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唐人街故事 >

第35部分

唐人街故事-第35部分

小说: 唐人街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谁是卖的。果然,她一问一准儿,马上成交,买到了毒品。
到德国半年以后,罗琦决心戒毒。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找到了一个愿意帮助她的医生,并按照医生的指导,开始每天定量服用一种叫做“美沙酮”的药物,控制毒瘾。在戒毒的一年中,她遇到了一位德国小伙子JAN,并意外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罗琦第一次见到在电影公司工作的JAN是在一家泰国餐厅,他们和共同的朋友一起吃饭。那天,罗琦一头火红色中长发,酷酷的女兵衬衣外,套着一件赛车手皮夹克,一袭黑色短裙配上一双黑色皮靴的打扮,给JAN留下了深刻印象。JAN立刻对她一见钟情,在见面后的第三天,经过长谈,便向她提出求婚。罗琦感到十分惊讶,但是她答应JAN会好好考虑。第二天,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斟酌,罗琦给了JAN一个肯定的答案,两个星期后,他们住到了一起。
在谈到这段传奇的爱情经历时,罗琦说:“我们当时对彼此谈不上非常深的了解,就完全是一种很强的爱的感觉,就相信这种感觉,然后就决定结婚,决定相守一辈子。我觉得,在你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都会给你留下不同的印象,不同的心绪,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味道。就好像我初次到德国时的印象,很多细节你不是很清晰,可是每当我回想起来,总是有一种浓浓的味道,无法说清。”
正是因为相信了这种直觉,罗琦和JAN走到了一起。在戒毒那段最难熬的日子里,丈夫用他无私的爱支持着她,鼓励着她,让她看到了成功的希望。JAN在网上找到了当时旧中国人们戒鸦片时使用的方法。他逐渐减少罗琦每天服用的“美沙酮”药量,并随着药量的减少,增加杯子中的清水量。直到最后,罗琦惊喜地得知,她已经服用了一个星期的白开水,完全可以脱离药物不犯毒瘾时,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就这样,在丈夫的悉心照料和帮助下,罗琦获得了新生,也是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开始重新捡起音乐,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又开始唱歌的罗琦,不久就受到了德国当地媒体的关注,人们对于这样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中国歌手充满了好奇。如今,罗琦在柏林已定居六年,结识了许多朋友和音乐人。目前,她正和德国的制作人合作,为几年来的第一张新专辑,做录制前的准备工作,她希望能在2004年带着自己的新音乐衣锦还乡。


第四部分回来,罗琦(5)

这几年在柏林,喜欢中文和中国音乐的德国人多了起来,他们中很多人都是罗琦的朋友。在异国他乡,和一群外国朋友演唱自己当年的歌曲,对罗琦来说也许是一种甜甜的苦涩。在那天感恩节的PARTY上,罗琦和她的朋友们分享了许多她的老歌和新作:
地远天高可以寻找
不止有一个目标
我要呼喊我要奔跑
跳出你的束缚不走独木桥
世界很大无数奥妙
不止你的那一套
一起寻找一起燃烧
冲进那自由天地
那才是我的目标
她的一个合作伙伴向我们表达了对罗琦的音乐和她经历的看法:
“第一次听到她声音的时候,我觉得她的声音很美国化。我以前听过那个声音,我想,为什么不呢?对于我来说,把这种摇滚的嗓音加上鼓和贝司,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也是很有挑战性的,我们在一起创作了一些东西。今天晚上就有一首歌是我们合作出来的,能和这么好的声音合作,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因为她的声音实在是很漂亮……我见过一张她的照片,一只眼睛被蒙上的。那(报道)里面还有关于她的经历、她的生活、完整的故事,说她到德国来了。我想这很有意思嘛,没准我能在柏林附近见到她。所以当我在酒吧里见到她的时候,我说‘天哪,她在这儿!’”
现在,JAN除了自己的电影工作以外,还兼任罗琦的经纪人。夫妻两人共同创办了罗琦自己的网页。有了它以后,罗琦才知道,原来过了这么多年,还有许多国内的歌迷在惦记着她,想念着她。她经常和丈夫一起浏览网页,同歌迷进行交流。
“只想跟你说声好,我现在在英国。”
“我和你来自于同一个家乡,我也是南昌人,你让我觉得很骄傲。在你的网页上看到你的消息,我很为你高兴,做你自己想做的事吧,祝你好运!保重!
“从我的心底里祝福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在意别人。”
……
每当看到这一条条留言和问候的话语,罗琦的心里总会感到无比温暖。她告诉我们,有了这个网页以后,她突然感到自信了许多,也很欣慰,并且和年龄比自己小的年轻人交了朋友,他们中有的还亲切地称她为“罗琦姐姐”。歌迷们经常会给她发来电子邮件,告诉罗琦对她音乐的看法。他们说,她的音乐与现在的那些靡靡之音不同,给人一种很真实,很自然的感觉,能够让人感受到现实的生活。
采访最后,罗琦回忆起刚到德国时的感受:“那年冬天我从北京飞到柏林,被朋友接到他的家里,躺在那张为我准备好的床上,疲惫的我开心地说:‘我早就想是这种感觉了。’那是我在柏林的第一个夜晚,窗外飘着鹅毛大雪,我抱着那一大堆枕头进入了梦乡。清晨踏着泥泞的积雪,从东柏林走向西柏林,走向未知的新生活……”
如果说,六年前,第一次来到德国的罗琦是灰色的话,那么现在,获得了新的生活,新的生命,和新的天空的罗琦,就是她自己所说的黄色,平静而温和。她过去29年的人生有过太多绚烂色彩和不堪回首的灰暗,但幸运的是,她坚强地走了过来。如今,我们欣慰地看到,抚平过去伤痛后的罗琦,自信而又成熟地回来了,回来寻找自己的新天。


