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136部分

盛唐夜唱-第136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

    叶畅这一年来;做得不少事情;便是李隆基、杨玉环都知道他的名声;间接与他交往;因此;李林甫晓得他;不足为奇。

    让叶畅奇怪的是;李林甫竟然会如此评价他——这实在是很中恳的评价。

    凭借另一世的见识;他自然不缺才能;但另一世的经历;让他即使到老;也有些愤世嫉俗;故此凡事少有正形;言语更是不肯让人。这些都是他性格上的缺点;到大唐以来;为此也吃过不少亏。上回长安城外遇刺;离死亡前所未有的接近;让莫明其妙来到这一世的叶畅开始有些反省。

    正是这反省;他才会对元载伸出援手。

    他这个毛病;不少人知道;可是说出来的人却并不是很多。

    “不过;昨日之事;你倒是替本官挡去一灾;本官还是要谢谢你。”杨慎名责备完后又道。

    “明公所说何事?”叶畅心中一动;开口问道。

    “那沈溪遇刺之事。”杨慎名皱着眉;甚为苦恼:“不曾想……还会有这种麻烦”

    沈溪与叶畅等虽离开;却也留下了两名管事与武侯铺子打交道。因此;杨慎名知沈溪遇刺时;正是闭门鼓响;街上行人尚多;因此当场有不少人看到。事后道叶畅卷入其中;并不足为奇。

    叶畅更为好奇:“这位沈郎君;不知是何家子弟;刺客竟然要刺杀于他?这刺客的身份;莫非有何不妥之处;明公因此为难?”

    “何止为难;刺客倒还罢了;幕后指使;我已知之;却无奈其何。”杨慎名看了叶畅一眼;话说了一半;没有继续说下去:“此事与你无关;刺客也不会报复于你;这个你只管放心。刺杀沈溪倒还罢了;若是再主动刺你;当我大唐甲士如不在么?”

    “这个……”

    杨慎名终究没有明说沈溪的身份;这背后必有缘故。他不说;叶畅也无法问;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安置灾民上来

    “便是如此;一共是二千三百一十九——如今是二千三百一十七名灾民;前些时日还好些;这几日天气转凉;每日都有人冻死。”杨慎名叹息了一声:“叶十一;你有什么好法子;快说吧。”

    “府库空虚?”叶畅听得这个消息;也不禁皱起了眉。

    这才十月中;便已经有人冻死;待更冷的十一月、十二月;还会冻死多少?

    以洛阳府之力;乃东都之地;收容两千余名灾民;对于这个百万人口级别的大城来说;不应是什么难事。这背后;只怕又有什么缘故。

    “圣人又欲东巡。”杨慎名一句话;让叶畅明白了。

    皇帝出巡一次;都意味着糜费巨万;别的不说;随行的军士、官吏;数量就要以十万计。这么多人吃马嚼;还有要为这些人奔走的役夫的吃喝;全部加起来;所消耗的绝不是一点半点。

    洛阳府库当中;自然是有粮有钱的;但那些钱粮;却不是杨慎名能动用。他能动用的;却又要留下来防备不时之

    “胡闹”叶畅忍不住在心中大骂了一句。

    这都什么时候了;李隆基这时还想着东巡;虽然夏季洪水灾难不是太大;可也造成了几千灾民。

    “至少温泉宫那边;陛下是一定会去的。”杨慎名补充了一句;然后苦笑:“故此;本官着实无能为力;想到你当初未有半点援助;便将一村之民自洪灾中带出……本官全力支持你;这两千余灾民;你安置得成吧?”

    “某又不是官……”

    “我知你志不在此;不过为了便宜行事;本官已经上表朝廷;如长安故例;特聘你为洛阳权录事。”

    叶畅实在无语了;韩朝宗那厮可是开了个好头

    录事原本就不是什么美差;虽然也有品秩;算得上是入流之官;可是这个官位;原本是为那些不入流的吏员准备的;他们科举无望;升官入流;就指望着这个录事。

    可见“录事”这个官职定位是多么尴尬。

    至于前边加个“权”字;更是临时的意思。有事时便用;没事时便解聘;如今称“权”;另一世称“临时工”;不管哪一世;都是最好的携诿责任的对象。

    这个杨慎名;也是不厚道

    叶畅心中腹诽了几句;不过他肚子里正暗骂;那边杨慎名又道:“你志不在此;本官早已知之;权录事参军一职;不过是方便你行事。洛阳别处与长安不同;却有一处都一般;就是满地权贵;没有个名头;便是胥吏差役;你亦驱使不动。”

