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

第5部分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第5部分

小说: 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劲儿才是真正千金难买的宝贵品质;相反,钓鱼派的人往往生性懒惰,最要命的是,他们那喜欢耍小聪明的缺点可不是那么容易改掉的,甚至于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于钓鱼派员工,我往往反倒不抱太大的希望。
会钓鱼固然好,但是千万别把手中的渔网扔掉。
正文 管理也有“速度”吗?
管理的速度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快速的执行,即执行力的速度问题;一个是管理创新的速度问题,即,只要某种制度或管理方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老化,就要毫不犹豫地立即予以创新,绝不拖延。
我们知道,经营是存在速度问题的。每个企业都会为自己的经营制定计划与目标。无论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的计划与目标,其实都是强调了一个速度问题:资金要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周转,企业要在多长时间内达成目标等等,都是一个通过强调时间概念,通过速度来激发员工的紧迫感与使命感,从而激发出员工执行力的手段。
但是,管理也存在速度的概念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可以进一步地说,管理的速度问题甚至要大于经营的速度问题。因为可以非常明确地说,前者恰恰是后者得以实现的绝对必要前提与有力保障。但遗憾的是,很多人都在实际工作中忽略掉了这一点。甚至于往往是为了确保经营的速度达成而刻意地回避掉管理的速度问题——现在正是实现经营目标的关键时刻,千万别出乱子,稳定压倒一切!
不可否认,经营目标(速度)的达成是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管理环境的。但如果管理环境本身就是僵化的,则有可能反而会影响到经营目标的达成。这就给管理的速度问题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说,为了确保经营目标的达成,恰恰需要管理的创新与优化,而且是迅速的行动(即,要确保实现高速管理)。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只有经营目标的激励,而没有管理创新的支撑,则会失去勃勃的生机。员工每天生活在一成不变的僵化环境里,逐渐被消磨了锐气,那多好的目标,多远大的理想都会仅仅成为一句空口号。而管理的创新则会为员工提供一种不断的动力与刺激,使员工能够真正拿出百倍的精神投入到经营目标完成的大业中去。
当然,每一个管理创新都要经过深思熟虑,都要从现实出发并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但是,事前过多的犹豫、过多的评估,往往会让管理失去速度优势,让管理创新失去最宝贵的时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因噎废食的道理。想不如做,永远不要对一件尚未发生的事情说不行,世界上有许多必然因素,也会有大量的偶然因素,哪怕是一件你曾经做过而失败的事情,随着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他环境因素的改变,也许依然会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做做看,比想想看永远重要一百倍。不做,你就永远不知道它是否有成功的可能。
当然,管理的速度问题也有它的相对性。一个通过实验或实践证明了是好的东西,是要有一定的保质期的。在这个保质期内,不应该再做大动,顶多是小的调整。但一旦保质期将过,管理者一定要第一时间敏锐地洞察到,并要在第一时间拿出果断的手腕予以创新。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管理者,才能永葆管理的青春。
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正文 “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任何一种形式的因循守旧和抱残守缺对企业而言都是致命的。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论调:用人,用不着那些太有想法的人,本本分分就好;制度,用不着天天创新,维持现状就好——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这种论调对不对?
对的。但是有前提条件。
如今这年头,世界变化之快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真的完全没想法,不用动脑子,乖乖服从命令就能干好的工作可谓越来越少。当然,有想法,不代表着眼高手低、光说不练。多好的想法也要靠踏踏实实地行动来落实。因此,这里所说的有想法与不能脚踏实地、这山望着那山高完全是两码事儿,千万别混为一谈(恰恰相反,往往真正有想法的人,都是能够脚踏实地的人。因为他脚踏实地地行动了,所以就会从自身的实践中感触良多,就会有一种强烈地改造自身实践或周遭环境的冲动,因此才能真正地成为有想法的人;反之,不能脚踏实地而想法多多的人,充其量只能算是拍脑门儿主义而已,顶多称得上是一个双脚飘在空中的、喜欢做白日梦的人)。
反之,制度是用不着天天创新。一个经过实践检验并被证明了是好的东西必须要有一定的保鲜期,天天变会令人不知所措、不明所云,反而会乱了方寸,失去了方向。但是,即便是一个被现实检验过,并被证明是正确的东西,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的变化,也有可能过时,就是说会发生保质期过期的情况,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大胆创新,否则往往是死路一条。但遗憾的是,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明明某种制度的保质期已过,却往往会固执地抱残守缺,以稳定压倒一切、维持现状就是进步为口实,拒绝变革与创新。
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选择题供大家思考:
你认为维持现状可能会带来的三种结果中哪一种可能性最大?
