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360部分

盛唐夜唱-第360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生故弄玄虚;为独尊儒家而巧言说动汉武帝;算不得道统传承。不过他虽是狡辩;却也有歪打正着之处;其大一统之说;倒是暗合三圣道统。”

    “哦;此言怎讲?”

    “三圣道统;说来说去;只有二字;利民。”叶畅徐徐说道。

    李泌听到这里;心头象是惊雷响起;震得他双眼圆睁神荡魂驰

    叶畅此前的论著之中;其实对三圣道统有所解释;但“利民”二字;有如画龙点睛一般;让李泌对此前对道统不解之处;霍然开朗。

    燧人氏钻木取火;为的是利民。伏羲氏结绳记事;为的是利民。神农氏遍尝百谷;为的还是利民

    不利民者;便是冠冕堂皇巧言令色;无论是编排上什么大义名分;终究是谬种流传。利于民者;哪怕一时沉沦于下;为牧奴、窑工;亦将青史称颂

    “江与河;乃华夏两条血脉;只是江河时有泛滥;天下时有水旱;当此之时;一地一域之力;不足以赈灾安民;故此华夏须为一统;此董生歪打正着之处。”叶畅又道。

    李泌眼波微动:“故此禹治水而家天下…这家天下替公天下;并非为私;而是为公?”

    “在启;家天下为私;在禹;家天下为公。”叶畅道。

    “还有呢;叶公还有未尽之言”

    “天下万国诸族;非唯华夏一隅;若是华夏分割;兄弟阋于墙;则边患必起。周时有犬戎猃狁;秦汉有匈奴;我大唐先有突厥后有犬戎现又有大食;未来又有契丹、女直等等胡乱。若华夏不能一统;则亡族灭种之祸;不过旦夕之间”叶畅道:“故此华夏一统;非为应对天灾;亦为应对人祸。”

    此时离五胡乱华尚不遥远;李泌很理解叶畅所言;回顾历史;情不自禁点头:“正是;正是”

    他听叶畅谈论道统;只觉得句句真言;字字珠玑;每一句都发前人所未言;却又暗合青史;隐喻天道。听着听着;反倒把此行真正目的忘了;待回想起来时;时间不知不觉过去许久;一轮夕阳;悬于西面;透过玻璃窗子;将金色的阳光洒在叶畅身上。李泌向叶畅望去;只觉得眼前这肃容端坐之男子;光芒万道;宛若天人。

    “叶公提出此道统之论;几近圣矣。”他忍不住说道。

第455章 前途至此心茫然() 
对李泌来说;叶畅的道统论就象是推开了一扇窗子;一个全新的世界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之一;自然知道;若这道统论真的大行于世;会给旧有的认知体系带来多大的冲击。

    甚至会从根本上冲击儒家的思想和正统地位;把华夏重新拉回百家争鸣的时代。

    不过李泌这个人;半道半儒;虽然以道掩其形以儒为其骨;却不是很有门户之见;所以对叶畅这种做法并没有太大的反感。就道统论又向叶畅请教了一些问题之后;他终于转入正题:“以叶公所见;学有道统;那么不知道国家是否有道统?”

    “有”叶畅毫不犹豫;近乎斩钉截铁地道。

    “那道统有正统;亦有谬种曲解;国家之道统是否也有正统?”

    李泌这话;让叶畅终于稍稍停了停;看了看李泌;然后笑了起来:“原来李公是在这里等我。”

    “叶公智虑深远;天下无双;山人自然是瞒不过叶公的。”李泌也不否认;只是坚持着问道:“叶公;还请为山人解惑。”

    “此前我说了;所谓道统;不过二字;利民。利民则正;不利民则误;上自天下道统;下至国是政略;皆是如此。”

    听到叶畅这样答;李泌心里又是一喜∶“叶公果然近于圣矣;既是如此;太子殿下身系万民之望;他若能顺利登基;天下自然安宁;正合叶公所言刂民;。叶公;山人也不隐瞒;太子以为叶公有宰相之能;愿以孔明、安石之任托付于叶公”

    他说得毫不掩饰;也是因为他知道叶畅绝对不会到李隆基面前去泄露这番话的。叶畅听完之后笑了两声;这声音让李泌觉得极是异样;他讶然相望;却发觉叶畅面上神情已经收敛下来。

    “既然殿下愿弃前嫌;叶某岂有不效力之理?”叶畅一脸诚挚地道:“李公的意思;叶某完全明白了;请李公放心就是;叶某效忠于华夏道统;绝无二意”

    李泌绝对不傻;他是这个时代最聪明者之一;听出叶畅话中隐隐还含有别的意思;他心里微微一动:叶畅心中所想;与他口中所言未必是一回事!

