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 >

第25部分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14年5月26日,在余额宝成立一周年之际,天弘基金推出了《余额宝一周年大数据报告》,第一次从大数据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披露了余额宝在过去一年中的运营情况。天弘基金运行一周年,客户超过1亿人,用户人均持有余额宝5030元,人均年龄29岁。余额宝共为“宝粉”创收118亿元。江苏、广东、山东成为“宝粉”人数最多的三个省份,重庆、上海、温州则成为“宝粉”最聚集的城市。在各省市中,绝大多数省份男性持有金额高于女性,或者相当,只有浙江、上海和黑龙江三地,女性持有金额高于男性,且女性用户数超过男性。
对于余额宝未来的前景,马云并没有太大的担心,他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永久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如果有一款产品能发挥推动历史的作用,即便它的生命周期再短暂,也必将非常光荣。”
进入更为艰难的领域
余额宝是拥有互联网用户的阿里巴巴在支付宝上做的一个试验性产品,这个产品因为受到“屌丝”的喜欢而迅速受到市场欢迎。无疑它是互联网时代年轻人需要的金融产品,但它的出现也给现有的监管体系出了难题,给现有的国有银行添了一个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并且以他们现有的模式做不到的一个产品。之所以说艰难,是因为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就摆在那里,中国国有银行的力量就摆在那里。一个是国家机构、一个是国有企业,这两个系统都不是阿里巴巴打交道的强项。阿里巴巴熟悉中小企业,阿里巴巴熟悉互联网用户,但阿里巴巴的确不熟悉这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思维方式与互联网公司的思维方式相差太多,打起交道来的确会很费劲。互联网的力量会在金融领域创新,并且有一番作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拥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阿里巴巴是否要在这个领域费很大的力气,这不应该是一时的决策,而应该是一个战略性的考虑。以小微金服成立集团这点来说,金融的局布得是很大的。
余额宝冲击波
在我看来,如果说2012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创新产品是微信(虽然微信在2011年推出,但大红于2012年),2013年最大的创新产品就是余额宝。
微信和余额宝的背后是两家互联网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它们都对已有的垄断型行业发起了冲击。起初,微信冲击的是电信行业和移动运营商,而余额宝冲击的则是金融行业和银行。微信和余额宝也都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海量的用户。2013年底,微信用户已达到6亿;余额宝用户则在2014年7月达到1亿,它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中国的股民数量。
但是余额宝受到的质疑和冲击却远大于微信。
微信受到的冲击,最多的来自于移动运营商。从2013年2月底开始,关于“微信收费”的消息开始流传,而各个运营商高层也在不断地抱怨微信对运营商网络的冲击。腾讯CEO马化腾最近几年唯一一次接受采访,是在央视《对话》节目的录制现场。采访一开始,马化腾就开玩笑说,来的时候他办登机手续,机场工作人员都问他是不是微信要收费。但在这之后,微信基本再无压力,也无负面报道。甚至运营商同微信之间的矛盾也被自然化解,不了了之。
余额宝则不同。一方面,几个大银行的高管在各个场合抱怨余额宝抬高资金成本,扰乱金融秩序;另一方面,媒体上关于余额宝是不是创新,以及余额宝究竟应该被如何监管的讨论不绝于耳。同时,余额宝收益的每一次下降,都能成为一个新闻标题。马云也曾在自己的“来往”的“扎堆”中公开抱怨,因为余额宝,支付宝受到包括四大行在内的不公待遇,但是旋即删除。
两个产品带给两家公司的媒体效应也不同。因为微信,腾讯擅长做产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微信的创始人张晓龙成为腾讯马化腾之外最闪耀的媒体明星,一跃而成为产品工程师的代言人;但是余额宝却并未带给阿里巴巴同样的媒体效应,余额宝的产品经理没有成为明星,阿里巴巴反而因为“来往”软件的失利,继续被认为不擅长做产品。
为什么国民应用产品微信和国民理财产品余额宝带给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效应会如此不同?
