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足球梦难圆 >

第4部分

中国足球梦难圆-第4部分

小说: 中国足球梦难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项计策背离了球员的根本判断之时,一场比赛的胜负事实上已经决定了,因此我才会说中国队员并没有输给伊朗,只是我们的教练输给了伊朗。从比赛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队教练根本就不曾想到过中国队会领先,更没有想到会2:0领先。突如其来的比分使中国教练所有的部署变得非常荒诞,场上的球员当然不可能很好地应付这种意外的局面。在足球发展到今天的时候,落后两球大逆转的情况并不多见了,但偏偏中国队遇着了两回。 
如果说亚洲杯对沙特可以原谅,这一次对伊朗则无论寻找怎样的理由都不能原谅。足球终究不是篮球,大比分不是它应有的规律,稍稍的稳定都有机会扩大优势或者至少保持均衡。2:4的结果终于暴露了中国教练的无能,也使我知道李传琪赛前的预测和信心是在欺骗自己和欺骗球员。 
9月13日中国队主场负伊朗的这场比赛惹起的倒戚风潮其实不过是中国球迷对足球失去信心的继续。这场比赛值得中国足球反思的东西非常丰富,只是因为世界杯外围赛还有7场比赛要打,球迷们还怀着希望看中国队创造奇迹。他们还没有精力去探究更多的秘密。 


06 臭皮匠哲学


苏永舜指出了这场比赛中我们指挥的失误,许多足球人也指出了戚务生的失误,更多的球迷指出了戚务生的低能,但没有谁指出戚务生已尽了全力,甚至说教练组尽了全力。我们不该怀疑戚务生金志扬迟尚斌的能力,他们无疑是中国足坛上最优秀的教练。我确信苏永舜想到的、杨秀武想到的、年维泅想到的、曾雪感想到的,戚务生和迟尚斌、金志扬也都想到了,甚至更全面些,但每一个中国教练一旦担当了现役主教练,都会在相同或相近的问题上犯相同或相近的错误。身在其外时谁都是明智的和智慧的,但身临其境时又都会陷入同样的困境。这是中国教练员们的共同命运,无论哪一个都不能例外。要创造这个意外也容易,比如说高丰文曾经率队冲入了奥运会,但那时候的中国队赶上了好时候,除了水平下落的伊朗,我们没有遇到真正强硬的抵抗。日本在那时候还是中国队的脚下败将,中国队从来不把它放在眼里。应该说高丰文的例外并不能证明中国教练已经修成正果,高丰文的两个“黑色三分钟”才是中国教头的真实表现。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新鲜有趣的东西,但不知为什么给中国足球只带来了金钱却没有带来智慧。新的教练比他的前任教练表现更差但却始终能坐稳国家队的帅位,我在怀疑中国足协的职业良心的同时也想到了“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句古话。 
中国足球踢到今天,大约每一个中国球迷都意识到了中国足球裹足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教练员的能力低下水平低下。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水平低下能力低下却又盲目自信不思进取。这或许应该成为这中书首先要涉及的问题,它也是我多年来最生气的问题。 
