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强击柏林 >

第4部分

强击柏林-第4部分

小说: 强击柏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和盟国军队从东西两线同时向德国本土发起进攻,德国军队遭受致命打击,经济也因为大片国土沦丧而陷入停滞。德国不但丧失了继续进行战争的能力,就连构筑行之有效的防御体系的能力也丧失了。1945年2月,在西线的德军兵力已经锐减为65个步兵师和12个装甲师;在东线,德军兵力锐减到103个步兵师、32个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他们却要对抗强大的敌人苏联,而对方仅预备队的兵力就是自己的数倍。在东线与苏军的激战中,德军阵亡295000人,被俘86000人,损失火炮和迫击炮15000门,坦克2995辆,机枪26000挺,摩托化车辆34000台,飞机552架。截至1945年3月底,德国在莱茵河西岸据守的最后一块领土迅速萎缩,最终在卡尔斯鲁厄西北部的兰道附近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突出部。在东线,德军在库尔兰(今拉脱维亚)到东普鲁士之间布署了51个师进行据守,但他们很快便被苏军切断并团团包围。 
  1945年1月30日,阿尔伯特·施佩尔———希特勒的总建筑师,军备和战争生产部长,纳粹领导层中最富才华、最有独立思想的官员———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报告,就当前德国面临的形势坦率地指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鲁尔工业区遭到接连不断的轰炸,西里西亚如今也落入苏联红军之手,施佩尔据此判断,德国铁路、工厂和发电站储备的煤炭只够用2个星期。事实上,施佩尔并不是危言耸听。德国1945年的煤炭产量只有1944年的四分之一,钢产量只有六分之一。由于燃料极度缺乏,驻克雷菲尔德的一个拥有37架飞机的战斗机大队每三天只能起飞一次,作战半径仅有100公里。施佩尔还指出,他在1944年10月视察驻意大利北部的第10集团军时,发现当地驻军的150辆卡车竟然用牛来牵引。在报告中,施佩尔最后这样总结道:“在失去上西里西亚之后,德国的军事工业再也无法满足前线对弹药、军械和坦克的需求了……从现在开始,面对敌人庞大的资源优势,单靠士兵的英勇作战是不行了!”这时,许多德国大城市开始遭到美英盟军的猛烈空袭,尤其是柏林。这个城市几乎遭到全天24小时的不间断轰炸,美国陆军航空队在白天实施进攻,英国皇家空军则在夜间进行轰炸。 
  一些头脑清醒的德军官员和柏林市民已经认识到,敌人在几周内很快将攻入这座城市。截至此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盼望的并非是德国国防军能够取得某种程度的胜利,而是希望由美英盟军而非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因此,听说美英军队进入德国境内并向前继续推进时,柏林人的内心在感到绝望的同时,竟然有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期盼,这是一种非常微妙、复杂的情感。时年45岁的玛丽亚·库克勒是柏林城的一位家庭主妇,她告诉记者科尼利厄斯·瑞安,自己时刻准备走上战场阻击红军,一直坚持到美国人到来。除了普通的柏林民众外,德国陆军总参谋部也抱着几乎同样的想法。其实,就连德国最高统帅部也不例外,他们普遍认为美英与苏联之间的盟友关系将很快分崩离析。   
  末世心态 历史名城毁于战火(2)   
  H·R·特雷弗-罗珀,第一个撰写“第三帝国”覆亡历史的盟国历史学家,仔细分析了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刻体会到他对于共产主义和苏联人的刻骨仇恨。当然,德国对于西方国家以及那些阻挠其实现霸业的国家(尤其是法国)同样非常憎恶,但客观地讲,无论出于荒谬至极的种族理论还是地缘政治的现实需要,纳粹德国对于苏联人都有着一种极其特殊的仇恨。纳粹德国高层一直认为,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一步一步地堕落成一个官僚化、犹太化的国家。他们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英法美等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就不能认识到,共产主义苏联其实是一个比纳粹德国更加可怕的威胁。不过,纳粹德国高层深信,由于苏联和西方盟国在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之间的反纳粹同盟将很快崩溃。届时,西方盟国由于担心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所造成的后果,一定会主动上门与自己媾和。1月27日,朱可夫元帅指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渡过奥得河,距离柏林只有100英里。就在同一天,希特勒召开例行性的元首会议,会议记录准确记载了这出闹剧中的一个场景: 
  希特勒:“你们认为英国人对于苏联人的这些进展会高兴吗?” 
