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269部分

盛唐夜唱-第269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军未乘胜追击;证明他们的主帅并没有因为胜利而骄狂起来;阁罗凤很清楚;唐强而南诏弱;南诏获胜的唯一希望;就是唐人能够犯错。

    “带我出去看看将士。”犹豫了很短的时间;他对罗时道。

    罗时领着他到了外边;那随他逃回来的五千军士;如今正横七竖八躺在地上。云南此时气候温暖;故此不用帐幕;一些伤兵在呻吟;而在战斗中失去亲友的则在哭泣。

    完好的士兵则在窃窃私语;他们的话语里总是离不开“神明”、“妖术”、“诸葛丞相”之类的话语。

    明明气候温暖;阁罗凤还是觉得冷;仿佛是雪山上吹来的寒风;让他瑟瑟发抖。

    敌军强大;己方士气低落;不宜再战……而且叶畅既然未曾骄狂;那么就想办法让他骄狂起来。他若不骄狂犯错;自己完全没有胜算

    下定决心;阁罗凤下令道:“传令全军;咱们退”

    “退?”

    “滇南泽附近尽是平地;少有山峦;无险可守;非战之所;退回苍山洱海;咱们背枕沧山;面朝洱海;扼守龙首、龙尾二关;唐人就是来十万兵马;也寸步难行”

    他命令一发出;周围诸将都悄悄松了口气;阁罗凤意识到这一点;心中更是担忧了。

    只是一战;若加上前锋的袭击战;最多只能算是两战;唐军就把自己一方的将士打破胆了……

    南诏国小力弱;即使阁罗凤整合乌蛮、白蛮;强行从各部征发不少兵力;对外号称是十万;实际上兵力只有三万;今日一战;便损失超过五千;虽然其中阵亡者可能不过是两三千;但对于阁罗凤来说;也是伤筋动骨。

    次日早;叶畅起得床来;出了自己的中军帐;开始在寨中活动手脚。每个见到他的将士;都亲热地与他招呼;向他行礼;他也面带微笑;一一还礼。

    空气中有牛肉的香味;那是伙夫们在煮早饭;这滇南泽原本是白蛮爨氏治下;爨氏又是流落于此的汉人后裔;故此农耕也相当发达。他们在滇南泽附近养牛;这些牛散入湖泽之中;渐渐变成了野水牛。南诏来此;少不得捕获一些;原本是想充作军食;结果却便宜了唐军。

    叶畅小跑一圈回来时;那牛肉汤已经煮好;香气扑鼻;让人食指大动。唐军营地之中;到处欢声笑语;大伙分着肉汤;吃着面食;一点临战的紧张感都没有。

    这些时日;叶畅将古代名将的行为学到实处;将士们不吃饱;他是不会端起确定的。故此待将士都吃完了;他才提起筷子;正欲吃时;却见王天行引着几个人过来。

    “这是?”叶畅有些讶然。

    “此人等皆是益宁城中百姓;说是有紧急军情禀报大使。”

    听得眼前这个少年将军便是唐军统帅;这几人神情都甚为惊讶;甚至面面相觑:难道就是这个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击败了昨日还不可一世的阁罗凤?

    “见着我家大家;还不下拜行礼?”带他们来的王天行见这几人如此模样;顿时不满。

    如今王天行对叶畅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故此见不得别人不敬。那几人被他一喝;顿时拜倒下来。

    “汝等何许人也;为何见我?”叶畅一边喝着汤一边问道。

    “小人等乃益宁百姓;因着南诏叛唐;小人等不得不屈身事贼;如今贼已宵遁;小人等特来禀报大使;请大使入城”

    “宵遁?”叶畅闻言神情一动。

    “正是;昨夜到夜中时;逆贼拔营而去。”

    这些当地百姓;既有白蛮;也有汉人;原本阁罗凤是欲将他们尽数掠走;但念及带了百姓行军艰难;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打算。

    听说南诏败退而还;周围的将士都甚为欢喜;一个个眼露光芒;纷纷向叶畅请战;要即刻前去追击。叶畅却没有回应;只是问了问这数人益宁城中的风土人情;然后将他们打发走了。

    “大使;请以我为先锋;必取阁罗凤首绩来”王天运在他们走后;便向叶畅请战。

    ∷更新快∷∷纯文字∷

第346章 彩云之南可筑城() 
王天运心中有自己的算盘;这些时日从叶畅的口气里;他听出叶畅并无在剑南久留之意。

    而现在的剑南节度使杨钊;亦不会在剑南呆长久。那么;剑南到时会空出一大堆位置。

    听得他请令;叶畅却只是一笑:“阁罗凤已破胆矣;如今要做的;不再是正面作战了。”

    王天运讶然;见叶畅又开始吃东西;他不敢说什么;叶畅吃完之后;才骑着马;带着诸将等出了营寨。

    他们并未行多远;叶畅经马鞭指着西南方向道:“你们观此地;沃野千里;在种耕作开垦;十万人之粮亦无忧矣。”

    旁人不明白他的意思;李白性子最跳脱;顿时想到一件事情;吓了一大跳:“你欲在此建城?”

