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124部分

盛唐夜唱-第124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贾猫儿按着叶畅教的方法;已经制取了最好的霜糖;在此前的市赛当中;这霜糖异军突起;颇抢了不少风头。

    望着这些人;叶畅心中欢喜。

    “各位既然随贾贤兄一起来;便是瞧得起我叶某;我也不说客套话;诸位既是愿意与我合作;那么贵不敢说;富总是要许下一场的。球市……一年不过一二十万贯的收益;数百人为之奔走;平均下来;每人也就是百贯;那算得了什么?”

    “诸位都见过霜糖了;这霜糖原料;不过是南方的柘枝;经我手段;便成如蜜如雪一般的霜糖;在长安、在东都、在广陵;每年卖出数十万贯绝无问题。况且;我们还可以将之卖到渤海国、新罗、西域去;其间获利;百十万贯轻而易举。”

    这不是吹牛;此时嗜好品当中;糖类与酒类为两个主要部分。

    叶畅说到这;伸出一根手指:“这只不过是其一罢了;诸位来我卧龙谷中;方才酒宴上的菜肴如何?”

    众人纷纷称赞;就是在叶畅这儿吃了近一年的和尚善直;也连连点头。

    当初卧龙谷开饭;还需要叶畅亲自下厨;现在则不然;响儿挑了大梁;寻了几个厨娘;将叶畅的厨艺传了下去;因此;已经用不着叶畅亲自下厨了。也只有他们自己一家子聚餐;叶畅兴致又起了;他才会亲自动手。

    这几个厨娘的手艺;以叶畅来说还要再磨练几年;但对于从长安来的这些无赖游侠儿来说;却已经是人间难得的美味。

    “我这菜肴如此美味;若是去长安、洛阳开酒楼;一年里怎么着不也得赚上几万贯?”叶畅傲然道:“不仅如此;我今后要做的事情;样样都是崭新的基业;只要是自己老兄弟;只要有本领;就不愁没有出头之日”

    这番话说得众人顿觉热血澎湃;这些无赖游侠儿;原本就是慷慨激昂之辈;三杯酒一落肚;便能替人杀敌复仇的角色;叶畅又诱之以利;他们哪有不激动的

    先诱之以利;再须镇之以威。叶畅顿了顿;又说道:“原先与我们一起做球市的老兄弟;也有跟了旁人而去的;我不怪他;但若是再回头来寻我们;却也不要怪我不视之为老兄弟了。诸位兄弟记着;我们向前而行;若中间有人离开;有人停下;就莫怪咱们继续走的兄弟不等他们了”

    此话一出;众人安静下来;还是贾猫儿第一个道:“那是自然;停下来还好说;离开的就不把咱们当作兄弟了;咱们如何还能将他们当兄弟?”

    众人七嘴八舌地应是;叶畅笑了笑;心中当真欢喜。

    他知道;自己出自大唐社会的底层;一个小家族小地主;很难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来倾心投靠。他只能在同样是社会底层的人物中寻找自己的臂助;如果没有;那就培养出一个阶层来。

    这二十余人;经过球市的锻炼;不敢说独当一面;至少是懂得如何经营。在叶畅支持下;他们将会形成一个财团;如叶畅所说;他们当中有人会停下有人会离开;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

    到时候;会形成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会一步步吞噬旧有的制度;建立适合自己的新制度。

    不必等到这新制度完成建成;只要这个利益集团度过它最初的危险期;它便能无敌于天下。

    “各位家中;若有子侄;可以送至我这卧龙谷;我准备在卧龙谷中开课授学。”叶畅最后道:“自然;若是想科举;就不必送到我这了;我这边最多就是教授明算科。”

    “能跟着叶郎君学;那是他们天大的福气;至于科举;咱们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出那等人物?”众人闻言;没有细想;一个个都是大喜。

    叶畅的本领;他们可是看着;特别是此次长安市赛之中;最后一项斗宝时;叶畅引来天火;将对方系着琉璃器的绸帛一举烧毁;这可是神来之笔

    若松一些;这与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本领;也相差无几了

    唯有贾猫儿和少数两人听到这里;微微愕然。

    他们的神情落入了叶畅眼中;叶畅也不多作解释;只是微微点了一下头。

    贾猫儿脸上是笑;眼中却有疑云。

    叶畅要各家子侄……不仅仅是想培养下一代的子弟;只怕还有别的目的;比如说;让在场诸人的利益能捆绑得更紧些;再有……人质?