    “就是加了一个权录事之职;只怕也驱使不动。”叶畅苦笑道。

    “本官说了;要什么;本官就给什么。”

    叶畅琢磨了一会儿;然后道:“某在大福先寺停留一日;却不是没有收获;以某之意;第一步;应是将城外灾民自城北迁至城东;位于建春门与洛水之间;我看有几块空地;如今秋收已毕;并未种植;在此先搭建木屋;以备寒冬

    “这些空地却是私田。”

    “无妨;最多便到来年开春;这些灾民便另有安置;或返乡重建;或在洛阳城中从业。到时空地上的木屋;便归这些私田田主就是。木屋所用木料;可由洛水放来;便于运送……”

    要安置灾民;第一件事就是要有住宿之所。叶畅虽然没有亲自去城北看灾民的居所;但昨日已经打听过了;灾民居所只是茅棚;连风雨都遮不住;更别提保暖了。

    他一一说起自己的想法;杨慎名连连点头;在说完大致框架之后;叶畅又道:“此事说易行难;具体如何去做;我还得亲身去看了灾民之后再说……总之;无非是以工代赈罢了。”

    “这便是关键了;以工代赈;终究是要钱粮的;某去何处变出许多钱粮来?”杨慎名叹息道:“钱粮出自何方;若有钱粮;何须烦劳叶郎君你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哪有这般道理?”叶畅忍不住抱怨道:“方才你还说要什么便给什么的”

    “钱粮除外”

    “真有乃兄之风”叶畅在心中暗暗嘀咕了一声。

    杨慎名的身份非同一般;严格来说;他乃是前隋宗室;隋炀帝之玄孙。他父亲杨崇礼;为太府少卿负责府库财帛;却清廉自守。其兄杨慎矜有乃父遗风;惯会理财;为李隆基看中。

    从杨慎名处得到的支持;主要是口头上的;除此之外;便是拨了些差役给叶畅支派。叶畅决定先去城北看看灾民;故此告辞而去;他背影才离开;屏风后边;便转出一个人来。

    “你信此子?”

    “如今也只能如此;兄长难道不信他?”杨慎名向着来人拱手。

    叶畅绝未想到;躲在屏风之后的;就是杨慎名的兄长杨慎矜。

    杨家三兄弟里;杨慎矜清名最盛;目光敏锐;又擅理财;故此被李隆基任命为太府少卿;接替他们父亲之职。

    “此子在长安西市;整顿市容;颇有成绩;水泥一事;更是给京兆府等一大财源”杨慎矜兄弟长得都是气宇轩昂;他一撩眉:“只可惜韩朝宗等看得紧;便是太府;也伸不进手来贤弟;此次将他邀来;你定要结好于他;让他财计之略;为我所用”

    顿了一顿;杨慎矜又道:“李相有意再拜我为御史中丞。”

    太府少卿虽是贵官;但在朝廷之中;终究只是财计之臣;御史中丞则不然;再进一步;便有可能为相。故此;杨慎矜说起此话时;声音也不禁有些颤抖。

    杨慎名顿时明白他的意思。

    对于杨家兄弟来说;这一步是关键;若能迈出;宰相可期。但迈不出去;他们家族也就仅此而已了。

    此前李隆基便有意任杨慎矜为御史中丞;以表彰他这些年来开源节流供自己挥霍之功;可是杨慎矜畏惧李林甫;推辞了这份任命。再然后;杨慎矜开始结好李林甫;特别是通过自己的表侄王来与李林甫拉好关系;李林甫对其知趣很是满意;便又有意举他为御史中丞。

    可是有意和行动是两回事;若想得到李林甫真正的支持;杨慎矜还得有所行动。

    偏偏杨慎名奏转的《灾后应急问对》不为李隆基所重视;这让杨慎矜看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愚弟还是不知;兄长为何将希望寄托于这叶十一身上。”

    “贤弟不在京中;不知京中如今的传闻;都说转运使韦坚;有可能拜相。”杨慎矜委婉地说道。

    “韦坚?”