    “正是;若我以辽东分田之策;自蜀地移民实边;你们以为此城可建否?

    这个位置;大约就是另一世中昆明所在之处。只不过昆明之前身;乃是南诏所建拓东城;是在南诏对这一块的统治稳定下来之后的事情。此次叶畅既然来了;要彻底解决掉西南边陲问题;就提前将昆明建城之事提上日程。

    “建城可不是朝夕之事……”

    “我知道;如今我手中有兵三万;随后还有大军来援;一人一石;这城也初具规模。至于增扩之事;交由后人去办就是。”

    “大使所言极是。”

    这滇南泽;便是滇池;水草丰美;周围是难得的小盆地;故此在这里建立一座汉人的城市;绝对可以做到。

    “太白兄;建一座城;那可是青史留名的功绩;这等功绩;在你手边;你是要还是不要?”

    李白对自己的处境很明白;他这个年纪;就算是仕途自此一帆风顺;也不大可能入主中枢;那么成为一方诸侯名垂青史;便成了他政治上的追求目标。听得叶畅这样说;他精神一振:“你的意思?”

    “此城之事;便交与太白操持;如何?”

    或许是另一世的影响;叶畅一直希望能帮助李白一把;哪怕明知他不是个适合日常庶务之人;叶畅也毫不犹豫邀请他来到剑南。李白一路上虽然没有真正帮上什么忙;但写出了不少诗;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叶畅并未闻过的。

    哪怕只为着李白留下的这么多壮美诗篇;叶畅也觉得;带着他来值得了。

    “真……真与我?”

    李白不傻;叶畅对他实际能力的不信任;他心中很清楚。此刻听得叶畅这般说;禁不住有些口吃;指着自己的鼻尖道:“真是我?”

    “正是;请蔡智华助你”叶畅道。

    “钱粮呢;若有足够钱粮;我便筑此城了”李白深吸了口气;然后坚定地道。

    “钱粮很快就到了。”

    “很快就到了?”众人面面相觑。

    旁边的蔡明忍不住插口道:“大使;这……军中粮饷;不可挪用啊”

    “只靠着军中粮饷;哪里能成事?”叶畅笑了:“智华只管放心;绝不会挪用军中粮饷。”

    “那只靠着这些军士负石建城?”

    “也不是;军士最大的作用;还是作战;我会将军士分为三部;一部继续西进;一部帮助筑城;还一部轮休;每两个月轮换一回。”叶畅道。

    “那人力?”

    “自然由当地百姓来承担……智华;莫急着劝谏;你放心;我不是强征他们服役;而是凭借自愿;凡是来此者;皆可得钱粮。”

    蔡明一听说要用当地百姓来筑城;顿时就急了起来;滇南泽附近;汉人少;蛮人多;便是有些汉人;也属于蛮化了的汉人。若真强征其服劳役;这些人必然与蛮人勾结;甚至背唐投诏。

    可叶畅仿佛看出他想劝谏一般;抢先将自己的方法说了出来。

    给钱给粮;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问题不那么尖锐激化;可这也产生了新问题:钱粮何来。

    “当真有足够钱粮来此?”蔡明问道。

    “你只管放心吧;若说别的事情还有可能有问题;事涉钱粮;叶十一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旁边的李白笑道。

    他眼中闪闪发光;仿佛猜出了什么。

    “看来太白对我倒是有信心。”

    “我已知知道你是怎么做的了。”李白盯着叶畅:“十一郎;你对人心把握之强;当真是……当真是举世无双。特别是对商贾之心……实在是佩服;佩服”

    他说到“商贾”;叶畅便知道;李白是真正懂他的计划了。

    数日之后;成都;杨国忠府。

    自从来到成都之后;杨国忠的心情就一直非常不好;他每天都想回到长安;但是他明白;只要李林甫在长安一日;他就别想那么容易回去。

    每隔几日;他就有一封信送往长安;这些信都不经过兵部;而是通过杨家姐妹的渠道;直接送到了李隆基案前。

    而杨玉环与杨家姐妹;也利用一切机会;在想法子将他召回长安。

    杨钊被李林甫赶出长安的事情;对于杨家姐妹的打击甚大;那些原本对她们退避三舍的权贵们;如今也有胆量与她们较一较力了。

    “当真是胡闹”

    心情烦躁的杨钊将手中的公文一扔;怒骂了两声。

    周围的仆役们都大气不敢喘;呈上公文的小吏更是缩头缩脑;生怕被杨钊牵怒了。

    “侍郎为何发怒?”

