲;恐怕是这个时代最为出色的。

    “大伙辛苦了。”叶畅向众人道。

    “原本就要守岁;算不得辛苦。”杨帆抢着回应。

    “今夜若是无事就好……若是有事;就全部要拜托诸位了。”叶畅道。

    “郎君哪里的话;咱们的性命都是郎君的;需要用时只管取去就是”有人答道。

    “我可不希望你们这么早就丢了性命;我花了那么多精力人力和钱财;让你们学了那么多东西;是盼着将来有一天你们能有大用。但是大伙都知道;即使是咱们辽东铁坊锻打出的钢刀;也唯有磨开锋之后才算锋利……你们就是学得一身本领;也需要在事情打中打磨之后才算真正成才。此次之事;便是磨砺你们的最好时机”叶畅道。

    “是”众人齐声应道。

    “蔡晨果”叶畅呼道。

    “在”

    杨帆有些好奇地看向自己的这位同窗;天宝十一载时;他们两个;再加上一个现在不在场的岳曦;三人代表旅顺书院与国子监算学馆较量了一回。那次之后;三人就更奔东西;岳曦先给叶畅当了一年半的幕僚;现在则在修辙轨。杨帆入了军队;这几年也算是屡立战功;在辽东军中冲到了中层。唯有蔡晨果;在那之后;就象消失了一般;直到近日;杨帆才见到他。

    询问这几年他的经历;他也只是笑而不谈;但从他的气势来看;他应当是肩负了重任。

    “你都准备好了么?”叶畅又问道。

    “都准备好了;郎君请放心”蔡晨果略带骄傲地回答:“我与我之部属;全部准备好了”

第465章 当知太宗见高祖() 
子夜来临的时候;兴庆宫里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眼见新岁将至;众人纷纷举杯;向李隆基说吉祥祝福的话儿。李隆基也兴致勃勃;来者不拒;那玻璃杯里的温酒;他已经喝下去了好几杯。

    杨玉环一直在为他添酒;李隆基时不时悄悄抓住杨玉环的手;两人含笑对视;心中当真愉悦。

    “儿臣恭祝父皇寿比南山;恭祝娘娘姿容永驻……”一番善祈善祷之后;永王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宫中宴饮;所喝的并不是叶畅弄出的烈酒;而是比较温和的黄酒;因此他虽然已经多喝了几杯;却并没有太多的醉意。

    “也祝吾儿新年之中心想事成。”李隆基含笑尝了一口杯中酒。

    李大喜;他心想之事是什么;李隆基知道得很清楚;这一句话说出;在李看来;就是某种承诺

    他情不自禁地看向太子李亨;李亨恰恰坐在灯光的阴影之中;虽然玻璃罩的马灯隔绝了风;火光不会跳动;但李还是隐约觉得;自己皇兄面上象是有阴影在扭曲抽动。

    “儿臣也有些话要说与父皇、娘娘听。”李亨见李望过来;他放下酒杯;缓缓说道。

    空气似乎凝固起来;众人的目光;都情不自禁转到了李亨面上。

    此时钟鼓声突然响起;那是新年到来的声音;黑夜中这声音分外响亮;震得众人一时间都听不到别的事情;而李亨也闭嘴不言。

    大殿之隅;陈玄礼悄而无声地退了出去;当他退出宫殿;来到院门口时;看到安元光便立在那里。

    见陈玄礼出来;安元光拱手行礼:“大将军;新年安好。”

    “新年安好。”陈玄礼点了点头;就要再向外行去;但安元光却跨了一步;将他阻住。

    “你这是?”陈玄礼有些狐疑。

    “卑职还有件事情;要向大将军请教;请大将军随卑职来。”安元光甚是恭敬地道。

    陈玄礼跟在安元光身后;走了几步;他渐觉不对;忽然停住:“元光;这是去哪?”

