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夜唱 >

第121部分

盛唐夜唱-第121部分

小说: 盛唐夜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目前的情形来判断;相当不乐观;另外两座受灾严重的村子;还没有象小况村一般完全淹没;有些人正在屋顶上等待救援。即使如此;那两座村子淹死者已经超过了半数;而且还有数十人生病;甚至隐约有疫疾的苗头。

    这才是受灾过去七日;便出此状况;若是扩散;情形不堪设想

    偏偏对这个灾情;白铨无计可施;这是天灾;不是**;他能有什么办法

    “咦;那是……木筏?木筏上有人”

    正忧心忡忡之际;突然听得差役叫了起来。

    只见绕过一丛树梢;一架木筏出现在他们视野当中;木筏之上是五个百姓;一人撑篙;另外四人则坐在木筏上歇着。除了他们四个人外;木筏上还装着不少东西;有木板;也有萝筐;甚至还有一只小狗;一边摇着尾巴;一边对着这边汪汪叫。

    “是相邻处的百姓还是这小况村的?”白铨稍振作精神;带着一丝希翼问道。

    差役是常下乡的;眯着眼望了一会儿;然后欢喜地道:“明府;是小况村的;有两个我认识;乃是小况村村老况桧之四子;我们都喊他况四郎的”

    “小况村还有人活着”这个消息;让白铨紧紧捏了一下拳头:“唤他近前答话;唤他近前来”

    差役大声喊了起来;那边木筏瞧着这边的船;也向这边撑了过来;不一会儿;双方相距便不远。

    “明府老爷、县丞老爷在此;况四郎;还不上来见礼”那差役喝道。

    况四郎早看到船上穿着官袍的人;听差役喝斥;当下在木筏上行礼:“某况四;拜见明府、县丞。”

    “你是小况村人?”白铨顾不得答礼;急切地问道:“村里死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活下来?”

    “村里死了两人;其余人等;都安然无恙。”况四郎答道。

    “可怜;可怜;只剩余你们两个……”白铨听岔了;但才说到这;旋即意识到不对:“只死了两人?你是说;村里只死了两人?”

    “正是;叶郎君及时来示警;故此村里有足够时间撤离;死去的两人;都是不肯离屋的。”

    “真是……太好了;太好了”白铨闻言大喜;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中;这是他听得的最好的消息

    其余靠近黄河边上的村子;或多或少都受了灾;好些的没有人员伤亡;只是田地被淹;但是几个灾情严重的;都是伤亡惨重;甚至死伤过半;偏偏这受灾最重的小况村;却只死了两人;而且是两个坚决不肯撤离的老人

    小况村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白铨此时心中全是欢喜;一时间忘了问;那边蒋清却还有些怀疑;开口道:“老弱都无恙?灾民都安置于何处?另外;这几日里;都是如何过的?有无疫疾?”

    这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白铨连连点头;显然个个问题都是他想知道的。

    “好叫两位官人知晓;老弱中原是有六个病了的;不过这两日都渐好了。大伙都安置在北邙岭的一处山包上;这几日;我们靠着撤离时带的粮食支撑;不过现在粮食也已经有些紧了;故此我们来四处搜寻;看看能不能找着些吃的。至于疫疾;绝对没有”

    况四在况老汉五子中是比较伶牙俐齿的;故此回答问题颇有条理;他将蒋清的问题一一应答完毕之后;又涎着脸道:“两位官人在此;想必有赈济的粮食?”

    “某已向朝廷请旨开义仓了。”白铨长舒了口气;小况村的情形;竟然比他想得到的最好状况还好;这可是实打实的功劳原本担心因为漫堤而被追究;现在看来;将功折过是没有问题了;最多也就是被上司训丨斥罢了。

    不过放松之后;他就意识到不对。

    小况村的情形这也好得太过份了吧?

    走的时候;洪水上涨;他们不但把绝大多数人都撤离了;而且还能携带支撑几天的粮食——仅这一点;就绝不是一般太平百姓能想到的。

    至少其余几个村子逃出洪水的灾民;身上就几乎完全没有粮食。

    蒋清同样也意识到这一点;低声对白铨道:“这村子里;必有能人。”

    “是;乡有贤者;庇护四邻。”白铨点点头:“况四;你们村中;可是有贤达人物带领;才得如此;不知这位贤达;乃是何许人也?”

    县令有向朝廷举荐乡野遗贤的义务;小况村这情形;定然是要在偃师名声大噪的;这种情形下;白铨就是想将功劳全按到自己身上也不可能;倒不如自己得育民有方之功;再得一个举贤荐能之功。

    “贤达?那是什么?”

