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新宋 >

第276部分

新宋-第276部分

小说: 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主要的过错不在他们,那不过是历史的悲剧。

石越也知道,就是在熙宁年间,就是在这个时代,宋朝的中高级军官,在与西夏的战争中,也极少有被俘的,一旦失败,大多数人都挥剑自刎了。

在这样的时代,无论多数人在实际上能不能做到宁死不降敌寇,在道德上,要说服天下人,说如文焕这样的情况,即便是投降也是可以原谅的,石越完全可以理解,没有几个人会同意自己。

在大宋的臣民看来,以文焕的身份,甚至没有被俘的权力!如果被俘,他就应当自杀。

武状元,不仅仅是荣誉,也是一种责任。

但是石越同情文焕。

正如石越同情历史上的李陵一样。

“我原本可以袖手不理,但是如果我明明认为他并不是汉奸叛臣,我真的可能坐视不理么?如果我尝试了,失败了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成功了,我救的就不止是文焕一人。”石越这样说服自己。

“但是我真的是对的么?”石越也有自己的疑惑。

也许他身上本来就有这样的矛盾,他既欣赏中国传统的重义轻生,却又受到西方的影响,认为人之是否重义轻生,完全应当取决自己的选择。

石越知道,如果仅仅是理论上的辩论,石越绝对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做这种逆向而行的事情。但是涉及具体的一条人命,还是一个自己看好的有才华的年轻人,石越有时候就无法把握自己理智与情感的天平。

因为这条人命,很可能就取决于石越心中的天平,向哪边倾斜一点点。

想了良久,石越忽然喟然叹了一口气,虽然这花园闹中取静,十分清幽,然而,从几年前开始,石越就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让自己心境安静下来的地方了。他看了摆在自己面前的古琴一眼,双手不自觉的在古琴上乱划起来,陕西路安抚使司衙门的后花园,响起了一阵紊乱急促的琴声。

匆匆忙忙走到后花园门口的李丁文与陈良听到这阵琴声,不由相顾一愣,停住了脚步。李丁文的嘴角带着一丝微笑,让人分不清是理解还是嘲弄,或者那只是一种无意的笑容。而陈良的脸上,却只有困惑。

石越自从到陕西后,也许是因为许多事情都可以自己作主决定,而且权力也更大,也许只是因为长期身居高位而养成了一种习性,陈良感觉到石越身上发生了一种不易觉察的变化。他很难说清楚这种变化,只是他发现,石越虽然一如既往的全面听取下属与幕僚们的意见,但是在决策之时,却越来越少顾忌。

比如这次的奏折,石越就没有听取李丁文与陈良的意见,而是坚持要上书,并且用的是最快的急递。

这种变化,究竟是好是坏,陈良一时也说不清楚。

正在他出神的时候,忽听李丁文“咳”了一声,琴声戛然而止。一袭白袍的石越回过头,望着二人,淡淡说道:“潜光兄,子柔,你们来了。”


第六集 哲夫成城 第08节


“公子。”

“石帅。”

李丁文与陈良向石越行了一礼,走到石越三步开外的地方站立了。

“事情查得如何了?”石越含笑问道,但是可以看出,笑容不过是勉强装出来的。

李丁文的脸上难得的露出一丝苦笑,“职方馆陕西房的答复是,陕西路安抚使司无权对他们下达任何命令,也无权过向清报来源,他们只服从枢府职方司。他们与我们安抚使司的关系,只是向帅司提供情报与情报分析,如若情报有误,相关人员自然会受到惩罚。他们建议我们向枢府汇报……”

这个结果早在石越的意料之中,他暗暗摇了摇头,自嘲地笑道:“完全是公事公办的口气。看来司马纯父干得还真不错。”

“不过听说向安北与段子介也开始介入调查,文焕降敌事情,现在传遍了陕西,此也出现流言,希望不要对士气产生消极的影响。”陈良忧形于色,平夏城军中武状元降敌,对士气不产生影响,是绝不可能的。

石越沉吟了一会,抬头转向李丁文,道:“潜光兄,你以为该如何处置?”