    不过他原本也就不指望着能一次说服叶畅;在他看来;如今叶畅处境艰难;他替太子表露出招揽之意;只是打好一个基础;真正要收服叶畅;还必须是待太子登基之后。以李泌对李隆基的寿命判断;这应当还有三五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太子可以加深与叶畅的关系。

    两人议定;李泌连夜又赶回长安。听得他离开洛阳的消息;叶畅冷笑了一声:“也不知他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无论他真不知还是假不知;郎君都不可为其言辞所动;太子其人;刻薄寡恩;为其权位;抛妻弃子亦无所惜。郎君与之仇怨早结;若能化解;几年前就当化解了;何须至如今?而且;天宝十一载西马场之事;李泌参与其中;他今日亦未说明;定是心中有鬼”

    栗援虽然在叶畅身边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参与的机密事情却是不少;因此很多事他都知道。叶畅听他如此说;不由笑道:“你担心?”

    “以小人职责;原本不该胡乱说话;但此事于系重大;小人不得不进言

    叶畅又看了栗援一眼;见栗援神情认真;便微微点头:“我知道;你放心就是。”

    叶畅很明白栗援为何会进言;现在;以他为核心的一个利益集团已经稳定下来;象栗援;若是叶畅能身居高位;那么今后自然就可以水涨船高;无论是个人的权势还是家族的富贵都有所保障。相反;若是叶畅出了什么意外;或者叶畅的事业受到重挫;他们作为叶畅一手培养出来的人才;即使为别人所用;也休想受到十足信任。

    所以即使是为了其个人私利;栗援等都要努力推动叶畅的事业向前发展;有时叶畅甚至想;若他自己成为自己事业的阻碍;这些以他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也会想法子影响甚至控制住他;让他不为阻碍。

    他放出了一个奇怪的生物;现在还很弱小;可终有一日;这个生物会大得让他本人也不得不顺应的地步。不过叶畅对此并没有太多的抵触;也许用不着等到那一天;他就已经功成身退了呢。

    “事情总得往最坏处想;李泌此次前来;最坏之处;就是替李亨来安抚我。李亨急于安抚我;必然是因为他要有什么举动;否则的话;他应当做的不是安抚我;而是推动我与杨国忠相斗才对……他能有什么动作?”

    叶畅收住心神;将精力集中于太子李亨等人的实际打算来。他在长安城中有不少眼线;也能得到许多重要情报;从这些情报中;他可以分析出许多事情。但是他的情报网再厉害;也做不到无孔不入;故此有些问题;他也只能打探到风吹草动;却离真相还很遥远。

    叶畅的病情得到确认之后;朝野之中;似乎都松了口气;天宝十四载十二月一日;眼见年底将至;朝廷的钦使再度来到洛阳。

    “圣人欲进叶公为郡王、兵部尚书;诏叶公回京?”

    这个消息随着钦使的到来;很快就传遍了;没有一人觉得才三十岁的叶畅升到这一步有什么问题;相反;大伙还都有些惋惜:朝廷终究是小气;以叶公功劳才能;应当入进为相才对;虽然兵部尚书往往就是宰相所兼任;可毕竟在此次诏谕之中;并没有说让他入朝为相。

    颜真卿此时正好到洛阳公于;闻讯之后;他立刻来求见叶畅。

    “此事是真是假?”他性了耿直;与叶畅又是旧交;说起话来便不加掩饰;直接向叶畅问道。

    叶畅笑着点头:“倒是真的;不过我对兵部尚书之职并无兴趣;我宁可做工部尚书;继续修辙轨。”

    颜真卿沉默了会儿;然后抬头道:“叶公;你我多年旧交;我知道你才学渊博;故此有些学问上的事情;欲向叶公请教。”

    “哦?”叶畅笑了;前有李泌;现有颜真卿;他们都来请教学问;这倒还真巧。

    “昔日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为何韩信封齐王而身死;张良为留侯而善终?”

    叶畅原本是侧坐的;听得颜真卿此语;顿时坐正起来;双目炯炯;瞪着颜真卿:“颜公是听得什么消息?”

    “只是想当然罢了。”颜真卿垂下眼:“兔已死;鸟已尽。”

    叶畅用手指头轻轻敲打着案几;许久没有开口。

    朝廷的意思;其实聪明人都猜得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是当皇帝的传统。只不过是烹是藏;却要看臣子聪明不聪明。

    颜真卿自然希望叶畅聪明一些。

    “以颜兄之见;我当如何是好?”

