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之李家庶子-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举大军出陇山后,一面遣手下大将钟俱仇会同归附羌人,寇掠汉中,一面亲率大军,向泾州(隋安定郡,治所为安定城,今甘肃泾川县北)进发。
六月十七日,薛举率大军越过泾州诸城不打,带着十数万兵马直驱长安而来。
这时,李世民已挂帅西来,驻军于高墲城(今陕西长武县北),加深壕沟,加高壁垒,打算先防守以挫薛举军锐气,慢慢寻找敌方弱点,再与之交锋,上一次李世民败薛举大军,采取的也是这个策略。
十八日,薛举大军兵围高墲城,并派人于城下骂战,但李世民却置之不理,坚决不与之交战。
双方对峙了十多天后,右元帅府司马殷开山神色有些慌张的向李世民禀报了一个消息:他们自长安而来的运粮队伍,别薛举的游骑兵给劫走了!
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后,大为震惊。
上一次薛举与李世民交战,对峙多时后,因后勤有些难以供应,以致军心不稳,这才被李世民抓住战机,一举将其大败。
而此次薛举再次来犯,采纳谋士郝瑗之计,派骑兵以军营为中心四处劫掠,并让皇太子薛仁皋亲自统率西秦最为精锐的六千精骑,饶过高墲城,抢夺唐军的运粮队,取敌资己,以战养战!
陇右地区盛产战马,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主要还是为了夺取陇右这个马源之地,所以薛举军中,骑兵不缺,四处劫掠之举,李世民根本无法制止。
如果再这样下去,唐军必会困亡于这高墲城。
思虑再三后,李世民决定主动出击,与薛举军决一胜负,于是于六月二十一日这天,在高墲城西南列阵,然而薛举军却似乎早已料到李世民会率兵出城,军阵尚未展开,薛举便秘密带兵进袭唐军背后,唐军猝不及防之下,互相踏死无数,士气大跌。
二十二日,双方再次于浅水原(今长武东北)交战,唐八位总管都败下阵,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均阵亡,王君廓败走岐山,唐军于是大败。
李世民最后带少数人马逃回长安,薛举于是攻克高墲城,收拾唐兵尸首筑成高台,长安震动,人心浮动,李渊也有些慌了,让人快马急诏晋王李隐回师长安。
第188章 谁能为帅?()
在得知李隐带兵直捣自己的老巢朔方郡后,梁师都慌忙从灵州撤兵,急冲冲的返回了朔方郡,但这时,李隐却已撤离了朔方郡,而且还掳走了两万多百姓。
梁师都辖下人口本就不多,白白失去了两万多百姓,对统治内的赋税、人力等反面都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梁师都知道这一情况,顿时怒火中烧,久久缓不过气来。
李隐之后又采取房玄龄之计,派使者前往榆林郡,与郭子和取得联系,劝其归降大唐。
榆林郡在朔方郡的北面,为梁师都势力的腹背之地,梁师都与郭子和起事后,共通突厥,互相联姻,互不侵犯,如果郭子和降唐,那可就是梁师都敌人了。
房玄龄既然如此献策,自然是有自信郭子和会答应投降的,因为榆林地狭民少,北为草原,南为朔方郡,东为黄河,西为沙漠戈壁,发展空间有限,郭子和此人的野心也不大,就是想割据榆林郡,过着他土霸王的日子。
所以郭子和肯定是谁强就投靠谁的。
房玄龄所料不差,李隐的使者到了榆林郡后,便受到了郭子和的热情接待,使者表明来意后,郭子和二话不说,便将梁师都的族中子女送还了朔方,断绝了与梁师都的来往,然后派自己的亲弟弟郭子政与使者一同南下,面见李隐。
当郭子和刚刚见完李隐的时候,李隐便接到了自长安而来的急诏,于是布下士兵防御边境,之后立即班师回朝,郭子和也随之入长安向李渊献表归降。
七月二十日,李隐还师新丰县,让大军驻扎于此,然后与房玄龄等人轻骑直入长安。
高墲战败,原本主要职责自然是作为主帅的李世民了,但李渊却不愿对李世民做过多的处罚,以免无人能制衡李隐。
于是,李渊去信给殷开山、王君廓等人,让他们委屈一些,先将罪责揽上身,承诺过些时日定会对他们重新录用。
对此,殷开山等人都答应了,但王君廓却不答应,一气之下,竟带着数千人马出武关投奔李密去了,李渊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之后,李渊便对外说,高墲战败与李世民关系不大,因为那时李世民刚好得了疟疾,需要静养一些时日,于是把军事委托给了殷开山等人,那时李世民还特地告诫过殷开山等人,“薛举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士卒疲惫,假如来挑战,小心不要应战。待本王的病痊愈后,自会将他打败!”
