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执剑写春秋 >

第58部分

执剑写春秋-第58部分

小说: 执剑写春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倒是和史上说的一样多疑,不过告诉你也无妨,你和刘备孙权三人当中,我看你还是挺顺眼的。至少你曾经说过,你今生的梦想不过是做一个征西将军而已。而且你终其一生未曾称帝,号称仁义的刘备,号称汉室忠臣的孙权,却最终都登上了帝位。相较之下,未免讽刺。”

    “最重要的是,三国征战不休,实在内耗了太多的实力,中原大地,十室九空,尸横遍野。百年之后,晋国无道亦无能,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从此沦为异族的屠宰场。我曾经想过,若是赤壁之战你能够胜出,是否能够改写这种局面?”赵昊幽幽道。

    “先生既然如此忧国忧民,何不助丞相一统天下?”郭嘉道。

    赵昊摇摇头,道:“我有我的事情要处理,不可能长时间的停留在这里。再说,这是三国,不是南北朝。对于这种内战,我毫无兴趣。甚至说,在我看来,这种汉人之间的内耗,是不折不扣的耻辱。我这一生,都不会参与这种战役。”

    如果曹操将赵昊的话放在心上,改天换地,未必不能成功。

    如果他不相信,那赵昊也不会强求,这就是曹操的命。

    “曹操,看在我还要从你这里带走一个人的情况下,我送你最后一句话,最好立一个祖训:禁止采用九中正制。”赵昊一手抓~住郭嘉,并没有什么动作,两个人则化成点点白光,消失在马车之中。

    看到这一幕,曹操的眼神中闪过一丝骇人的精光。

    ………………

    建安十七年,寿春。

    大汉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此刻在房间内看着一个空荡的食盒发呆。

    这个食盒,是曹操派人送给他的。

    曹操向使者吩咐的是送食物给他,但是食盒内部却空无一物。

    荀彧知道,这就是曹操的意思。

    他在逼自己表态。

    不久之前,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荀彧上劝阻。

    从此之后,他和曹操之间便生出了间隙。

    曹操想要做什么,他心知肚明。

    本心里,荀彧异常矛盾。

    他承认,曹操比起汉献帝来,的确是更加的英明神武。如果这个天下由曹操发号施令,天下的百姓很有可能会过的更好。

    但是,他是汉臣。

    自始自终,他都是汉臣。

    尽管他对汉朝很失望,尽管他也承认汉朝皇帝失德,远不如曹操雄才大略。

    但是他始终过不了心里这关。

    荀彧知道,如果他表示了对曹操的支持,荀家将成为天下第一名门,他也铁定的会成为丞相。

    除了他,没有人有资格担任丞相之位。

    就算是郭嘉活着,也没有资格和他争。

    曹操麾下良臣猛将,谋士如云,但是第一人始终是荀彧,从来没有变过。

    没有荀彧,曹操可能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诸侯,断然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这些大才,全都是荀彧向曹操举荐的。

    他在曹操麾下的地位无可撼动。

    一边是失势的天子,效忠于他,于家族无利,于己无利,于天下百姓也无利。

    一边是强势的丞相,效忠于他,家族会无比昌盛,自己会位极人臣,百姓会过的比从前更好。

    对于常人来说,这个选择很好做。

    曹操麾下,很多人都已经表明了对曹操的支持。

    只是,作为曹操麾下的领军人物,荀彧却一直站在了曹操的对立面。

    “我这一生,就毁在了‘愚忠’上面啊。”荀彧看着眼前空荡的食盒,忽然苦笑道。

    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他拿起了手边的毒药。

    抱歉,陛下,我只能为汉室江山做到这一步了。

    抱歉,丞相,我阻止不了你,却也无法强迫自己支持你。

    我只能做一个懦夫,先走一步了。

    打开毒药的瓶盖,荀彧不再迟疑。

    便是在这时候,荀彧的身体一僵。

    他看到了一个绝对不应该在此出现的人。

    “奉孝……”

    :

第109章 千古悲歌(4万3推荐票加更)() 
在华夏的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是绕不过去的。

    有一个群体,名为枭雄。

    这些人他们亦正亦邪,有野心,有魄力,也有手段。

    曹操是一个枭雄,赵昊从不怀疑。

    但是赵昊没有想过用曹操。

    三国的乱世,离不开曹操。

    正如曹操~死前所言,若是没有他,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虽然曹操~死的并不算晚,但是他在三国乱世中发挥了无可代替的作用。

    于大多数北方的民众而言,曹操是一个保护神。

    在三国这种乱世,曹操于六十六岁病逝在洛阳,纵然还不完美,但是已经足够传奇。

    赵昊无意改变曹操的命运。

    但是在曹操之后,还有一个人和他的经历差相仿佛。

    一样让人鄙薄的出身,却最终纵横北方,不可一世。

    不同的是,他没有曹操的军事才华和政治智慧,也没有曹操麾下的谋臣猛将,却偏偏面对着比曹操当时还要困难的处境。

    所以曹操只是留下了些许遗憾,而他的人生,却是一曲悲歌。

    冉闵,一个永远的传奇,一个注定的悲剧。

    后世人们常常对宋朝大加鄙薄,冠以“弱宋”之名。

    宋朝得到这个称呼,的确算不上冤枉。

    但是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还有一个比宋朝更加值得鄙薄的王朝。

    司马家建立的晋朝。

    宋朝再弱,至少对外战争有70%的胜率。

    辽国灭了,金国灭了,西夏灭了,大理灭了,但是宋朝还在。

    而宋朝的治下,经济水平不需要多说,文化更是空前的灿烂。

    宋朝人民的幸福指数,在历朝历代当中,其实不低。

    但是晋朝,这个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的晋朝,留给后人的,只有耻辱。

    留给当时中原百姓的,也是永远的耻辱。

    宋朝纵然灭亡,至少打出了自己的血性。

    崖山十万军民殉国,自古未有,之后也从未发生过。

    而晋朝,接连不断的弱智皇帝,九中正制度的遗祸无穷,再加上五胡十六国的外部压力,拉开了中原大地第一次惨剧的序幕。

    中原之地,第一次真正的沦陷在异族铁蹄之下,汉人被肆意屠戮,毫无尊严的时代,始自于此。

    五胡乱华。

    只是这个时候,曾经北征乌丸的曹操已经不在,曹魏政权,都已经被司马家的晋朝所取代。

    面对五胡乱华,晋朝是怎么做的?