在欧美足球强国,国家队和俱乐部队的主教练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这大致相当于中国足协搞的“上岗证”。当然,中国足协的“上岗”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都不能带有根本变革的性质。大都是一种形式或者表明有法可依,至于水平如何并不是足协大员们所关心的。我们永远强调特殊国情,这个国情可以使很多不合法规的事情合法化,比如说八一队的主教练庄连胜就没有足协的“上岗证”,但他却能堂而皇之地出席赛后只有主教练才有资格出席的新闻发布会。在国外,即便是贝肯鲍尔也不能没有教练证书而成为国家队的主教练,他只能戴一顶技术指导或领队的帽子。相反,萨基没有足球皇帝的桂冠,但却可以执教意大利国家队。还有尤文图斯的里皮,德国勒沃库森的道姆,他们都没有球星的历史。但都因良好的执教能力而成为大牌教练。总体来说,欧美强队的主教练大部分都入选过各自的国家队,如今率领巴西、阿根廷、德国的扎加洛、帕萨雷拉和福格茨都是当年冠军队的成员。在这方面,中国的教练构成和世界的潮流一致,而问题也恰恰在这种一致中间产生了。 
苏永舜、曾雪麟、高丰文、徐根宝、戚务生、迟尚斌、谷明昌、陈熙荣、胡之刚、张俊秀……所有这些国家队教练都是他们同时代球员中的强者,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国家踢过球;还有,这些人都是年维泗时代的后进者,都是在一种足球思想下成长起来的教练。这些人有着他们的后人不具备的更多的吃苦耐劳和为国争光的精神,但他们同时也刻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靠自己的经历去指挥球队,是一些最典型的经验主义者。遗憾的是这些人的经验非常有限。他们也试图总结前任的教训,但总是不得要领。苏水舜没能战胜新西兰,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沙特人放水,还说不适应新西兰人的硬朗打法,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适应不了硬朗的韩国人和伊朗人。抓体能抓技术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实战问题,看上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际上是中国的教练们还不懂现代足球正在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98世界杯外围赛决赛之前,国家队教练组提出力争小组第一,一次解决战斗,听上去很豪迈,其实骨子里是对澳大利亚人的恐惧;说对西亚有心理优势。其实是因为避开了韩国而窃喜。我们肯定还没有忘记英格兰队来北京和中国国家队的那场热身赛。英国人这一次并没有蛮冲蛮撞高举高打,他们像巴西人那样玩起了地面游戏,其结果是自以为速度快柔韧性好的中国球员被身高马大的英国人玩耍了九十分钟。3:0的比分是英国人绅士风度的定格,他们最懂得掌握分寸也最懂得做客人的礼节。我们也知道,维纳布尔斯不是查尔顿也不是达格利什,他只是许多英国教练中不错的一个,跟他一样水平的教练在欧洲大陆不会少于一百个。 
苏水舜之后的中国教练都演绎了自己的足球思想,曾雪膝的小快灵,高丰文的防守反击;徐根宝的快速通过中场——前后场直接对话——抢逼围;戚务生的防守反击——压迫式打法——451阵形——防守反击。你不难发现这些人反倒离足球越发远了。他们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在进行革命,但每一个人其实都在同一个陷阱里挣扎。谁都不能冲破战术本身的局限去探究足球运动内部奥秘和外部成因。作为一个普通球迷,的确很难说清楚足球运动的丰富内涵,但最起码知道足球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肯定有战术之外更复杂的东西。对于一个足球人来讲,足球肯定给了他许多经验和教训,而这些东西也就构成了一个教练员的智慧储备。于是我们终于接近了问题的关键:我们的教练员在智慧储备方面存在着不能弥补的欠缺,这也是我们换了一届又一届依旧没有质变的因由。 


