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集新书-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出世间皆尽化,只此名为大世尊,
世尊普告断疑怀,功得(德)如今不可裁。
若据观音垂妙力,还同诸佛座花台,
六十二亿虽无量,百岁身形实异裁。
若有一时同礼拜,一般获福唱将来。
经云:「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
佛言者,即佛告一般也。言佛者有二义:一者,如睡眠觉,〔二者〕如莲花开。如睡眠〔觉〕者,夜永忽然梦见游于诸道,或游花下,或是身作贫人,或是富贵,总在梦中。
寒更漏永睡稠穋(绸缪),魂梦将心处处游,
或见欢娱花树下,或逢寂寞远江头。
或归乡井心中喜,或梦他乡客思游,
恰被晓锺(钟)惊觉后,梦中行处一时休,
居在无常夜永,还同永漏更长,
贪嗔烦恼昏沈,也似睡梦何别。
暂得身居天上,还如花下一般,
却归世上为人,便似江头寂寞。
或即身贵荣贵,不殊梦里喜欢,
忽然处在贫穷,还似梦中恶发。
●明生死夜长遥,六道循环自感招,
天上暂随波浪起,人间长被业风飘。
悲啼只为身贫病,欢喜还缘遇富饶,
成佛似锺(钟)惊觉后,万般烦恼一时消。
言莲花忽开者,似秋池碧沼,小浦长溪,有万朵莲花:
碧水清波映石台,白莲花●不全开,
游人四散还嫌晚,蝴蝶高飞恨未裁。
美女摘时皆却去,鱼(渔)人不见又须回,
虽然蕊内含香气,争那金风未到来。
佛性真如望宝台,只缘功得(德)未全开,
天龙四散皆嫌晚,菩萨归依恨不裁。
八部礼时皆却去,四生觅处又轮回,
忽然智惠(慧)风吹了,万种分身总到来。
只在三千世界,还同池沼一般,
众生尽把真心,还似莲花未折。
诸佛化君不得,也同游客却回,
菩萨到来不逢,便是采莲人去。
罗汉嫌君不度,还同舞蝶不来,
声闻见了却归,便是游人不至。
凡夫三界似池塘,佛性长含解脱香,
未遇善缘相鼓击,且遭烦恼相埋藏。
千生万劫长如此,六道三涂不可忘,
智惠(慧)好风吹散后,三身四智自开张。
佛道:若有善女善男,能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与前来供养六十二亿菩萨之人,一般功得(德)一等。言一时,即十二时,佛令一日六时供养云──
若是寅时:
好申(生)供养诸佛,游行世间归向清。
日初落兮天地陵,日初出兮天地朗,
此时礼拜归依,功德感招●量。
晨朝清爽好追寻,砌上庭前雾色侵,
早日东方明未出,蟾蜍西面影初沈。
情田洁净尘皆息,意地晴明道力深,
此际若能申礼拜,十方化佛总亲临。
第二午时:
若是正当午际,好须礼拜世尊,
日轮正在中天,还似佛居宝座。
菩萨愿行教化,法王欲拟说经,
此时礼拜志心,堪与众生长福。
午时供养福难量,诸佛端然坐道场,
白玉碗中添净水,黄金炉里爇名香。
铺陈法坐来祈请,佛灭经文待赞扬,
此际虔心生郑重,必教功德胜寻常。
第三黄昏:
黄昏时节献香花,定与门徒长道牙。
日影沈时须觉悟,蟾蜍出即便谘嗟。
浮生岁月如流水,世露光阴似落花,
此际十方皆暗昧,圣贤多在善人家。
初夜与中夜、后夜,此三时亦须礼拜供养于佛:
二更纔动名初夜,供养佛僧于坐下,
逡巡时节到三更,中夜亦须思教化。
后夜深,须净意,莫逞●明恣眼睡,
残灯切要再重挑,频频更要添香水。
转精勤,莫容易,夜靖(静)三更思妙理,
此时礼拜佛兼僧,最好将身求出离。
后夜三更供佛僧,须知功德卒难称,
炉中莫使无残火,笼里休教暗烛灯。
请佛坐禅心点点,圣贤息念坐澄澄,
此时礼拜偏添福,免被●明睡思仍。
上来六时之内,有一人受持观世音名号,乃至礼拜者,所德(得)功德,与供养称念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之人,功德一般云──