其中第一个原因是腾讯在“3Q大战”之后开始着力转变公众形象,这家公司从“互联网公敌”的舆论低点开始慢慢向上爬升。而阿里巴巴从2011年开始,则从新商业文明的高点向下跌落。
第二个原因是,创始人的风格不同。马云曾经放言,如果银行不改变,那么阿里巴巴就要去改变银行。马化腾就曾经问过马云,为什么会有挑战银行的自信,腾讯就从来不敢说自己要去挑战运营商。马化腾更像一个在商言商的潮州商人,在商业上的风格低调,但低调背后隐藏的是凶猛的进取心。在运营商向微信施加压力之后,微信竟然成了阿里巴巴的挑战者,这可能是马云都始料未及的。他说:“我原以为腾讯会去摇晃运营商,没想到它最后摇晃的是我们。”
第三个原因是,微信和余额宝在两家公司的位置不同。微信俨然已经成为腾讯的战略之重;而余额宝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信息,说明余额宝只是马云创办的两家集团公司中的一家(小微金服)开发出的一个产品。
第四个原因可能是,阿里巴巴市场团队的失策。张晓龙在媒体上曝光无数,俨然成了新一代互联网的领军人物。而余额宝仅仅是以小微金服的一个产品的形态出现在媒体上。这样一个国民级理财产品,阿里巴巴的市场与公关团队竟然没有让它的创造者,成为阿里巴巴年轻一代领导者中的代言人物,竟然没有抓住机会去扭转阿里巴巴不擅长做产品创新的公众印象。以阿里巴巴市场团队过去一贯优秀的表现而言,此次不知何故竟然错失这样一个机会。
节点26 2014年,IT到DT,阿里巴巴的移动战略
我个人觉得手机将来会成为数据消费器,它真正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如果说PC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产制造方式,无线互联网则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国未来会因为无线互联网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面向新经济体的布局
2012年,国内移动设备用户数超过了PC上网用户数。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仅2013年一年,新增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就高达5300万。当大多数人同时拥有PC与移动设备时,智能手机具有的随时随地时效性与良好的用户交换页面往往能优先得到用户的青睐。
马云在诸多场合表示过,移动互联网是PC互联网最大的挑战,同时它也是互联网最大的支持者。很多互联网业内人士尚未对PC互联网研究透彻,就被历史的潮流推入了移动互联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的思想依旧,以PC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来看待传统行业,而那些移动互联网人士已经站在新的视角开始观察互联网,这对全球互联网公司都是巨大的挑战。
马云还认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机会要超过PC互联网,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中国的农村有望跨越PC时代,直接过渡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个人觉得手机将来会成为数据消费器,它真正改变的是生活方式,如果说PC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生产制造方式,无线互联网则是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国未来会因为无线互联网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移动端竞争日趋激烈,阿里巴巴在移动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早在几年前,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就开始尝试研发各种移动客户端。除了旺信、来往、淘宝及支付宝移动端、一淘火眼,O2O等本地生活类移动应用也在重点开发中。据悉,由阿里巴巴自身推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已近30个。
此外,阿里巴巴系也在整个移动互联网上下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一方面力推自己原有的优势领域,围绕着电子商务进行产业布局,如全资收购高德地图、入股新浪微博、推进移动支付等,在O2O领域做了诸多的尝试;另一方面,以“广泛撒网,重点捕鱼”的方式投资收购了众多移动产品。继百度收购91之后,阿里巴巴又收购了UC,成规模的独立移动互联网企业所剩无几。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和用户在不断地向传统互联网巨头集中,对于创业企业来说,竞争环境更加残酷,而能够吸引到大量用户的移动端产品则可能成为传统互联网巨头收购的下一个目标。