“卫尉寺的调查是没有用处的,他们无法去兴庆府取证。现在要紧的是士气军心。”李丁文略一思索,便即说道:“要鼓舞士气,最重要的就迅速取得一两场胜利。此外,请公子即刻拟写奏折,请求朝廷大张旗鼓,迎接平夏城战争中殉国的将士入忠烈祠,同时表彰有功将士,用四百里急脚递送往京师;同时,安抚使司与学政使司立刻准备典仪,前往平夏城迎灵,石帅当亲撰祭文,派遣在陕西德高望重的官员前往吊祭,声明朝廷必有赏赐。如此,何忧士气不振?”

“朝廷没有批准就做,会不会有专擅之嫌?”陈良有点担心的问道。

“事急从权。”石越果断的说道,“如果等待朝廷做出决断再来做,早误了时机。何况殉国将士入忠烈祠,这是当然之理。请朝廷批准、备礼,也不过是衙门间的程序。我向皇上说明这一层意思,皇上必不会责怪。”

李丁文也道:“正是如此。正好让范纯粹去做这件事情……”

“只怕范大人不肯去。”说到范纯粹,陈良一脸的佩服,原来范纯粹在纠查虚报学校之事时,几个月内一连弹劾了八个县令、十个通判,处罚豪右三十余家,声威震动三秦,连皇帝赵顼也为之动容。朝廷有人弹勃他苛刻扰民,他却丝毫不为所动,并且还在官员聚会时,公开立下誓言,定要让陕西一路,没有一所虚报的学校。

“这也是好事,他应当会去的。”石越道:“眼下陕西一路的官员,再无第二人有范德孺威望高了,前几日有来京兆府的地方官员向我诉苦,说各地方官员听说范德孺到了,吓得双腿发抖。却又有一个举子对我说厂老百姓都称范德孺为‘小范相公’……兼之范文正公在陕西军中威望甚高,范德孺又是学政使,遣他去迎烈士英灵,该是众望所归。”

陈良迟疑了一下,道:“这会让那些贪官污吏得到喘息之机,他们就有时间来补漏洞了。”

石越睹视陈良一会,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说话。李丁文在一旁笑道:“正是要给他们一点时间。水至清则无鱼,现在朝廷中己经有声音了,说范纯粹借机打击报复,只因为一些许小事,就要弹劫官员,重罚士绅……范纯粹做事公正不畏权贵,敢作敢当,但是嫉恶太甚了。如果这样下去,将那些贪官劣绅逼得太急,狗急跳墙,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清?你道陕西路就没有可以通天的人物么?”

“但是皇上是支持范大人的。”

“皇上现在支持,但未必会一直支持。朝中说话的人多了,三人成虎,我等在陕西也解释不清。”

“子柔,此事便如此办吧。”石越打断了二人的话,淡淡说道:“吏治这篇文章迟早要做,而且要大做,但是此时还不是时机。我们只要支持范德孺清查陕西一路的学校就可以,没必要把所有的官员都清洗干净了,到时候只怕反惹朝廷疑忌……”

石越把话说到这个份上,陈良心中顿时一凛,忙道了声:“是。”

石越点点头,若有所思的呆了一会,又问道:“驿政的事情,方案拟好了么?只待平夏城一有捷报,便要随捷报一道上呈,切不可耽误了。”“石帅放心,已然拟好。只是为了万全,还要再核实一遍各地的实际情况,再讨论一次。这是华夏千载以来所未有之事,不可不慎。”说到骚政,陈良就双眼发光,兴奋非常。“按照石帅的设想,我们以京兆府、河中府为中心,以延州、凤翔府、秦州、渭州等八城为节点,将陕西全路大小州县军监依托原有的官路驿站马铺,全部连成了一张大网。各县每五日发一趟驿政马车,至相邻最近的县城,快则一两日,最迟五日亦可一往返;然后各县皆聚于延州等八城,每两日发一驿政马车,往京师者,则径去河中府;否则则聚于京兆府。如此施行驿政,可节省之人力物力,不可以胜计!此实是一大创举,亦是一大德政!”