只此六时之内,有人能就一时,
好生供养观音,还要虔恭礼拜。
所得身中功德,便共前人一般,
六十二亿虽多,此乃正等●异。
少许时中行不难,还能礼拜使心坚,
六十二亿虽●量,两●因缘恰一般。
佛自说,表奇哉,为显观音力普垓,
由恐会中人不信,更作何赞叹唱将来。
〔经〕:「●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量●边福德之利」云──
镜喻云…
(全文至此已完)
十、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上缺)□有何所□表□□□□□者□□有□解信不敢广谈,辄陈五种。且第一,依显扬论:信为七圣财之元胎,谓信是一数为七圣财。若世财为生死之本,能沈溺有情,出世财者,得菩萨解脱之乐。夫欲求宝,先有其信□□,如世商人入海求宝,喻修行人于真如法中求宝,即知佛身体上,有河沙万德法宝。□□□究竟可证之处,先须有信,信有七圣财,所以净名经云:资财●量,摄诸贫民。此性七圣财,能于现在,未来俱益。若世财但利现在,不□能济崄道。第二,依唯识论云:信如水清珠,能清于浊水,能治不信。自性混浊,意云:□信自性浑浊,如泥秋(●鳅)鱼,将身入清水,水亦变为泥。若将珠投之,随珠浊水便清。第三,依俱舍论云:信拔众生,出生死泥。意云:正法为佛手,信为众生手,即序分也,两手相接,出生死泥。第四,信者,如人泛大溟海,假手行舟,渡生死河,信为其手。第五,如华严经云:如人有手,自在采取珍宝;若●手者,空无所获,入佛法者,亦复如是。已下不能广解也。若论经首置「如是」两字,已表信也者,若据慈恩解信,理有十般,不敢广谈,聊申五种:且第一、依显扬论,解信是七种圣财之元胎,所谓信戒闻舍惠惭愧为七圣财,信为一数。且信名除疑财,既能发信,除荡疑心,悟身边有出世之财,知经内有成佛之路。遂除懈怠,便即进修。喻如入海无殊,恰似求珠不异。若能入海,必遇金银。解听经文之获圣果,世上七珍之宝,偏除现在贫穷。身中七圣之财,能救当来崄道。良由起信差与拣择,所已经云:劝令悟解。第二、依唯识论云:信如水清珠,能清于浊水者,喻若一池净水,彻底澄清,观瞻而镜面无殊,体莹而琉璃不异,自然清净,岂有灰尘。忽被个●鳅之鱼,抛入水池之内,浑身不净,遍体腥●,满池之清水浑浊,彻底之澄泉臭秽。未委作何计较,令水体而再伏(复)本源;不知有甚因依,遣池内之〔水〕却令清净。幸有明珠一颗,●(精)光之皎洁●假(瑕);但将放在池中,其水自然清净。烦恼喻如浊水,信心便是明珠,信心若坚劳(牢),烦恼自然清净。第三,依俱舍论云:解信能拔众生出生死泥。意云:正法如佛手,信为众生手,两手既能相接,定出生死之泥,永抛三界之中,不住四生之内,改愚痴而却为智惠,变懈怠而令作精勤。量由自己信心,认得人间善恶。所已论云:能拔众生生死泥。第四,论云:信者,如入泛大溟海,假自手已行舟者,且如人将投大海,愿泛洪波,不挥篙而难已(以)行舟,不举掉(棹)而如何进步,须凭自手,方可施为。若●手而沈溺沧波,自有手而必达彼岸。经内信心为首,人间生死为河,信心识内不坚劳(牢),生死河中□晚出。今则既于经首,劝发信心,听如来指示之言,是我辈修持之处。第五,华严经中解信者如人有手,自在采取珍宝,若无手者,空无所获。喻我辈将看经教,须发信心,信心生而智惠生,信心灭而愚痴盛。听闻经教,如逢七宝之山,解起信心,认得一乘之理。如或信心不起,似无手足一般,直饶得到宝山,空手并无所获。今如经首放安「如是」之(者),一为结集之词,二要劝人生信。五般道理,各有教文,以非虚谬之词,总是如来之语。
信心若解修持得,必定行藏没疏失,
恶事长时与破除,善缘未者教沈屈。
寻常举动见闻深,凡所施为功行密,
是故经中广赞扬,万般一切由心识。
信心最上说功能,七圣财中为第一,
休白头头作妄缘,直须处处行真(斟)酌。
断除邪见绝施为,莫把经文起违逆。
是故经中广赞扬,万般一切由心识。
