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异界大明帝国 >

第93部分

异界大明帝国-第93部分

小说: 异界大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多的就是打着各种旗号的起义军,但实际上却只是土匪。不过好在这些土匪原本也都是贫困人家出身,所以他们抢劫的对象,大部分都是在各地势力比较小的地主。抢完了就躲到深山逍遥几个月,然后出来继续抢。

    这让那些地主是头疼不已,最后没办法,依靠官府是肯定没希望的。所以他们每个地方的地主就花钱成立了地主协防军。顾名思义,就是地主之间互相协同防守的意思。

    而这个地主协防军出现后,效果还真的很不错,好几次那些土匪都撞到了枪口上,最后只得落荒而逃。各地的地主也有样学样,纷纷建立起了类似的组织。地主的势力,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膨胀,而单股的土匪面对这种情况,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于是又有新的情况出现了。某个县中的十几股土匪,突然集合成一股,突袭了一个地主较多的镇子。虽然镇里的地主协防军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被这股土匪以人数的优势打败,这个镇里的所有地主一夜之间全部见了阎王。各种钱财物资也都进了这些土匪的口袋。

    而这件事情,就发生在紧挨着朱鸿信的大明帝国的安庆府内。而且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时间整个安庆府内都是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安庆府原本的八万府军已经全部披甲上阵,驻守在了各个战略要地。但安庆府的面积和以前的丹靖府差不多,都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区区八万人撒在安庆府中,就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一点动静。

    而有着彭世玉的前车之鉴在这里,安庆府知府苏裴渊也不敢过于大意。大夏国各府县在发生叛乱的时候,有规定必须尽全力镇压,自然包括扩军这种方式。

    安庆府这几年一直风平浪静,所以财政方面还算是富有。苏裴渊便下令一口气招募二十万的大军,帮助他们镇压各地的起义军和土匪。

    别看这二十万似乎很多的样子,要知道之前丹靖府还没有被朱鸿信攻下的时候,西部四个县仅仅一千两百万人口,就招募了四十万大军,更别说现在的安庆府了。安庆府总人口两千九百余万,差不多三千万的人口,招募二十万大军,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且苏裴渊开出的军饷,比起朱鸿信开出的军饷,要低的太多了,普通的士兵一个月才一两白银,虽然现在白银的购买力还不错。

    这样一来,每个月的粮饷加起来也不过三十万两白银。对于财大气粗的苏裴渊来说不值一提。

    在那次尝到甜头后,这十几股土匪干脆就合为一股,成立了安庆起义军,并且广发英雄贴,号召整个安庆府内的各路起义军加入。

    还别说,他们这误打误撞的一招,还真的起了很大的效果。在地主协防军的压力下日子越来越难过的土匪起义军,纷纷加入这个势力,到朱鸿信建立大明帝国的时候,已经发展到十多万人的地步。

    而新婚后的第一天,朱鸿信就开始工作了。工作的内容,正是接待这个最新冒出来的势力所派出来的使者。

    对于安庆府的情况,朱鸿信也有所了解。他知道这个安庆起义军的大首领名叫边安,原本就是一伙土匪的老大,在这次风波中靠着先人一步的嗅觉,坐到了大首领的位置,也算是一个有手段的人物。

    使者在前天就到了,不过朱鸿信一直没有时间去接待他们。这次他们还带过来了非常多的礼物,据这使者所说是作为给朱鸿信的贺礼。对于这些东西,朱鸿信是一点拒绝的想法都没有,虽然他知道这次他们过来肯定是有求于自己。不过朱鸿信相信,在这个时候这些人是肯定不敢得罪自己的,所以他们提出来的事情他自己想答应就答应,不想答应完全不用看在这些礼物的面子上给他们好脸色。

    这次过来的这个使者,看起来一副文绉绉的样子,说起话来也是这样,他先是恭贺了朱鸿信和乔璇一通,然后又夸赞了朱鸿信这一年多来不败的战绩,最后看到朱鸿信实在是有些不耐烦了,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明皇陛下,如今我们在安庆府的发展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虽然我们兵多将广,但大部分都是一些乌合之众,战斗力上不了台面。而且各个县城的兵力也都扩张了好几倍,每个县城之间还都联系紧密,随时能够互相支援。”

    “这就导致了我们虽然有十多万人,却到现在还没有一座县城作为后方。我们首领派我来,便是想向明皇陛下借兵,助我们攻下一座县城,作为我们的大本营。当然好处我们肯定是不会少给的。不知道陛下意下如何?”

