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CEO潘基文-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任联合国
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监测、核查和视察委员会执行主席的汉斯·布列克斯撰文说:“世界上大多数人民希望的秘书长是在全球动乱中能够寻求弥合分歧、同时也敢于站出来维护法治而不受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束缚的人。但是,华盛顿只要一位秘书(secretary),而不是什么‘长官或将军’(general),它们不缺长官或将军(general)。”(注:秘书长一词在英文里由secretary和general两词组合而成,而general一词既有“长官”之意,又有“将军”之意。)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布赖恩·厄克特根据他在联合国工作40年的经历作出了如下结论:“多数工业化国家(即发达国家) 倾向于希望联合国是现状的维护者,发展中国家则希望它是政治变革的代理机构,五个常任理事国则通常不希望秘书长有太多的政治独立性。”
不管人们对联合国秘书长的任职资格有多少说法,但联合国需要一位当家人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英国《 独立报 》为联合国戏拟了一则招聘启事——“联合国正在招聘一名超级俱乐部总经理,要求应聘者最好有当CEO、啦啦队长、销售员、牧师和催债人的经历,并且熟练掌握英语和法语。”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伊朗前总统哈塔米,都被媒体看作是秘书长职位的竞争者。2月14日,竞争者里又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
潘基文向媒体表示:“韩国政府已经提名我为下届联合国秘书长一职的候选人,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我恭敬地接受这一提名。如果我当选为联合国秘书长,我想我会在解决朝鲜核问题中扮演积极角色,使之早日和平解决。”
就在韩国推举潘基文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的前后,其他国家也推出了自己的候选人。
印度推出了沙希·塔鲁尔。塔鲁尔1956年出生在英国伦敦,在印度和美国分别完成中学和大学学业。从1978年到联合国工作至今,他一直保持印度国籍。塔鲁尔目前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职务,负责联合国传播和公共咨询方面的工作。他还是一名用英文写作的、小有名气的作家,已经出版了8本小说。
印度舆论认为,塔鲁尔最大的优势是他在联合国工作了28年,而且在难民署、维和署等几乎所有的重要部门都工作过,对联合国的事务没有比他更熟悉的人,如果当选,他工作起来会得心应手。其次,世界各国支持塔鲁尔的不少,因此塔鲁尔当选的可能性较大。
而塔鲁尔本人则认为,从经济、安全等各方面来看,亚洲人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有利于亚洲的和平与安全,也有利于全球安全与稳定。
泰国则力挺泰国现任副总理素拉革·沙提拉泰。
48岁的素拉革是土生土长的曼谷人,毕业于泰国最著名的朱拉隆功大学法律系。此后,他转入美国
哈佛大学学习法律及法律政治专业,成为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哈佛毕业的博士。素拉革在母校朱拉隆功大学法律系任教,一教便是十多年。1995年的一次偶然机会,38岁的素拉革被时任泰国总理班汉相中,被一举提拔为
财政部长,成为泰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部长。2001年,现任政府他信总理再次相中素拉革的年轻有为并任命他为外交部长,2005年3月素拉革又出任主管经济事务的副总理。
素拉革本人在竞选秘书长一事上向来表现积极。年轻、精力充沛以及在处理联合国改革问题上有经验是他的优势。
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扎伊德·侯赛因是另一位宣布参选联合国秘书长的穆斯林候选人。现年42岁的扎伊德在1994年2月~1996年2月期间参加过联合国在前南斯拉夫地区的维和任务,自2000年8月开始担任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
