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210部分

盛唐夜唱-第210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包里拿出行军于粮;也就是炒米;然后从一旁的锅里舀了葫水;就着已经冷了的开水;那炒米嚼起来嘎崩脆;仿佛有了鸡肉味。

    “司马醒了”他吃到一半;王昌龄也拿着个葫芦过来;装好水边吃边道

    “王公觉得如何;身体还承受得住吧?”叶畅关切地问道。

    “呵呵;我身体强健;莫看我年老;比起张公可是要好得多。”王昌龄哈哈笑道。

    他确实比起张镐要强;张镐平日里虽然也喜欢对军事指手划脚;但要他自己去参与训练;他是绝对不肯的。所以这三十里的追杀;哪怕张镐是骑在马上;也被磨得大腿内侧鲜血淋淋;睡觉前是强忍着才没有痛呼出来。

    “呵呵;我料想此次回去后;张公会好好练习一下骑术。战阵之上;毕竟不比在长安城中驾牛车。”

    叶畅也小小嘲笑了一下张镐;然后便听得张镐在后抱怨:“我正好梦间;却突然惊醒;原来是你二人在背后编排我的不是。”

    张镐醒来之后;其余人也纷纷醒来;炒米只是应急用;大伙都醒了;自然就有人去准备午饭。没过多久;他们这个临时营地就弥漫着米面与熟肉的香味

    “叶司马;今日之战;我要写信回去;寄与长安城中的来ii。”吃完饭后;张镐笑着说道。

    叶畅点了点头:“就当如此;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大胜不写信亦是如此”

    张镐、岑参与他同笑起来;王昌龄有些莫名其妙:“这有何可笑?”

    “你却不知;张公在长安时;将来稹举荐与叶司马;叶司马与其相见;亦是赞其颇具武略;便力邀他也来辽东。可惜来稹却不肯来;若是他来的话;我军中便又多一虎将。”

    叶畅此时名爵声望;可以帮助他招徕到岑参、王昌龄这样不得志的人;请来张镐这样闲居无事的人;但来ii这等心气高傲之辈;却还折服不了。此事让叶畅有些遗憾失落;同时张镐对来稹也有些不满;毕竟当初他以两人交情想要打动来稹;都被来稹所拒。

    “来稹我在长安时也曾见过;虽是雄壮;却还比不得南八与善直师;有此二位在;来稹便是不来;也没有什么遗憾的。用叶司马常说的一句话;不与我们同道;损失的是他而不是我们。”王昌龄听完缘由本末之后;笑着说道。

    “正是这个道理”张镐一拍掌:“以六千对六万;大破虏军;这等大战;我赶上了;他来稹这一世都未必能有;这岂不是他的损失?”

    众人又大笑起来;这笑声就充满着自信了。叶畅看了看旁边仍然鼾声如雷的善直;昨夜袭营;善直身先士卒;斩杀无数;立下大功。他又抬头望北;比起战斧一般的善直;象枝锐利的箭的南霁云;此时身在何处?

第282章 重山千万马蹄轻() 
南霁云在马上。

    他身边一共是八百名精锐勇士;早在夜袭之前;在叶畅与弓辅约好会战时日后;他们一行便已经离开了主战场。他们取道向西;登上早已准备好的大船;抵达辽河河口以东;然后寻浅滩登陆;昼夜兼程;直取安市州

    这是叶畅最初的战术安排;他们兵少;若是契丹人不中计;那么他就凭借海运的优势;将兵直接运到建安州城北面;绕过契丹人的大部队;去攻取安市州;迫使契丹人回援。契丹人虽然是游牧心性;南征之时甚至将老弱妇孺都带上了;但在安市州;还是囤聚了他们一路劫掠所获;留了部分人手看守。

    这些财物;对于契丹人来说;就是他们的大本营;不能不救。

    原本叶畅的计划当中;是自己在建安州城下牵制住契丹人;南霁云领一支步卒精兵突袭安市州——积利州军中战马不足;故此只能是步卒。但是撒喇在无名小河边的败北;给积利州军贡献了一千六百余匹马;这让积利州军的机动能力得到很大改善;故此叶畅削减了南霁云的兵力;而增加了马匹;让他全速赶往安市州。

    “此时建安州那边的战事不知如何了;那弓辅带来的消息;契丹有各部联军六万;虽是各部各怀鬼胎;我军数量毕竟太少;胜之不易;恐怕得手与否的关键就在我这边……既是如此;我来安市州就不仅仅是威胁契丹人后路;迫其解建安州之围;而应当夺取安市州;否则;契丹人未必会回军”