    “入长安;称病不朝。”颜真卿直视叶畅:“交出兵权;以待他日。”

    他说时盯得叶畅紧紧的;仿佛要从叶畅的神情里看出他真实的想法。但是叶畅神色并没有什么异样;好一会儿之后;叶畅缓缓道:“杨国忠欲杀我;如之奈何?”

    “什么?”颜真卿大吃一惊。

    “此次召我入京;便是杨国忠欲杀我。”叶畅神态终于露出一丝苍凉:“他自知争不过我;哪怕我退一步;他为绝后患;也不欲放过我。”

    “天子如何容他如此”颜真卿大怒:“天子圣明;如何;如何……”

    “天子疑我;前些时日;二十九贵主亦遣人来对我说;让我回辽东避祸。”叶畅缓缓道:“你说我称病致仕;返回辽东;如此可否?”

    颜真卿嘴巴轻轻动了一下;轻声道:“此下策也。”

    这确实是下策;若是放在平定中原之乱前;叶畅倒还可以躲到辽东去;躲个一二十年;等中原人们渐将他遗忘之后再回来。可是现在;他立下盖世奇功;功高难赏;缩回辽东去;几乎就是打李隆基的脸;让全天下人都知道;李隆基容不下功臣。

    对于李唐皇室来说;他最好的结局就是回长安;然后被圈养起来;或者某一天饮了杯酒后暴毙

    杨国忠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些肆无忌惮。

    “我留在洛阳;称病不还;如何?”

    “亦下策也。”

    留在洛阳称病不去长安;也就意味着毫不掩饰他对皇家的怀疑;而杨国忠便有了借口;安禄山为何现在还在长安;不就是为了震慑他么?

    “所以我还是非去长安不可啊。”叶畅缓缓说道。

    天宝十四载十二月二日;叶畅从洛阳动身;开始启程赶往长安。颜真卿在洛阳车站送他登上辙轨列车;看着这车远去;渐渐消失在林木之后;他神情惶然;不仅仅是为叶畅的命运;也是为自己的未来。

    或许还有大唐的未来。

    十二月五日;叶畅到了骊山;在这里;他也得到了李隆基的旨意:随侍伴驾;前往骊山行宫。

    骊山温泉宫天下闻名;叶畅虽非初次前来;但到这里一见;还是觉得巍峨雄壮非同一般。而且这几年;靠着叶畅、杨国忠的奉承;李隆基用了不少财力来改造骊山行宫;再加上京中权贵纷纷在此辟园建屋;苑囿山石连绵不绝;当真是一处休假胜地。

    “叶公请随我来……”

    为叶畅领路的是个小太监;在叶畅下了肩舆之后;便一直是他为向导。不过并没有走多远;迎面便看到一顶肩舆停着;然后叶畅听得一声喝:“叶十一

    声音清脆如铃;紧接着;一脸气鼓鼓模样的寿安从一棵树后露出脸来。

    “原来是二十九贵主;吓我一大跳;还以为从山里出来一只母大虫呢。”叶畅笑吟吟地道。

    寿安闻言更怒;厉声道:“过来”

    “不过去;看殿下这模样;就算不吃人;也要打人”

    在叶畅眼中;寿安仿佛还是当年十二三岁时的小模样;人前小心谨慎;在自己面前却是跋扈凶悍;但内心却又敏感纤微。不过他忍不住要小小地捉弄一下对方;或许也唯有对方;才让他对李唐宗室还保留着一丝好感。

    “你不过来;我就过去”寿安气得劈手从一个太监手中夺来拂尘;拎着衣角向叶畅奔去;叶畅转身就逃;却没有逃得太快。身后的小太监也要追上去;却被寿安的伴当拦住了。

    “圣人要见叶公……这如何能耽搁?”那小太监跺脚道。

    “唉;你既在圣人身边;莫非不知道叶公与殿下的事情?叶公为了殿下;可是敢对圣人握拳头的……”寿安的伴当笑嘻嘻地道:“他们许久不见;打闹一番乃是常事;你去凑什么热闹;当心脑袋”

    那小太监心里有些急;却也不敢真去追;只能远远看着;便见寿安追上了叶畅;拂尘伸出去便抽在叶畅的背上;叶畅一边躲一边笑;嘴里似乎还在说什

    他却不知;这对看似在打情骂俏的人;说的却是严肃无比的事情。

    “你还来于什么;我不是让牛天齐与你说;叫你速还辽东么?莫非牛天齐没有把我口信带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