    听了这个使者的话,朱鸿信倒是有些好奇了。在他先前的想法中,他觉得边安派使者过来,应该是想要在他这里购买火器,然后自己去攻打城池的。却没有想到居然是到这里来借兵。

    这一下朱鸿信不禁对这个边安有些佩服起来,虽说他现在确实拿不出多少火器,但即便它能够拿出很多火器出售,现在他也不会盲目的出售火器了。马永明和张开霁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想必这个边安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没有提出购买火器的想法。

    而且安庆府和大明帝国比邻,不管是谁都不会允许自己的卧榻之侧有人安睡的。

    现在朱鸿信正在全力的巩固已经占领的领土,在这段时间额外弄点油水,顺便给朝廷找点麻烦,他是很乐意见到的。想到这里,朱鸿信对这个边安更加的感兴趣了,似乎什么事情他都能够想到一样。

    “借兵一事好说,不过我的兵可都是宝贝,借出去价格可不会低了。”

第147章 弹药() 
“这一点请明皇陛下放心,我们肯定能够支付让您满意的报酬的。”使者不卑不亢的说道。

    朱鸿信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好,既然这样,那你和我说说,你们首领需要借多少兵力?”

    “首领说明皇陛下的军队战斗力强悍,向来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一万左右的兵力,应该已经足够攻下一座县城了。“

    “这倒是不错,这样吧,我借给你们两个卫的兵力,也就是一万三千多人。而你们按每人一个月十两白银支付给我报酬,最后若是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也按一个月计算,伤者需要支付医药费,阵亡的一人一百两抚恤金。不知使者意下如何?”朱鸿信想了想,还是没有抛出太高的价格,毕竟同为起义军出身,能帮一点就帮一点了。最重要的是,安庆府距离大夏国陪都更近,能够帮他吸引大部分朝廷的注意力。

    听了朱鸿信的话,使者似乎是有些意外的看了看朱鸿信,然后点头说道:“陛下的价格我们没有任何疑问,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早一点带这些兵马前往安庆府。”

    ”这个好说,我的常备军随时都能够出发,”朱鸿信转头看向廉峰,“廉峰,传我命令,让李易和秦瑞带着自己的部队,即刻启程跟着使者前往安庆府,助安庆起义军攻下一座县城。”

    廉峰拱手答道:“是,陛下。“

    使者也哈哈一笑,然后说道:“多谢陛下慷慨,陛下的这份厚情我们一定会牢记于心,希望我们双方的的友谊能够长久的维持下去。”

    朱鸿信也哈哈一笑,不仅赚了钱,锻炼了军队,而且还白捡了一个人情,更给朝廷找了个大麻烦,这样一石多鸟的事情,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

    “哈哈,使者的话,也正是我想说的话,我们双方同属起义军,很多时候必须得互相帮助才是。那此事既然确定下来,我也就不多留使者了,就请使者尽快带着大军上路吧。”

    ——

    早在青河研究院建立之初,朱鸿信就受困于弹药的消耗速度太快,而在直接在系统这里购买价格又太贵,便很早就让林上楚开始研究生产子弹的方法。

    经过这么久的时间,不仅步枪已经成功仿制了出来,连带的这种步枪的子弹,也同时建立起来了一整套的生产线。虽然目前的产量还只有每天两万发左右,不过随着工人的熟练度逐渐增加,各个生产环节的调优搭配,产量正在逐渐的攀升,预计这一条位于青河城外的子弹生产线,最终能够达到日产五万发的地步。

    后来系统升级,取消了直接购买武器的方式,倒是让朱鸿信暗叹自己的先见之明。否则自己的军队,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得“省吃俭用”了。