    “请大将军随我来就是。”安元光笑眯眯地道;神色间带着一股神秘。

    陈玄礼原本有些怀疑;但见他神态自若;又想到这里终究是皇宫之中;于是放下心来;随着他一道走到了僻静之处。

    “究竟是何事?”见安元光停下脚步;陈玄礼问道。

    “今夜宫中恐有事变。”安元光抬起脸;目光炯炯盯着陈玄礼:“某只想问陈公;你是否知道此事”

    陈玄礼浑身一震;双眸瞪得老大。

    几乎同时;宫外;那群原本散布在大街小巷之中的身影迅速聚集起来。他们纷纷向着各处要地冲去;随着他们的动作;叮当的金属撞击声不绝于耳。

    大殿之内;李亨抬起头;可能是他这一生中第一次平视自己的父皇:“儿臣有一个问题;想要问父皇;儿臣为太子;依礼当居父皇、娘娘之侧;永王不过是一亲王;为何坐在了那个位置;而儿臣却坐在此处”

    李隆基原本勉强还挤出笑容的脸上;已经完全麻木;再无半点温情。他昏黄的老眼;闪烁着森冷的光;阴郁地看着李亨。

    “太子是对现在的位置不满么;是不是想坐一坐朕的位置?”李隆基缓缓道。

    他心里觉得很奇怪;一直以来;李亨就是一个虽然有些野心;却极为懦弱的人;至少在李隆基眼中是如此。正是因此;所以面对李林甫时;太子几乎是溃不成军;在心腹皇甫惟明、韦坚等被处置之际;他也毫无还手之力。

    可是今天;太子的神情却与往常有些不同。

    “儿臣不敢;儿臣想坐的……只是应当属于儿臣的位置。”李亨有些怆然:“父皇;这些年来;儿臣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虽然谨慎自持;可是父皇身边;却总有小人奸臣屡进谗言;离间天家父子之情……”

    听到李亨这样说;杨国忠心里顿时有些急;他坐正身躯;怒斥道:“殿下此何言也;莫非得了失心疯;方有此目无君父之语?”

    太子目光一转;到了杨国忠身上;毫不掩饰自己的厌恶与仇恨:“杨国忠;便是奸佞之辈;父皇用此佞臣;致使国家上有天灾下有兵祸;父皇当斩之以安天下”

    杨国忠脸腾的一下就被血色充满了。

    他原本不是个城府深的;虽然有些小聪明;却并无大智慧。李亨的异样反应;在他看来;就是临死前的最后疯狂

    李隆基让永王坐在原本该是李亨的位置上;这表露出的意图很明显了;李亨也明白这一点;他已经退无可退。自古以来;不曾听说过被废斥的太子能有好下场的;这等情形之下;李亨自然要发作。

    但他的发作;却只能让李隆基更为愤怒。或许原本李隆基只是有换太子的意向;因为他的发作;反而变成了决定。

    “臣自为官以来;对陛下忠心耿耿;为大唐社稷呕心沥血;不意竟致太子殿下视为奸佞。臣有罪;当受罚;愿请罢臣宰相之职;以安殿下之心。”杨国忠离开自己的位置;拜倒在中间。

    这是以退为进;现在这种情形之下;李隆基根本不会准他辞职。

    果然;李隆基安慰道:“卿何出此言;卿于大唐之功绩;朕都看在眼中;太子一时糊涂之语;卿勿放在心上。”

    “太子乃国本;大唐储君;于系社稷;岂可有糊涂之语”杨国忠听得此语;进言道:“今日原是元旦之时;君臣同乐之际;太子却口出狂悖之语;臣细细想之;以往太子谨慎;今日却这般;当是得了疯癔之症。臣请召御医;为太子诊断”

    须得“被精神病”绝非后人首创之借口;杨国忠就打算让李亨“被精神病”。大唐不可能用一个疯子为太子;这也可以给李隆基一个换太子的借口。

    杨国忠一边说;一边向着在场诸人暗使眼色;在场诸人中;与杨国忠关系亲近者并不只有一个;这个时候;大伙一齐使力;很有可能就推动李隆基行此事了。

    众人当中;最有力者;当属安禄山。

    杨国忠正在使劲向安禄山使眼色;然后看到安禄山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