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 >

第45部分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第45部分

小说: 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等方面的知识,用来考查应试者在这方面应知应会的最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 
这类试题取材广泛,从古到今,从无机物到人类,从自然界到社会……包罗万象,对应试者不存在专业歧视。考生要在短时间内提高常识判断能力是很难的,重要的是在于平时的学习、观察、思考和积累。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这种题型着重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资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正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正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 
五、资料分析能力 
资料分析部分的试题考查应试者对图形、表格和文字等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正确理解和综合分析的能力。现代信息社会,大量信息往往是以统计资料来反映的,要正确、及时地做出决策,必须能对信息进行快速地综合分析与加工,从统计信息中找出“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制订方案。 
第四节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施测程序和应试准备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施测程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目全部为选择题,测验材料分为两部分——试题本和试题卡。考生阅读试题本上的试题,然后在相应题号下用铅笔将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不得在试卷本上作任何记号。测验完毕后,答题卡通过光电阅读机和计算机统一阅卷计分。参加考试时,考生应当准备好两支 2B铅笔和一块橡皮。 
测验开始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监考人员宣布考场要求。 
(2) 监考人员发给考生两份答卷纸,考生应按规定要求在答卷纸上填涂自己的姓名、考号及其规定的内容。 
(3) 监考人员发试题本。监考人员会给考生三分钟时间阅读试题本前三页上有关“考试注意事项”的说明和例题。读完这些内容后,考生应等候监考人员的指示,不要擅自向后翻页,否则,会影响考生的成绩。 
(4) 试题共分五个部分,每一部分都分别标出了参考时限。以帮助考生分配好答题时间。可能有一些试题很容易,但任何人很难在规定时间内答对所有的题目,因此考生不要在一道题上思考太久,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可以跳过去先做其他容易的题目,试题答错不会倒扣分,因此,考生可以根据猜测来回答那些没有把握的问题。注意,试题的题号与答案纸上的题号完全对应,考生在答题时一定要对准题号作答。 
(5)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考生应立即放下铅笔,将试题本、答卷纸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然后离开考场。 
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应试准备 
为了提高应试能力,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1。 了解测验的性质和原理 
由于测验考查的是个人多年生活、学习和实践积累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属于较基本的能力范畴,试题中虽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点,但测验要考查的并不是这些知识本身,确切地说,这些知识只是一种“载体”。例如,测验中涉及一段论述外国文学的文字,学过外国文学的人回答这个问题未必能得到高分。而对没学过外国文学的人,只要阅读理解能力强,同样可以得高分。实际上,它要考查的目的不是考生会不会做这些题,而是考生临场的反应能力这一心理素质。 
2。 了解测验的实施程序,掌握题型特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目一般比较简单,只要给你充足的时间,得到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然而,试题虽易,但做对并不容易,取得满分则几乎不可能,因为这种标准化考试的一大特点就是题量大、覆盖面广、时间紧。所以,在应试时,考生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来提高效率,取得好成绩。 
(1) 了解测验的实施方法和程序,如答卷纸的使用方法,分段计时的要求,时间的分配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 
(2) 搞清题型的特点及答题思路。测验考题是逐年翻新的,不可能今年出与去年完全相同的题目。但是,把以前出过的题目稍加变化,作为新考题重新出,确是屡见不鲜的。因此,仔细研究前几年出现过的题型及其特点,无疑会对以后的考试很有帮助。另外,适当选择一些模拟题来做也是十分有用的,做模拟题不仅有助于熟悉题型,还可以帮助我们计划正式考试时如何在每个部分、每道题上分配时间。 
(3) 考试时严格按照主考人员的要求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规定的题目,不要越栏作答,要做到有条不紊。 
(二) 掌握正确的应试技巧 
(1) 调节情绪。尽量以平常心态去对待考试,在复习时,按照自己的复习习惯,给自己准备足够的复习时间,避免匆忙上阵时产生懊悔和紧张的情绪。 
(2) 合理分配时间。开始考试后,先把试卷浏览一遍,了解总题量和各题的难易程度,粗略分配一下每道题所用的时间,作到心中有数,以便在答题过程中灵活掌握。 
(3) 先做会做的题,把难题留在后面,待有时间再考虑。 
(4) 重视直觉思维。在考试过程中往往还会遇到这种情况,针对一个问题,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情况或者觉得几种答案都对,但又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时,应试者往往会陷入沉思,犹豫不决,最后瞎猜一个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你采纳最先想到的答案,也就是要重视直觉思维的结果。直觉思维是以过去的体验和知识水平为基础产生的,故有一定的正确性,它比随意瞎猜更有效一些。 
(三)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考试,不仅是对应试者知识、能力进行检验,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经受检验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恰当的动机水平,充分的思想准备,往往比考前其他方面的准备更为重要。当人们面临考试时,一般都有很强烈的取胜动机,希望自己获得成功,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高的求胜动机,过高的期望值,又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到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在考试过程中,不要过多地思考胜败得失问题,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对自己真实水平的检验,就可以减轻心理压力,轻松上阵,坦然应对,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第二章数量关系
第二章数量关系