信心喻似承(水)精珠,浊水偏能令变易,
直使流泉染浑时,方知珠宝功勋力。
还须念念发精勤,莫遣头头行游逸。
智慧愚痴咫尺间,万般一切由心识。
众生烦恼被缠缚,生死泥中久涉历(历),
我等□能发信心,如来引接令教出。
便令证得解脱身,抛却形躯虚幼(幻)质,
是故如来广赞扬,万般一切由心识。
如人泛海欲行舟,万里波澜看咫尺,
有手方能避崄希(巇),●时必定遭沈溺。
能将机橹两边揉,解把●橖(篙撑)来往摵,
喻似门徒起信心,万般一切由心识。
如人得到宝山中,百种珠珍遍寻觅,
有手方能采得他,●时空往终无益。
经文深妙理难过,●上菩提从此出,
只要门徒发信根,万般一切由心识。
既闻时,须发侧,勤把经文与寻觅。
好向情由自觉知,休将心行成悭擗(僻),
恶缘须向意中除,善事莫临苦上忆,
所以如来说此经,总教平稳行心识。
平经文止引好修行,只是徒心发赤诚,
拂●(拭)意珠令皎洁,洗磨心镜自分明。
慈悲作用勤修进,懈怠施为●(旋)改更,
总遣信生教悟解,从头皆与断拟(疑)□(情)。
信心若解听真经,智惠心头旋旋生,
心上莫令教执着,心中勤与断●明。
心能了处头头了,心若精时事事精,
一念信心坚固得,菩提心里自然成。
邪心不要乱施程,邪见直须旋改更。
邪行思量频与断,邪淫斟酌早宜停。
邪痴多是愚人作,邪曲争教智者行,
邪谄若能除戒得,菩提心里自然成。
休教烦恼久缠萦,休把贪嗔起战争,
休遣信根沈爱网,休令迷性长愚情,
休于世上求荣贵,休向人间觅利名,
休得百般愚见解,菩提心里自然成。
听经只要信心开,切怕门徒起妄猜,
迷了菩提多谏断,悟时生死免轮回。
休贪爱恋人间宝,须是希求出世财,
如是与君解了也,我闻次弟处唱将来。
经曰:「我闻。」此唱分两段,先问答「我」义,后「我闻」合择(释)。问:诸教之中,皆破我执,如何经首□标「我」名?问。智度论云:有五种不净,皆破我执。且第一,种子不净。内有诸业烦恼,外种父母遗体。智论云:
是身种不净,非由妙宝物,
不从白净生,但从秽道出。
第二,住处不净,于母腹中,智论云:
是身如是秽,不从花开生,
不因薝卜生,又不出宝山。
第三,身体不净,为四大变成改食。资(智)论云:
地水火风质,能变成不净,
倾海洗此身,不能令香洁。
第四,外相不净,九孔常流。智论云:
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
常流出不止,如漏囊成〔盛〕物。
第五,究竟不净,终归败坏。智论云:
审谛观此身,必归于死处,
难御无返覆,背恩如小儿。
意云:供事百年,岂知恩义寿暖,及识三法,□□□□□□惭注报恩酬德。智论偈云:
□□□□□,暖气且失待。(原文至此残缺)
(首缺)去时岂能□,□□□□□。
□□泡幼(幻)身,毕竟□□□。
□□□□□,终是蝇蛆啠
装色炽盛时,处处逐荣□。
但畅眼前欢,宁知没后恶。
送尸荒野山,两眼乌鹫唃。
切思如此身,何处有贪着。
问:如此之身,岂有我耶?答:我六种,所谓一、横计我,二、俱生我,三、慢我,四、五蕴假我,五、世流布我,谓西国人相见,□□称于我。六、人自在我。今阿难所称,是第四五蕴假我,第五世流布我。谓顺世教化,故问凡夫称「我」,已顺世流。阿难圣人,何不顺教,称「无我」耶?答:若称「无我」,恐众生生怖愄心。谓凡夫执身有我,方乃随顺,各怀胜心,愿□□□。若言无我,□□□身(原文至此残缺)
(首缺)当果□□□□□□□□□□我修行为谁,恐众生生于退心,故同众生称「我」。后合释「我闻」者,「我闻」两字,是阿难所称,我从佛边闻如是法,故曰「我闻」。问:阿难是佛得道夜生,廿方为侍者,从前教法,未曾闻,故何称我闻。答:一若依诸部律中,佛为再说。问:何故再说?若准报恩经云:佛令阿难为侍者,阿难就佛乞于三愿:一、不愿着故衣,二、不得诫别请,三、廿五年前教法,为我再说。又有解云:阿难得佛受记之时,自然悟解。法花经云:世尊甚希有,令我念过去,无量诸佛法,如今日