    恩,晋朝并没有妥协,晋朝王室很英勇的选择了——迁徙。

    是的,迁徙。

    晋朝王室以及它的拥护者,那些士族们,一起迁徙到了长江南岸。

    这便是东晋的由来。

    这个做法很好,相当的好,保护了中原一半以上的汉人免遭胡人屠戮。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有能力进行南迁的,那些无力南迁的汉人,只能继续选择留在北方。

    失去了朝廷的保护,没有了军队的镇压,面对那些如狼似虎的胡人,这些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北方大地,狼烟千里,十不存二。

    史记载:“北地苍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

    中原汉族人口数量一下锐减到四五百万,汉族人的数量甚至被迁入的胡人超越。

    这便是所谓的“民族融合”。

    在这种几乎断绝种族的情况下,残留的北方汉人流民奋起反抗,他们或构筑堡垒,或组成义军,与胡人军队展开了殊死较量。

    勇气可嘉,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汉人组成的军队,对胡人的统治没有造成任何的威胁。

    后果只是又一轮的大屠杀而已。

    在这个时代,汉人第一次真正的崛起,是因为一个人站了出来——冉闵。

    很难说冉闵是一个无私的斗士,一生致力于解放北方的汉人。

    更大的原因,只怕还是因为冉闵想要取而代之,成就自己的霸业。

    但是不管他怎么想,他的所作所为,他所做出的贡献,都是实实在在的,谁都无法抹杀。

    三道杀胡令,让这个时代的汉人,第一次真正的站了起来。

    “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特以此昭告天下。”

    杀胡令出,胡人胆寒。

    之后,北方大地烽烟四起,却不再只有汉人的哀嚎。

    汉人与胡人“无月不战”,尸野遍地。

    数百万青州、雍州、幽州、荆州等地,氐、羌、胡、蛮族人面对汉人的血腥报复,无能为力,只好迁离中原,返回故土。在迁徙道路上,饿死的,病死的,互相杀害、攻伐而死的胡人十有七八。中原胡人,几乎丧尽。

    在“杀胡令”直接或间接影响下,几百万羯族、匈奴、羌、氐等胡人平民灭亡,近百万胡人士兵被斩杀。而受屠杀最多的羯族,则或迁徙、或被屠,基本在中原地区灭绝。

    这是一次以血还血的战争,只可惜这种做法,违背了儒家的普世价值观,更不利于历朝历代统治者都想要维持的民族稳定。

    所以后世的大多数人,都不闻冉闵之名。

    甚至于晋朝,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都只是一个符号。

    这些名字背后代表的滔天血海,无人得知。

    冉闵最终还是兵败被俘,打败他的,是慕容复的老祖宗——慕容恪。

    正如赵昊所言,冉闵并没有曹操的军事才华,更没有曹操麾下的那一甘谋臣猛将。

    他更多的,只能是依靠他自己。

    冉闵生前曾经遣使告东晋王庭说:“叛逆的胡人扰乱中原,如今我已决定消灭他们,如果能共同征伐的话,请派军队来。”

    然而东晋最终没有答复,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在冉闵死后的第二年,东晋就诞生了《兰亭集序》,王羲之的这部名篇妇孺皆知,却很少有人记得冉闵是谁。

    一个能力有限的勇士,承担起了远超他自身所能承担的重任。

    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悲剧。

    这种悲剧,有一次就足够了。

    赵昊不想再让他发生第二次。

    这一次,必不让你孤军作战。

    ps:今天3更,推荐票还差800破6万,求破。另,下章就结束召唤了。

    :

第110章 风~波亭中莫须有()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公元1142年1月27日,杭州。

    从皇宫~内,传出了一道旨意。

    “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旨意出,杭州乱,朝野震动,四方缟素。

    韩世忠本已赋闲在家,无官无职,在听到这道旨意之后,依然难掩心中的愤怒和震惊。

    他拦住当朝宰相秦桧,大声质问道:“秦相公,岳飞何罪?”

    岳飞入狱两月,审讯多次,未曾有一次屈服认罪,朝野之上,更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个战功赫赫的名帅有反意。

    韩世忠不能置信,皇帝为什么就这么急不可耐的要处死岳飞?

    秦桧不敢看韩世忠的眼神,只是道:“飞子云与张宪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的意思就是难道没有吗?

    韩世忠怒极反笑:“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不答,直奔大理寺。

    他确实答不上来。

    有宋以来,最为杰出的名将岳飞,战绩最为辉煌的岳飞,最让金人忌惮、宋人骄傲的岳飞,就因为“莫须有”三个字被处死,他能够说什么?

    秦桧位及宰相,当然不是庸人。

    他也曾经热血过,曾经的秦桧,也是一个坚决的主战派。

    他也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反对金国所立的皇帝张邦昌,也曾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

    是什么时候,他改变了立场呢?

    大理寺,风~波亭。

    秦桧和岳飞相对而立,两个人的神色都无比复杂。

    岳飞披头散发,嘴角带血,浑身上下无一处不是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