第一节概述
数量关系测验主要用于考查应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这类试题涉及到的知识不会超出高中知识范围,难度不大,所以有的只需心算做答,但题量大,需要考生在答题效率上有所提高。因为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体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该测验并不在于数字的运算上,而在于对规律的发现和把握上。做这部分题,要求考生对数字有一定的知觉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地判别、分析规律,从而准确地做答。  
 
第二节数字推理 
知识点睛与解题技巧 
数字推理题由题干和选项组成。题干由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 (其中缺少一个数字),选项为四个数字。要求应试者分析题干数列的排列规律,根据规律推导出空缺项中应填入的数字,然后从选项列出的数字中选出认为正确的一个。 
这种题型,排除了语言文字因素的影响,减少了其他能力的参与,单纯测查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除了反应要快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关于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 
1。 仔细观察和分析已给出的几个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大胆提出假设,并迅速将这种假设延伸到后面的数,如果这种假设被验证是正确的,说明已找出规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如果假设被否定掉,应立即改变思考角度,提出另外一种假设,直到找出规律为止。 
2。 推导规律往往需要简单计算。为了节省时间,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3。 空缺项在最后的,可以从前往后推导规律;空缺项在最前面的,则可以从后往前寻找规律;空缺项在中间的可以从两边同时向中间推导规律。 
4。 若一时难以找出题目的特殊规律,可用常见的几种规律来“对号入座”加以验证。 
考点直击 
数字的排列规律一般有: 
1。 等差数列,即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 
如: 1,3,5,7,( )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为 B 
2。 二级等差数列,即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或比构成一个等差数列。 
如: 3,4,6,9,( ),18 
A。 11 B。 12 C。 13 D。 14 
答案为 C 
3。 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即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 
如: 7,9,16,25,( ) 
A。 41 B。 31 C。 51 D。 37 
答案为 A 
4。 等比数列,即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如: 1,3,9,27,( ) 
A。 71 B。 81 C。 91 D。 101 
答案为 B 
5。 二级等比数列,即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构成一个等比数列。 
如: 8,12,24,60,( ) 
A。 90 B。 120 C。 168 D。 101 
答案为 C 
6。 平方型及其变式,即每个数字为有规律数字的平方。 
如: 1,4,9,( ),25,36 
A。 10 B。 14 C。 20 D。 16 
答案为 D 
7。 间隔规律,即奇数项一个规律,偶数项为另一规律。 
如: 1,1,3,2,5,4,7,( )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为 A 
8。 混合型规律:由以上基本规律组合而成,可以是二级、三级的基本规律,也可能是两个规律的数列交叉组合成一个数列。 
如: 1,2,6,15,31,( ) 
A。 56 B。 71 C。 78 D。 81 
答案为 A 
注意第 3条,我们可以归纳出其他规律如,两项之差等于第三项,两项之积(商)等于第三项等。
公务员考试笔试指导:公共基础知识辅导(1)
第一章 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纲要求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 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 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苎У谋局侍卣骷捌湟庖濉?BR》 
3。 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知识框架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内容精讲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1。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涵义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2)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
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2。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而哲学研究的是世界的整体、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所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发展、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2)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哲学;相反,认为精神、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哲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