第四部分与信天翁一起翱翔(1)

引:公元1405年7月11日,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两万七千余人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称为“下西洋”。在28年的时间里,郑和曾先后7次率船队远航,到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北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哥伦布和库克船长探索新大陆时所用的地图还是郑和船队所绘制。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伟大奇迹。
2002年4月9日,美籍华人翁以煊和他的“信天翁”号帆船结束了长达三年半的全球航行历程,完成了历时三年半的环球航行壮举。在这三年半中,他孤身驾驶单桅帆船,从美国的旧金山出发,途经四大洲,三大洋,成功穿越了“五大角”,访问了26个国家,行程31200多海里,成为创造华人环球航海新记录的“第一人”。
翁以煊,一个在美国硅谷有着一份优厚工作的IT男人,却在39岁那年放弃了让人羡慕的工作,独自驾驶单桅帆船开始了三年半的环球航行。单人环球航海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但翁以煊做到了。有人说他图的是钱,有人说他为的是出名,但如果人们了解他的人,就不会妄下断言。他就是一个喜欢冒险,喜欢挑战的人,这个爱折腾爱冒险的男人其实骨子里有股浪漫主义。“我从小走南闯北,对大自然情有独钟。只要和大自然融合一起,我才感到快乐。我喜欢冒险,喜欢挑战!”
翁以煊看上去是个双目炯炯,皮肤黝黑,身体结实的中年男士。从他那双被海水洗涤,被烈日灼烤的脚腕上,相信他的“渔民”身份不会受到任何质疑。然而,他却是一位曾在美国硅谷从事多年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专家。翁以煊1959年生于北京,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熟知他的亲戚以及朋友都爱这样评价他:是个不安分的人。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科技大学电子计算机系,成为我国恢复高考后进入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之一。当他进入令人羡慕的著名学府后,人们都以为他会安心学习、做学问时,1980年,他突然宣布,他要去美国了,去那里攻读电脑专业。那时,许多人对电脑还不是十分熟悉,大家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可当有一天,他宣布已经接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电脑专业的录取通知时,人们才知道他不是说着玩的。这个消息在亲友间传开时,一个长者半是欣赏半是叹息地说,“翁以煊呀,从小就不安分。”
这种不安分,使已经到了大洋彼岸的翁以煊仍旧“传统大发扬”,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德克萨斯州从事电脑软件的开发,后来又到波士顿工作了一阵子,不久后,他又从波士顿去了美国加州的硅谷。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今后会在电脑软件开发的这条路上走下去,继续着他的高级白领生活之际,翁以煊却突然宣布:我要去航海。