  戈林:“他们当然不希望我们会挡住他们,而让苏联人占领整个德国……他们当初并不希望……我们会像疯子一样地抵挡他们,而让苏联人步步进逼,现在差不多占领了整个德国!” 
  约德尔:“他们一向对于苏联人怀有戒心。” 
  戈林:“如果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几天之内我们就会从英国人那里收到一份电报!” 
  “第三帝国”的首脑们就是这样把自己最后的希望维系在一根游丝之上的,但直到最后他们仍然不能明白,为什么英国人和美国人不同自己一道去击败苏联。 
  英国人的电报始终没有到来。相反,在德国武装部队内部和纳粹党高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拿着自己拟订的和平方案与英国人或美国人私下进行沟通。当然,此类事件并非史无前例。早在1941年5月份,当时的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鲁道夫·赫斯就曾经单独驾驶“梅塞施米特”110型战斗机飞往苏格兰,希望与英国进行和平谈判。随着战场形势在1942—1943年期间的逆转,到了1945年春天,苏联红军已经兵临柏林城下,堵住了城市各个出口。在此情况下,此类行为更是层出不穷。就在元首会议举行前两天,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将军拜会外交部长冯·里宾特洛甫,请他设法马上同西方盟国进行接触寻求停战,以便集中剩余德军全力对付东线苏军,解救柏林。然而,这位外交部长立即跑到希特勒跟前告密。古德里安不但因此遭到希特勒一通臭骂,还被指控犯了“叛国罪”。与此同时,施佩尔也在绞尽脑汁地寻求有效途径,力争在德国被苏联人彻底摧毁和占领之前结束战争。2月中旬,几近绝望的施佩尔甚至策划了一项计划,密谋刺杀希特勒、戈林、希特勒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以及纳粹党务部长罗伯特·李,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当然,这种在最后一刻试图结束战争的努力都失败了。相反,盟国方面却口径一致,坚决要求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有人认为,西方国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之所以如此坚定,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拖延战争。事实上,就在战争最后阶段,“第三帝国”最高领导层无论在军事指挥方面还是局势判断方面,都表现得极为低劣。希特勒,这个曾在1941年11月攫取了德国军队全部指挥权的赌徒,一直把自己视为一个天才的、大胆的战术家。在军事研究和指挥领域,他一再拒绝职业军事家和专家们的建议,很少考虑自己的想法在现实中是否切实可行。1944年12月,希特勒不顾将军们的警告,下令在比利时的阿登山地和卢森堡北部发起反击,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导致西线大批德军陷入绝境。但是,更加令人担忧的却是东线德军的危险处境。希特勒当时还曾试图在东线发起一场猛烈反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就此事向希特勒发出严厉警告,认为根据他所要求的进攻规模,将把大批后备部队和坦克投入到一个注定失败的战场上,从而无法及时增援正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据守波兰和东普鲁士的德军部队。据古德里安的情报处长莱因哈特·盖伦分析,苏联人随时可能发起一场大型攻势,兵力规模预计达到225个师和22个装甲军。当时,希特勒在看到这份报告后大发雷霆:   
  末世心态 历史名城毁于战火(3)   
  谁在这里胡说八道?简直荒谬之极!无论他是谁,都应当把他关进疯人院,让他彻底闭嘴。 
  就在这时,古德里安也发火了(这种场面在最后几个月里经常出现),尖锐地回敬道: 
  如果你打算把盖伦将军送进疯人院,最好让医生证明我也是疯子吧! 