    杨慎名顿时明白了前因后果。

    韦坚能得李隆基看重;靠的是漕运;直接点说;就是能给三郎皇帝送去钱粮。若杨慎名能在洛阳做得漂亮;证明他们杨家在送钱粮上不逊于韦坚;自然就可以得到李隆基的赏识。

    虽然没有正面同李适之、韦坚等冲突;但却是间接帮了李林甫一把;李林甫也希望有善财计者支持。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洛阳的灾情报到长安去;中枢却几乎没有什么动静。

    故此;洛阳城看似小小的灾民安置工作;实际上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于系到大唐中枢两方力量的消长平衡。

    “而且;叶畅向来与韩朝宗等较近。”杨慎矜这时又笑了一下:“奇怪的是;韩朝宗一直不举荐叶十一为入流之官;多是寻他临时出谋划策。说来好笑;韩朝宗还以识人荐人闻名于世;先有李太白;后有叶十一;都与之失之交臂

    当初李白为求出仕;给以识人荐人闻名的韩朝宗写信;便是后来的千古名篇《与韩荆州书》;只不过韩朝宗大约是觉得此人言过其实;并未举荐他。杨慎矜拿这件事情来背后嘲笑韩朝宗;却不知道韩朝宗的真实用意。

    叶畅与韩朝宗亲近;韩朝宗又与李适之亲近;故此;能将叶畅拉来为自己效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削减了李林甫政敌之力。

    一举多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如今就看;这位叶十一郎究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还是有真才实学了。”杨慎名意识到此举的真正意义;叹息着说道。

    叶畅有几分真才实学;杨慎名等着看;城外的灾民们同样等着看。

    这些灾民来自于洛阳周边数县;叶畅抵达时;恰好是放晨粥之际。

    这群衣裳褴褛的灾民;一个个缩头缩脑;用火辣的目光;看着粥棚里的十几口大锅。

    “大伙看好了。”

    一个差役呦喝了一声;然后抓起根长筷子;插进了粥锅之内。

    只见那长筷子在粥锅里歪歪扭扭;虽然有些斜;却没有倒下去。

    这证明施放的粥米多水少;那些灾民们发出轻微的喟叹声:今日这一餐;算是能吃饱了。

    发粥都是井然有序;没有什么争抢——叶畅在《灾后应急方略问对》中反复强调;灾后救援最重要的就是秩序;看过此文的杨慎名自然也非常重视。加上他本身也可以算是能吏;因此;叶畅看到的情形;还算是比较乐观的。

第144章 下锅何患无粮米() 


第145章 册薄飞兮白刃现() 


第146章 安得猛士护主上() 


第147章 登门问罪探前因() 


第148章 怒至极处无全尸() 


第149章 流言积毁困周公() 


一五零、道虽殊途亦相谋() 


第151章 诗河群星耀洛阳() 


第152章 妙语联句满座倾() 


第153章 武为止戈忘战危() 


第154章 我是男儿为国羞() 


第155章 欲求高卧恐难得() 


第156章 何人安敢捋虎须() 


第157章 俗礼岂能拘我辈() 
一桶刺骨的冷水倒了下去;躺在地上的醉鬼顿时浑身激灵;翻身就爬了起来。

    “好酒;酒家;再来一坛……”

    那人起身第一句话;就险些没把叶畅气乐了。

    然后不等叶畅问话;他便又一屁股坐入泥水当中;醉眼朦胧;伸出一只手:“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厮醉得紧;这句诗围着的人没有一个听清楚的。不待叶畅吩咐;又是一瓢水浇了过去;浇在那人面上;那人又抖了抖;这才清醒了些。

    睁开眼;向着四周看看;那人有些不耐烦:“咦;这是……怎么回事?”

    叶畅蹲下身;与他目光相对:“某倒想问你;这是怎么回事;你为何会偷闯入别人家的酒窖;还如此糟蹋美酒?

    “别人家的酒窖……啊;我记得了;这不是叶十一家的酒窖么?”那人又四处望了望:“我与叶十一乃是至交好友;喝他两坛酒;算不得大事……”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全看着叶畅。

    叶畅才不记得自己何时与这般醉鬼是挚交好友;他的好友中嗜酒最甚也最没有酒品的算是张旭与焦遂;可这二位也没有眼前人这般没品法。

    “你说……你与叶十一是至交好友?”

    “那是自然;某平生不打诳语。”

    “你们认识;见过面?”

    “不认识;也未曾谋面。”那人答道。

    叶畅气乐了:“不认识;也未曾谋面;你却说与他是至交好友?”

    “那是自然;这世上之人;有些便是相识多年;却也不敢说是好友;有些虽是从未见面;却已经是至交。”那人大言不惭:“某与叶十一;便是后者。”

    这人脸皮之厚;当真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