石越含笑点头,道:“夭下诸事,但凡新兴,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却不可轻易了。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好心却办了坏事,也是有的。”

“断然不会!”陈良斩钉截铁的说道,“学生岂能不知道轻重,此事如若推行成功,不知多少百姓,可以减轻役法之害,便凭这一点,学生一定会慎之又慎,力求周密。”

“那就好。”点了点头。他绝不怀疑陈良的能力,但这所谓的“驿政”,本是石越苦心设想出来的改革宋代役法的第一招,自然不容有失。

这一点陈良也是知道的。

石越私下里研究宋代役法,发现宋代许多百姓,替官府服役,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押送物品或者递送文书。这些物品文书,或者是发往他县,或者是发往州府,又或者是发往京师,每每有一次这样的任务,就要专门派人去押送,如果路中丢失,百姓就要负赔偿之责。而且有时路途遥远,百姓盘缠不足,官府又不先发银钱,或者发放时被小吏贪污而不足,百姓只能自筹,这一切,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所以,在宋代役法之害中,这一项是颇为显著的;而且,对人力资源的浪费极大。因为每往一个地方,都要专门派人前往。而一般来说,除非军务与紧急重要公文,这是毫无必要的。

石越知道役法之弊,宋代无数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了,但就是解决不了。王安石的免役法又沦为敛财之术。他既知不能正面解决,就决定设法迂回解决,先想出来一个办法,来更有效率的解决物品、文书的传递问题,一旦这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官府需要服役的人员就可以大幅减少,从而实际上减轻了百姓服役之苦。

而石越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办法,就是陈良所说的“驿政”。宋代驿站邮传制度,己经十分发达,官道通畅,官道之上,有驿站与马铺,为沿途行者提供补给。石越就决定利用这些原本成熟的系统,在各个城市来设立邮局,定期发出马车或者是牛车,前往附近的城市,再从那个城市转车,到另外的城市,最后集中到八个较大的城市。这八个较大的城市,再将物品运往京兆府或者河中府。之所以要有河中府,是因为河中府离汴京较近,有些是直接送往京师的物品,接去河中府,可以节省时间与费用。

采用这样的办法,虽然没有专人押送那么快捷,但多花费的时间有限,节省下来的人为和物力,就非常可观了。除了军事上的通信以及极其重要的公文与非常大宗的运输不能使用这个系统之外,大部分的传输任务,都可以用这个系统来解决。

邮局的人员,石越认为可以从厢军中抽调,再雇用若干文书,就可以解决。而且邮局不仅可以运送官府的物品与文书,也可以运送民间的物品与书信,还可以载人,并且收取一定的费用。虽然当时物流来往还是有限,但是那笔收入用以支持邮局人员的薪水并且维持运营,已是绰绰有余了。

石越自然知道邮政网络一旦建成,必然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而且必将铺展至全国,而且也会促进地方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宋朝开始这样的工作,却还有一定的风险。所以石越在构思时,十分谨慎,他知道但凡办一件事情,目的越单纯,越容易完成。所以他始终抱持这样的心态:他在陕西创建邮路网络的目的,就是解决役法中的一些问题,如果有其他的收获,那都是“意外的”副产品。对于参预策划这件事的幕僚与官员,石越也是如此强调,缄口不提邮政网络建成后能产生的巨大作用。

但是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别说参预策划的陈良等人,连旁观的李丁文,也能隐隐感觉出来,它的意义非比寻常。

陈良等人对石越预期用两年时间来在陕西完成这样一个网络,甚至还颇有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有一年的时间,己经完全足够在陕西完成这项工程。同时,他们对石越也充满着期待,因为石越说,这只是解决役法问题的第一步而己!

只要一想起当初石越向刘库与范纯粹等陕西路官员提出此策时诸人惊叹震服的神情,陈良就会觉得,这样一个如此利国利民的绝妙构想,自己若不能将它完美的做好,反而砸在自己手上,他简直就会成为上愧对国家朝廷,下无颜对百姓万民的千古罪人。

民财富

因此陈良与与陕西路安抚司、转运使司的一大批官吏们,尽可能的详细统计了陕西各州县军监每年查了各州县军监每年押送物品、送递文书都要花费的人力与财力,又调查了各州县军监之间的官路与沿途的驿馆马铺等设施,再根据路途远近、人口多少、居民财富、物流大小,来设计了八个较大的中转城市,务求使每一个城市的物品,能通过最短的路途,到达京兆府与河中府。

陈良有相当的自信:自己主持的这项工作,在准备阶段,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