    因为此时无法得知战场的全局消息;故此南霁云并不知道己军已经大胜;他又向来自矜;认为自己乃是此战之关键;看了看左右;军士们精神都还好;当下道:“不必爱惜马力;咱们就在马上吃喝;晚上前必须赶到”

    这些将士们没少长途拉练;故此倒不觉得太疲苦;只是那些马受不了;好在一人双马;一匹马累了;便换一匹骑乘。他们一路滚滚北上;自然惊动了不少当地百姓;这些百姓多是各族混杂;见他们声势浩大;只道是契丹人来了;纷纷闪避;没有人敢出来询问情形。

    没多久;他们便来到契丹人南下的道路;与此前海边的村落不同;这里已经被契丹**害过;有些村落甚被屠得鸡犬不留;看到这里的凄惨之状;南霁云不禁恻然。

    而长途跋涉之后;虽然他带的都是精锐;此时也都疲累不堪。大伙在一个被契丹人摧残过的村子暂歇之时;南霁云举目四顾;长叹了一声。

    “朝廷放弃此地;致使此处百姓;受此劫难;此朝廷诸公之罪也。”他忍不住道:“今日我等来此;必为辽东百姓复此血仇;还其一个太平”

    他身边的樊重武闻言道:“我们在都里时;原以为被高句丽人欺着就甚是艰难;却不曾想这些契丹牧奴比高句丽人还要凶残。好在叶司马来了辽东;若非如此;我们只怕也要遭上一回这等事情”

    跟在南霁云身边的精锐;倒有大半如同樊重武一般;是原先都里附近的汉人;他们闻得此语;一个个点头。既是庆幸;又是替此地的百姓感到难过。

    叶畅治下的积利州;汉人扬眉吐气自是不必说;就是非汉族的胡人;现在日子也过得比以前好些。大量人口收入提高后的消费能力增长;使得胡人放牧牛羊饲养禽畜也能获得不小的收益;更莫提叶畅还有意识地开办学校;召胡人子弟入学——这种免费教育的目的;就是对下一代胡人进行同化。

    此为阳谋;大多数胡人也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学习汉语汉文;今后可以通过积利州汉语等级考试;获取一个归化汉人的身份。毕竟此时并没有太多的民族认同之说;胡人对汉人的文化、经济;都带着崇拜羡慕;对于归化这一点;抵触心理并不是很大。

    “大伙都这般想;那就是对了。”南霁云道:“到了安市州;大伙莫忘了;若不击败契丹人;咱们积利州便也会面临这等情形”

    “正是;杀尽契丹牧奴”樊重武喝道。

    “杀尽牧奴”其余人亦是大喝。

    众人精神一振;长途跋涉带来的疲劳也为之消褪。见众人精神又振作起来;南霁云挥手道:“事不宜迟;咱们继续”

    此时在他们身后不足三十里处;迪烈下令道:“走;回安市州”

    “大汗;大伙还没休息好啊……”

    “再没休息好也得走;唐人此时应该缓过劲来了;莫非你们想在这里等着唐人来袭?”迪烈双眼几乎能喷火;他好不容易收拢了败兵;六万联军;到如今还跟在他身边的;只有不足二万;其中契丹人本部;除了四千战士;就是五千余老弱妇孺——即使契丹人马多;那夜袭之时;又有多少人能抢到马

    故此;他的部族受到的打击;比他想象的还要大。于今之计;只有回到安市州之后;吞并这些依附于他的各部;重整部族;才能恢复一些实力。他甚至决定;到了安市州之后;立刻弃城;护送财物回盖牟州;在那辽河附近水草丰美;休养生息一些时间;再吞并附近的小部族;用个三五年;他的实力恢复之后;再考虑南下的问题。

    前提是他能躲开叶畅的追杀。

    “大汗;便是人受得了;马也受不了;这些马乃是我们的根本;我们也只剩余这些马了……若是它们皆累死了;我们如何回盖牟州去?”又有人进言道

    旁边的弓辅心中大骂;人都快没命了;还管什么马但他此前犯了大错;如今能留一条性命已经是众人无暇顾他;故此他也不敢开口出声。

    “回安市州后要多少马我允你们放手去抢”迪烈道:“马;女人;孩童;只要你们想要;便可以去抢”

    听得这一句;原是失魂落魄的契丹人士气终于稍振;快马加鞭;向着前方冲去。

    走了没多远;忽然有人惊咦了一声:“这地上……怎么这么多蹄印?”