    况四却是愣了;他便是伶牙俐齿;但见识总是少了;“贤达”是什么东西;他当真不明白。

    “就是村里有什么能人;带着你们避开洪水;又做了这么多准备。”那差役倒是明白;喝了一声道。

    “我们村哪能有什么贤达;是一位外乡姓叶的郎君”况四将脑袋摇成了拨浪鼓:“他乘船经过此地;途中遭遇暴雨;不得不靠岸避雨;然后发觉水将漫堤;便到了我们村子。”

    “叶郎君?”

    听得不是自己治下之民;白铨就有些失望;不过小况村的情形究竟是什么样;他还是要眼见为实的。因此便让况四带路;回他们的临时避难所去。

    然后他就有些后悔了。

    这位况四;他能在一群闷葫芦般的乡民中练出这副伶牙俐齿来;靠的便是足够唠叨。一路上;况四没少唠叨这几日的情形;同一件事情;翻来覆去说几遍;还要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当时这个人怎么想的;另一个人又是怎么想的;还有他自己是怎么想的。在他的面面俱到中;白铨与蒋清发觉;唯有一人心中怎么想;这位况四是不会去猜的。

    那人就是他口中的“叶郎君”。

    “你为何不说说当时叶郎君如何想的?”

    “哪敢;哪能?”听得这样的问题;况四一脸讶然;似乎觉得这个问题甚为愚蠢:“叶郎君那是何等人物;神仙一般的;他心中所想;某这凡夫愚子哪里猜得到?便是一般的读书人;只怕也猜不出……”

    说到这;他看了看白铨与蒋清;明知不该多嘴;结果还是忍不住补充:“我瞧便是明府与县丞两位官人;怕是也猜不出……”

    “哈哈……”

    白铨与蒋清相视一笑;自然不会与这个愚笨的乡民一般见识。见他二人不生气;况四又开始说了起来;他虽是罗嗦;但从他口中;二人还是渐渐听出叶畅这五日来是如何带领小况村的灾民们战胜水灾的。

    “这位叶郎君;当真非同一般。”蒋清对白铨道:“明府;一个外乡人;能让小况村百姓如此折服;而且不只是一人;你瞧;那况四每赞叶郎君;另外几个乡民也都是连连点头”

    “嗯;而且这位叶郎君所谋甚远;一步步安排;都是智珠在握。”白铨也甚为赞赏。

    他们二人对叶郎君越来越好奇;不知道是何等人物;才能做到这种程度。

    待况四说到叶畅带着他们搭好临时的窝棚遮风避雨时;他们已经到了那座暂时安置的山头之下。白铨手搭凉棚;放眼望去;只见山上缓坡平整处;被开出一块空地;空地上搭起了四排棚子。虽然简陋;但这些棚子布局却是齐整;一看上去就让人觉得秩序井然。

    按照况四的说法;这棚子就是宿处了。

    在这四排棚子之外;约是二十余步;有明显的沟壑;棚子周围的水便被排入沟中;再顺着山势;流入山谷。沟外边;还有几座小的棚子;况四方才说了;这些小棚子乃是“公厕”;也就是供近三百名灾民如厕所用。

    那位叶郎君对此非常关切;无论男女老少;可都必须去公厕如厕;有胆敢随地大小便者;除了自己要清理掉污渍之外;还要挨一餐饿;有再犯者;则要被鞭笞。

    这个规定;让白铨与蒋清有些不解;只不过此前听得介绍;叶郎君每一项要求;都隐含深意;只怕在此事上;也同样如此。

    “待见了那位叶郎君;便向他细问就是。”两人低声讨论了好一会儿;也想不出所以然来;最后白铨道。

    船与木筏靠上了岸边;二人便看到;他们脚下的道路;竟然是用杂柴捆绑后垫成;这让他们不必直接踩在污泥之上。二人又对视一眼;这个细节让他们有些惊讶:那位叶郎君莫非是有洁癖;故此才有此举?

    这个时候;让灾民做这等事情;似乎是有些滥用民力了吧?

    “或许这位叶郎君乃是世家大族出身;不习惯于泥泞道路;故有此令?”二人心中猜想。

    他们对叶郎君就更加好奇;那些钟鸣鼎食之家出身的子弟;虽然气度学识什么的都有可观之处;但能够做实事的却不多——他们把这些实事称为“俗务”;将管理这些实事的官员称为“浊吏”。

    “叶郎君在何处?”白铨有些迫不及待想见到叶郎君;走了几步;便向况四问道。

    “要问一问;叶郎君每日四处巡视;有时还要自己搭手。”况四看了看;然后指着那边道:“喏;喏;那不就是叶郎君?”