从战略层面上来讲,阿里巴巴优先对移动端资源碎片进行整合。在组织架构上,阿里巴巴集团成立了专门的无线事业部,并在每个事业部内形成了独立的无线业务模块,由内而外地衍生出更多的无线产品。
马云也多次对无线事业部的同事表示:“你的职责就是灭了淘宝,你灭了淘宝的时候,就是你成功的时候,而不是说帮助淘宝更强大,在你好的时候必须想办法打败你自己,在你不好的时候想办法把自己做强。”
未来淘宝无线方面的目标就是再创造一个与PC端相当体量的手机淘宝。根据淘宝无线方面得到的数据消息,2012年无线淘宝的累计用户访问量突破3亿人次,其中成交用户达6000万,无线淘宝业务交易比例也占到大淘宝业务体系的近7%。
两个视角看阿里巴巴的并购
第一,从未来社会发展看今天的商业选择。有许多人都曾说,阿里巴巴一系列的并购的确有些看不懂,那是因为阿里巴巴所做的一系列并购不是从今天的格局着手的。比如说文化产业,它更应该是从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来看的。今天中国的文化产业在GDP中只占3%,而在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都占百分之十几。当然健康产业、环保产业这些都与中国国情更直接关联。
第二,从消费者或者用户的行为习惯着手。未来是用户的选择决定制造业,也就是C2B,阿里巴巴手中有大量的买家数据。这些数据和正在生存的数据,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制造商生产什么、何时生产、何时送达等,这些以前是由制造者说了算的事情。为此,我们今天看到的阿里巴巴的并购对象基本上都具备一个特征,那就是都是与大数据发生强关联的公司。这也就是阿里巴巴最新提出的DT新战略。
马云恐惧了吗
2014年春节期间,手机上最流行的“游戏”不是一款真正的手游,而是腾讯微信开发的一款产品:抢红包。
微信红包在2014年1月26日推出;而支付宝在3天之前,即2014年1月23日农历春节“小年夜”就推出了“发红包”和“讨彩头”功能。但是支付宝的类似服务,光芒却完全被3天之后的微信红包给掩盖了。
发放微信红包需要绑定银行卡。微信红包的流行,相当于为2013年8月开始的微信支付搞了一次市场营销。而在春节期间,社交网络和媒体上也流传着各种关于微信红包的夸张言论,如:“微信绑卡用户破亿,一个红包就超过支付宝8年干的事。”各种关于马云春节期间如何忐忑的段子也被编了出来,通过社交网络流传。而马云本人,则在阿里巴巴自己的移动社交软件“来往”上,将微信红包称为一次“偷袭珍珠港”。
腾讯微信调转枪口,不再对准垄断的移动运营商,而是瞄准了支付宝一直在努力耕耘的移动支付,并进一步虎视眈眈地盯着阿里巴巴的根基——电子商务。
同时,“微信颠覆一切”的想法在互联网世界流行。尽管理性的互联网观察者都认为这可能是微信的不能承受之重,数据也并不支撑这个判断。更有人借用流行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星球战争的说法,声称微信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就像高维文明对低维文明的攻击,“毁灭你,但与你无关”。
再之前,则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船票”的提法。马化腾在2013年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自谦说:腾讯凭借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半张船票;如果微信不是腾讯自己的产品,他也会被吓出一身冷汗。
反观阿里巴巴。已经宣布卸任CEO的马云给人的感觉,仍是在亲力亲为,亲自领军向微信“宣战”。他和阿里巴巴应对微信的反应,被人最多看到的,是强推自己类似微信的产品“来往”。阿里巴巴的高管们立下军令状,将“来往”的用户数同自己的奖金挂钩,并且要求阿里巴巴的每个员工都相应拉来一定数量的用户。
马云“宣战”的这段话也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今天,天气变了,企鹅走出了南极洲,它们在试图适应酷热天气,让世界变成它们适应的气候。与其等待被害,不如杀去南极洲。去人家家里打架,该砸的就砸,该摔的狠狠地摔。兄弟们好好玩吧!微信IM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把企鹅赶回南极去!动起来!我们11月底将清点每个人的努力,我们12月的冬季攻势要更猛。明年夏天,我们要看到火烧南极!”
当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