    不过这个子弹生产线目前还基本上是全手工的,仅仅工人就有五千多人,算得上是朱鸿信到现在为止人数最多的一个工厂了。

    至于火炮的炮弹,现在还在研究阶段,距离成功仿制还有一段距离。不过火炮的炮弹,还储备的有很多。主要就是因为当初攻打丹靖城太快了,并没有消耗太多的炮弹,而朱鸿信在开战之前,还以为这一战会消耗很多的弹药,于是便向系统购买了很多炮弹。

    而最终结束的时候,发现攻下丹靖城,也不过用了三成的炮弹。也就是说如果省着点用,像攻打丹靖城这样的战斗,保守来说还可以进行两次,当然,三次也是完全可能的。

    之所以朱鸿信在考虑弹药的事情,是因为刚刚划归到锦衣卫的侦察兵回来禀告,说是楼兰现在的确是在北方的天宁府中。而绑架她的人,正如朱鸿信所想,是马永明和张开霁二人。

    听到这个消息,朱鸿信顿时火大不已。当初这两人在自己和官军大战的时候,便陈重兵于青河县的边境,准备等自己个官军鱼死网破之后在来坐收渔翁之利。好在是最后自己在短时间内打败了官军,没有给他们多少反应时间。要不然,最后的结果还真的难说。

    所以这次朱鸿信是真的非常的恼火,而现在没什么战事,所以他决定带兵北上,试试这两人的刀锋到底有多么的锐利。

    而马永明和张开霁在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也想过朱鸿信的反应。但毕竟两地相隔太远,他们并不知道公主和朱鸿信是什么关系——虽然确实是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他们觉得在这件事情上,朱鸿信基本上是不会插手的。

    同时他们现在又急需要一个突破口来打开他们现在所处的困境,于是饥不择食之下,便选择了正好这个时间回程的九公主。

    对于这两人在北方的势力,这次的探子也一并探明了带了过来。

    相比于之前在金鼓县和白泉县的时候,他们在天宁府的发展,却是要好上许多。单单就说县城数量,就有三个,比之前多出了一个。而且兵马也达到了十万左右的地步。这些兵马经过这么久的战斗,也早已经是沙场老兵。不是边安最近才拉起来的十多万大军可以相提并论的。

    但即便如此,在他们手中火枪的弹药消耗殆尽后,再想要攻下一座城池,就非常的困难了。以至于这段时间给天宁府喘息了很久,而回过气来的天宁府官军,也开始联合各个县城开始组织反攻。

    到他们派人去劫持九公主的时候,官军的精锐大军已经进攻其中一座县城个把月了。虽然依靠着城墙暂时不会有破城的风险。但长久下去,最先耗不起的,肯定是他们而不是官军。

    找外援把,现在除了朱鸿信能够出兵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了。但他们也知道,想要朱鸿信出兵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出兵攻打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被逼的走投无路的两人,才会想到这样的方法。只要抓住了地位尊贵的九公主,那么他们现在的困境基本上就迎刃而解了。到时候不管是招降还是继续起兵,决定权都在他们自己的手上了。

第148章 青垣山脉() 
朱鸿信在攻下整个丹靖府,后来建立大明帝国后。便考虑过后一步的突破口,也就是说主攻方向。

    当时朱鸿信是偏向于他们所在的漳州的,也就是以他们现在的地盘为大本营,向南攻打望海府、平昭府,或者是向东攻打安庆府。然后一步一步的蚕食整个漳州。

    但是张开霁和马永明的情况发生后,朱鸿信却又有了新的想法。

    漳州在大夏国西部四州来说,面积上是仅次于煌州的第二大洲,但人口却是四州之中的第一大州。所以其军事实力,也基本上是这四个州里面最强的。

    别看朱鸿信攻下丹靖府似乎并没有花多少力气,那是因为丹靖府距离漳州州城永昌城太远,来自州城的支援,要跨过三个府的距离才能赶到。所以对于朱鸿信的威胁,朝廷采取的方法,是让周围的府县调集援兵去支援丹靖府,而府县兵的战斗力是肯定比不上州军的。

    就像上次青河城外的大战,若不是最后朱鸿信的火炮声势太大,惊吓了州军的马匹。最后逃出去的州军骑兵,肯定不会低于三万之数,而不是当时的一万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