“21岁时,在美国,我是一个外国人,一个需要努力的人。那时要为生存而奔波。大学毕业时我入了美国籍,为了生活,我依然是一个需要努力的人。30岁时我在美国算是中产阶层了,安稳了,要有也都有了之后,我却时常感到一种茫然。就在这段时间,那是1991年我接触到航海。那时候不管心情多苦闷,一出了大海,所有烦恼都忘记了。我要是去一个地方,我特别想了解当地的人本身。住在旅馆里头就那么几天,很难有这种机会。所以我们环球航海,到世界各地去漫游的时候我们很明确地告诉这些当地的人,我说我到这来我不是游客。我在你这呆下来呢我是要在这生活。也许不同的是你住在地上,我住在船上。但是我喝同样的水,吃同样的菜。当然我从不同的地方来,我愿意跟你交换一些东西。我会帮助你了解我的文化,或者我也希望了解你的文化。这是我最热衷的一件事。所以把航海冒险再和环绕世界,了解风土人情这些东西加起来,实际上是一个很美好的生活。当时就想航海。正好2000年千禧年也临近了,很多人都在计划实现一些人生的重要目标。为了满足自己和在40岁前不至于一事无成,我想展开一次个人的长途旅程,于是有了驾帆环游世界的规划。只不过很多人可能达不到这个东西。一个是他可能没有足够的钱去买船,一个呢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干这个事。还有呢有些人可能既有钱又有船,但他又不舍得冒这个险。那么把这些因素都加起来也许我就稍微特殊了一点。”一向喜欢冒险和挑战的翁以煊从1996年开始做起了他的孤帆漫游地球之梦。
如果说独自驾单桅帆船走完南大洋五大角是冒险的话,也许对于大多普通人来说,放弃一份国外优裕的工作玩航海,更是人生的冒险。“那是真的冒险。把自己买房子的钱拿来买船,把自己的钱拿来航海、修船,就等于‘坐吃山空’”。即使如此,当有人要赞助他跨越三年的独自航海的时候,翁以煊拒绝了,因为“我要我自己的生活”。
于是翁以煊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准备。先是去学习潜水,潜水技能达到很高的程度后,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积蓄,购买了一艘长12米、宽4米的用玻璃钢制造的单桅帆船。这是一艘相当高级的旧帆船,有可折式船底鳍,吃水1。5米深,可在浅岸行驶,放开后又能远航。翁以煊很喜欢这艘旧船,配上了自己的姓,他在船身上刷上了“信天翁”三个汉字,并以表达他向往大自然的心理和环球漫游的决心。翁以煊说,信天翁是南太平洋上常见的一种候鸟。在波光粼粼的大海之上,在红霞、落日之下,在天和水之间,信天翁的身影是那样的迷人。那是生命与自然的对话。这种对话有一种打动人心的美。


第四部分与信天翁一起翱翔(2)

1998年12月14日下午,翁以煊驾驶着他的〃信天翁〃号帆船离开了旧金山金门桥,开始了其单身环球远航的壮举。在向他的亲人和朋友挥手告别时,翁以煊心中体验了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豪情。
“98年我离开旧金山之后,先是沿着美国的沿海往南驾,然后进入墨西哥,从墨西哥开船到赤道,经过厄瓜多尔的加拉巴加斯,格拉帕戈斯群岛,然后到法属玻利尼西亚,从法属玻利尼西亚再到汤加王国,然后南下到新西兰,庆祝千禧。再从奥克兰绕北岛一圈,经过新西兰,从惠灵顿出发,横跨南太平洋。过了合恩角之后,当时很冷,所以就顺着沿海一直先到萨尔瓦多。随着南下的太阳再慢慢地沿着南美的海岸航行,过乌拉圭到阿根廷首都,从那里又横跨南大西洋,横跨南大西洋到了南非的开普敦,从开普敦过好望角到莫桑比克,再到马达加斯加,沿着马达加斯加的沿海一直走到坦桑尼亚,从坦桑尼亚最后决定完成我的航海,南下绕过澳大利亚,在塔斯马尼亚休息一下,最后过了斯蒂沃特西南角,回到新西兰。到惠灵顿完成我这个环球航海。”
翁以煊是个严谨的人,他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每到一地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