    想到这里;他心一颤;却没有多说什么。

    这种手段;他虽然觉得有些多此一举;也有些信不过自家兄弟的嫌疑;但想到那些背叛了众人去投靠王元宝的;那么叶畅这段手;也只能说是迫不得已了。

    不过;贾猫儿想得还是浅了;除了这些之外;叶畅也说过;他还想通过明算科考中几个官员。

    此次长安之行的经历;让叶畅认识到;即使玉真长公主再赏识他;可是在涉及利益的问题上;玉真长公主莫说不会护住他;甚至翻脸向他下手的可能性都是极大。

    而愿意助他的虫娘;如今还毫无力量。

    故此;他必须要有自己的官场势力;靠着过去的那些诗名;得人赏识是足够了;可赏识不算是真正属于他的势力

    既然有意开课授学;少不得需要教室;还需要务色教师;叶畅自己不会去教小孩少年们九九乘法表;更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教他们识字上;这样聘请名师就成了一切迫切的事情。

    另外;还需要有教室;有学生的宿舍;有教师的宿处。好在卧龙谷中还有些空地;建这样一所三五间教室、十几间屋子的学堂;倒是不成问题。这个只需要时间;却不象是名师那样好找。

    要寻能教识字的容易;可寻一个能教算学的;那就难了。即使是国子寺里;如今也只有十二个学算学的太学生;长安有十个;东都有两个;至于民间;精于算学的大多是店铺掌柜;他们的水平;也就是完成四则运算。

    这个问题困扰着叶畅;不过俗话说瞌睡遇着枕头;在连接着倒楣之后;他的运气似乎有所转变了。

    大唐天宝二年八月;眼见中秋将近;一个三十余岁的汉子背着简陋的行囊;来到了卧龙谷前。

    他风尘卜卜;身上衣裳也带着补丁;与前来卧龙谷做生意的各方人等相比;他简直就是一个乞丐。

    在卧龙谷前;他略有些犹豫;因为谷前有一个高大健壮的昆仑奴守着。他在长安城中没少与这些昆仑奴打交道;知道他们虽然性子温和;可是若主人让他们凶残;他们也不会手下留情。

    昆仑奴乌骨力瞧着这人好一会儿了。

    他那身衣裳;就充分证明他并不是来做生意的商旅;商人哪个不希望别人认为自己资本充足;谁会一身破烂麻衣但他模样;也不象是来窥视卧龙谷秘密的小偷或者技术大盗——随着卧龙谷的几样生意做大;来偷窥想要学得技艺与秘方的贼人;几乎每月都能逮着几个。

    就是乌骨力手上;便抓着了三个。

    他流落大唐已经有十余载;从一个少年;变成了现在的壮年;换过三家主人;到叶畅;已经是第四家。

    正是换了这么多家主人;他才分外珍惜如今的主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乃是主人叶郎君的忠犬;为了主家看门守户;不敢有丝毫懈怠。

    见那人犹豫了许久;然后停在了谷前的告示栏前。

    因为来卧龙谷的人渐多;有的时候;有些事情无法一一解释;所以叶畅便在谷前立了告示栏;一些重要的事项;都写在其上。比如说;前两日;叶畅便在其上贴了为筹办中的“学校”招募名师的告示。

    那人在告示前看了一会儿;然后满脸的忧愁顿时化成欢喜。他不再犹豫;提了提行囊;向着乌骨力走了过来。

    乌骨力顿时警惕起来。

    “某乃巨鹿张休;擅长算学;愿应聘这算学先生之职。”这个瘦俏的男子拱手道:“还请为某到叶十一郎处通禀一声。”

    “唔?”乌骨力听得这个人来应聘算学先生;多少有些不相信;叶郎君贴出招募先生的告示之后;四里八乡能读点书的来了五六位;都是应聘文字先生的;唯这算学先生;至今还没有人来。

    叶郎君可没少为此事挠头。

    眼前这位;何许人也;能解叶郎君之忧?

第131章 堪为吾师唯叶郎() 
虽然不相信;乌骨力却也不曾刁难对方;他唤了一个人来:“王林;替我守着一会儿;我领这位郎君进谷去”

    张休拱手道谢;乌骨力慌忙还礼:“如何敢当郎君之礼;若是郎君真精于算学;便是学堂的先生;到时;某要向郎君执弟子之礼呢。”

    “啊?”