约旦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布的扎伊德简历称,扎伊德在过去的10年里处理了大量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有关的问题,因而在联合国维和事务方面拥有丰富的知识。扎伊德曾经参与组建了国际刑事法庭,并于2002年9月当选为该法庭管理委员会的首任主席。扎伊德在宣布参加竞选时表示,应当对联合国进行“真正的革新,使之成为21世纪推动变革和进步的催化剂”。
斯里兰卡总统顾问贾扬塔·达纳帕拉也加入到候选人的角逐中。达纳帕拉出生于1938年12月30日,先在佩勒代尼耶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后来还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学院读中文,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美利坚大学学习国际关系,获得硕士学位。
达纳帕拉于1965年进入斯里兰卡外交部。从1965年到1983年,他先后在斯里兰卡驻英国、中国、美国、印度大使馆从事外交工作。1984年,达纳帕拉被任命为斯里兰卡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和维也纳机构的代表。1987年,联合国秘书长任命达纳帕拉为联合国裁军研究所主任。1996年,达纳帕拉曾被认为是接替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候选人。1998年2月1日起,他担任联合国秘书处负责裁军事务的副秘书长,目前是斯里兰卡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的资深顾问。除母语僧伽罗语外,这位说话轻声细语、为人
幽默的职业外交官还会说英语、法语和中文。
就在候选人纷纷亮相时,一位“东欧铁娘子”又在半路杀出。她就是由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正式提名的拉脱维亚总统瓦伊拉·维基耶-弗赖贝加。
维基耶-弗赖贝加是拉脱维亚乃至中东欧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如果她最终如愿当选,将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秘书长。
维基耶-弗赖贝加的故事就像一个迪斯尼童话——一个小女孩逃离陷于战乱的祖国,数十年之后返回祖国,成为总统。
维基耶弗赖贝加1938年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未结束就随父母离开拉脱维亚。1991年苏联解体,拉脱维亚宣布独立。那时维基耶弗赖贝加已成为蒙特利尔大学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1997年,维基耶弗赖贝加一退休就搭乘飞机,飞回祖国拉脱维亚,担任拉脱维亚研究所所长。一年后她正式回国永久定居,并成为总统选举中的一匹“黑马”,于1999年成为拉脱维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2003年,她再次当选。
拉脱维亚民众普遍认为,维基耶弗赖贝加的强项在外交。她是这个国家的公关大使,而且语言能力出众。除母语拉脱维亚语之外,她还能熟练运用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而潘基文则是韩国力推的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潘基文之前,由于前韩国驻美大使洪锡炫表示出竞选联合国秘书长的意愿,因此他人不作此想。2005年开始,韩国为角逐联合国秘书长物色人选,起初内定的人选是韩国《 中央日报 》 的会长 ( 董事长 ) 洪锡铉。
洪锡铉出身世家,是韩国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的姐夫,除掌管韩国三大报业集团之一的中央日报集团,还兼任世界报业协会主席。他风度翩翩,外交能力强,人脉广泛,韩国政府为此特地安排洪锡铉担任驻美大使。
但洪锡铉在担任大使期间,国内爆出他此前曾涉嫌政治献金丑闻,迫使他于2005年7月辞去大使职务。韩国政府不得不另觅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最终选中了潘基文。2005年7月,洪锡炫被卷入“三星案”后,潘基文才临时受命。此前,韩国外交部人士透露:“潘外长并未表示要参选秘书长。”面对突来的任务,潘基文淡然地表示:“我将以谦虚的心态对待被推荐为联合国秘书长候选人。”
韩国朝野各党就潘基文外长宣布参选下任联合国秘书长一致表示“这是有利于国家的事”,表现出超党派支持。朝野认为,如果韩国人能首次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不仅能提高韩国的国际地位,且有利于解决朝核问题等朝鲜半岛和平问题。