1。逐渐走上坡路。
2。现状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也就是所谓的持平)。
3。逐渐走下坡路。
不管你选择什么,我的答案是3,即,维持现状走下坡路的开始。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够维持得住现状的,恐怕是少之又少。鲁迅先生曾说过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现实是,在沉默中爆发出来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都在沉默中灭亡了。这就是不进则退的道理。想持平的心态看似极为合理,实际上却是极为天真、幼稚的。道理也很简单——人不是机器,需要激情、需要新鲜感、需要成就感,而持平这一想法的出发点就是希望人能够本分,别有那么多怪想法,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就好。这就等于要求人像机器一样,过周而复始、简单重复的日子,而且还不能有怨言,要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这实在是太难为我们这些人了。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不可能长期忍受简单重复,我们会腻、会烦、会麻木,根本不可能像钟表(一种机械)一样既能长期简单重复又可以精确无误。当我们腻了、烦了、麻木了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答案异常简单,开始走下坡路。不停地向下出溜。所以,持平必然会带来向下滑这种结果的道理就在于此。(反过来说,即便我们只想要持平这种结果,实际上也是需要不停地创新的。创新就好像是空气,没有空气人会死,没有创新企业会亡。)因此,任何有关持平的想法,其实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而已,是不可能好事成真的。因为只要是人,就会有惰性与惯性,而惰性与惯性的存在就好像是地球引力一样,会自然而然地把人往下拽,人就会不自觉地往下出溜。因此,如果人想不往下出溜,就只有通过创新来不停地把自己往上提才行。因此,哪怕你只想持平,也必须与地球引力作斗争,就是说也要通过创新来不断地往上使劲儿,才能最终得到持平这种结果。万有引力可是自然规律,没有人能够抗拒。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企业表面上看来一切按部就班、正常运转,但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令人窒息的缺氧感,企业内死气沉沉、感受不到任何激情与朝气。这种企业应该也就离死不远了(尽管也平平淡淡,但却让人感觉不到真)。
所以,我喜欢不停地得瑟、不停地出幺蛾子的企业和管理者。也许这样的得瑟与幺蛾子也会时不时地给员工带来某种困扰,但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氛围是民主的,是真正为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双赢关系服务的,那就值得鼓励,值得赞赏!遇到点挫折没关系,世界上不可能真有心想事成这种美事。任何一种心里想的事情在落到实处的时候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是不要气馁,不要因噎废食,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当我们将这些挫折一一克服后,最终总会有完美结局在终点等待我们的!
抛开顾虑,别怕捅娄子(因为天底下没有几件不经过捅娄子的过程就能弄成的事儿),或者说干脆豁出去捅他几个篓子,大胆地得瑟一下,出他几个幺蛾子吧!因为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你的胸中肯定澎湃着一种滚烫无比的东西——人们叫它激情。
正文 你要折腾!
只有会折腾、常折腾的领导才能带出一支真正有激情的团队。
相信很多相声爱好者都听过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的相声《你要折腾》。在这个段子中,郭德纲以他一贯的辛辣风格,毫不留情地痛贬了当下的各种时弊,听来真是令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但是,与普通纲丝有所不同,我之所以喜爱这个段子,除了喜爱它的内容以外,其实还另有原因。
我十分喜欢这个相声的题目。
长期以来,我一直执拗地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能折腾、会得瑟、喜欢出幺蛾子的人。我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特质的管理者,才配称得上是一个有激情的管理者,也才有可能带出一支有激情的团队。
实际上,每一个管理者都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员工激情的可持续性问题。无论开始时是一个多好的东西,多令员工激情澎湃的东西,当员工逐渐熟悉,并最终彻底适应了它的时候,总会演变成一种例行公事——激情已经在员工的麻木中悄悄地溜走了。当员工失去激情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惰性开始滋生,动作开始走样,员工慢慢学会偷工减料——企业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
其实,这真的怪不得我们的员工。因为人都是喜欢新鲜感与刺激的,只有经常性地感受到这种新鲜感与刺激,员工才有可能相对长期地维持住自身的激情,反之,任何一种一成不变都会不同程度地扼杀激情。
实际上,这就像恋爱与结婚的关系一样。无论恋爱时多么轰轰烈烈,一旦结婚一切都立刻归于平淡。若想在婚姻生活中重现恋爱时的激情,小两口就必须共同努力为婚姻生活带来更多的新鲜与刺激才行。管理也是一样,为了防止员工审美疲劳的过早出现,管理者一定要会折腾、常折腾,让员工每天都生活在新奇与刺激当中,才能让他们不腻、不烦,使他们的激情真正地做到可持续。
但是,折腾也有折腾的方法与技巧,不能瞎折腾、乱折腾。有些东西一旦被证明有效,或相对定型下来时,一定要保持一段时间的稳定期,如某些重大的制度、政策与流程等;有些东西则可以相对频繁地创新,如某些非核心的流程与制度、各种技术、业务比武活动以及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等等。就是说,折腾一定要有层次感,有侧重点,要层层推进,相互呼应,全面发展才会真正有效。忽视了哪一点都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带来反效果。
打个比方,有些企业为了激励员工,设立了定期旅游制度,甚至是个别优秀员工的海外旅游、休假制度。受益于这些制度,许多优秀的员工在年终时可以获得国内外旅游、休假的奖励。这本身是一件好事,确实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但是,如果这些福利制度不与其他的制度创新结合起来的话,其效果也许只能是昙花一现(员工从国外旅游、休假回来后,又会回到那个令他过度熟悉且已经开始厌烦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失去从国外的旅游胜地充电后带回来的能量,迅速恢复从前的疲软状态),或者更加糟糕(从天堂又回到地狱的感觉是异常痛苦的,不但不能够让员工收心、安心工作,相反会令员工愈发厌恶自己的工作,从而造成工作状态更加低迷的后果)。可见,如果处理不好,企业会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花了钱都讨不着好。
举一个我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例子。我曾经在某家较大型集团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这家企业存在着典型的制度僵化问题,许多不合理的制度虽饱受员工诟病但却被常年保留了下来。员工士气低迷,企业一派病怏怏的样子。到了这份儿上,老板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挽回员工的工作激情,他开始在很多方面下工夫,但却总也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却造成员工对于公司感情的进一步恶化以及工作激情的进一步丧失。比如说,这家公司每年夏天都要分批组织员工外出旅游,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有意思的是,不管旅游回来的员工有多么疲劳,而且哪怕是半夜一点才能从旅游地赶回来,公司也会要求员工第二天上午8点准时上班,一点恢复疲劳的时间都不留给员工;这家公司在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