    “我家郎君说了;我们这些人;也可以去听课;好学些本领;以后可以独当一面。”乌骨力道。

    张休讶然望了他一眼;只见这昆仑奴眨着牛一般的眼睛;向前方后去;目光里满是憧憬。

    让家仆也学算学……这位叶郎君;果然非同一般。只不过据说他也精通算学;为何自己不教家仆;却要另募老师

    张休却是不知;叶畅并非自己不教;而是实在抽不出时间来。

    他在家里;原本要忙的事情很多:要规划;要实验;要编写故事;还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他并非三头六臂;哪里能面面俱到地兼顾;因此需要几位通算学的先生来替他给学生们打基础。

    从时间上来算;那些游侠儿的子侄们;大约还有十天就会送来;这边住处已经安排好;先住在村子里;等学堂起好后便可以住入卧龙谷中。

    入谷之后;便看到了那著名的亭子;上面的陋居铭》早就传遍中原;张休都能背得出来。过了这座亭子;乌骨力引着他向右去;但张休却“咦”了一声;向着左边跑过去。

    “那是水车……”乌骨力在后边叫了一声:“郎君;那边不能过去。”

    “某只看看水车”张休却很固执。

    他站在水车之畔;看着这个由众多木的铁的零件构成的东西;心中一动。

    大唐不是没有水车;但这座水车;却让张休觉得似乎哪儿有些不对。很快;他就意识到不对的地方在哪里了。

    “原来……如此”张休的目光闪动着恍然大悟的光芒;同时又浮起了惊佩:“乌骨力;这水车;可是你家郎君所造?”

    “我家郎君设计;延请名匠所造。”

    乌骨力有些闷闷不乐;眼前这位自称来应聘者;可是有些失礼;不经过主人的同意便乱闯。但他又能说是鬼鬼祟祟;看起来他对这水车是真的很好奇。

    张休握拳;有些激动地道:“果然;果然;我料想不差;在族叔与梁公之后;天下能指点我的;便只有叶郎君了

    “郎君请往这边来。”乌骨力劝道。

    跟着乌骨边拐向右边;没走多久;便看到一片坡地被平整出来;有的地方是在垫高;有的地方是削平;看上去要削出两亩大小的一块。数十名小工在匠人指挥下;正在搭建屋子;所用的材料;除了青砖红瓦之外;竟然还有在长安已经较常见但在外地还甚为罕见的水泥。

    水泥为叶畅所发明;叶畅在这里用上;张休并奇怪。他却不知道如今水泥乃是朝廷专卖;卧龙谷能用上这个;还是因为朝廷在焦作设水泥窑;原本要以叶畅为大使的;叶畅虽然推辞了;却还是为这水泥窑出谋划策不少;包括选址、工艺设计;他都起了重要作用。如今他要用水泥;自水泥窑中买一些新出的;并非太大的难事。

    让张休感兴趣的;还是正在屋顶上的那些工匠;是如何将一筐筐的砖块、水泥运上去。

    他们并非通过单纯的人力背;而是使用了绞盘——使用了滑轮组的绞盘;让工匠们能非常轻松地将数百斤重的东西吊上楼。

    旁人或许只是惊奇;张休却是内行;一看这滑轮组;便讶然道:“莫非……叶郎君乃是墨家传人?”

    说完之后;他就失声笑了起来;摇了摇头:这绝不可能。

    战国之时的墨家;早就被历史所淘汰;便是有些许留传;也只是在工匠当中。叶畅;诗名动于天下;怎么可能是墨家之人?

    况且;墨家之人;向来俭朴自守;不愿逾矩;所谓墨守成规者是也;听闻这位叶郎君;好奢华;喜游乐;哪里有半点象墨家了。

    不过;这个发现;让张休对与叶畅的相见更为期待:或许也唯有这般博学之士;才能解他心中无数之惑吧。

    “此处便是学堂;我家主人以毛竹为筋骨;以砖石为肌肉;以水泥石灰为肤腠;建成之后;可容十余位先生和百余名弟子。”乌骨力见他驻足;便又解释道:“莫看如今还不曾见好;我家主人说了;等建好之后;便是国子寺也比不上”

    张休点了点头;并不觉得叶畅在吹牛。

    国子寺里当然不是没有人才;只不过要比算学;只怕那些学生还比不过他张休。他都要来此向叶畅请教学问;那些学生……

    乌骨力引着他继续前行;再过去;就是叶畅的宅院了。

    自从叶畅开始在卧龙谷建工程以来;几乎就没有停过。他的宅院;经过两次扩建;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只不过因为那时没有水泥的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