  事实上,无论是盖伦还是古德里安,均不需要接受精神治疗。在整个苏德前线,苏联红军拥有600万人之众,而德国及其仆从国的军队仅有200万人。1945年1月12日,古德里安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仅在波兰和东普鲁士就有163个师之多———从其所在的桥头堡出发,渡过维斯瓦河,于1月17日占领华沙,随即向西里西亚煤田扑去。1月27日,朱可夫的部队抵达奥得河,还在西岸的吕本建立了一处桥头堡。截至2月底,他们已经沿着奥得河构筑了一条150公里长的阵线。 
  灾难接踵而至。随着美英盟军在西欧开始反攻,防御西线的德国驻军一触即溃,德国西部边境岌岌可危。自从19世纪初拿破仑军队横扫欧洲以来,德国军队将第一次与敌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进行战斗。这种局面让所有德军将士始料未及,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心理上都难以接受。此外,在全力仿效墨索里尼建立极权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希特勒比他的朋友高明一筹:他一直不愿下令动员全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力量投入战争,坚持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以保持德国在战争期间的民心和士气。直到战争的最后几年,德国社会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仍然与战前保持一致。希特勒还拒绝动员德国女性进入经济领域工作。根据他的种族主义谬论,日耳曼女人应当呆在家里,专心致志地生产“纯种的雅利安人后代”。当时,德国军备和战争生产部长施佩尔曾经提议征召女性进入工业领域,遭到希特勒的拒绝,“这样做将会牺牲掉我们最宝贵的理想,代价太大了”。据统计,在战争期间,英国动员了225万女性从事社会生产,而同时期这样做的德国女性只有18万人。 
  然而,在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眼里,将大批的老人和孩子送入地狱却不属于一种“巨大的牺牲”!1944年秋季,德国再次修改兵役法,规定15~18岁和50~60岁的男性公民必须入伍作战。随着该项政策的出台,纳粹国防军又搜罗了50多万的兵员,这些老人和孩子大部分被分配到了25个新组建的国民掷弹兵师和国民装甲师。由于缺乏作战经验,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往往遭受惨重损失。1944年9月,施佩尔在视察比德堡附近的某个国民装甲师时,该师指挥官向他讲述了刚刚发生过的一场战斗。在这场并非特别激烈的战斗中,该师共有32辆坦克参战,10辆由于驾驶员技术低劣导致非战斗损毁;另外22辆坦克由于缺乏作战经验,误入一片开阔地带太深,被美军反坦克部队轻而易举地摧毁了15辆,最终只剩下7辆。此外,纳粹党卫军全国总队长希姆莱还奉命征召大批老人和少年,组建“国民冲锋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等民兵组织,协助正规军进行本土防御作战。其中,国民冲锋队的规模达到了150多万人。 
  1945年2月,近乎绝望的德军对苏军在奥得河上的桥头堡发起反击。国民冲锋队也参与其中,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重大战斗。其中,第108国民冲锋队营被仓促组织起来,每人领取了沙漠作战靴和褐色军服,这种装束很容易被德军正规部队误当作苏军部队。更加糟糕的是,纳粹当局配备给他们的是意大利制造的老式步枪,还有少量没有保险丝的手榴弹。在这些队员中间,许多人曾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但他们在柏林战役开始前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当时,曾有一个国民冲锋队营在战斗中丢掉了阵地,第9集团军司令巴斯居然下令将年过六旬的营长送上军事法庭并判处死刑(在最后几个月的混乱中,这道命令最终没有得到执行)。此外,在西线,美英盟军经常吃惊地发现,在与自己殊死搏杀的德军中间竟然有许多女人和孩子。美军第84步兵师的罗兰·科尔布中尉回忆,自己的部队在向易北河推进的途中,曾与许多年龄大约12周岁甚至更小的德国娃娃兵遭遇。这些孩子们在战场上往返奔走,运送炮弹,“他们宁肯战死,也不愿投降”。美军第2装甲师的詹姆斯·霍林斯沃思少校回忆起他亲身遭遇的一件事时仍然心有余悸。当时他的部队在比勒弗尔德附近与德军一支装甲训练分队遭遇,双方随即发生激战。霍林斯沃思少校用0。50英寸口径的机枪朝着一辆满载德军士兵的卡车猛烈扫射,敌人纷纷应声倒地。最后他们才发现,那些几乎被子弹打成碎片的竟然全是女人,这让他们极为惊恐。   
  末世心态 历史名城毁于战火(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