    白铨与蒋清顺他所指望去;只见一个男子;背着一大捆杂柴;小心翼翼地行在一块缓坡之上。那男子虽是小心;可是身上仍然到处是泥;听得这边喊他;便往这里望过来。

    “叶郎君;明府与县丞二位官人来了”况四拼命挥手大叫道。

    叶畅听得是知县与县丞;心中一喜;这二位地方官员;终于出现了。他们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大唐朝廷做出了反应;接下来的灾情;应该可以控制了。

    他扔下背上的杂柴;快步走了过来;向着二人拱手行礼:“某修武叶畅;见过二位官人。”

    “修武叶畅……可是做足球戏者?”终于听到这位叶郎君的姓名;白铨还在想着这名字有些熟悉;那边蒋清便已经讶然问道。

    “贱名有辱尊耳;正是区区。”叶畅笑着道。

    他浑身是泥;这一笑;虽然目光明亮牙齿洁白;但看上去仍然没有什么形象。白铨此时也恍然想起;这位修武叶畅;近一年来声名远播;还曾经被当今天子赐金还乡只不过他这模样;却看不出传闻中的风姿;更不象是况四口中神仙般的人物

    叶畅也自知浑身肮脏;不是见客之礼;笑着拱手道:“某如今这模样;实在不是与二位官人相见之礼;二位且稍待;容我失礼片刻。”

    他说完之后;转身便走;不一会儿;消失在其中一处窝棚中。白铨与蒋清相互对望;只觉得这个叶畅;倒有几分传说中隐士的风范了。

第128章 一席话语十年书() 
他们当然不会站在那傻等;便让况四带着;绕着这座临时避难营地转了转;越是细看;便越觉得这个临时避难营地非同一般。

    “不象是个临时避难营;倒有些象是常住之地。”

    “秩序井然;宛若城中坊市。”

    “啧啧;这才几日?从他们到这边开始;不过是七日;若是从他们搭起窝棚算起;才是五日;便收拾得这模样。这位叶畅;以前只是知道他擅诗;却不曾想;竟然也是一个亲民官的好底子。”

    白铨与蒋清都是内行;他们很清楚;带着一群并不熟悉的乡民;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做成现在这模样;其中需要多少努力。

    方才叶郎那有些邋遢的形象;此时在他们心目中;又变得高大起来。

    “不过还有几处地方;我不大明白;子澈;你可知他为何在这边又辟出一块空地?”

    “明府都不知道;某哪里能知?”

    他二人指点着周围;看着那些百姓忙忙碌碌;竟然无人来围观他们。这让他二人更为惊奇:这些百姓是如此专注;仿佛自己正在从事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般;究竟是为何?

    叶畅并没有让他们等多久;没一会儿;便出来再次见礼。

    这一次叶畅洗浴了一番;他用来洗澡的木桶;还是大前日用木筏打捞起来的;而他身上的衣裳;同样也是如此。用火烘于的衣裳;带着微微的焦香味;穿在身上;还算是舒服。

    “叶畅见过二位官人。”

    见礼完毕之后;白铨与蒋清打量着洗浴完毕的叶畅;因为有方才的对比;所以二人忍不住在心中暗赞:好一个翩翩少年郎

    叶畅原本就长得清秀;如今更不是当初乡野少年的木讷淳朴;而是带着一种智珠在握的自信;这让他看上去丰神俊朗甚为不俗。到这个时候;白铨与蒋清总算明白;为何况四对叶畅以“神仙中人”称之了。

    “某替这小况村四十六户二百七十九口人;谢过叶郎君了。”白铨向着叶畅做了个揖;口中说得极客气:“若非叶郎君;只怕某治下之民;尽成鱼鳖之食矣”

    “不敢;既然遇上;岂有不伸手之理?”叶畅谦逊了两句。

    这让白铨与蒋清对他更有好感:这少年郎有才、有型;而且还有德;为人知揖让不贪功不自负;与之交谈;如沐春风;实在是难得的人物

    特别是叶畅言语之中;还有将此次能保住小况村没死多少人的功劳往他们二位身上推的意思;这让二人更是心怀大畅。

    旁边的娓娘暗暗撇嘴;这两人又是被叶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