不过殷开山等人却硬是不听李世民的劝告,想要显示一下武力,以威慑敌人,这才率兵出城,以致遭受惨败……
最后,殷开山等此次随李世民出战的众多将领,都被李渊罢免了官职。不过与原本的历史相比,其中的人物少了刘文静与刘弘基,他们两个都被李隐给要走了,并未参与高墲之战。
李渊为了挽回因高墲战败所带来的颓势与危机,在诏李隐回长安的同时,还遣使入凉州,向李轨承诺可以与他共谋陇右,并称呼李轨为从弟。
李轨大为欣喜,他自称大凉王后,也是自称先祖乃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之主李暠的后代,但很多人都是知道,李渊这一支才是正宗,而且是可以考据的,李轨这明显是牵强附会。
但现在李渊既称李轨为从弟,那自然也是承认他为李暠之后了。
于是李轨立即遣其弟李懋入长安入贡,李渊以李懋为大将军,册拜李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总算是将李轨给稳住了,稍微的减轻了一些长安面临的压力。
李隐回到长安后,带着郭子政面见了李渊,李渊大喜,拜郭子和为灵州总管,并将这事大肆宣扬,因为郭子和是依附突厥的一方诸侯,便说突厥将南下帮助李唐对抗薛举。
薛举大军原本朝中长安攻城略地而来,得知这个消息后,有所顾忌,遂停兵观望,让唐朝高官百姓都稍微的松了一口气。
李隐到达长安后的第三日,李渊再次举行大朝会,与百官商议对付薛举的办法。
李世民出列请战,让李渊给他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为此,他愿意立下军令状,不成功,便成仁!
李世民自有属于他的荣誉与骄傲,他是万万无法接受高墲战败这件事的,他定要为自己雪洗这个耻辱。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渊最后给了李世民一雪前耻的机会,让他再次带兵迎战西秦,李世民也最终证明了自己,一举将西秦灭掉,为大唐攻占了极为重要的陇右之地。
然而,此时李渊面对李世民的请战,却露出了犹豫的神情,他最终将目光看向了李世民身边的李隐。
李世民似是看出了李渊之意,立即向李隐道:“二哥,这次你无论如何得让着我才是!”
李隐笑道:“我并不与你争就是,不过最后还是得让父皇来做主吧!”
李世民于是神情热切的看向李渊,李渊仍未能做出决定,看向了裴寂等人,“众卿家以为如何啊?”
朝堂上的众位高官大臣,在听了李渊的询问后,都是一阵沉默。
最后还是裴寂出列道:“回陛下,依臣看来,这一次还是让晋王带兵前去抵抗薛举吧!”
李隐与裴寂一直都是不对付的两个人,包括李渊、李世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想到他会在这时推荐李隐挂帅。
裴寂举荐李隐挂帅,无非是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以大唐现在的实力与形势,已不能再败,若是此次再败的话,定会人心离散,到时长安也只怕会被薛举所有了,毕竟长安城墙虽固,但城门却可从里面打开。
而裴寂此时在大唐中,已是位极人臣,尊荣无比,他若投降了薛举,或许可免一死,却肯定是难保现在的权势与地位了。
所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裴寂才会不愿让李渊冒险再让李世民挂帅,转而选择自十六岁就开始带兵征战,而且是战无不胜,从无败绩的晋王李隐。
第189章 大婚()
李世民在裴寂力荐李隐挂帅之时,原本高昂的战斗热情瞬间被浇灭了大半,李渊又问道:“其他爱卿以为如何?”
朝堂上的百官都齐声道:“请晋王挂帅出征!”