07 胜利的经验至上


我们说外国教练水平高,其根本理由是说国外的足球水平高。尤其是那些经历过大赛洗礼的教练,他们大都从球员时起就经历了决定命运的高水平比赛。比如贝肯鲍尔,作为球员,他曾经在世界杯决赛中输给英格兰,也曾经战胜过如日中天的荷兰人,他还率须拜仁慕尼黑称雄欧洲足坛,还远离欧洲大陆和贝利一起在美国踢球……他的经历使这个德国人对任何一种比赛都视若平常,他知道球队领先时该怎样,落后时又该怎样;僵持该怎样,形式突变时又该怎样;对待弱队时该做什么,对付强队时不该做什么;贝肯鲍尔还懂得球场之外该做些什么和不做些什么……他的经验都是在高水平的比赛中积累起来的,每一次经验和教训都具有可以重复的价值。而所有经验之中最宝贵的部分就是如何取胜,所谓王者之气便是在不断的胜利中形成的。当了教练的贝肯鲍尔几乎经历了做球员时的所有场面,他输给了比拉尔多,又赢了比拉尔多,这使他成为最了不起的教练。 
还有巴西的佩雷拉和扎加洛、阿根廷的比拉尔多、帕萨雷拉,还有荷兰飞人克鲁依夫和德国的钢铁后卫如今的老狐狸福格茨,他们都占有了和贝肯鲍尔相同的优势。因而才能率领自己的队伍纵横天下。我们当然也欣赏米卢蒂诺维奇,还有内波姆尼亚维奇,但这些人还没有储备成为世界冠军的智慧,因而他们充其量只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个短暂的惊奇。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足球发展到一百年的时候,它已经和人类的其他生活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特殊传统。经验在传统中会被结晶成智慧,智慧结晶规律,谁都必须首先遵从这些规律。然后才有可能提供新的经验。当我们把“足球是圆的”挂在嘴边时,就是我们对足球规律视而不见的开始。事实上,足球比赛是一项拒绝“冷门”的运动,实力最终决定最强者得世界杯。韩国人和抄特人可以在世界杯上逞一时之勇。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把冷门爆到四强赛里去。“冷门”的形成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强队自身产生了问题,不具备普遍性,所以说足球比赛最终是一项强者的运动。 
回到中国队身上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练员大部分都是球员出身,这一点不应该成为责备的理由,我是说我们的球员没有经历过真正高水平的比赛折磨,更没有夺取洲际冠军的经历,至于世界大赛,总是没等开始就结束了。他们不知道夺取冠军需要些什么,不知道最终的胜利需要什么,他们缺乏应付大赛的经验,对足球场上出现的突然变化不具备应对的头脑。 
我们都还记得亚运会中国夺得亚军的事,那一次中国队进入了决赛,但赛前从教练到球员都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也就是说他们从来没想到过自己会进入决赛。这样的球队是不可能拿到冠军的。因为他们没有想过去夺取冠军,因为不知道怎样去争夺冠军。看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你不难发现中国队在场上不是争冠军而是等待冠军。比赛之后人们看不见痛不欲生的场面。看见的只是如释重负的疲惫。教练很满意,球员很满意,足协很满意,球迷也很满意。中国女足也是同样的状况,奥运会上得了亚军,高兴得扯起国旗满场地跑,她们就是不懂失去冠军的痛苦。 
马拉多纳和巴雷西知道冠军和亚军的区别,更痛苦贴近金杯又远离的滋味。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中国队不思进取,透过现象我们看见的是中国足球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准备。一旦这种时刻来临,从教练到球员都失去了智慧,他们处在一种智力真空之中,只能打到哪算哪了。 
回到'98世界杯外围赛首战伊朗。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戚务生小组在经验上的短缺。这是一种没有胜利经验的短缺而不是没有领先的短缺,中国队并不是头一次领先对手,领先之后不会踢球看起来是技战术和心理问题,实质上是没有必胜准备的问题。从2:0到2:4大逆转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戚务生在开赛前就没有想到过中国队会如此顺利,他把这场比赛的基调定在保平而后偶然取胜方面。因而我们看到进球之前中国队踢得很好,一种潜意识已经贯穿在全体球员的行动中,他们努力拼抢,主要是遏制伊朗人的进攻,并不是真心实意地寻求自己入球。张恩华的点球来得突然而意外,这从张恩华呆滞而激动的表情中看得出来。李明的进球更是额外的馈赠。这时候从球员到教练突然意识到我们可能要赢,戚务生的换人再明显不过地告诉了所有在场的人们。但戚务生肯定忘记了最可怕的一件事:他压根没想到过会轻易攻进伊朗人两个球,更没准备如何保持胜果的战术。这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戚务生的无知,实在是因为这一代人经历太多的失败,他们只会打那种被动的比赛或者毫无希望的比赛,面对这种“冷门”,无论是戚务生还是他的助手或者足球上层大员,都没有应付的经验,因而也就谈不到正确聪明的调整。戚务生换人没有错,错在换人后场上的打法反倒乱了套,攻的攻守的守,11个人的整体倾刻间土崩瓦解。伊朗利用了中国队留下的开阔地,从容不迫地对中国大门展开围攻。到这种时候,戚务生已经不能控制局面,球员们当然更不知道如何控制局面,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即将到手的果实让别人抢走。 
赛后,几乎所有的人都骂戚务生,但这些人忘掉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中国的教练员没有谁会料到如此轻易地攻破伊朗队球门,而且两次,我们的球迷也没有想到。局外人说什么都容易,那是因为你可以做事后诸葛,但你如果身在其中你就会品尝到“没想到”的苦果。而这个“没想到”,便是一个教练员个人经验中没有经历过的东西,它不在这个人的智慧范畴之内。这种例子也同样适用于日本队的主教练加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