    这个时候;能够说上话的;就唯有鲜于仲通了。

    鲜于仲通与杨钊的关系非同一般;此时虽然因为鲜于仲通吃了败仗连累了杨钊;但念在旧日之恩份上;杨钊仍然留他在府中;算是戴罪立功。

    “你且看看;真是乱来;跑到滇南泽去建城……他还嫌是非不多么?”

    鲜于仲通将那公文拿起来;公文乃是叶畅遣人发来;内容就是询问当地土人;得知滇南泽沃野数百里;宜在泽东筑一城;以为大唐控制云南之基石。

    在叶畅的这份计划中;将在云南筑两座大城;一在滇南泽东;一在洱海之西;两城互为犄角;迁内地汉人入住;再以亲近顺从大唐的熟蛮为助;于各处种植甘蔗;熬取蔗糖。

    “滇南泽东……那就是昆川;洱海西则是……就是太和城啊。此两处地点;确实乃是云南最适宜农耕居住之处;若真能得此二城;再能安抚山蛮;则云南永为大唐州郡矣。”看完之后;鲜于仲通淡淡笑着道。

    他在剑南为任数年;又曾对南诏动兵;这些地方;不用看图也知道在哪儿

    听他这样说;杨钊不满地道:“鲜于公;你当真如此以为?”

    “计是好计;只可惜纸上谈兵罢了。”鲜于仲通略有些不屑地道:“且不说昆川;单说太和城;皮罗阁以之为王都;背苍山而靠洱海;拥龙首、龙尾二雄关;乃南诏腹心之所在;岂易取之”

    “你以为叶畅不是阁罗凤对手?”

    “我督六万精兵;尚且为南诏奸计所害;吃了一场败仗;叶畅只领兵三万;能有何为?”

    “你不看好他此战?”

    “自然是不看好;听闻他在辽东做了不少事情;可此地不是辽东辽东不过是稍寒;冬日来得早些罢了;而云南却是瘴疠毒虫之地;我当初之败;有近半军士伤亡便是因为瘴疠毒。辽东虽有些山;却不如云南山高路险;辽东我大唐军士可以展开作战;云南却地无寸平路无尺直;兵力再多也没有用处。蛮人生长于斯;翻山越岭有如猿猱……”

    鲜于仲通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他将蛮军的优势、唐军的劣势都分析得极为到位。心情烦躁的杨钊越听越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而这种感觉让他更为烦躁:若是叶畅不能胜;岂不意味着他这个剑南节度使还要继续当下去?

    这个时候;他猛然想起当初李林甫对他拉叶畅下水毫不阻拦;甚至隐隐推一把的情形。

    或许那个时候;李林甫就想到了这一点;叶畅胜;则是李林甫女婿立功;叶畅败;则是他这个举荐叶畅的人背黑锅。他举荐鲜于仲通而鲜于仲通败绩;举荐叶畅而叶畅又负;若真如此;叶畅固然前途就此黯淡无光;他杨钊的大好前程;岂不也要葬送于此?

    “别说了。”

    “侍郎;我不说倒无所谓;只不过;你要早些做好准备;只怕用不了多久;就要你收拾残局了”鲜于仲通又道。

    他自己输了一阵;自然不愿意看到叶畅轻易取胜;心里多少有些诅咒之意

    “准备……”

    “侍郎侍郎”杨钊话音未落;外边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声;紧接着;一人快步走了进来。

    “崔司马;有何事?”

    来人乃是蜀郡大都督府左司马崔圆;他原是李林甫手下萧炅之党羽;但是见杨钊有取代李林甫之势后;便转投杨钊门下;甚得杨钊信用。此次杨钊来蜀;带的从员不多;他便是其中之一。

    “捷报;捷报啊”崔圆兴致冲冲进来;将手中的一份羽信递了上来:“叶大使于昆川两败诏蛮;斩首三千;生俘五千;逆贼阁罗凤已自益宁败退”

    “什么?”杨钊与鲜于仲通齐齐失声。

    就在方才;鲜于仲通还在说叶畅必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