而潘基文也开始了他的竞选活动。2月14日,潘基文在宣布角逐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后表示,如果当选秘书长,他将为尽快解决朝核问题发挥积极作用,“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在5月底前往联合国总部为竞选拉票期间,他发表题为《 如何恢复联合国活力 》的演讲,就
联合国改革发表看法,认为目前联合国各成员国之间在推进联合国改革方面存在明显的政治分歧。他希望能作为“协调者”,以他的政治经验来弥合分歧。
潘基文说:“(联合国)改革势头必须保持,但改革方向应该更加灵活。秘书长需要更大灵活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但秘书长也应该被赋予更大的责任。”
潘基文认为,联合国在管理上,应该突出秘书长在联合国的首席行政长官地位,具体事务应通过秘书处下达执行。作为秘书长,最重要的作用是凝聚各国的政治愿望。
潘基文指出,鉴于现状,新一任联合国秘书长应推动联合国“解决现有日程上的成百个问题”,而不是“寻找要征服的新战场”。
他认为,恐怖主义是当前世界安全的“最大挑战”,联合国应重点打击恐怖主义,致力于解决和平、发展、人权和安全问题。
按照要求,秘书长应该会说英语和法语。英语对潘基文不在话下,但法语有些小问题。潘基文说:“我年轻时当外交官,法语讲得非常好,但现在不那么流畅了。”为了竞选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恶补法语,在百忙之中每周要强化学习法语四个小时。按照法国媒体的说法,潘基文法语水平虽然依然“hesitant”(“犹豫地”),但是精神可嘉。
尽管潘基文在为争得联合国秘书长一职而努力游说和学习,但舆论并不看好他。迟至2006年2月,潘基文才正式宣布角逐秘书长职位,比很多对手慢了几拍。而在此后8个月的所有演说中,潘氏虽然把焦点放在联合国的改革之上,但却刻意避开了任何有可能引起争议的话题。这种毫无声势和特色的“表演”,根本就不能引起媒体和外交官们的重视。
潘基文为人谦逊,言辞温和,举止低调,毫无个性锋芒。这使得那些惯看世事风云的西方舆论,乃至久经政治沙场的国际政客们,都对他不予看好,甚至予以轻视。很多西方舆论认为这样一位举止谦卑、言辞轻柔的人物,一定没有能力和魄力领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机构。
潘基文的竞选还面临着其他障碍。
本来,按照各大洲轮流当选的惯例,本次联合国秘书长理应由亚洲选出,然而美国政府却“耐人寻味地”提出联合国秘书长人选的选择首先要看“能力和资历,不能拘泥于地域性”,美国实际上是不同意下任秘书长从亚洲产生,想打破在秘书长选择上不成文的地区轮换惯例。美国中意的人选是来自东欧的波兰前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以及来自北欧的候选人。但这个意见提出后遭到了联合国其他成员国代表一致的反对。联合国内部的地区划分中,从来没有把东欧、北欧抑或中欧单独列出来;讨论国际事务时,这些地区都统一在欧洲部分,所以这个提法很荒谬。
当时,英国和美国一样,要求秘书长的选择不拘于亚洲范围,法国没有表态,只有中国和俄罗斯明确支持亚洲国家的候选人,这得到非洲53个国家的支持,接着很多拉美国家也支持亚洲,后来不结盟国家也表态支持。在这种形势下,美国开始考虑是否要坚持原来的立场。这也导致了美国的表态来得很晚。到9月份,潘基文和卢武铉到美国访问时,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布什对韩国所有的来宾都讲“你好”,惟独见了潘基文说“祝你好运”。这其实就是在暗示,美国也表示赞成。
但在亚洲产生新任秘书长基本成定局时,美国仍然在背后搞名堂。美国推出了拉脱维亚的女总统弗赖贝加。而安南当时也推波助澜,安南访问非洲和欧洲时,在回答他对联合国新秘书长人选的态度时,他首次表示他的接班人应当是一位女性,理由是联合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位女秘书长。尽管他作为即将缷任的秘书长说这种话是不合适的。
一切,似乎都对潘基文角逐联合国秘书长不利。但后来的情况,却让那些不看好潘基文的人大跌眼镜。潘基文在竞选秘书长的路上,一路顺风顺水!
按照 《 联合国宪章 》 第97条规定:“秘书长应由大会经安全理事会之推荐委派之。”这就是说,秘书长的产生在程序上分两步:首先是安理会的推荐,然后大会任命。秘书长职位的候选人必须得到安理会和大会两者的支持才能当选。
除上述《 宪章 》 原则性的规定外,还有联合国大会1946年1月24日通过的第11号决议作了具体规定,主要内容有:
(1)大会应以秘密会议方式讨论(秘书长)提名与任命问题,安理会应尽可能向大会推荐一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