李世民听后,不由的后退了几步,神色一阵颓然。
李渊沉吟一会后,终于做出了决定:“秦王大病尚未痊愈,实在不宜再行出征,应当好好静养才是,此次迎战薛举,就让晋王挂帅吧!”
李隐立即接令道:“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托,平定薛举,还我大唐安宁!”
李渊点了点头,他虽一直对李隐稍有防范,不过都是为君者的用人之道,对李隐的带兵能力,他还是有着相当大的信心的。
朝会散去后,李世民有些失神的看着李隐的背影,心中忽然升起了已些怨恨之情,若是没有李隐这么一个从未有过败绩的人,李渊和朝堂百官,定会继续寄希望于他战胜薛举的,然而因为李隐的存在,使得李世民再无机会一雪前耻了。
李隐刚走出朝会的宫殿,便被一个小太监追上,“晋王,陛下有请。”
李隐便即转身,跟着小太监往仁德殿走去,那里是李渊私下接见王公大臣的地方。
见过李渊后,父子两人倾谈了一会,李渊有些不放心的向李隐问:“吾儿心中可有了对付薛举的对策?”
李隐点了点头,“儿臣确实已有定计,有传闻说薛举父子关系不和,如能使用离间计,让其父子相残,西秦军的军心必会动摇,到时我军便有机会可趁了。”
李渊欣然赞道:“吾儿此计甚妙!”同时,李渊心中也不由的想到,李隐以前用兵,大都是正面对敌冲杀,而近些时日来,却似乎有所改变了,让人难以猜透。
李隐的离间之计,也是宋正本在从朔方返回长安的途中献出的,那时他们得知李世民战败的消息后,便已推测李渊这次肯定是要让李隐挂帅的了,而那离间之计,李隐也已让宋正本前去实施了。
李渊这时站起来在殿中踱了一会步,然后看向李隐:“朕打算再从长安调八万大军交与皇儿你,你看如何?”
现在的长安城,因李世民的大败,兵力稍有不足,总共也就只有了十五万人马了,现在李渊却要将其中的一大半交给李隐,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李隐却推辞道:“儿臣觉得以本部五万人马就足够对付薛举了。”
“吾儿不可轻敌大意了。”李渊摆手道:“薛举兵强马壮而且骑兵众多,非一般势力可比,如兵力不足的话,容易吃大亏,我大唐可是不能再败了!”
李隐听后,这才勉强的点了点头,同时也顿感责任与压力倍增。
商议完军务大事后,殿中的气氛要轻松了不少,李渊邀请李隐与他一同进膳,李隐自是不会拒绝。
晚膳进行到末尾之时,李渊忽然向李隐询问道:“皇儿今年二十有四了吧?”
李隐感到有些疑惑,不知李渊为什么忽然问起他的年龄来,“儿臣是开皇十四年出生的,现年确实是二十四岁了。”
李渊道:“许多人在你现在这个年纪,已是妻妾成群,子女满院走了,但吾儿却仅有一妾一子,实在是有些不像话了,依朕看,出征前你就不妨先娶个正妻吧!”
李隐愣了一下,很快便明白了李渊这话的深意,他若再得长安调来的八万大军,手上掌握的兵力,便有十三万之众了,比长安的兵力要多了数万,他李隐若心有不轨……
李渊虽对李隐很信任,但面对此时的情形,却不得不有所防备,于是便想让他娶个正妻,让他有所羁绊,而且,以李隐现在的年纪,也该有娶正妻了。
所以于公于私,李渊都是希望李隐能娶妻再出征薛举的,“长孙家的女儿知书达理,雍容大方,数年朕就有问过你的意思,近年来,她不是也经常出入晋王府吗,朕就为你和她赐婚吧!”
李渊虽是以商量的语气对李隐说的,但态度却十分的坚决,不容李隐有丝毫反对的机会。
其实若说羁绊,现在晋王府中的采莲、小虎儿、小蝶等人,都是李隐的至亲,是他的羁绊,但李渊以己度人,认为只有正妻才能对李隐有所束缚。
李隐听了李渊之言后,沉默了许久,脑海中急速闪过了许多让他难以忘怀的画面,但最后还是甩了甩头,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向李渊躬身道:“儿臣愿听父皇吩咐。”
李渊欣慰的点了点头,同时心中想到,像长孙氏这样的好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