    “我们人来人往;地上有马蹄印也是正常。”有人回应道。

    “不对劲;不对劲;这些蹄印甚是新鲜;分明是没有多久的;而且它们的朝向;都是向北;往安市州的方向去的……看不出数量来;但不会少于几百匹马;哪里有这么大规模的人手?”最先意识到不对的人又道。

    起初只是私下里议论;但是到后来;那意识到不对的人想明白其中的含义;顿时大惊;急奔向迪烈:“大汗;大汗;这地上的蹄印”

    迪烈心中有事;故此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但经人一提醒;顿时意识到情况不妙:这岂不意味着有大队人马向着安城过去?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段;大队人马不可能是契丹人;那会是谁?

    无论是谁;都意味着安市州危险了

    “快;快”

    这次不用迪烈催促;契丹人们就拼了命地往北赶;建安州一战已经是惨败;安城里的财物;就是他们支撑接下来的冬天的希望;若是这些财物也被人所夺;那就意味着他们迭喇部将一蹶不振。

    事关性命;他们的速度;比起南霁云等的速度就要更快一些。

    “大约还差对方三十里”

    “对方在这个村子里歇息了一会儿;还吃了些东西;我们还差他们二十五里”

    “与对方只差二十里”

    跟唐人打交道久了;契丹人也会使用唐人的计程单位;几乎每过一段时间;他们当中最擅长追踪之人;便会向迪烈报告。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是到申时末之际;迪烈便知道;自己很难追上了。

    他的部下当中;已经出现不只一起马匹累倒不能起来的事情;那些逃出来的老弱妇孺;更是已经被他抛到了后边。

    唯一可以寄予希望的;就是安城乃是原高句丽名城;能够守得住……

    “安市城乃是高句丽名城;当初太宗皇帝御驾亲征;手中名将如云;在此与高句丽人大战。虽然击败了高句丽的十五万援军;却也没有能攻破安市城;从六月打到九月;因为严冬将至;太宗皇帝不得不撤军。”

    远望着安市城;南霁云缓缓地道:“此城欲夺不易啊。”

    他手中只有八百人;一路上还掉队了几十人;靠着这点人手;想要强攻这座城是不可能的。

    “我晓得;梁万春嘛;高句丽人里有人传说他还射中了太宗一眼;太宗退兵时他登城而拜;太宗敬他武勇;还赐绸二百匹。”跟在他身边的樊重武道。

    “一派胡言;这只怕是新罗婢在那胡乱造谣吧。”南霁云哼了拉牛牛过;新罗婢惯会乱认祖宗和造谣的;他们只怕要将这高句丽的梁万春也吹嘘成他们新罗人吧?全然不想;当初太宗皇帝之所以东征;便是因为高句丽人攻新罗甚急”

    南霁云未免有为李世民吹嘘的嫌疑;不过樊重武听得却点头;毕竟此时的价值观就是如此:“说起来;咱们叶司马颇类太宗皇帝;不忍百姓受苦;故起兵来辽东”

    这话传出去就是大逆不道了;南霁云瞪了他一眼:“休要乱说;莫为五弟惹祸……有这般油嘴;倒不如细细思量一番;该如何破此城”

    “简单;咱们若是敌军前来;自是难攻的;可是你看这城;城门不锁;城头几乎没有什么守卒;咱们分派几十人过去;将一处城门占了;然后闯进去便是”

    “有那么容易;若是交与你;你能成否?”

    “某没有南大使勇武占城门可以;久撑即力有未逮……若是南大使接应得快;当是无妨”

    南霁云犹豫了会儿;他体恤士卒;向来不欺人;故此受得士卒所爱;见他犹豫;樊重武有些急了:“南大使信不过某?南大使能斩撒喇;某亦能夺这安市城”

    他如此说来;分明心中自有主张;南霁云听了哈哈一笑:“既是如此;你便带着四十个人过去我也不问你如何能取城;只要取了就成”

    樊重武大喜;他点齐与自己关系好的人手;都是和他一般;原先在都里、卑沙或者青泥浦的辽东汉人。他们先是到一小村子里;“抢”了一些当地人的衣裳;将自己身上的积利军服饰换了下来;然后又改换发髻;弄成了高句丽人、室韦人的模样;然后呼哨一声;大摇大摆地便向着安市城进发。

    安市城中契丹留下的只有五百青壮加三千实在不能奔驰的老弱病残;他们此时根本没有多少戒备;只道在南面己方占据了绝对优势。故此城头的守军见这四十号人一人双马呼啸而来;虽然也派了二十余人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